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推动力(X)=位差(ΔX)/膜厚(d)(1) 膜过程的主要位差有化学位差(Δμ)和电位差 (ΔE)两种 当推动力保持不变时,达到稳态后,通过膜的 通量为常数。 对于稳态一维传递,存在正比关系: 通量(J)=比例系数(K)×推动力(X)(2) Fick第一定律就是这种线性关系;对非稳态状 况,可用Fick第二定律描述。 推动力 化学位差可以进一步表示成组成差和压力差 i RT ln ai VPi 对于膜过程,推动力一般表现为化学位差(浓 度差、压力差)和电位差 推动力 理想条件下,活度系数=1 , ai xi ln xi xi / xi 平均推动力式可以写成 W平均 RT d xi xi zi F d E Vi d P 无因次化 ⑦边界层区间(Ⅱ):此区间与②中区间相似,物质 扩散方向与膜垂直。但无浓差极化现象,浓度 随流动方向而降低。 ⑧主流体区间(Ⅱ):此区间相似于① ,溶质浓度稳 定,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无浓度梯度。 膜相中的基本传递过程 在某作用力作用下,分子或颗粒通过膜从一相传 向另一相,作用力大小取决于位梯度,或近似以 膜两侧的位差除以膜厚表示: ④表皮层区间:非对称膜皮层的特征是对溶质的脱除性。愈 薄愈好,可增加膜的渗透率。溶质和渗透物质的传递是以分 子扩散为主。 ⑤多孔支撑区间:主要对表皮层起支撑作用,而对 渗透物质的流动有一定的阻力。 ⑥ 表面区间(Ⅱ):此区间相似于③中所描述的区间, 溶质在产品边膜内的浓度与离开膜流入低压边 流体中的浓度几乎相等。 W无因次 xi xi ziF RT E Vi RT P xi xi E E P P F——法拉第常数 zi——粒子的电荷 d——膜厚 E * RT zi F P* RT Vi 推动力 例如: 根据无因次化的推动力式,可以对压力、电位、 浓度等不同推动力大小进行比较。 其中,浓度项通常等于1; 压力项取决于所含组分的种类,下页的表-1给 对应的黑箱(唯象)方程为: JV L11P L12 J d L21P L22 压力驱动下的非平衡热力学 定义膜的流体力学(水)渗透率 膜分离中的传递过程 1、膜传递现象 2、膜传递基本过程数学表达(重点:推动力) 3、非平衡热力学 (1)基本数学表达 (2)压力、浓度、电位为推动力的过程应用 4、传质微分方程 5、膜相中的扩散传质 6、膜表面对流传质 7、膜污染机理简介 膜传递 膜内传递过程 溶剂,气体或离子等在膜表面存 在吸附、吸收和溶胀等热力学过 程;发生传递是因为分离物质在 主流体和膜中有不同分配系数; 对单组份传递 : 对双组份传递: J1 L1 X 1 L1 d1 dx J1 L11 d1 dx L12 d 2 dx J2 L21 d1 dx L22 d 2 dx 根据Onsager倒易律耦合系数L12=L21,而且 L1(1 或L22) 0 L11L12 L122 下面分别介绍压力、浓度、电位为推动力的过程应用 压力驱动下的非平衡热力学 出了常见物质或状态下P*的近似值。对于气体, P*=P 推动力 表-1 P*的估计值 推动力 电位大小取决于带电粒子的价数zi,室温27℃下 E RT 8.3 300 1 zi F 105 zi 40zi 与压力相比,电位是很强的推动力,浓度推动力 项为1时,相当于1/40V的电位;而对水要获得同 样的推动力所需的压力为1400atm。 溶剂水的化学位 :w Vw (P ) 压力驱动下的非平衡热力学 溶质化学位 : s Vs (P / Cs ) Cs ——两侧溶质平均浓度 则耗散函数 (J wVw J sVs )P (J s / Cs J wVw ) JV P J d JV:总体积通量对耗散函数的贡献 Jd:扩散通量对耗散函数的贡献 (2)式是典型的黑箱方程(唯象方程) 在多组分体系中,由于推动力和通量是互相耦 合的,所以各通量不能用简单的黑箱模型表示。 这表明:各组分间的渗透不是独立的。 例如:压差不仅会产生溶剂通量,而且会导致 溶质传递并形成浓度梯度;另一方面,浓度梯 度不仅会导致扩散传质,而且会产生流体静压。 又如:电位差与静压差的耦合会导致电渗。 膜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①主流体系区间(1):溶质的浓度均匀,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 无浓度梯度。 ②边界层区间(1):有浓差极化现象,是造成膜或膜体系效率 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不希望有的现象。 ③表面区间(1):溶质扩散的同时有对流现象;溶质吸附表面 而溶入膜中。在膜的致密表层靠近边界的溶质浓度比在溶液 中边界层的溶质浓度低得多。 压力驱动下的膜过程,可以看成由溶剂(通常 是水w)和一种溶质(s)构成的稀溶液体系, 其耗散函数 J ww J s s 如果以位相2表示渗透物侧,相1表示原料侧 水的化学位 w w,2 w,1 Vw (P2 P1) RT (ln a2 ln a1 ) 将渗透压表示式 RT 代入上式 Vw ln a 物质从表面进入膜内的动力学 过程,是由于膜两侧浓度差、电 位差造成分子扩散产生的膜内传 递过程 膜外传递过程 物质从表面进入膜内之前,由 于流动状况不同,受膜表面边界 层传递阻力或逆扩散的影响等形 成的传递过程 实际分离效果由膜内、膜外传递过程的综合结果决定。 一、物质通过膜的传递过程 (以典型的非对称膜为例) 非平衡热力学 膜过程不是热力学平衡过程,所以只能用不可 逆热力学来描述。 一般不可逆过程中,自由能被不断消耗而产生 熵。 对应于膜传递过程中,由于推动力形成通量, 熵连续产生,因此定义耗散函数为所有不可逆 过程的加和 T dS dt JiXi 非平衡热力学 对膜过程,假设通量与力之间关系为线性 J i Lij X j 上述耦合现象可以按照非平衡热力学进行分析 推动力 等温条件下,压力、浓度对组分i的化学位贡献为: i 0 i RT ln ai Vi P 0 i ——标准化学位(常数) 为表示非理想性,浓度或组成以活度表示 ai i xi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Vi——(偏)摩尔体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i——摩尔分数 i ——活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