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21.79 KB
- 文档页数:4
中等职业教育,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也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国中职教育现今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练就出一批又一批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结合自己这两年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及体会,对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严峻的挑战。90年代上职业中学是很荣耀的事,普通的初中学生望尘莫及,时过境迁,职业中学毕业生原有的特殊优势已不复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由热降冷,期间历经了社会经济、用人制度、学校就业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使职业教育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优胜劣汰,它给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一)生源问题
在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历年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加上大学生毕业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普通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使得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另外,社会力量办学的增多对职业教育冲击很大,这些原因都造成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此外,是生源素质问题,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当前职业中学学生思想状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和思想状态的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根据调查统计,当前职业中学学生思想状况有以下几种类型:
进取型,这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职业中学有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因此他们处处表现出主动和上进。
满足型,这类学生觉得考入职中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他们在初中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德育量化一般为"良好"。因此,进入职业中学后,学习上可以应付,只要求顺利拿到毕业证。
消极型,因没有实现自己预想目标而一蹶不振,中考落榜后因进入职中而大失所望,因为没有进入职业中学的心理准备,加上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进入职业中学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抗拒型,对学校教师抱有不满情绪,对批评有强烈抵触情绪,他们在初中被称为"问题学生"。经常受批评,甚至受过学校处分,心理自卑,性情暴躁易怒,学习完全没有上进心,成绩低下,不能正确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识,言语行动常带有攻击性。这些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只要有人指出他的问题,就公开抵抗,甚至恶作剧等。
(三)教学问题
职业学校在创办初期大都沿袭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传统职业教学往往是重理论,轻动手。过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厂培养技术员,这种办学指导思想致使仍有部分职业教育学校仍不同程度地遗漏着旧的教育模式痕迹,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的方法上与社会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片面的知识和狭窄的技能,创造能力低,适应社会能力弱,毕业出路窄。
(四)就业问题
职业中学学生整个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前几年"热门"专业一哄而起,泛滥成灾,就业难与人力浪费同时并存。其二,学校开设的专业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对人才市场供求变化难以预测,另一方面申办新专业需要上报教育部门审批,加上学校内部师资及教学设备应变能力差,就很难及时做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三,社会吸纳用人制度标准单一。供需实际严重误导,几乎所有用工单位招聘栏目均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由此出现中职毕业生不可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社会观念和现状。凡此种种,都制约着中职学生就业,使学校"产品"出口不通畅,回过头来,又影响学校"优等材料"的进口,造成恶性循环。
二、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
1、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了需要相当数量的初中级人才存在的必要性,故中等职教仍需发展,也是作为教育结构的一种形式长期存在。
2、关于中职在校生与普高在校生比例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调整,但对职教应坚持"积极发展"方针,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把中等职教作为上岗、转岗,在岗培训的资源,并与构建职工终身教育的体系综合考虑。
3、借鉴国外发展职教的先进做法,在积极调整中等职教布局和规模的同时,打破行业分割,把同类的职业学校重组,达到一定规模,保证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并且由政府统筹中职与高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短结合的各类社会培训,劳动预备制实施,日班与夜班培训,使各类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构建中职与高职兼容发展的专业教育学院,使人材培养达到多层次,多规格,对初中以上学生可以实行多次分流,"能者上,不能者转"。
5、以政府立法或人大议案的形式,保证每年按比例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普教投入略高一点。
6、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在提高学历达标,在岗培训,加强教育科研和实效性研究,另一方面改变对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并配套"双师型"专门机构。
7、对社会上岗人员一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论是本地或是外地人员上岗,一律参加专门机构的技能培训,并经劳动鉴定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过渡到培训与鉴证部门分离。
8、明确社会用人机制,经培训持证上岗人员薪金起点有所体现。
9、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保证员工培训的开支打入预算,逐年增加。
三、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改革的思路
(一)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对人才的观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是有深刻意义的。对所有的儿童、青少年和社会成员来说,只要对社会对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无论在哪一行,都会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都会对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成为人们尊敬的人才。有位教育家总结数十年教育工作的经验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我认为是说的很有道理的。树立新的人才观,首先是我们教育部门的任务。当今世界,在教育观上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革命。教育的空间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工作场所,教育的时限已由在学校学习,延续为每个人的一生。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二)学校及学校的主办者要面向社会需要,灵活招生制度,适应学生状况,强化职业教学的实用性技能教育。
1、学校定位准确,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办出特色。
2、面向社会办学。学校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为部门培训惯例转而树立为社会办学的观念。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调整办学方针。要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尽快调整职业中专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根据我国
3、大胆改革中职学校的招生制度。一方面要定期、定专业、定地区有计划的招生,另一方面也要灵活的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适时的分几个季度开放式招生,特别要积极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