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的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的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的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由于历史、地域、学术流派的差异,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为保障医疗安全,保证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精神和我院用药习惯及现行常用药物制定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暨《中药饮片基本用药目录》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医师应据此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照此进行调剂且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名的处方交由处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

暨《中药饮片基本用药目录》一览表

汉语拼音索引原药材名称中药饮片处方用名

处方药味应

付饮片名称

特殊用法

处方药味应付

饮片名称依据

A

阿胶1阿胶阿胶烊化兑服《中国药典》175页2阿胶珠阿胶珠《中国药典》175页

B 艾叶3艾叶艾叶《中国药典》82页

巴戟天4巴戟肉、巴戟天、巴戟巴戟肉《中国药典》75页

白扁豆5炒白扁豆、白扁豆、炒扁豆、扁豆炒白扁豆《中国药典》101页

白矾7白矾、明矾白矾《中国药典》99页

白果8白果仁、白果、银杏白果仁《中国药典》100页白花蛇舌草 9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草、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国药典》附录23页白及10白及白及《中国药典》95页

白茅根11白茅根、茅根白茅根《中国药典》99页

白前12白前白前《中国药典》101页

白芍13炒白芍、白芍、杭芍、杭白芍炒白芍《中国药典》96页14生白芍白芍《中国药典》96页

白术15麸炒白术、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中国药典》95页16生白术白术《中国药典》95页

白头翁17白头翁白头翁《中国药典》96页白薇18白薇白薇《中国药典》103页白鲜皮19白鲜皮、白藓皮白鲜皮《中国药典》102页白芷20白芷白芷《中国药典》97页百部21百部、生百部百部《中国药典》123页百合22百合百合《中国药典》123页柏子仁23柏子仁、柏仁柏子仁《中国药典》231页败酱草24败酱草败酱草《中国药典》附录24页板蓝根25板蓝根板蓝根《中国药典》191页

半夏26法半夏、半夏、法夏法半夏《中国药典》111页27姜半夏、姜夏姜半夏《中国药典》111页

半枝莲28半枝莲半枝莲《中国药典》109页北沙参29北沙参、北条参、条参北沙参《中国药典》92页萹蓄30萹蓄萹蓄《中国药典》314页鳖甲31醋鳖甲、鳖甲、别甲醋鳖甲先煎《中国药典》361页槟榔32槟榔、大白槟榔《中国药典》342页冰片33冰片冰片《中国药典》136页薄荷34薄荷、薄荷叶、卜荷薄荷后下《中国药典》354页

补骨脂35盐补骨脂、补骨脂、故子、破故

子、故纸、破故纸、

盐补骨脂《中国药典》174页

C 蚕沙36蚕沙、晚蚕砂蚕砂《中国药典》附录25页

苍耳子37炒苍耳子、苍耳子、苍耳炒苍耳子《中国药典》151页

苍术38麸炒苍术、苍术、霜苍术麸炒苍术《中国药典》150页草豆蔻39草豆蔻、草蔻、草蔻仁草豆蔻《中国药典》222页

草果40草果仁、草果草果仁《中国药典》222页

草乌41制草乌、草乌制草乌先煎,久

《中国药典》220页

侧柏叶42侧柏炭、侧柏叶、侧柏侧柏炭《中国药典》200页柴胡43柴胡、南柴胡、北柴胡柴胡《中国药典》263页

蝉蜕44蝉蜕、蝉衣、虫蜕蝉蜕《中国药典》346页车前草45车前草、车前车前草《中国药典》64页

车前子46盐车前子、车前子、车前仁、前

盐车前子包煎《中国药典》63页

沉香47沉香沉香后下《中国药典》172页陈皮48陈皮、橘皮、广陈皮、桔皮陈皮《中国药典》176页赤芍49赤芍、京赤芍赤芍《中国药典》147页赤石脂50赤石脂赤石脂先煎《中国药典》147页赤小豆51赤小豆、赤豆赤小豆《中国药典》95页茺蔚子52茺蔚子茺蔚子《中国药典》225页楮实子53楮实子、褚实子楮实子《中国药典》315页川贝母54川贝母、川贝川贝母《中国药典》34页川楝子55炒川楝子、川楝子、川楝炒川楝子《中国药典》39页川木通56川木通、木通川木通《中国药典》33页川牛膝57川牛膝川牛膝《中国药典》35页

川乌58制川乌、川乌制川乌先煎,久

《中国药典》36页

川芎59川芎川芎《中国药典》38页

穿山甲60炮山甲、炮甲、甲珠、穿山甲、

炮甲珠

炮山甲《中国药典》251页

磁石61煅磁石、磁石煅磁石先煎《中国药典》344页D 大腹皮62大腹皮、腹皮、大腹毛、腹毛大腹皮《中国药典》24页

大黄63大黄、川军、生军、西锦纹、生

大黄

大黄

后下(用

于泻下不

宜久煎)

《中国药典》22页64熟大黄、熟军熟大黄《中国药典》22页

大蓟65大蓟炭大蓟炭《中国药典》24页大青叶67大青叶大青叶《中国药典》20页大血藤68大血藤、红藤、活血藤大血藤《中国药典》19页大枣69大枣、红枣大枣《中国药典》21页丹参70丹参、红丹参丹参《中国药典》70页淡豆豉71淡豆豉淡豆豉《中国药典》308页淡竹叶72淡竹叶、竹叶淡竹叶《中国药典》308页当归73当归、全当归当归《中国药典》124页

党参74党参、潞党参党参《中国药典》264页地肤子75地肤子地肤子《中国药典》114页地骨皮76地骨皮、骨皮地骨皮《中国药典》115页

地黄77生地黄、地黄、生地、干生地生地黄《中国药典》115页78熟地黄、熟地熟地黄《中国药典》116页

地龙79地龙、广地龙地龙《中国药典》113页

地榆80生地榆地榆《中国药典》117页81地榆炭、地榆地榆炭《中国药典》117页

丁香82丁香、公丁香丁香《中国药典》4页

豆蔻83豆蔻、白豆蔻、白蔻仁、白寇仁、

寇仁、豆寇

豆蔻后下《中国药典》156页

独活84独活独活《中国药典》246页杜仲85盐杜仲、杜仲、川杜仲盐杜仲《中国药典》154页E 莪术86莪术、文术莪术《中国药典》257页

F

番泻叶87番泻叶、泻叶番泻叶后下,或

开水泡服

《中国药典》326页

防风88防风防风《中国药典》140页防己89防己、粉防己防己《中国药典》139页粉葛90粉葛、葛根、粉葛根粉葛《中国药典》271页蜂房91炒蜂房、蜂房、露蜂房炒蜂房

佛手92佛手佛手《中国药典》167页茯苓93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茯苓《中国药典》224页茯苓皮94茯苓皮、苓皮茯苓皮《中国药典》224页茯神95茯神、云神茯神《中国药典》附录25页浮小麦96浮小麦浮小麦《中国药典》附录25页

附子97附片、附子、白附片、制附片附片先煎、久

《中国药典》177页

覆盆子98覆盆子、覆盆覆盆子《中国药典》359页

G

干姜99干姜干姜《中国药典》13页100炮姜炮姜《中国药典》14页

甘草101炙甘草、炙草炙甘草《中国药典》81页102甘草、生草、粉甘草甘草《中国药典》80页

高良姜103高良姜、良姜高良姜《中国药典》270页

藁本104藁本片、藁本藁本片《中国药典》357页蛤蚧105蛤蚧蛤蚧《中国药典》323页钩藤106钩藤、双钩藤钩藤《中国药典》240页狗脊107烫狗脊、狗脊、金毛狗脊、毛犬烫狗脊《中国药典》209页枸杞子108枸杞子、甘枸杞枸杞子《中国药典》232页谷芽109炒谷芽、谷芽炒谷芽《中国药典》168页骨碎补110烫骨碎补、骨碎补、毛姜烫骨碎补《中国药典》239页瓜蒌111瓜蒌、全瓜蒌、栝楼、全栝楼瓜蒌《中国药典》104页瓜蒌皮112瓜蒌皮、栝楼皮瓜蒌皮《中国药典》105页

瓜蒌子113炒瓜蒌子、瓜蒌子、栝楼子、瓜

蒌仁

炒瓜蒌子《中国药典》105页

关黄柏114黄柏、黄柏、川黄柏、川柏关黄柏《中国药典》137页广藿香115广藿香、藿香广藿香《中国药典》42页

龟甲116醋龟甲、龟板、龟甲醋龟甲先煎《中国药典》168页117龟甲胶、龟胶、龟板胶龟甲胶烊化兑服《中国药典》169页

桂枝118桂枝桂枝《中国药典》259页H 海风藤119海风藤海风藤《中国药典》275页

海金沙120海金沙海金沙包煎《中国药典》276页海螵蛸121海螵蛸、乌贼骨海螵蛸《中国药典》277页海桐皮123海桐皮海桐皮《中国药典》附录25页海藻124海藻海藻《中国药典》277页

海马125海马海马《中国药典》275页

诃子126诃子、诃子肉诃子《中国药典》173页合欢皮127合欢皮合欢皮《中国药典》134页

何首乌128制何首乌、何首乌、首乌、制首

制何首乌《中国药典》165页

荷叶129荷叶荷叶《中国药典》258页红参130红参红参另煎兑服《中国药典》143页红花131红花红花《中国药典》141页厚朴132姜厚朴、厚朴、川厚朴、川朴姜厚朴《中国药典》235页胡黄连133胡黄连胡黄连《中国药典》226页虎杖134虎杖、活血莲虎杖《中国药典》194页琥珀135琥珀琥珀《中国药典》附录26页

花椒136花椒、川椒花椒《中国药典》149页滑石粉137滑石粉、滑石滑石粉包煎《中国药典》328页化橘红138化橘红、橘红化橘红《中国药典》69页

槐花139槐花炭、槐米炭槐花炭《中国药典》333页140生槐米、生槐花槐花《中国药典》333页141炒槐花、槐花、槐米炒槐花《中国药典》333页

黄精142酒黄精、黄精酒黄精《中国药典》288页黄连143黄连、川黄连、川连黄连《中国药典》285页

黄芪144炙黄芪、炙芪炙黄芪《中国药典》284页145黄芪、生黄芪、生芪黄芪《中国药典》283页

黄芩146酒黄芩、黄芩酒黄芩《中国药典》282页火麻仁147火麻仁火麻仁《中国药典》74页J 鸡骨草148鸡骨草鸡骨草《中国药典》180页鸡内金149炒鸡内金、鸡内金、炒内金炒鸡内金《中国药典》179页鸡血藤150鸡血藤、鸡血藤片鸡血藤《中国药典》180页蒺藜151炒蒺藜、刺蒺藜、蒺藜、白蒺藜炒蒺藜《中国药典》330页僵蚕152炒僵蚕、僵蚕、白僵蚕、僵虫炒僵蚕《中国药典》352页降香153降香降香后下《中国药典》213页芥子154芥子、白芥子芥子《中国药典》149页金钱白花蛇 155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中国药典》204页金钱草156金钱草金钱草《中国药典》204页金银花157金银花、双花、二花金银花《中国药典》205页金樱子158金樱子金樱子《中国药典》206页荆芥159荆芥、荆芥穗荆芥《中国药典》216页九香虫160九香虫九香虫《中国药典》10页韭菜子161韭菜子韭菜子《中国药典》239页桔梗162桔梗桔梗《中国药典》259页菊花163菊花、杭菊、白菊花菊花《中国药典》292页橘核164盐橘核、橘核、桔核盐橘核《中国药典》356页卷柏165卷柏卷柏《中国药典》210页决明子166决明子、草决明决明子《中国药典》135页K 苦参167苦参苦参《中国药典》188页苦楝皮168苦楝皮苦楝皮《中国药典》189页

苦杏仁169燀苦杏仁、杏仁、苦杏仁(去皮)燀苦杏仁《中国药典》187页款冬花170款冬花、冬花款冬花《中国药典》312页昆布171昆布昆布《中国药典》195页L 莱菔子172炒莱菔子、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中国药典》255页雷丸173雷丸雷丸《中国药典》334页荔枝核174荔枝核荔枝核《中国药典》227页连翘175连翘连翘《中国药典》159页莲子176莲子、莲子肉、莲肉、莲米莲子《中国药典》256页莲子心177莲子心、莲心、莲子芯、莲芯莲子心《中国药典》256页

六神曲178炒六神曲、六神曲、神曲、炒神

炒六神曲

《中国药典》附录22页

国家中药成方制剂19册

36页

龙胆179龙胆、龙胆草、胆草龙胆《中国药典》89页

龙骨180煅龙骨、龙骨煅龙骨《中国药典》附录23页181生龙骨龙骨《中国药典》附录23页

龙葵182龙葵龙葵《中国药典》附录23页龙眼肉183龙眼肉、桂圆肉、桂元肉龙眼肉《中国药典》90页芦根184芦根芦根《中国药典》152页鹿衔草185鹿衔草、鹿含草鹿衔草《中国药典》304页路路通186炒路路通、路路通炒路路通《中国药典》335页络石藤187络石藤络石藤《中国药典》252页

M

麻黄188蜜麻黄、炙麻黄蜜麻黄《中国药典》300页189麻黄麻黄《中国药典》300页

麻黄根190麻黄根麻黄根《中国药典》301页麦冬191麦冬、寸冬、杭麦冬麦冬《中国药典》144页

麦芽192炒麦芽、麦芽、炒麦芽炒麦芽《中国药典》145页193生麦芽麦芽《中国药典》145页

蔓荆子194炒蔓荆子、蔓荆子、万京子、蔓

京子

炒蔓荆子《中国药典》340页

芒硝195芒硝、朴硝芒硝一般不入

煎剂,待

汤剂煎得

后,溶入

汤液中服

《中国药典》118页

没药196醋没药、没药醋没药《中国药典》173页密蒙花197密蒙花密蒙花《中国药典》308页绵萆薢198绵萆薢、萆薢、粉萆薢绵萆薢《中国药典》311页绵马贯众199绵马贯众、贯众、贯仲绵马贯众《中国药典》310页墨旱莲200墨旱莲、旱莲草墨旱莲《中国药典》351页牡丹皮201牡丹皮、丹皮、粉丹皮牡丹皮《中国药典》160页

牡蛎202煅牡蛎、牡蛎、牡力煅牡蛎先煎《中国药典》161页203生牡蛎牡蛎《中国药典》161页

木瓜204木瓜、宣木瓜木瓜《中国药典》57页木蝴蝶205木蝴蝶、玉蝴蝶、千张子木蝴蝶《中国药典》60页木香206木香、广木香木香《中国药典》57页牛蒡子207炒牛蒡子、牛蒡子、大力子炒牛蒡子《中国药典》66页牛膝208牛膝、怀牛膝牛膝《中国药典》67页女贞子209酒女贞子、女贞子酒女贞子《中国药典》43页O 藕节210藕节炭、藕节藕节炭《中国药典》358页

胖大海211胖大海、通大海胖大海沸水泡服

或煎服

《中国药典》245页

佩兰212佩兰佩兰《中国药典》201页

枇杷叶213枇杷叶、杷叶枇杷叶《中国药典》190页214蜜枇杷叶、炙枇杷叶、炙杷叶蜜枇杷叶《中国药典》190页

片姜黄215片姜黄、姜黄片姜黄《中国药典》69页蒲公英216蒲公英、公英蒲公英《中国药典》331页

蒲黄217生蒲黄生蒲黄包煎《中国药典》331页218炒蒲黄、蒲黄炒蒲黄包煎

《湖北省炮制规范》297

219蒲黄炭蒲黄炭包煎《中国药典》331页

Q 千年健220千年健千年健《中国药典》31页牵牛子221牵牛子、二丑、黑白丑牵牛子《中国药典》237页前胡223前胡前胡《中国药典》248页芡实224芡实芡实《中国药典》151页茜草225茜草茜草《中国药典》218页羌活226羌活羌活《中国药典》170页

秦艽227秦艽、西秦艽秦艽《中国药典》253页秦皮228秦皮秦皮《中国药典》254页青黛229青黛青黛《中国药典》185页青蒿230青蒿青蒿后下《中国药典》184页青皮231青皮青皮《中国药典》182页青葙子234青葙子青葙子《中国药典》184页瞿麦235瞿麦瞿麦《中国药典》359页全蝎236全蝎、全虫全蝎《中国药典》133页R 人参237人参、生晒参人参另煎兑服《中国药典》8页忍冬藤238忍冬藤忍冬藤《中国药典》179页

肉苁蓉239酒苁蓉、肉苁蓉、大云、淡大云、

苁蓉

酒苁蓉《中国药典》126页

肉豆蔻240麸煨肉豆蔻、肉豆蔻、肉豆蔻霜麸煨肉豆蔻《中国药典》126页肉桂241肉桂、官桂肉桂《中国药典》127页乳香242醋乳香、乳香醋乳香《中国药典》207页S 三棱243三棱三棱《中国药典》12页

三七245三七粉、三七三七粉冲服或吞

《中国药典》11页

桑白皮246桑白皮、桑皮桑白皮《中国药典》280页桑寄生247桑寄生、寄生桑寄生《中国药典》280页桑螵蛸248桑螵蛸、桑蛸桑螵蛸《中国药典》281页桑椹249桑椹、桑葚桑椹《中国药典》281页桑叶250桑叶、冬桑叶桑叶《中国药典》279页桑枝251桑枝桑枝《中国药典》280页沙苑子252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中国药典》171页砂仁253砂仁、西砂仁砂仁后下《中国药典》236页山豆根254山豆根、豆根山豆根《中国药典》25页山药255山药、淮山药、怀山药山药《中国药典》27页

山楂256焦山楂、山楂、焦楂焦山楂《中国药典》29页257生山楂山楂《中国药典》29页

山茱萸258酒萸肉、枣皮、山茱萸、山萸肉、

酸枣皮

酒萸肉《中国药典》26页

蛇床子259蛇床子蛇床子《中国药典》295页

射干260射干射干《中国药典》267页伸筋草261伸筋草伸筋草《中国药典》165页升麻262升麻升麻《中国药典》68页石菖蒲263石菖蒲、菖蒲石菖蒲《中国药典》85页石膏264生石膏、石膏生石膏先煎《中国药典》87页石斛265石斛、川石斛石斛《中国药典》85页

石决明266煅石决明、煅石决、石决明煅石决明先煎《中国药典》632页267生石决明、生石决石决明先煎《中国药典》632页

石韦268石韦、石苇石韦《中国药典》83页使君子269使君子仁、使君子使君子仁《中国药典》199页柿蒂270柿蒂、京柿蒂柿蒂《中国药典》233页首乌藤271首乌藤、夜交藤、何首乌藤首乌藤《中国药典》248页

水蛭272烫水蛭、水蛭烫水蛭《中国药典》77页273生水蛭水蛭《中国药典》77页

丝瓜络274丝瓜络丝瓜络《中国药典》113页苏木275苏木苏木《中国药典》153页酸枣仁276炒酸枣仁、酸枣仁、枣仁炒酸枣仁《中国药典》343页锁阳278锁阳锁阳《中国药典》95页T 太子参279太子参太子参《中国药典》62页檀香280檀香檀香《中国药典》357页桃仁281燀桃仁、桃仁燀桃仁《中国药典》260页天冬282天冬天冬《中国药典》52页天花粉283天花粉、花粉、瓜篓根天花粉《中国药典》52页天葵子284天葵子天葵子《中国药典》55页天麻285天麻、明天麻天麻《中国药典》54页

天南星286制天南星、制南星制天南星《中国药典》54页287胆南星胆南星《中国药典》245页

天竺黄288天竺黄天竺黄《中国药典》53页葶苈子289葶苈子葶苈子包煎《中国药典》313页透骨草290透骨草透骨草《中国药典》111页土鳖虫291土鳖虫、地鳖虫、土别虫土鳖虫《中国药典》18页土茯苓292土茯苓土茯苓《中国药典》17页菟丝子292菟丝子、吐丝子菟丝子《中国药典》290页

W 瓦楞子293煅瓦楞子、瓦楞子煅瓦楞子《中国药典》65页威灵仙294威灵仙、灵仙威灵仙《中国药典》234页王不留行295炒王不留行、王不留行、留行子炒王不留行《中国药典》49页

乌梅296乌梅乌梅《中国药典》73页

乌梢蛇297酒乌梢蛇、乌梢蛇、乌蛇酒乌梢蛇《中国药典》72页

乌药298乌药、台乌乌药《中国药典》71页

吴茱萸299制吴茱萸、吴茱萸、吴萸制吴茱萸《中国药典》160页

蜈蚣300蜈蚣蜈蚣《中国药典》335页五倍子301五倍子五倍子《中国药典》62页

五加皮302五加皮五加皮《中国药典》62页

五灵脂303醋五灵脂、五灵脂醋五灵脂《中国药典》附录22页五味子304醋五味子、五味子、北五味醋五味子《中国药典》61页

X 西洋参305西洋参、洋参西洋参另煎兑服《中国药典》122页细辛306细辛细辛《中国药典》214页夏枯草307夏枯草夏枯草《中国药典》263页仙鹤草308仙鹤草仙鹤草《中国药典》94页

仙茅309仙茅仙茅《中国药典》94页

香附310醋香附、香附醋香附《中国药典》241页

香薷311香薷香薷《中国药典》242页

香橼312香橼、香橼皮香橼《中国药典》242页小茴香313小茴香、小茴小茴香《中国药典》44页

小蓟314小蓟炭、小蓟小蓟炭《中国药典》45页

小通草315小通草、通草小通草《中国药典》45页

薤白316薤白薤白《中国药典》353页

辛夷317辛夷、辛夷花辛夷包煎《中国药典》169页徐长卿318徐长卿、逍遥竹徐长卿后下《中国药典》268页

续断319续断续断《中国药典》309页

玄参320玄参、元参玄参《中国药典》108页旋覆花321旋覆花、旋复花、覆花旋覆花包煎《中国药典》305页

血竭322血竭血竭《中国药典》133页Y 延胡索323醋延胡索、玄胡、元胡、玄胡索醋延胡索《中国药典》130页阳起石324阳起石阳起石《中国药典》附录24页野菊花325野菊花、野菊野菊花《中国药典》295页

夜明砂325夜明砂夜明砂《中国药典》附录24页益母草326益母草,干益母草益母草《中国药典》272页益智327益智仁益智仁《中国药典》273页

薏苡仁328薏苡仁、薏苡米、苡仁、苡米、

生薏苡、生苡仁

薏苡仁《中国药典》353页

茵陈329茵陈、绵茵陈茵陈《中国药典》223页淫羊藿330淫羊藿、仙灵脾淫羊藿《中国药典》306页银柴胡331银柴胡、银胡银柴胡《中国药典》297页鱼腥草332鱼腥草鱼腥草后下《中国药典》208页玉竹333玉竹玉竹《中国药典》78页郁金334郁金、广郁金、玉金郁金《中国药典》193页郁李仁335郁李仁、李仁郁李仁《中国药典》193页远志336制远志、远志制远志《中国药典》146页Z 皂角刺337皂角刺、皂刺、天丁皂角刺《中国药典》166页泽兰338泽兰、泽兰叶泽兰《中国药典》212页泽泻339泽泻泽泻《中国药典》212页

赭石340煅赭石、赭石、代赭石煅赭石先煎《中国药典》348页341生赭石赭石先煎《中国药典》348页

浙贝母342浙贝母、贝母、象贝母、象贝、

大贝、元宝贝

浙贝母《中国药典》274页

珍珠母343煅珍珠母、珍珠母(煅)、珍珠

煅珍珠母先煎《中国药典》216页

知母344知母知母《中国药典》197页

栀子345焦栀子、栀子、山栀子焦栀子《中国药典》95页346生栀子栀子《中国药典》231页

枳壳347麸炒枳壳、枳壳麸炒枳壳《中国药典》229页枳实348麸炒枳实、枳实、炒枳实麸炒枳实《中国药典》230页朱砂349朱砂粉、朱砂朱砂粉《中国药典》128页猪苓350猪苓猪苓《中国药典》299页竹茹351竹茹竹茹《中国药典》130页竹叶柴胡352竹叶柴胡、竹柴胡、软柴胡竹叶柴胡《中国药典》附录23页

紫草353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内

蒙紫草(硬紫草)

紫草

《中国药典》320页

紫河车354紫河车紫河车研末吞服《中国药典》319页紫花地丁355紫花地丁、地丁紫花地丁《中国药典》317页紫苏梗356紫苏梗、苏梗紫苏梗《中国药典》319页紫苏叶357紫苏叶、苏叶紫苏叶《中国药典》318页紫苏子358紫苏子、苏子紫苏子《中国药典》318页紫菀359紫菀紫菀《中国药典》322页自然铜360煅自然铜、自然铜煅自然铜先煎《中国药典》132页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 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中药饮片GMP知识竞赛试题复习进程

中药饮片附录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 1、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应对生产环境及产品微生物进行控制。(√) 2、直接口服饮片的粉碎、过筛、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按照C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应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3、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品包装材料标准。(×) 4、净制后的中药材可以直接接触地面。(×) 5、中药饮片以中药材投料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6、中药材留样量至少能满足鉴别的需要,中药饮片留样量至少应为两倍检验量。(√) 7、中药饮片留样时间至少为放行后三年。(×) 8、企业应设置中药标本室(柜),标本品种至少包括生产所用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9、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按法定标准进行检验。(√) 10、中药饮片的检验报告数据可引用中药材、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检验结果,不需经过评估。(×) 11、可以在同一操作间内同时进行不同品种、规格的中药饮片生产操作,但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隔离措施。(√) 12、不同的中药材不得同时在同一容器中清洗、浸润。(√) 13、直接口服饮片生产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应进行确认。(√) 14、进口药材应有省局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 15、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16、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有明显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采收(初加工)时间等信息。(√) 17、中药饮片生产用水至少应为饮用水。(√) 18、毒性中药材加工、炮制应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 19、产地趁鲜加工中药饮片是指在产地用鲜活中药材进行切制等加工中药饮片。包括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 20、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或审批的标准炮制。(√)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描述错误的是?(C) A、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 B、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三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C、或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五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D、或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八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2、以下选项描述错误的是?(B) 并有中药饮片生产或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质量管理经验。 A、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应当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 B、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具备中药饮片生产或质量管理三年以上的实践经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 处方名调剂给付 麻黄应付生麻黄 应付蜜麻黄 蜜麻黄、制麻黄、炙麻 黄 桂枝、桂枝尖应付桂枝 紫苏应付全紫苏(叶、茎均有)香薷应付生香薷 生姜应付鲜生姜 荆芥应付生荆芥 荆芥穗应付生荆芥穗 苍耳子、炒苍耳子应付炒苍耳子 牛蒡子应付炒牛蒡子 炙桑叶、蜜桑叶应付蜜炙桑叶 杭黄菊、黄菊花应付杭菊花 蔓荆子应付炒蔓荆子 醋柴胡、炙柴胡应付醋柴胡 升麻应付生升麻 葛根应付生葛根 煨葛根、炒葛根应付煨葛根 石膏、生石膏应付生石膏 煅石膏、熟石膏应付煅石膏 知母、盐知母、炒知母应付盐知母 芦根、苇根应付芦根 栀子、山栀子、生栀子应付栀子 焦栀子、栀子炭应付焦栀子 决明子、草决明、炒决 应付炒决明子 明子 黄芩应付生黄芩 酒黄芩、炒黄芩应付酒炒黄芩 黄连应付生黄连 酒黄连应付酒炙黄连 姜黄连应付姜炙黄连

黄柏、川黄柏应付生黄柏 连翘心应付连翘子 贯众应付生贯众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 处方名调剂给付 射干应付生射干 川射干应付生川射干 山豆根、广豆根应付山豆根 北豆根、苦豆根应付北豆根 地黄应付生地黄 地黄炭应付生地黄炭制品 大黄、生大黄应付生大黄 酒大黄、炒大黄应付酒炒大黄 熟大黄、制大黄应付酒制大黄 甘遂、制甘遂应付醋甘遂 巴豆应付巴豆霜 牵牛子应付炒牵牛子 制川乌应付制川乌。用生品应写明“生 川乌”,且只限外用。 制草乌应付制草乌。用生品应写明“生 草乌”,且只限外用。 乌梢蛇应付酒炙乌梢蛇 木瓜应付生木瓜片 酒秦艽应付酒炒秦艽 狗脊应付炒狗脊 藿香应付川藿香 广藿香应付广藿香 炙厚朴、姜厚朴应付炙厚朴 豆蔻、白豆蔻应付豆蔻 薏苡仁应付生薏苡仁 泽泻、盐泽泻应付炙泽泻 滑石、飞滑石应付滑石粉 车前子、炒车前子、盐应付盐炒车前子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为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中药士及以上职称的中药人员根据有处方权医师签名的处方进行调配,调配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应由其他调配人员进行调配,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发药及安全用药指导。 2.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双签字”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3.调剂人员需按《处方管理方法》的统一标准,按方称量,一方多剂者,药等量递减分包,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每剂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正负5%。 4.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药品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配方必须保证药品质量,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配发。 5.凡急诊处方和医生注明急重的处方,一律给予优先配发。 6.处方调配完毕,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复核人员应查对配发有无漏配,错配,确认无误后在处方上

签名,方可包扎发药,并向病人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如需要在医院煎者应登记计费,再交煎药室煎煮。 7.毒、麻、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做到帐物相符。 8.药品分类、定点存放,药斗及储存容器应贴药品标签。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 9.中药剂人员收领中药饮片,必须把好质量、数量关,对伪劣及变质、等级低的饮片坚决拒收。 10.中药剂人员填装药斗时必需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到伪劣及变质的药不装,应炮制的而未炮制的不装,名称可疑的不装。补充药品时,原有药品应该放在新补充药品上面。新增药品及短缺药品,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11.药房的衡量器具,应保持清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灵敏性。 12.调剂室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并保持好室内卫生,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擅自脱岗,不迟到早退,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调剂室。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一、处方书写 1、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2、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3、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5、对饮片的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7、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8、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9、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慢服、顿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0、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

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饮片使用的合理性。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试卷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3分,合计45分) 1、按照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必须分库保存,本公司现有中药材存储仓库分别为:常温库、阴凉库、毒性药材库、贵细药材库。 2、中药材常温库要求的温度范围是10℃~30℃,湿度范围是45%~75% 。 3、中药材库区为控制湿度范围,采用通风除湿法和吸湿防潮法相结合,并做好相关记录。 4、中药材养护记录要求依次详细记录日期、品名、批号、来源、数量、质量情况和处理意见。 5、中药材养护过程中,发现变质药材,应将药材移至不合格区、挂红牌、并报告品保部。 二、选择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中药材阴凉库的温湿度(C ) A、湿度45%~75% 温度10℃~30℃ B、湿度35%~70% 温度10℃~30℃ C、湿度45%~75% 温度0℃~20℃ D、湿度35%~70% 温度10℃~20℃ 2、中药饮片的水分一般控制在(B) A、5%-13% B、7%-12% C、5%-10% D、7%-15% 3、低温冷藏养护可以有效的防止药材生虫、变色、走油等现象,其对库区温度控制要求是(A) A、2℃~10℃ B、0℃~20℃ C、-8℃~2℃ D、0℃~10℃ 4、除湿养护最常用的吸潮剂是(C) A、双氧水 B、熟石灰 C、生石灰 D、高分子树脂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A) A.破碎 B.变色 C.虫蛀 D.泛油 三、判断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毒性和易串味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分别设置专库(柜)存放。(√) 2、生产同一处方中成药中的各个中药材可在同一容器中一起洗涤。(×) 3、处理后的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不得露天干燥。(√) 4、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存期间各种养护操作应当有记录。(√) 5、原药材库和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干燥、室温应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为宜。(×)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合计20分) 1、哪些中药饮片易发生虫蛀,有何防止措施? 答:含淀粉、糖分,蛋白质、脂肪油等含量高的根及根茎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动物类及含水分较多的中药易发生虫害,如党参、当归、枸杞等。 措施:在净选时应彻底清除或杀灭由原药材带来的虫卵,幼虫或成虫。 精选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 (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知识试题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知识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70分) 1、中药饮片贮藏及保管,常温库温度范围为;阴凉库温度不超过;冷库温度范围为,房间的相对湿度范围为。 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包括:蛋白质,,和和。 3、中药饮片的质量与、密切相关。 4、从事养护、仓储保管人员应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与技能。 5、企业应设置中药标本室(柜),标本品种至少包括生产所用的。 6、库存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保管必须按规定方法定期养护,防止、的污染,并有详细记录。 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的实际能力,具备真伪优劣的能力。 8、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按进行检验。 9、企业应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并有相应;检验仪器应能满足实际生产品种要求,除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等特殊检验项目和使用频次较少的大型仪器外,原则上不允许委托检验。 10、中药材及饮片抽取样品前,应核对、、及包件式样,检查包装的、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并拍照。 11、“性状’’系指药材和饮片的、、表面(色泽与特征)、、断面(折断面或切断面)及等特征。 12、性状的观察方法主要用来进行,如眼看(较细小的可借助于扩大镜或体视显微镜)、、、等方法。 13、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取样人员应经培训,以便在取样时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仓库管理员要定期对中药材、饮片进行性状检查,采取增加湿度的措施,防止药材霉变。( ) 2、厂房地面、墙壁、天棚等内表面要求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不易滋生霉菌。() 3、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当有老鼠和其它昆虫进入时,要使用灭鼠药杀灭。() 4、部分含挥发油的药材和饮片品种,应在阴凉库储存,阴凉库温度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保证临床疗效,针对目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不一致的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要求,我院制定了《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一、各科室自发文之日起统一执行本规定。 二、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要掌握此规定,规范化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医师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对饮片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三、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按照《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与调剂给付规定》进行调剂;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的应由处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对有特殊炮制要求的中药饮片,调剂时应临方炮制配用。 四、对本次未列入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断修订补充。 五、各科室要组织学习掌握此规定。今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执行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医院 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 附: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与调剂给付用名 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与调剂给付用名 写麻黄——应付生麻黄

写蜜麻黄、制麻黄、炙麻黄——应付蜜麻黄 写桂枝、桂枝尖、嫰桂枝——应付桂枝 写紫苏、香苏——应付全紫苏(叶、茎均有)写苏梗——应付紫苏梗 写苏叶、紫苏叶——应付紫苏叶 写香薷、嫩香薷、香茹——应付生香薷 写生姜——应付鲜生姜 写荆芥、全荆芥——应付生荆芥 写荆芥炭——应付荆芥炭 写荆芥穗、芥穗——应付生荆芥穗 写芥穗炭、黑芥穗——应付荆芥穗炭 写防风、关防风——应付防风 写羌活、蚕羌、条羌——应付羌活 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应付白芷 写细辛、辽细辛、北细辛——应付细辛 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应付炒苍耳子 写辛夷、辛夷花、木笔花——应付辛夷 写薄荷、南薄荷、苏薄荷——应付薄荷 写牛蒡子、牛子、大力子——应付炒牛蒡子 写蝉蜕、蝉衣——应付蝉蜕 写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应付桑叶 写菊花、杭黄菊、黄菊花、白菊花——应付菊花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讲课讲稿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 一、为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安全、准确地经营中药饮片,杜绝销售假药、劣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认真审核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合法资质及资质的有效期限。 三、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格药品。 四、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五、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六、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七、杜绝采购假药、劣药,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八、采购计划由库房管理员按需制定,药剂科主任审查,分管院长审批,每个月的计划量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月的销售量,特殊情况药品科适当增加。 九、严禁购销环节的一切贿赂行为。 十、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的采购严格按《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管理条例》执行。 中医饮片验收管理制度 一、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 二、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三、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四、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五、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六、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七、中医饮片的管理要严格按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中医饮片管理规范》执行。 八、不合格药品不得入库。 中医饮片储存管理制度 一、应按照中医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专库、分类储存,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毒性药品和麻醉药品按《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二、中医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措施;每日做好干湿度、温度、冰箱温度的登记。 三、中医饮片应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夏防季节,即每年5—9月份,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 四、中医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 五、中医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 六、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 七、保管验收员应符合卫生部国家中医院管理局《中药房基本标准》每天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内外清洁,无杂物。 八、对变质的不合格中医饮片处理:报药剂科报损,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发现药品批量质量问题及时与药剂科办公室联系并做好登记,由药剂科按相关制度与供药公司联系或报损。

GMP中药饮片试题及答案

民生药业集团公司2015年GMP附录—中药饮片试题(答案) 姓名:岗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占试卷内容50分): 1、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在炮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交叉污染、混淆、差错;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应对生产环境及产品微生物进行控制。 2、中药饮片应按照品种工艺规程生产。中药饮片生产条件应与生产许可范围相适应,不得外购中药饮片的中间产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 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4. 从事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 生产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知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 5. 从事对人体有毒、有害操作的人 员应按规定着装防护,其专用工作服与其他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分别洗涤、整理,并避免交叉污染。 6. 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之间和相 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妨碍。 7. 应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不同 特性及炮制工艺的需要,选用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设备。 8. 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 设备、工具、容器应易清洁消毒,不易产生脱落物,不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9. 对每次接收的中药材均应按产 地、供应商、采收时间、药材规格等进行分类,分别编制批号并管理。 10. 购入的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有 明显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采收时间等信息,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中药材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11. 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 标签,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1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按质量要求 贮存、养护,贮存期间各种养护操作应当建立养护记录;养护方法应当安全有效,以免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 13. 净制、切制可按制法进行工艺 验证,炮炙应按品种进行工艺验证,关键工艺参数应在工艺验证中体现。 14. 验证文件应包括验证总计划、 验证方案、验证报告以及记录,确保验证的真实性。 15. 在同一操作间内同时进行不同 品种、规格的中药饮片生产操作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隔离措施。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流程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流 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1、中药调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本院医师开出的处方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标签和药品要相符。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3、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可拒绝调配;应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4、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5、本院调剂用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6、调配处方时应细心、准确,按照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中药调配应按本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应付的统一名称,准确称量,严禁估量抓药。处方中药物如有品种缺失或可代用品种,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 7、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服用或煎煮方法。 8、处方调配完毕后应由主管中药师对照处方逐项复核,发出时将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详细写在药袋上,并耐心地向病人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审核、调配及核对、发药人均须在处方上签全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9、对已发出的中药饮片处方药品不予退药,如遇特殊情况(系药房差错导致时)须按照门诊退药管理之规定办理退费手续。 10、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应按相关规定管理逐剂称 量、双人校对称量,处方消耗逐日统计、专账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11、发放中药汤剂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中药代煎单、药液袋数,经检查无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保证临床疗效,针对目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不一致的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要求,我院制定了《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一、各科室自发文之日起统一执行本规定。 二、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要掌握此规定,规范化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医师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对饮片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三、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按照《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与调剂给付规定》进行调剂;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的应由处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对有特殊炮制要求的中药饮片,调剂时应临方炮制配用。 四、对本次未列入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断修订补充。 五、各科室要组织学习掌握此规定。今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执行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医院 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 附: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与调剂给付用名

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与调剂给付用名 写麻黄——应付生麻黄 写蜜麻黄、制麻黄、炙麻黄——应付蜜麻黄 写桂枝、桂枝尖、嫰桂枝——应付桂枝 写紫苏、香苏——应付全紫苏(叶、茎均有) 写苏梗——应付紫苏梗 写苏叶、紫苏叶——应付紫苏叶 写香薷、嫩香薷、香茹——应付生香薷 写生姜——应付鲜生姜 写荆芥、全荆芥——应付生荆芥 写荆芥炭——应付荆芥炭 写荆芥穗、芥穗——应付生荆芥穗 写芥穗炭、黑芥穗——应付荆芥穗炭 写防风、关防风——应付防风 写羌活、蚕羌、条羌——应付羌活 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应付白芷 写细辛、辽细辛、北细辛——应付细辛 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应付炒苍耳子 写辛夷、辛夷花、木笔花——应付辛夷 写薄荷、南薄荷、苏薄荷——应付薄荷 写牛蒡子、牛子、大力子——应付炒牛蒡子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 细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培训 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草药合理用药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分数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5分,共100分)。 1.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A.炎上 B.变革 C.曲直 D.润下 2.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水谷精.津液 C.精 D.元气 3.下列哪项不是津液() A.胃液 B.血液 C.肠液 D.泪液 4.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心 B.肝 C.脾 D.肺 5.肺主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气 B.肺主皮毛 C.肺司呼吸 D.肺主宣降 6.七情致病导致“血随气逆”者多为() A.怒 B.思 C.恐 D.惊 7.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关系最密切() A.肾 B.肝 C.肺 D.脾 8.理中丸与小健中汤均能温中补虚,但其中理中丸并能() A.合理缓急 B.降逆止呕 C.健脾燥湿 D.甘温除热 9.龙胆泻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泽泻 B.车前子 C.木通 D.滑石 10.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一贯煎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11.生脉散中配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阴止汗 B.敛肺止咳 C.收涩止泻 D.敛心安神 12.气虚发热症,治易首选() A.当归补血汤 B.四君子汤 C.小健中汤 D.补中益气汤 13.四逆散主治四逆证是因() A.阳衰阴盛 B.血虚寒厥 C.阳明腑实 D.阳气内郁 14.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物汤组成中的药物() A.熟地 B.白芍 C.首乌 D.川芎 1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清热剂的作用特点() A.解毒 B.泻火 C.凉血 D滋阴 16.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 A疏风止痛 B.散寒止痛 C.通络止痛 D舒肝止痛 17.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附子 C.甘草 D.细辛 18.清热的方剂煎药法宜() A.武火急煎 B.武火久煎 C.文火急煎 D.文火久煎 19.清营汤组成中无() A.黄连 B.丹皮 C.竹叶 D.连翘 20.败毒散组成药物中无() A.薄荷 B.柴胡 C.荆芥 D.独活 答案:1D 2A 3B 4B 5D 6A 7D 8C 9D 10B 11A 12D 13D 14C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规定

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我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由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 三、药剂科负责我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四、直接从事中药饮片技术工作的,应当是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中药房负责人原则上要求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药饮片验收人原则上要求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担任,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采购中药饮片,应当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六、医院对所购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购进中药饮片时,验收人员应当对品名、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合格标识、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验收结果及验收日期逐一登记并签字。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检查核对批准文号。

发现假冒、劣质中药饮片,应当及时移放不合格药品区封存,向上报告科主任按规定程序处理。 七、中药饮片调剂室应当有与调剂量相适应的面积,配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除尘等设施,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八、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标签和药品要相符。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九、应当定期进行中药饮片养护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按《药品报损、销毁制度》相关内容处置。 十、调剂人员对所调配的饮片质量负有监督的责任,所调配的饮片应洁净、无杂质等。发现霉变或假冒的饮片应及时更换后才可继续调配。 十一、毒性中药饮片的称量使用专用戥称。所用戥称要随时检查,并经计量部门定期校验,保证戥称称量的准确性。 十二、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房处方调剂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十三、中药饮片处方原则上要求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审核,中药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调配,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核对发药(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复核人员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即可);由于资源有限,中药师日常也参与审核和核对发药工作,但必须经过定

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2020)

XXXX医院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为规范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饮片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一、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辩证施治、药物名称、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成立医院药学、临床医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药学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药学部会同医院质量管理科,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

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处方点评工作要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细则见附件。 四、处方点评小组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处方进行点评。 五、医务科根据处方点评结果,以院周会或医院内网的形式,通报不合理处方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六、医务科负责督促临床医生执行处方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处方点评工作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饮片处

新版 GSP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份,共45 分) 1 、中药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材是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饮片是__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一种形式,象______________ 一样用于临床防病、治病、保健。 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入中药材库_______ 区,保管员应根据原始凭证核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包装质量。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等商品有权______ 。 3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五大过程,应无虫蛀、霉变、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味散失、风化等现象。贵细药材必须施行________________ 。 4 、中药饮片验收除验收数量、检查包装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饮片_________ 是否符合___________ 的要求,是否有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生药整枝的情况。 5 、中药饮片包装应选用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中药饮片的标签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_________ 、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还必须注明__________ ;中药饮片的发运必须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产地、日期、____________ 等,并附有____________ 的标志。 6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主要养护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方法,其中化学药物防治法主要 采用____________ 熏蒸法,分______ 密封熏蒸和_____________ 熏蒸两种。 7 、在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过程中,应详细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包括:封仓(帐)时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 、开仓(帐)时间、药品名称、存放地点、______________ 等。 8 、中药材、实行分类储存,一般按其来源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茎类、果实和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34 二、名词解释(8 分) 中药饮片: 三、简答题(共53 分) 1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在验收过程中的抽样原则及抽样数量要求?(13 分) 2 、帐幕熏蒸法对熏蒸时间、用药量有哪些要求?简述其使用方法?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一、中药饮片调剂的管理 (一)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和设施,应与调剂工作量相适应,配臵相应的除尘设备,以保证调剂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二)中药饮片保管养护条件较为严格,注意通风干燥,并有防鼠防虫措施,易生虫和霉变的饮片应少量多次购入,易虫蛀或泛油的饮片宜冷藏。 (三)药斗设臵合理、标签字体工整规范,标签与内装药品相符,防止调剂差错。 (四)药斗中装入的饮片不宜太满,应空出约2cm高度的空间,避免窜斗。每次上药前必须清空药斗,以免积压残渣发生变质。逐步实现按批号管理。 (五)中药饮片供应情况可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应主动及时将饮片供应情况(如品种、规格、加工炮制、缺药等)介绍给临床,以便医生正确处方和选用代用品。 第三十三条中药处方的调配特点(流程) (一)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 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 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时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 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 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的中药,必要时提示医生及患者。 (二)划价 1.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中药专业人员完成。 2.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

3.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人的方法保留至分。 4.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 (三)调配 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有差错。 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 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 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 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 6.为便于核对,按照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 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包并注明。 (四)检查复核 1.复核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 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 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 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包; . 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1%。 (五)发药 1.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 2.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药方法,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向患者特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