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0.36 KB
- 文档页数:3
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国家对少儿推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少儿出生后 1 个月内,其监护人应该到少儿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
接种证。
二、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一致使用省卫生厅印制的“儿
童预防接种证” ,其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或使
用其余版式接种证。
三、预防接种证依据受种者的居住地推行属地化管理。
设有产科接种点的医疗卫生单位,要见告重生儿监护人实时
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成立预防接种证。
四、预防接种门诊一定按规定为适龄少儿成立预防接种
证,作为少儿预防接种的凭据、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
其余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五、户籍在外处的 7 岁以及以下少儿居住当地时间在 3 个月以及以上,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实时成立预防接种
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成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少儿实行预防接种时,应该检验预
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行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
文字规范、填写正确、齐备、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
以阳历为准。
八、预防接种门诊在少儿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
构、学校检验预防接种证。
未准时成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丢失者应给与实时补办。
九、预防接种证由少儿家长或其监护人保存,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
十、应实时录入少儿预防接种信息,依据一致的规定,将完成基础免疫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规范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学校设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查验工作计划、开展培训、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与相关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享预防接种信息,确保查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程序与要求第五条新生入学时,必须提交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学校将对预防接种证进行阅览及记录。
第六条学校在每学期开始时,进行批量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对已经查验的学生,需在学生档案中记录查验情况,并注明是否合格。
第七条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通过公告、通知等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查验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
第八条学校对未按时提交预防接种证明的学生,将予以警告,并督促其尽快补办。
第九条学校配备专门的查验员,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查验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十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查验档案,定期汇总、统计和分析查验情况,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第三章应急处理第十一条学校在发现未完成预防接种的学生时,应顶格禁止其参加集体活动,并通知家长进行补种。
第十二条学校应妥善处理查验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和投诉,严禁私自处理或泄露个人隐私。
第四章监督与责任追究第十三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其有效开展。
第十四条学校相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和评估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第十五条对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并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管理制度由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补充或修改,由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小组进行决策。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保障师生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指对所有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件的查验和记录工作。
第四条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第五条学校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及时、全面接种疫苗,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宣传,提高接种率。
第六条学校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学校要加强对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学习,不断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人员第八条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负责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九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工作经验,熟悉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专业水平。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其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第十二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分为三个环节:登记、查验和记录。
第十三条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家长提供学生的预防接种证件,由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对学生提供的预防接种证件进行查验,核实疫苗接种情况。
第十五条查验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在学生个人档案中记录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查验不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协助其完成补种手续。
第十七条学校要及时将查验结果报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沟通。
第十八条学校要定期组织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性。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模版为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在校在园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少年儿童疫苗免疫接种率,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发生流行,建立入学新生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1、做好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发现未种、漏种儿童要认真做好登记,并于开学后一周内向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报告未种、漏种儿童____,配合预防接种门诊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指定的预防接种门诊补种。
2、查证时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幼儿应及时将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给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并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带幼儿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原发证单位)补证。
3、严把入口关,及时发现漏种幼儿,确保在园幼儿免疫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切实保证我园幼儿的身体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
4、对于漏种疫苗种类或针次较多,不能及时完成补种的幼儿,应协助接种单位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尽快完成补种。
5、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该制度的不断完善。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模版(2)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证,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 预防接种证的颁发和管理2.1 预防接种证的颁发(1)预防接种证由卫生部门统一制作和发放。
(2)预防接种证的样式、内容和格式均由卫生部门制定,统一实施。
(3)预防接种证应注明被接种人的个人信息、接种单位、接种的疫苗名称、接种时间以及承办单位的盖章等信息。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记录凭证,是分析、评价免疫规划现状的基础资料,是确保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的根本保障。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所有预防接种点,必须对本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包括临时居住满3个月)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建证、建卡率≥98%。
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四、新出生儿童建证、卡,城镇1个月内,农村2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证由家长保存,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的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五、儿童迁出由原接种点将接种证明交监护人,到迁入地接种点办理迁入手续;迁入地接种点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要接种证明。
丢失或无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
六、接种点要凭证接种,盖章(签字)有效,避免发
生差错。
接种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接种证、卡,不缺项,确保证、卡完整、规范.
七、接种点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检查和整理,及时补填漏卡、剔除重卡、迁出卡和过期卡,剔出的卡片另行保管。
一、总则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范围1. 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2.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其他疫苗种类。
三、预防接种工作职责1. 学校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接种等。
3.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督促学生按时接种。
四、预防接种流程1. 学生入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了解学生疫苗接种情况。
2. 学生入学后,学校卫生室负责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包括疫苗接种、补种、加强免疫等。
3. 学生因病、因故未按时接种的,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并通知家长,及时安排补种。
4. 学生预防接种后,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接种信息,并告知家长。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1. 学生预防接种证由学校卫生室统一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
2. 学生预防接种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3. 学生转学、升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 学校卫生室定期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预防接种意识。
2.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2. 学生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学校卫生室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学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免疫安全,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我们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有人都能及时接种疫苗,且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接种证明。
二、管理范围和责任1. 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本地居住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2. 管理责任: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开具和管理接种证明,个人负责妥善保存和携带接种证明。
三、制度内容1. 接种证办理:a. 出生后第一次接种:儿童出生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并由医疗机构出具首次接种证明。
b. 接种证领取:儿童接种疫苗后,家长可携带身份证明到本地卫生部门领取预防接种证。
c. 成人接种证办理:成人可凭身份证明和相关的接种记录到医疗机构办理接种证。
2. 接种证管理:a.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接种记录录入接种证并加盖公章,确保记录的真实和准确性。
b. 个人负责妥善保存接种证,未成年人由家长代理保管,成年人个人负责。
c. 接种证遗失或损坏,反映到卫生部门并重新办理。
3. 使用接种证:a. 儿童及青少年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计划进行疫苗接种,接种证应携带到医疗机构并记录接种情况。
b. 入托幼儿园或学校,应提供接种证明,且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核查。
c. 成人随时可能需要提供接种证明,例如出国旅行、就业、入学等场合。
四、违纪处罚1. 未按规定及时接种疫苗的个人,卫生部门将记录违纪情况并给予警告。
2. 未按规定携带或提供接种证明的个人,将受到相关机构的处罚,例如无法入学、禁止出入境等。
五、附则1. 接种证的有效期为终身,但在不同情况下,如疫苗改进或病情变化,可以根据最新的医学知识对接种证内容进行调整。
2. 接种证作为个人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随意销毁或篡改。
以上是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该制度的实行将有助于确保人们的免疫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的维护。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预防接种证的颁发、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们接种疫苗的情况能够得到准确记录和及时更新,以便进行预防接种的跟踪与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颁发机构与程序:明确由哪些机构负责颁发预防接种证,并规定颁发证件的程序和所需材料。
2. 证件样式与内容:确定统一的预防接种证样式,包括证件上要载明的个人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日期和剂次等内容。
3. 证件管理与保管:规定预防接种证的管理责任人和管理流程,并要求做好证件的保管,防止证件遗失或被篡改。
4. 证件使用与更新:明确证件的使用范围和有效期限,并规定更换和更新证件的程序和要求。
5. 信息录入与统计: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数据库,规定各机构及时录入接种信息,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评估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6. 监督与执法: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预防接种证的管理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执法处罚。
通过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接种疫苗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和评估疫苗接种情况,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接种证制度一、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儿童出生后____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
二、预防接种门诊统一使用吉林省疾控中心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或使用其它版式接种证。
三、预防接种证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设有产科接种点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
四、预防接种门诊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五、户籍在外地的____岁及以下儿童居住本地时间在____个月及以上,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八、预防接种门诊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给予及时补办。
九、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
十、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应按照统一的规定,将完成基础免疫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
预防接种证制度(2)是指一种提供接种疫苗信息和记录的证件制度,旨在推动和监督人群接种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防止疾病的传播。
本文将对预防接种证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及该制度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背景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随着人们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预防接种证制度,以确保人群接种疫苗的及时和规范。
二、目的1. 监督和推动疫苗接种:预防接种证制度可以通过记录和核实疫苗接种情况,监督和推动人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2. 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由户口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证、卡。
3. 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项目要准确齐全,日期填写均要以公历为准。
4.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由所属预防接种门诊保管。
5. 儿童迁出时,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将预防接种卡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存档;迁入时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无预防接种证、卡的要及时建立证、卡。
6. 按划分的区域每季度对辖区的所有证、卡核查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预防接种门诊
另行保管。
7. 每季度按社区分年龄段统计上报一次卡片数。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管理,维护学生群体的健康与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指对学生接种证书进行核查和登记的工作,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有效推进,预防传染病的流行,确保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第三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适用于全体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教育阶段。
第二章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与指导第四条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与指导。
该机构由学校行政领导牵头,包括校医、保健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五条专门机构应制定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获取预防接种相关政策、法规和宣传材料等,及时更新学生预防接种资料,并进行相关培训工作。
第三章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第七条学校在每学年开始之前,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第八条学校应提前通知学生家长,要求他们提供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明。
第九条学校在通知学生家长后,应收集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明,并进行核查。
第十条核查时,学校应确保预防接种证明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证明上的内容进行登记。
第十一条学校应将核查结果及时记录在学生个人档案中,定期抽查核实。
第四章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措施与要求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证明材料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三条学校应配备专门的查验工作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十四条学校应定期组织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预防接种意识。
第十五条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传达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要求。
第十六条学校应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考核机制,对负责查验工作的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第五章处理违规与奖惩第十七条学校发现学生提供虚假的预防接种证明或不按要求接种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通知学生家长,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处理办法。
预防接种服务制度1、预防保健服务实行按日或者周定时、定点接种。
并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及广播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并告知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2、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3、使用《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4、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儿童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接种档案,并录入预防接种信息。
5、预防接种证的保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
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入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属地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6、预防接种人员必须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或者传染病期间不许参加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尚未完成基层免疫日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要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7、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8、接种结束后必须及时将接种情况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做好数据备份。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反映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9、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10、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要无菌包装,再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干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者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后方能上岗。
3、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
4、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即:一查:预防接种卡与接种证,二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三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有效期;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一验证:在接种疫苗前请接种或者监护人验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有效期等)。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确保预防接种证的有效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及相关部门,涉及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回收、归档等环节。
三、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预防接种证的监督管理。
3. 相关部门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协助工作。
四、预防接种证管理流程1. 预防接种证制作预防接种证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制作,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记录、接种单位等信息。
2. 预防接种证发放预防接种证在儿童出生后,由儿童出生医院产科负责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发给家长。
若出生时未建档,家长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立档案,并发给预防接种证。
3. 预防接种证回收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若儿童未按规定程序接种,应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补种,并回收原预防接种证。
4. 预防接种证归档预防接种证回收后,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归档,按年度进行分类、整理。
5. 预防接种证查询家长需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时,可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询。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 预防接种证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六、奖惩措施1. 对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预防接种证查验(1)学校应对新生、转学生、教职工等人员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确保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2)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时,学校应对全体师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学期中只对转学、插班的学生实施查验。
(3)查验内容包括:预防接种证是否齐全、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定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等。
2. 预防接种证补种(1)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师生,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
(2)学校应做好预防接种证补种登记和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学校应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学校应邀请专业医务人员为师生讲解预防接种知识,解答师生疑问。
4.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1)学校应建立预防接种资料档案,包括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补种记录等。
(2)预防接种资料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安全。
5. 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处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2)对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三、责任分工1. 学校校长负责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种、宣传教育、资料管理等具体工作。
3. 学校各部门、班级负责人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本部门、班级的预防接种宣传教育、资料收集等工作。
四、奖惩措施1. 对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等后果的,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我单位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
二、预防接种证审核1. 所有入职人员须提交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包括疫苗接种记录和医生签字。
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规定,我单位要求所有人员完成常规预防接种。
对于特殊工种或有接触感染风险的职务,还需进行额外的特殊预防接种。
3. 入职人员提交的预防接种证明应由医疗机构或医生签发,确保真实有效。
三、预防接种证保存1. 预防接种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和管理,确保保密性和有效性。
2. 预防接种证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和维护,人力资源部有权要求人员补充和提供最新的接种记录。
3. 在人员离职或合同到期时,预防接种证应和其他离职文件一同归还。
四、预防接种证核查和许可1. 人力资源部有权随时核查和验证员工的预防接种证明,并记录在档案中。
2. 对于未能提交或补充不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明的人员,人力资源部将要求其进行补充接种并提供相关证明。
3. 任何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解雇等。
五、其他事项1. 预防接种证的产生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疫苗接种的法律法规。
2. 对于有疫情或疫苗接种政策变动的地区,我单位将及时调整和更新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我单位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员工严格遵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部日期:XX年XX月XX日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2)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制度为进一步依法实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____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从____年起,每年秋季入学时,对新入学或转学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对公民接种疫苗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民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证的发放:国家通过卫生部门向合格的医疗机构发放接种证,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接种证的填写和登记:医疗机构在为公民接种疫苗之前,必须仔细核对接种证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并将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剂量等信息填写在接种证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登记到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
3. 接种证的保管和更新:医疗机构必须做好接种证的保管工作,确保接种证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接种证过期或者疫苗接种方案更新时,医疗机构必须及时为公民更新接种证。
4. 接种证的查询和复印:公民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医疗机构查询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并在需要时可以复印接种证作为证明。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确保公民的免疫力和健康安全。
此外,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还可以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失误等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三条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第四条疫苗的流通、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____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会同____财政部门拟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____批准后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____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
第七条____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
____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2024年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用5篇)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篇1一、预防接种门诊每日或每月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二、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的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需建立预防接种卡、证。
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
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且经过县级以上预防接种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接种时接种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带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得从事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
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脊灰液体疫苗24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的疫苗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卡介苗接种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
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效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八、接种结束后应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并作好数据备份。
预防接种门诊每月5日前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证的发放、管理和使用,确保接种证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接种服务对象(包括员工及其家属、外来人员等)的预防接种工作。
二、管理原则1. 法律依据:本制度的实施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完整准确:预防接种证要保证所有的接种记录都能准确反映接种史,避免漏接或遗漏。
3. 保密性:预防接种证涉及个人隐私,必须保护其秘密性,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外界透露和披露。
4. 定期更新:预防接种证应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证件将替代原有证件,确保证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接种证的发放和管理1. 接种证的发放:我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接种计划和规定,定期向接种服务对象发放有效的预防接种证。
2. 接种证的领取和核对:接种服务对象收到预防接种证后,应及时领取并核对个人信息的准确性。
3. 接种证的使用和保存:接种服务对象应当妥善使用和保存预防接种证,避免丢失和损坏。
4. 接种证的更新: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计划中预定的时间和途径更新预防接种证。
更新时应提供相关的接种查验记录和证明文件。
四、接种证的使用要求1. 接种证的携带: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服务时应携带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方便接种工作人员查看和记录。
2. 接种证的查验:接种服务对象在办理入职、入学、参加公共活动等情况下,必须配合接种工作人员的接种证查验工作。
3. 接种证的报告和备案:接种服务对象应将接种证上的相关接种信息报告给所在单位或学校,并按照规定将接种证备案。
五、接种证的违规处理1. 擅自涂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涂改、伪造或篡改预防接种证。
2. 丢失和损坏:接种服务对象如丢失或损坏预防接种证,需尽快向主管部门申请补办,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非法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他人的预防接种证,如发现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追究责任。
六、接种证管理的考核和奖励1. 考核指标:接种证管理工作将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包括接种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林海镇中学疫苗接种制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
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二、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预防接种
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主管部门制定。
全省各地应统一使用省级印制的《黑龙江省预防接种证》,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或使用其它版式接种证。
三、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的为
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一毛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四、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在儿
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或者监护人应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至儿童常住地所在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五、户籍在外地的6岁及以下儿童在本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
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
规定做好记录。
接种医生在每次接种完成后,应在卡、证上做好相应记录,并签名或盖章。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
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八、当儿童户口迁移或寄居(托、养)于其它地区时,应持预防接种证
道负责该儿童免疫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迁出手续;之后,持证再到新迁入或寄居地区的预防接种单位登记,以继续接受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九、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
依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规划疫苗免疫疗程序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无预防接种或未按照规定程序接种疫苗的儿童,必须补证或补种疫苗。
十、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
盖公章或预防接种专用章。
十一、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是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十二、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
预防接种卡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镇防保组织保管。
预防接种卡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十三、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的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预防接种证、卡的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
并定期将免疫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
十四、实施儿童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地区,可以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防御接种卡,但不得代替儿童预防接种证。
十五、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基本信息未经儿童监护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
.
林海镇中学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