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渊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行政法的渊源第二章行政法的渊源第一节行政法渊源概述目次第一节行政法渊源概述第二节行政法渊源的位阶及适用规则一、行政法渊源的含义1. 行政法渊源的界定:行政法的表现形式2. 行政法渊源的意义:界定授权来源厘清效力位阶划分行为性质3. 行政法渊源的范围:(1)行政法渊源限于外部法还是内部法;(2)行政法渊源限于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
二、行政法渊源的种类(一)成文法渊源1. 国际条约与协定法例:《服务贸易总协定》第6条:“每个成员国应维持或尽快地建立司法、仲裁、行政法庭以及行政救济程序,在受影响的服务提供者的请求下,对影响服务贸易的行政决定作出迅速审查,并在请求被确定合理时给予适当的补救。
在这些程序不独立于受委托作出有关行政决定的机构时,成员应确保这些程序实际作出客观和公正的审议。
”2. 宪法:(1)宪法中关于行政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法例:《宪法》第5条第1款: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宪法中关于行政机关组织、区划、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规范;法例:《宪法》第3条第4款: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宪法中关于私人权利、义务的规范。
法例:《宪法》第13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 法律:(1)行政性法律;(2)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行政的规范。
法例:《物权法》第10条第1款: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4.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定或管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依据立法程序制定规范体系。
行政立法: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5. 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地方性法规:省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广义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行政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渊源。
宪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为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宪法依据。
2.法律:法律是行政法的主要渊源之一。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都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其他形式的行政法规范。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5.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其权限范围内,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7.其他规范性文件:除了上述渊源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也可以作为行政法的渊源,例如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司法解释等。
总之,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多种多样,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
这些渊源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法体系的基础。
行政法渊源的概念
行政法渊源是指行政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根源。
行政法作为法律的一个分支学科,起源于欧洲近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兴起,并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和行政机关的日益强大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行政法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行政制度:古代的各种行政制度,如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等,对行政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2. 法治思想的崛起: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法治思想,将行政行为纳入法律范围,强调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实施自治的原则。
这种法治思想的兴起促进了行政法的发展。
3. 法国行政法的形成:法国是行政法的发源地之一,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和法律制度的变革,使得行政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
4. 德国行政法学派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行政法学派形成并发展起来,他们致力于研究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和规范体系,对行政法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体而言,行政法渊源的概念指的是行政法学科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根源,包括古代行政制度、法治思想的崛起、法国行政法的形成以及德国行政法学派的兴起等方面。
这些历史因素对于行政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的这两种渊源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主流,后者则是辅助性的。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宪法中确认了一系列行政法规范和原则,宪法确认的这些规范通常是基础性的、纲领性的、指导性的,对所有其他的行政法规范具有统率的作用。
可以说,其他形式的行政法规范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法律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般法律。
法律中包含的行政法规范的效力低于宪法所确认的行政法规范,但高于其他形式的行政法规范。
法律是我国常见的行政法渊源。
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则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目前,这种行政法规范的数量较多,调整的领域非常广泛,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一、什么是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来源。
我国行政法的来源广泛,主要是各类国家机关所创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范。
一般来讲,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
二、行政法的特征(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
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三、行政法的分类(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
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
行政法的渊源知识您了解多少
知识点、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的渊源
续表:
【注意】地方规章、地方性法规的“省、市级”中的“市”指的是:①省会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②特区市(经济特区所在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市)③国批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总结】口诀:基本法律找人大,诉讼处罚所得税;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细则有规定;部门规章委行属,办法规则要记牢。
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
1.基本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特殊原则:按照上述处理仍有冲突,采用“家长裁决制”。
行政法的渊源: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分为: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
行政法的特点:形式上: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特别多,位于各部门法之首;内容上:1.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交织在一起,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赖保护原则:指政府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政府行为的正当信赖必须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条件:1.信赖的基础是政府的一定行为,包括作为、不作为以及承诺,而不管该政府行为是否合法;2.个人或组织对该政府行为存在信赖,这种信赖是通过个人或组织采取的某种行为表现出来的;3.个人或组织的信赖是值得保护的正当信赖。
保护方式:存续性保护(政府不得撤销变更或废止已作出的行为)补偿性保护2.适用情况(1)行政机关依职权撤消违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的废止——原来适用但后来由于情势变更如政策变化,行政机关应予以保护(3)行政计划——行政计划做出后,因情势变更或原来评估错误,需要废止或修改,应考虑对公民信赖利益的保护问题,在衡量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后决定维持该计划或废止变更该计划,同时加以补偿(4)行政法上的承诺——行政机关单方面承诺将来做或不做,由于情势变更或承诺本身违法而无法履行承诺,应当对公民对该承诺的信赖加以保护(5)公法上的权利失败——最早是民法上的概念(信赖保护原则来自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力使义务人产生权利人将永不行使权利的信赖,一旦权利人以后再行使该权利,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被视为是不诚实的延迟。
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的这两种渊源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主流,后者则是辅助性的。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宪法中确认了一系列行政法规范和原则,宪法确认的这些规范通常是基础性的、纲领性的、指导性的,对所有其他的行政法规范具有统率的作用。
可以说,其他形式的行政法规范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法律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般法律。
法律中包含的行政法规范的效力低于宪法所确认的行政法规范,但高于其他形式的行政法规范。
法律是我国常见的行政法渊源。
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则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目前,这种行政法规范的数量较多,调整的领域非常广泛,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行政法的渊源和效力第一节行政法的渊源一、行政法的渊源概述行政法的法源,就是行政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研究行政法的渊源,就是研究哪些规则或文件对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有法律拘束力的问题,行政主体和法官应从哪些规范性文件中去寻找法律依据的问题。
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在大陆法系国家,情况有所不同。
在法国,判例可以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1但在德国,只有宪法法院的判例才能成为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的判例却不能作为行政法的渊源。
2在我国,要求将判例作为行政法渊源的呼声日渐强烈,最高法院也正着手建设案例指导制度。
事实上,通过案例已经发展出了事实上的行政授权,拓宽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确立了比例原则,探索了法院在个案中的法律释明权,丰富了履行法定职责判决的内涵,等等。
但目前,案例并不是判例,案例或判例还不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仅具有指导意义。
这种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对通过一定程序遴选的案例,尤其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中所体现的法律适用原则或规则、所阐释的法律含义,法院在审理同类案件时将得到尊重、体现,但并没有拘束力。
在有的国家,法律原则也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3我国学者也有相应的主张,4这是应当得到支持的。
在司法实践中,这种实例也是存在的。
在最高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任建国诉吕梁行政公署劳动教养委员会复查决定案中,一审、二审法院都运用法的效力等级原则,认定《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企业厂长、经理依法执行职务的规定》第8条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并拒绝予以适用,从而作出了撤销被告所作行政决定的判决。
在最高法院公布的另一典型案例汇丰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诉哈尔滨市规划局行政处罚案中,行政主体运用比例原则作出了处罚决定,法院都运用了比例原则作出了判决。
但是,抽象的法律原则作为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需要司法的权威和法官的裁量权作为保证。
总的说来,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条件,因而实际上往往是将法律原则成文化、具体化,如《立法法》第8、78-84条所做的那样,然后适用于司法实践。
(1)宪法: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
(2)法律:由国家权⼒机关(包括全国⼈⼤和常委会)制定,是最重要的渊源。
(3)⾏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效⼒上次于宪法和法律,⾼于⾏政规章和地⽅法规。
(4)⾏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中国⼈民银⾏、审计署和具有⾏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地⽅规章,由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省、⾃治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民政府制定。
(5)地⽅性法规:由省、⾃治区、直辖市的⼈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治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区分】地⽅性法规是地⽅⼈⼤制定的,地⽅规章是地⽅⼈民政府颁布的,两者不⼀样。
地⽅性法规的效⼒⾼于地⽅⾏政规章。
(6)民族⾃治条例、单⾏条例:⾃治区的⾃治条例和单⾏条例,报全国⼈⼤常委会批准后⽣效;⾃治州、⾃治县的⾃治条例和单⾏条例,报省或⾃治区⼈⼤常委会批准后⽣效,并报全国⼈⼤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7)⾏政法的其他渊源:国际条例和协定中涉及的部分,对⾏政活动具有约束⼒的法律解释以及⾏政机关与执政党、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件。
⾏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政法的法源即⾏政法的渊源,是指⾏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根据制定主体、效⼒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种形式: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的法律效⼒,是⼀切⽴法的依据。
(⼆)法律:宪法规定,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
(三)⾏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件的总称。
四)地⽅性法规和地⽅⾏政规章、⾃治条例和单⾏条例:指省、⾃治区、直辖市的⼈民
代表⼤会及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件的总称。
(五)与⾏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本⽂源⾃⽹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行政法的渊源
每一个部门法都会涉及法的渊源,但是法的部门和法的渊源有对应关系。
如:宪法渊源,指的是宪法部门。
行政法没有行政法典,只有行政法的部门和行政法学。
所以,法的渊源和法的部门是相关的,但是彼此间并没有上、下位概念的关系。
法的渊源有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还有历史渊源,主要指的是形式渊源,即法的部门。
实质渊源指的是法的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
历史渊源则是指某个制度的最早出身。
一、法的渊源产生的方式和意义
法的渊源的产生的方式有3种:1.制定法2.习惯法3.判例法
研究法的渊源有很大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方面,对相应的学科研究时,不应放在某个条文,还要注意一些宪法性法律、惯例和宪法思想。
2.在适用方面,行政法的渊源主要适用在法官所持的态度和应该持有的态度上。
二、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渊源的意义
宪法是对行政关系原则性的调整。
在行政立法中和司法中具有不同的效力。
在行政立法方面,有直接约束的作用。
在司法方面,宪法作为审判的依据,认定事实和推理的依据。
但是在我国,宪法不能作为审判的依据。
因为在我国,宪法是不能司法适用的。
宪法可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事实认定和推理方面。
总之,宪法在行政诉讼中作为推理的依据,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
三、行政规章是否是行政法的渊源、行政规章的效力
对于行政规章是否是行政法的渊源,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为否认说,理由为在行政诉讼中有规定,适用行政法参照规章,故认为行政规章不是法律,没有法的规范性,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另一种持相反的观点,因为《立法法》中,把规章的制定和调整程序纳入了《立法法》的调整范围,那么就认定行政规章制订作为立法的行为,是法律规范,就是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规章的效力:
1.在立法方面,对立法者没有拘束力,但是对立法有事实作用。
2.在行政方面,所有的行政主体都必须执行,即使规章的内容违法也要执行。
3.在司法方面,规章对司法没有直接的约束力但是司法审查的对象,作为证
明和裁判的依据。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是行政法的渊源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
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是法的规范,所以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一定的作用,可为立法所借鉴,所适用。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
1.在行政方面,对执法者有约束力,执法者都要执行。
2.在司法方面,行政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不能作为合法审查的依据,但是可作为行政主体辩护的证明。
3.在立法方面,立法者不守其拘束,可起到一定的事实作用。
五、国际条约是行政法的渊源
国际条约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所以是行政法的渊源。
其中,世贸组织法是缔约国行政法的重要渊源,因为它的目标是约束政府保障商品的流通。
所以,世贸组织法就是行政规范,主要规范缔约国政府的行为。
六、指导性案例
指导性的案例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它与西方的判例不是一样的。
建立指导性案例的价值目标是为了建立法律的同一适用。
它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疑难、复杂性适合行政法院的适用。
指导性案例不具备法律的效力,但具有事实的效力,即最高人民法院所颁布的指导性案例必须要遵守,要求同一案,同一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