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
2.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始于明代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B.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C.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D.周公就是周天子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反映的实质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汉是如何践。
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A.甲 B.乙 C.丙 D.丁2.“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王位世袭制3. 新年伊始,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大雨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5. 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剧名明显犯了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8.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考试范围:必修①第1~10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不予判分!非选择题答案认真填写到该题所留空白处。
卷Ⅰ(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2.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3.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期中测试答案一、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A7.【答案】A8.【答案】B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A二、21.【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2)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等。
22.【答案】(1)原因: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两国互相猜疑;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实力均势;二战深重灾难的教训;美苏核恐怖平衡。
(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新的力量:欧共体形成(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振兴;日本崛起等。
(3)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每题2分。
)1. 如表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2.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韩非D.老子3.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依据能绩任免官吏5.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6.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材料主要体现了董仲舒()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三纲五常”思想7. 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8.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山水十二景》D.《清明上河图》9.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10.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鲁国是西周王朝的重要封国之一,当时在鲁国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鲁国的国君 B.鲁国的卿大夫 C.鲁国的士 D.西周的天子2.《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西周时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一材料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关系明确而严格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D.血缘与政治的结合3.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史称“汉承秦制”就当时而言,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皇帝制度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C.三公九卿的设立D.刺史制度的确立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A.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B.防止官僚贪污腐败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确保天下共主的地位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皇帝任免官员B.地方服从中央C.朝臣参与议政D.皇权至高无上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负责地方行政B.监督监察百官C.定期朝觐皇帝D.拥有世袭特权7.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代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科举制的推行D.三省六部制的推行10.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职位,其根本目的是()A.健全中央官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君主专制D.完善监察制度11.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决策国政 B.协办军务,谋划战事C.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D.陪读陪写,赋诗作画12.雅典乡间公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时。
2024年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成立D. 土地革命2、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于1954年9月20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C.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D. 颁布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圣”,其著作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A. 司马迁B. 班固C. 贾思勰D. 杜甫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发起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C.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成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实现了民主政治5、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以下哪位思想家?A. 魏源B. 洪秀全C. 康有为D. 梁启超6、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抗日战争胜利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8、中国共产党在哪个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A. 遵义会议B. 瓦窑堡会议C. 遵义会议D. 红军长征9、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的主要战略战术是:A. 正面强攻B. 分散游击C. 以运动战为主,结合游击战D. 固守阵地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五四运动B. 国共合作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B. 坚持改革开放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以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国家现代化13、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A. 坚持党的领导B. 人民战争C. 统一战线D. 土地革命1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D. 中央革命根据地15、题目: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其核心是()A. 全民族抗战B. 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 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D. 打击汉奸、卖国贼16、题目: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其基本原理是()A. 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B. 以战略反攻为主,战略防御为辅C. 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D. 以人民战争为主,正规战为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试卷试卷说明: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第1课至第12课,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分选择、判断和材料分析三大题型。
交卷时请交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总分60分)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宗法制和行省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分封制和郡县制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的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5.下列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看法,正确的是A.有效地制约了皇权 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C.内阁制度是在明太祖时期确立的 D.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6.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将读书与做官了解起来,可以的最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7.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8.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下面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的论文题目应该是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9.古代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公民可以把他们认为损害了公民利益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投票,如果这个人得到的票数超过一定数字,就会被逐出国门十年。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B. 它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部宪法C. 它是1982年制定的,至今仍有效D. 它是1999年通过修正的宪法2、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转折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C.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提升D. 改革开放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3、题干: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C. 提倡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D. 主导力量是工人阶级4、题干: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卫星是:A. 东方红一号B. 风云一号C. 神舟一号D. 天宫一号5、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2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目的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标志着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军阀割据时期6、题干: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 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C. 提倡西方文化,反对传统文化D. 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主义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B. 实行郡县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C.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D. 推行焚书坑儒政策,加强思想控制8、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儒家思想,使儒家成为国家官方思想B. 汉武帝取消了其他学派,只推崇儒家思想,使儒家成为唯一合法的学派C. 汉武帝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合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D. 汉武帝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革,使儒家思想更加符合时代需求9、题目: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C. 鸦片战争是法国侵略中国的战争D. 鸦片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 10、题目: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11、【题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标志是()A. 延安整风运动B. 八路军、新四军北上抗日C. 《论持久战》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2、【题目】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13、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推崇马克思主义D. 强调实用主义14、在抗日战争中,以下哪位将领率领的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A. 张自忠B. 蒋介石C. 李宗仁D. 赵登禹1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表述错误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毛泽东思想1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C. 是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D. 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育才学校级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得分为。
第一卷选择题: (每题3分,共XXXX宪法评价。
不正确的是() a。
带有种族歧视的印记b .巩固国家权力c .建立共和国d .废除奴隶制17。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斗争的战场。
但这并没有导致政治不稳定。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b)双方互相制约(c)美国法律健全(d)美国公民的素质很高(218)。
在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国建立之前,正确的顺序是()①法国大革命②第二共和国③第三共和国④第二帝国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④③d .①④③②|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的任期为()A,4年b,5年c,6年d,7年XXXX。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的权力不包括()a .宣战b .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c .主持帝国政府的工作d .任命首相第二卷(非多项选择题4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XXXX男人的本质: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和贵族的统治》特点:所有公民都是统治者,掌握国家权力;抽签选举和轮流掌权;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相对平等;维护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等等。
(2)它对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影响。
现代西方国家的许多法律制度,如陪审团制度和律师制度,都起源于罗马法。
现代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打击封建主义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3)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的人身自由,维护罗马奴隶主的特权。
22(XXXX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2)则不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而德国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资产阶级专政(4)英国:议会权力至高无上,这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德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专制得以保留,导致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彻底。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唐朝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C、元朝时期,设立了行省制,标志着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正式设立。
D、清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
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起源于1915年,是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
B、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等是其主要领导人。
C、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南昌起义4、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B.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 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D.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 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B. 指导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 发动了百团大战D.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关于西周的宗法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
B. 宗法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权力继承制度。
C. 宗法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宗法制主要影响了西周的经济结构。
8、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C. 实行盐铁官营。
D. 建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制度。
第1页 共3页1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附答题卡)注 意:本试卷共两大题,共28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 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井田制 2) 3)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担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禹、四会、龙川、博罗4县。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 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秦朝的郡县制 D .元朝的行中书省制7、“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8、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9、“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 )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军功爵制10、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优质)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A.西周盛行分封制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荀子是儒家代表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2.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权总揽,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触动。
图一反映了皇帝在哪方面的权力?A.政治领导B.经济支配C.军事指挥D.宗教管理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出现了造纸厂C.地方实行郡县制D.产生了邮递业4.《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平定“七国之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分封,行县制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6.明代吴沈等人编的《皇明千家姓》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百家姓》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百家姓》编者所处的朝代应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后金7.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描述了这样一种官职:“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才出现,品级不高,但是都由钦定。
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该官职是A.节度使B.内阁大臣C.大学士D.军机大臣8.18.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9.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 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10.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B、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C、西周时期,我国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诸侯争霸2、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B.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 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D.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5、题干: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 ______ 。
A. 精耕细作B. 耕牛的出现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耕作制度的变革6、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确立B. 农业生产方式以个体小农为主C. 铁犁牛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进步D. 农业生产重视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受到国家严格控制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汉代商业繁荣,出现货币经济D. 隋唐时期,商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9、在以下关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中,哪一项不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念?A. 崇尚“仁爱”B. 提出“礼治”原则C. 强调“忠诚”与“信义”D. 主张“民贵君轻” 1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各诸侯国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B. 齐国在战国时期始终是最强大的国家C.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D. 楚国在战国时期以农业立国,商业发展缓慢11、题干:在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A、外国侵略与国内阶级矛盾的交织B、民族危机与经济困境的并存C、封建统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D、内忧外患与科技进步的矛盾12、题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自强为口号,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抵制西方的政治制度C、在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D、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13、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B.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C.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郡县制D. 秦朝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但并未统一思想文化14、下列关于汉朝初年经济恢复和发展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B.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 汉朝实行了均田制D. 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15、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儒家主张“仁政”,提倡“以德治国”B.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C. 法家推崇“严刑峻法”,注重法律制度D.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约与互助1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B. 统一度量衡,规范货币C. 修建长城,抵御外敌D. 以上都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期中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姓孔名丘。
近年来,很多孔姓人氏纷纷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寻根问祖。
与这一现象出现有直接关系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2.《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此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恩泽所有皇族D.削弱宰相权力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
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A.贵族让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C.平民的不懈斗争是重要推动力D.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的现实需要4.据史料记载,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召集内阁会议,有七个部长参加,七人均反对林肯的主张,最后,林肯却宣市:“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利。
”林肯此举体现了()A.总统掌握了最高行政权力B.行使了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C.反映了中央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D.违背了1787年宪法权力制衡原则5.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6.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
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7.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8.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姓名班级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期中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道德规范B.宗法关系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2.《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3.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7.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
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
”这一现象开始于()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9.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 .完善法律体系B .稳定社会秩序C .保障平民利益D .维护帝国统治10.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 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 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④得到国王的任命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①②③④C .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D .两党分歧日趋缩小12.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这包括( ) ①联邦制原则 ②君主立宪政体 ③君主权力受法律约束 ④权力制衡原则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3.下图所示是1860年在战争中被掠走、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中的物品鼠首和兔首铜像,近期被法国拍卖。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18. 法国大革命至共和制确立之前排序正确的是()
①法国大革命②第二共和国③第三共和国④第二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是()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的权力不包括()
A.对外宣战 B.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
C.主持帝国政府工作 D.任命帝国宰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
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
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
材料二: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
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自19
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罗马法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必须严加惩治。
(1)指出材料一中,在古希腊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公民”?雅典民
主政治的实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10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4分)
22.下列材料分别摘自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共20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2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10分)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3分)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D C C A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D D A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
(1)“公民”: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
的成年男子
实质: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特点:全体公民是统治者,掌握国家权力;抽签选举,轮流执政;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相对平等;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等…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影响,当代西方国家的许多法律制度,如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等都源于罗马法;近代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他们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3)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人身自由,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
22(20分)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则是通过三次
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资产阶级专政。
(4)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皇帝权力至上,专制主义保留下来,造成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
彻底;但这一体制推动了德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