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20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贵州省桐梓县麚角山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转载)
作者:谢先林
更多苗族资讯来自神州苗族网:
1.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监察御史裴承祖上奏朝廷:平越、龙里、新添、都匀等卫,平浪等长官司诸种苗蛮,不知王化,宜设儒学,使知诗书之教。
2.明正德三年到五年(公元1508~1510年),王阳明贬谪贵州,在龙场书院讲学,苗、彝人民环观听讲者甚众。
3.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题准贵州各属大学取进苗生5名,中学3名,小学2名。均属各学肄业,廪额大学2名,中小学1名。次年,题准贵州各属苗生分大中小学,定入学补禀额数。
4.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廷饬令贵州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设立义学,有的还直接命名训苗义学,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全省兴设义学301所。
5.清康熙四十五(公元1706年),题准贵州仲家,苗民子弟一体入学肄业。
6.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苗学童为新童。
7.州等处苗疆义学,化导苗民子弟。并对设立苗疆义学的目的、计划、经费、教育内容、管理办法等提出具体措施。
8.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规定贵州各属苗民岁科两考试者,仍与汉童合考,不必分立新童取进,取消了科举考试与入学
名额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
9.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议准裁撤社学之师,取消对少数民族加额取进科举的照顾。
10.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松桃苗族贺增龄考取庚子辛丑科举人,成为松桃苗族中的第一位举人。贺增龄后任松桃书院山长,对教育本地汉苗子弟有所贡献。
11.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美国基督循道公会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光华小学。美国基督教内地会在威宁葛布(今属赫章)创办光华小学。
12.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中华基督教内地会美籍传教士党居仁到安顺少数民族地区传教,并设学校于柴家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13.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循道公会西南教区苗疆部设立专门管理苗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委员会。该会以石门坎光华小学为中心本部,逐步地向石门坎周围地区推广、扩大办学,其他地区发展的学校为光华小学第××分校。
民国年间
1.1912年,麻江县苗族青年吴厚安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黔军旅长、师长等职,并捐资兴办都匀五中。吴厚安解放后任贵州农林厅厅长。
2.1913年4月30日,《贵州公报》有苗民兴学的报道:平越县(今福泉市)西乡王卡、江边等寨苗民各捐树木、砖瓦等,在大麻
窝建设初等小学1所,开办经费及常年经费均由当地苗民负担,委任当地法政学学生宋先齐、宋先知代为组织。
3.1914年,雷山县苗族青年梁聚五考入湖南大学,后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43军政治部主任。
4.1918年,松桃苗族青年欧百川考入贵州警察传司所学习,后投笔从戎,成为北伐战争中贺龙部有名战将。
5.1924年,威宁苗族青年吴性纯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并获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苗族知识分子。
6.1931年8月,省立青岩社会教育实验区主任齐国屏开办龙井寨国民学校及附近苗夷胞识字传习所十余所。
7.1935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教育系苗族学生朱焕章利用课余时间编印了一套《滇黔苗民夜读课本》(又称《西南边区平民千字课》),一共4册,这部书印出后,分别送到威宁、滇东北和川南苗族群众手中。
8.1935年4月,蒋介石来贵州,提出:在贵州教育经费中,每年至少需提出10万元作为苗夷教育经费。同年4月,贵州省成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门管理全省民族教育的机构--特种教育委员会,作为推行边疆教育的专门事务机构。
9.1936年,省教育厅在青岩创办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
10.1936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省立初级小学12所,专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据1939年统计,这些学校共有学生1500人。
11.1936年,安顺当地苗族知识分子杨庆安出任安顺苗夷文化
促进会长,在安顺设立第一、第二、第三三所中华小学及中华民众学校,专收苗族子弟,教育经费由国民党20军拨供。
12.1936年,贵州省政府饬令威宁县政府遵照有关规定,严行取缔石门坎附近外国人所办理之学校。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英国成了中国的盟国,这一规定并未执行。
13.1937年,北京大学学生杨辛克(松桃苗族)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任红军大学第三科教员。
14.1937年,爱国华侨胡文虎投资在贵州民族地区建校。
15.1938年,青岩乡师范改为国立乡村师范。
16.1938年9月贵州省教育厅召集全省教育会议,制定了《贵州省边疆教育推行方案草案》。17.1938年,基督教内地会在威宁葛布成立贵州苗彝圣经学院。
18.1939年1月,贵州省教育厅在青岩镇创设贵州省地方方言讲习所,目的是造就娴熟苗夷人民语言的国民教育方言师资。
19.1939年10月,教育部决定将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改为国立。迁往少数民族聚居的榕江县,改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校(简称国师),招生范围扩大到湘、黔、桂三省边境少数民族聚居的30个县。
20.1939年秋,黄平县苗族青年王玉玺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教育行政专修科,1942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令部边务处任少校研究员。
21.1940年夏,黄平县旧州镇苗族青年任虹到延安进鲁迅艺术
文学院,先后担任音乐系助教、鲁艺工作团演出科长、音乐研究室研究员、音乐系教员。
22.公元1940年,贵州成立边民教育委员会,为本省推行边疆教育事业的最高组织机构。23.1940年,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边疆政治专修科读书的苗族学生张斐然回六盘水,与中共地下党王炳安等发动水城苗族农民大起义。新中国建立后张斐然调北京工作,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工作和苗文的创制改革工作。
24.1941年,国民党政府在松桃盘石乡沃里坪和长兴乡黄板各设有县立特种教育实验小学一所,专收苗族学生,其中沃里坪的一所是在抗战前民办小学基础上建立的,由苗族知名人士龙绍华主办。
25.1942年,把为少数民族学生专设的12所边民小学改为中心国民学校。
26.1942年,省教育厅制定《贵州省边民教育推广方案草案》。其中规定,各县国民教育设校数应指定三分之一办理边民教育,边民散布区域内设立的46所中等学校尽量优待边民子女入学。
27.1942年10月,贵州省政府拟定筹办省立台江国民教育师资计划,在台江县创设师范训练所,专收少数民族学生。
28.1943年,苗族知识分子朱焕章回到石门坎正式创办西南边疆威宁石门坎初级中学,并一直担任校长到1950年。
29.1943年,苗族学生张超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30.1945年,贵州黄平苗族知识分子王玉玺在云南组织苗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