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王本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纲要》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营造一种理想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兼有能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迅捷方便的信息获取、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展示个性的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等优势。它必将带来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呈现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实现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教学结构以由过去的“以教师为

中心”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一、教学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

过去,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仅仅依靠教材。所谓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也不过是教学方法的微变而已。如今,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学习资源俯拾皆是,尤其是网络资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信息的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载体发展为多媒体。电影、电视、广播、光盘以及网络,无时不在丰富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电视和互联网,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直观、形象、有趣。并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就拿电视来说吧,因其快捷、方便,适合学生的节目亦愈来愈多,知识竞赛、体能挑战、野外探险等既适合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又弥补了大多学生因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灵的空虚,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的主要途径。曾有近一年的时间《蓝猫淘气三千问》,将学生课余生活填充得满满的,除开其动画的影响力不谈,更主要的是该剧融知识性、娱乐性、人文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与蓝猫一同轻松愉快的旅途中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锻炼了勇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互联网的加入更是掀起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小学生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校就完成了学校局域网的改造,住处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更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使得多媒体不再只是过去课堂上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简单的画面展示,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与制作的互动平台,伴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的提高,“上网就是打游戏、影响学习”的狭隘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引导学生向网络学习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内容的丰富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改革了以往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单一信息呈现方式,多媒体

以其真实的学习情境,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课堂上学生开辟一个互动生成的空间,教师一人讲,学生众人听的课堂格局已不复存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将还给学生。

l、由接受性学习转向建构式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获取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特别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式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对书本的简单记忆转移到对知识、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利用,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析,建构起对某一知识的认识。在实施课程改革变的过程中,信息

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移到自主性学习。

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使得教材内容得以延伸和拓展。过去知识信息只能从老师和教材那里获取,今天,网络技术为各学科的教学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其主要功能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处理能力,《院子里的悄悄话》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以“年轮”为主题,让学生明白了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道理。虽然课文以有趣的对话方式呈现,但学生对“老槐树”的话仍不求其解,在教师在引导下学生能过上网查资源,并将有关资料做成“树木——人类的朋友”为题的多媒体课件,涉及内容广泛,大多从了解树木构建及特别的角度出发,有议论的、有说明的、还有童话的,尤其是学生还设计了一个论谈话题L:当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你怎样让树来帮助你?这正是课文中的难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经验,通过交流的方式,将文中难题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已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与人协作、交往的技能。最难得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与能力都是学生自主构建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学习资源的结构不再是线性的文体结构了,而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它使得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3、学生由课内学习转向课外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校己不再是学生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跨越式的校外学习是尊重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儿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去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愿望来到学校,关注学习的生活世界,跳出学校的的围墙进行超越学校围墙学习,从本质上课是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也是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体体现。

三、教学方式由“传授’转向“引导”

信息技术环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这种指导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学会意义建构的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进行跨越式学习、学习超越课堂的学习。一句话,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