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果蔬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 格式:docx
- 大小:17.32 KB
- 文档页数:5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
它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维持、胶原蛋白的生成以及提供抗氧化保护等。
然而,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饮食摄入。
果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物来源,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重要。
因此,本实验旨在测定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果蔬(例如橙子、苹果、柠檬、葡萄等)•维生素C试剂盒•蒸馏水•量筒、试管、滴管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不同果蔬洗净并去皮,随后切成小块。
确保每种果蔬的样本大小一致。
2.将每种果蔬的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3.使用研钵和杵,将果蔬样本研磨成泥状。
4.将磨碎的样本过滤,得到果蔬的提取液。
5.采用维生素C试剂盒提供的方法对果蔬提取液进行测定,记录每种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测定得到的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较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据分析方法:1. 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通过测定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将其进行比较。
根据数据计算出平均值,并将果蔬按照含量的高低排序,以了解各种果蔬在维生素C含量上的差异。
2. 维生素C含量与果蔬的颜色关系观察不同果蔬的颜色特点,可以进一步分析颜色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浅色果蔬(例如白色的梨)和深色果蔬(例如红色的草莓),探讨果蔬的颜色与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联。
3. 维生素C含量与果蔬的成熟度关系果蔬的成熟度可能对维生素C含量有所影响。
选取同一种果蔬的不同成熟度样本(例如未成熟和完全成熟的番茄),通过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研究成熟度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讨论与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种类的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柑橘类水果(例如橙子和柠檬)通常富含维生素C,而一些深色水果(例如草莓和葡萄)也可能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六果蔬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目的新鲜食品中的维生素C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可以粗略了解该食品中维生素C的浓度。
2 要求掌握新鲜食品中的维生素C的常规化学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还原型维生素C可以还原2,6二氯酚靛酚(蓝色)。
被测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与2,6二氯酚靛酚的量呈正比,且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条件下呈粉红色。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标定样品溶液时,其终点为被测溶液呈粉红色。
CH2OH还原型维生素CCHHOCHOCHOCHOCO+OH2,6二氯酚靛酚(红色)NClOCl→CH2OH脱氢型维生素CCH2OH脱氢型维生素CCHOCHOCOCOCO+OH2,6二氯酚靛酚(蓝色)NHClOHCl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公用仪器①组织捣碎机1台;②托盘天平1台;③ 1000ml烧杯2个;④ 250ml烧杯2个;⑤ 20cm镊子1把;⑥记号笔1~2个。
(2) 分组及仪器: 2人一组,每组仪器包括:① 100ml具塞量筒2个;② 10ml量筒1个;③ 5ml移液管2根;④酸式滴定管1个;⑤ 50ml烧杯2个;⑥ 50ml三角烧瓶4个;⑦漏斗2个;⑧漏斗架1个;⑨滤纸2张;⑩吸耳球1个;玻璃棒1个。
(所有仪器使用前清洗,烘干备用)2 试剂(1) 2,6二氯酚靛酚染料,配制成每毫升所含维生素C的毫克数(T值);(2) 2%草酸2000ml;(3) 1%草酸2000ml。
四、实验步骤1 取300~500g新鲜水果,置于1000ml烧杯内,称重,精确至0.01g。
2 将样品倒入组织捣碎机,加入等量2%草酸(W∶V),加盖旋紧,匀浆2~5min。
3 取出匀浆物质(以上统一进行)。
4 用50ml烧杯称取20g匀浆物质,精确度1%,编号,记录。
5 将称取的匀浆物质倒入具塞量筒,用1%草酸反复洗涤烧杯(3次),其洗涤液倒入具塞量筒,并用1%草酸定容到100ml。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荧光法测定片剂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名:***指导教师:**院系:化学系专业:化学本科提交日期:2010-4-28目录摘要 (3)英文摘要 (4)引言 (5)1.实验部分 (5)1.1 仪器 (5)1.2试剂 (6)1.3实验方法 (6)2荧光底物的选择 (6)2.1邻苯二胺 (6)2.2、水杨酸 (7)2.3、苯甲酸 (8)3.实验结果与讨论 (9)3.1 荧光光谱 (9)3.2酸度的影响 (10)3.3不同缓冲体系的影响 (11)3.4缓冲体系体积的影响 (12)3.5 Fe3+用量的影响 (13)3.6加入顺序的影响 (14)3.7时间的影响 (15)3.8温度的影响 (16)3.9苯甲酸用量的影响 (17)3.10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17)3.11共存离子干扰试验 (19)3.12工作曲线的制备 (19)4.样品测定结果 (20)5.结论 (20)注释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1)荧光法测定片剂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康玉胜指导老师;张娜(黄山学院化学化工系,黄山,安徽245041)摘要:基于维生素C本身没有荧光,苯甲酸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荧光物质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测量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在pH=6.0的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介质中,苯甲酸对维生素C促荧光明显,可在激发波长310nm,发射波长410nm处测其产物的荧光强度.Vc浓度在0-3. 5×10-5g/m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较低,相关系数为0.988.利用本法进行回收实验与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适应于片剂中维生素C的测定。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维生素C;苯甲酸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in tablets ofAscorbic acidKang YushengInstructor; Zhang Na(Huangsh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angshan, Anhui 245041)Abstract:B ased on vitamin C itself has no fluorescence, benzoic acid and vitamin C reaction of fluorescenc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es a measure vitamin c content. At pH = 6.0 of NaOH — potassium hydrogen phthalate buffer media, promoting hydroxybenzoic acid on vitamin C can be used in fluorescence obvious, excitation wavelength 310nm, measuring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410nm at its products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Vc concentration in the 0-3. 5 ×10-5g/mL range it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s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the detection limit is low,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88. Use this law to recycle and specimens, the results are atisfactory, they are suitable for the tablet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Key word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itamin C; benzoic acid引 言维生素C 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
荧光法测定果蔬及饮料中的抗坏血酸新编实验荧光法测定果蔬及饮料中的抗坏血酸实验目的掌握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了解Rf530荧光仪的使用方法;熟悉荧光法测定果蔬及饮料中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自然界存在的有L型、D型两种,D型的生物活性仅为L型的1/10。
维生素C 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光敏感,氧化后的产物称为脱氢抗坏血酸,仍然具有生理活性,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食品分析中的所谓总抗坏血酸是指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二者的总量,不包括二酮古乐糖酸和进一步的氧化产物。
测定维生素C 的常用方法有靛酚滴定法、苯肼比色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法简便,也较灵敏,但特异性差,样品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Sn2+、Cu+等)会干扰测定,测定结果往往偏高。
苯肼比色法和荧光比色法测得的都是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其中以荧光法受干扰的影响较小,准确度较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得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但对样品前处理要求高。
本实验采用的是荧光分析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铜离子催化被氧化生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唔啉,依据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的总量。
试剂及仪器Rf530荧光分光光度计,硫酸铜溶液(2.0 mg/ml),邻苯二胺(0.3 m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25.0 mg/L),乙酸-乙酸钠-硫酸缓冲液(pH 5.6)。
实验内容(1)样品处理称取一定质量的果蔬(25g左右),加入一定质量的蒸馏水(25g 左右),打成匀浆后过滤,取5.0 ml滤液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放入冰箱内保存备用。
液体样品不需要处理,或稀释一定倍数后备用。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vitaminC)又称为抗坏血酸,一般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均较高,不同的水果、蔬菜品种,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等情况下,其维生素C的含量都有所不同。
测定维生素C含量,可以作为果蔬品质指标之一。
Ⅰ.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染料2,6-二氯酚靛酚(2,6-dichlorophenolindopheno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因此当用蓝色的碱性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草酸溶液时,其中的抗坏血酸可以将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
但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之后,则再滴2,6-二氯酚靛酚就会使溶液呈红色。
借此可以指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用去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二、材料、设备及试剂(一)材料:水果或蔬菜(二)设备:1.蒸发皿;2. 研钵一套;3. 移液管;4. 漏斗;5. 滤纸;6. 容量瓶;7. 微量滴定管。
(三)试剂:1. 2%草酸。
2. 2,6-二氯酚靛酚(NaOC6H4NC6H2OCL,M=290.09)将50mg2,6-二氯酚靛酚燃料溶于200ml 含有52mgNaHCO3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ml,装入棕色瓶内,放在冰箱里保存(因该染料性质不稳定,配制后超过一周必须重新配制)。
3.0.1mg/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将50mg纯抗坏血酸溶于少量2%草酸溶液中,然后用2%草酸溶液定容至500ml(使用前临时配置)。
三、实验步骤(一)称取水果和蔬菜样品10g,放在研钵中加入2%草酸溶液约5ml研碎。
通过漏斗将研碎的样品倒入一只100ml的容量瓶中,研钵及杵用2%草酸冲洗,并将洗液一并倒入该容量瓶中,最后用2%草酸定容到刻度,过滤,滤液备用。
(二)空白滴定取2%草酸溶液10ml至蒸发皿中,以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呈粉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为终点,耗用的染色体积(ml)作为空白。
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同果蔬中VC含量的比较研究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院(系)化学工程系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不同果蔬中VC含量的比较研究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人体抗应变能力机能,治疗贫血,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保护细胞、解毒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维生素C的主要测定方法主要有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碘量法、光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
本文从维生素C的性质,对人体的作用,摄取途径,测定方法等方面对维生素C的研究做了全面的阐述,并选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新鲜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
本文不但对不同样品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也对同一样品进行了热破坏的纵向比较研究。
关键词坏血病/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fruits andvegetables VC contentABSTRACTVitamin C 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the human body substances, synthetic human collagen,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anti-functioning, treatment of anemia, scurvy, prevent arteriosclerosis, protect cells, detoxifiCation and 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is mainly mainly fluorescence, 2,6 - diChloro-indophenol titration, 2,4 - dinitrophenylhydrazine method iodimetry, photometric analysis,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and chromatography . From the aspect of the nature of vitamin C, the body's role, uptake pathways, such as the study of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do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choose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he vitamin C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This paper not onl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samples laterally, but also on the same sample were compared longitudinal thermal damage.KEYWORDS scurvy / UV spectrophotometry /Vitamin C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I)1.1维生素C的性质 (I)1.1.1物理性质 (I)1.1.2化学性质 (I)1.2维生素C的作用 (I)1.3维生素C缺乏的影响.............................................................................................................. I II 1.4维生素C主要来源 ................................................................................................................. I II 1.5维生素C摄入过量的影响...................................................................................................... I V 1.6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的选择 ................................................................................................... I V1.6.1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 I V1.6.2荧光法 (V)1.6.3碘量法 (V)1.7测定果蔬中VC的意义 (1)2 实验 (2)2.1原理 (2)2.2试剂 (2)2.3仪器 (2)2.4实验步骤 (2)2.4.1吸收曲线的测定 (2)2.4.2 VC标准溶液的配制 (3)2.4.3 标准曲线的测定 (3)2.4.4样品的处理 (3)2.4.5样品的测定 (3)2.4.6热破坏比较测定 (3)2.4.7 新鲜度对VC破坏的测定 (4)2.5注意事项 (4)3实验数据及绘图 (5)3.1维生素C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5)3.2标准曲线的绘制 (6)3.3果蔬样品的称重 (6)3.4样品的吸光度值及维生素含量 (7)3.5热破坏研究 (7)3.6新鲜度比较研究: (8)实验结论 (10)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4)1 前言1.1 维生素C的性质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抗坏血酸(维生素 C )的测定方法(1)在测定维生素C 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 —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 •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 与邻苯二胺(OPDA 反应生 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 ),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 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 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022 g/ml 。
2. 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3•仪器3. 1 •实验室常用设备。
3. 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 350nm 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
3. 3.打碎机。
4.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 )偏磷酸—乙酸液:称取 15g 偏磷酸,加入40ml 冰乙酸及250ml 水,搅拌,放置过夜使 之逐渐溶解,加水至 500ml 。
4C 冰箱可保存 7〜10天。
(2)0.15 mol/L 硫酸:取10ml 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200ml 。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 0.15mol/L 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 4.1.配制。
(4) 50% 乙酸钠溶液:称取 500g 乙酸钠(CH3COONa3H2O ,加水至1000ml 。
(5) 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 3g 硼酸,溶于100ml 乙酸钠溶液(4.4 )中。
临用前配制。
(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 20mg 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 100ml 。
(7)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 0.1g 百里酚蓝,加0.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 10.75ml ,磨溶后用水稀释至 250ml 。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准确测定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了解和掌握维生素C 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本实验采用 2,6 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测定。
2,6 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可与维生素 C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维生素 C 全部被氧化后,稍过量的 2,6二氯靛酚会使溶液呈现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通过滴定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草莓等)、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2、试剂2%草酸溶液、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
3、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玻璃棒、漏斗、滤纸。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适量的新鲜水果,放入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移至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维生素 C 晶体,用 2%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3、滴定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草酸溶液至一定体积。
用 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呈现淡红色,并保持 15 秒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同时进行空白实验,除不加样品滤液外,其他操作与样品滴定相同,记录空白实验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吸取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1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 2%草酸溶液至50mL。
用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消耗的体积 V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标准维生素 C 的浓度×1000÷V1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mg/100g)=(V V0)×C×T×100÷W其中,V 为样品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V0 为空白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C 为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T 为 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 C 的毫克数;W 为样品质量(g)。
实验四果蔬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抗坏血酸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
结晶抗坏血酸稳定,水溶液易氧化,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在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进程。
酸性、冷藏、隔氧,可延缓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国内外用于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荧光法、2,4二硝基苯肼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只能测定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由于脱氢型抗坏血酸在人体内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
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法都是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2,4二硝基苯肼法是比色法,易受杂质干扰,灵敏度较低,而荧光法的灵敏度高于比色法2~3个数量级。
另外,2,4二硝基苯肼法采用85%的浓硫酸作溶剂,实验时不易操作。
荧光法利用硼酸对脱氢抗坏血酸的掩蔽作用可测出杂质的荧光值,从而提高方法的专一性。
因此,荧光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仪器条件的限制,所以国标方法中选用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而将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分布规律以及维生素C的理化特性。
2 学会用常规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的操作技巧。
3 理解测定维生素C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2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22g/ml。
3 适用范围根据GB 12392—1990进行检测,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及其分析摘要本次实验我们测定了橘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试验中,通过2,6-二氯酚靛酚对维生素C的滴定从而测定了橘子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我们测得橘子的维C 的含量是20.46mg/100g,相对较低。
经查阅资料,讨论后发现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氧化,而且不同成熟程度、品种、新鲜程度、生长地、测定温度等客观因素也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一、前言实验目的:测定橘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从而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
水果中以猕猴桃含量最多,在柠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丰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丰富,在番茄、甘蓝、萝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丰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丰富,每100克中含2800毫克,有“维生素C王”之称。
维生素C为无色晶体,味酸,溶于水及乙醇,不耐热,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日光照射后易被氧化破坏,有微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更易氧化分解,干燥条件下较为稳定。
故维生素C制剂应放在干燥、低温和避光处保存;在烹调蔬菜时,不宜烧煮过度并应避免接触碱和铜器。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P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水果及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定量测定范开祥金文党承兰徐娇(河西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08级(2)班甘肃张掖734000)摘要本文以橙子,猕猴桃,青椒为材料,用实验室通用的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关键词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2%草酸引言橙子(学名:Citrus sinensis)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橙树的果实,常绿小乔木,高达4~6米。
枝细长,有长棘针。
花期春季,果期秋季。
橙子又称黄果。
原产中国南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而以四川、广东、台湾等省栽培较为集中。
15世纪初从中国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美洲,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有栽培。
果圆形至长圆形,橙黄色,油胞凸起,果皮不易剥离。
无苦味。
中心柱充实;汁味甜而香。
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
果实还含维生素P,具极高的医药价值。
橙子味甘、酸,性凉。
具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的功效。
正常人饭后食橙子或饮橙汁,有解油腻、消积食、止渴、醒酒的作用。
橙子营养极为丰富而全面,事实上,它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亦能将脂溶性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是名实相符的保安康抗氧化剂。
橙皮又叫黄果皮,除含果肉中的成分外,胡萝卜素含量较多,可作为健胃剂、芳香调味剂。
橙皮还含一定时的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猕猴桃科植物,落叶藤本;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
猕猴桃的适应性强,喜温、喜湿,常在阴湿的林边、荒坡或灌木丛中生长,不耐旱,也不很抗冻;猕猴桃的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蔬果中维生素含量的检测方法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维生索c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谷雪贤(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广东中山528436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Ascorbicid,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
是一种水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其结构式如图1,可以与许多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其还原性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目前食品中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
冈其酸度不易把握,碘需要标定且易挥发,而Vc不易稳定保存,使测定结果易出现偏差,且这种方法不适合微量分析;国标GB/T6195-1986是采用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
利用样品溶液由蓝色转变为粉红色来辨别其滴定终点的到达。
但是多数水果、蔬菜样品其提取液都具有一定的色泽而导致滴定终点不明显,使测定准确度降低。
另外还有荧光光谱分析法 J、紫外一可见分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过程复杂,所用试剂不稳定,速度慢、背景¨干扰大。
近年来,建立的测定Vc的其他方法还有催化动力学和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及VC传感器测定方法,固定pH滴定法等。
该论文将对蔬菜、水果常用的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
图1 维生素C的结构式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问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维生素C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掉的金属离子的量,进而间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1.1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维生素C分子中的有二烯醇基具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维生素C,同时产生黑色银沉淀(反应式如图2。
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实验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仪器和试剂】一,试剂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二,材料:水果,蔬菜三,仪器烧杯,玻棒,吸量管,长颈漏斗,漏斗架,白纱布,滤纸,容量瓶,滴定管, 锥形瓶.【操作方法】一、标准溶液标定1. 配制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准确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
2. 标准溶液标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置250mL锥形瓶中,加9mL 1%草酸,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以T表示)。
3. 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二、样品测定1.果蔬中Vc的提取与测定:水洗干净待测的新鲜蔬菜或水果,吸干表面水分.称取20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30mL 2%草酸,研磨成浆状,以四层纱布过滤至100mL小烧杯中,再以快速滤纸过滤至锥形瓶中。
然后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
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两种方法:2,6-二氯靛酚钠测定法和碘测定法;本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钠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二、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医药上又发现它有许多新的功能。
水果和蔬菜是食品中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因此,维生素C在果蔬中含量多少,是鉴定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的原理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结构,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利用染料2,6一二氯靛酚钠盐作为氧化剂,氧化抗坏血酸后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一二氯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用这个变化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三、材料、仪器用具试剂(一)材料柑桔、鲜枣、苹果、猕猴桃、番茄、辣椒、洋葱等;本实验用的试材是猕猴桃。
(二)仪器用具微量滴定管(或25ml碱式滴定管)、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00ml三角瓶,小刀、研钵或组织捣碎器、漏斗、滤纸、分析天平、离心机、白陶土等。
(三)试剂的配制与标定1.试剂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草酸溶液、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
2.配制与标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50mg (土 0.1mg)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草酸稀释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标定:称取2,6一二氯靛酚钠50mg,溶于50ml热蒸馏水中,再加人碳酸氢钠42mg,待盐完全溶解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瓶内,保存在冰箱中,同时用刚配好的抗坏血酸标定。
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ml,加2%草酸5ml,用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钟不褪即为终点,根据已知标准执坏血酸溶液和染料的用量,计算出每ml染料溶液中相当的抗坏血酸mg数。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而人体不能自身合成, 只能从食物和药物中摄取, 因此, 食品、药物中维生素C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荧光比色法、光度比色法、电化学法、滴定法、酶法、色谱法等。
辣椒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些品种理论值可高达198mg/100g,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达70 mg/100g,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约20 mg/100g,但品种不同差别较大。
本实验利用荧光法和固蓝盐B比色法分别测定西红柿和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
固蓝盐B比色法是利用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荧光比色法是基于维生素C 被氧化剂如活性炭或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 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 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本实验选取Cu2+做氧化剂,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 体系的稳定性好。
2% 乙酸的配制:量取20.0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西红柿样品处理:准确称取80g 左右西红柿,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橙子样品处理:将橙子去皮和籽后,准确称取50g左右,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匀浆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定容。
定容液用漏斗过滤,干滤法(漏斗、滤纸承接烧杯干燥),注意每次过滤前摇匀容量瓶溶液再过滤,过滤滤液约60mL左右备用。
Vc储备液配制:准确称取0.2g左右维生素C溶解于蒸馏水中,并转移到100mL棕色容量瓶里,定容,放在暗处保存。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孙振艳;赵中一;郭小慧;傅绍斌【摘要】维生素C经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提出一种新的测定维生素C的高灵敏荧光分析法,建立了测定维生素C的适合条件.该方法的的线性范围为0.02~8.0μg/mL,检出限为0.0065μg/mL.对3.0μg/mL的维生素C测定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2%.将该法用于西红柿、果珍以及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7%~100.5%.【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06(015)004【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荧光分析法;维生素C;西红柿;果珍【作者】孙振艳;赵中一;郭小慧;傅绍斌【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而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和药物中摄取,因此,食品、药物中维生素C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一些文献综述了对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常用的方法有光度法[2,3]、电化学法[4]、滴定法[5]、酶法[6]、色谱法[2,7]等。
Deutsch和Weeks曾经报道过一种检测维生素C的荧光分析法(OPDA),并被指定为维生素C的经典荧光分析法。
在该方法中,维生素C先被活性炭(Norit)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再与荧光底物邻苯二胺(OPDA)结合生成荧光产物,通过对该荧光产物的检测实现对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8] 。
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维生素C的荧光分析方法。
基于维生素C被Cu2+氧化为DHAA,DHAA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9],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实习四 果蔬中还原性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 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 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下: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取新鲜水果(蔬菜)样品100g ,加100g 2%草酸溶液,用组织捣碎机打成匀浆。
称取10g 匀浆,移入100mL 容量瓶,用1%草酸定容至刻度,摇匀后静置备用。
C C C C CH 2OH O O H O H H OH ON O -OClOH+(蓝 色)OH -H+2,6-二氯酚靛酚(红 色)CH 2OH O O H OH N OH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 色)脱氢抗坏血酸2.仪器(1)天平(2)组织捣碎机(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10mL)3.试剂(1)2%草酸(2)1%草酸(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1mg/mL):精确称取50.0mg抗坏血酸,用1%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500mL。
实验四果蔬维生素 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抗坏血酸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
结晶抗坏血酸稳定,水溶液易氧化,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在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进程。
酸性、冷藏、隔氧,可延缓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国内外用于食物中维生素 C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荧光法、 2,4 二硝基苯肼法、 2,6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 6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只能测定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由于脱氢型抗坏血酸在人体内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
2,4 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法都是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2,4 二硝基苯肼法是比色法,易受杂质干扰,灵敏度较低,而荧光法的灵敏度高于比色法 2~3 个数量级。
另外,2,4 二硝基苯肼法采用85%的浓硫酸作溶剂,实验时不易操作。
荧光法利用硼酸对脱氢抗坏血酸的掩蔽作用可测出杂质的荧光值,从而提高方法的专一性。
因此,荧光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仪器条件的限制,所以国标方法中选用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
第一标准方法,而将 2, 4 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理解食物中维生素 C 的分布规律以及维生素 C 的理化特性。
2 学会用常规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的操作技巧。
3 理解测定维生素 C 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
( 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 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2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22g/ml。
3 适用范围根据 GB12392—1990 进行检测,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1)实验室常用设备;
( 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 350nm 及 430nm 波长的荧光计;
( 3)捣碎机。
2 试剂配制
( 1)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级试剂。
( 2)偏磷酸乙酸液:称取 15g 偏磷酸,加 40ml 冰乙酸及 250ml 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 500ml。
4℃冰箱可保存 7~10d。
( 3)0.15mol/L H2SO4:取 10ml 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200ml。
( 4)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 0.15mol/L 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偏磷酸乙酸液的配制。
( 5)50%乙酸钠溶液:称取 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
1000ml。
( 6)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 3g硼酸,溶于 100ml 乙酸钠溶液中。
临用前配制。
( 7)邻苯二胺溶液:称取 20mg 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 100ml。
( 8)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 0.1g百里酚蓝,加以 0.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
用水稀释至 250ml。
变色范围: 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蓝色( 9)活性炭的活化:加 900g炭粉于 1L1+9 盐酸中,加热回流 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 110~120℃ 烘箱中干燥,备用。
( 10)标准液
①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1mg/ml ):准确称取 50mg 抗坏血酸,用偏磷酸乙酸液溶于 5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②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 100μg/ml):取 10ml 抗坏血酸标准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 100ml。
定容前试 pH,如其 pH大于 2.2,则应用偏磷酸乙酸硫酸液稀释。
③标准曲线的制备:取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 10μg/ml )0.5ml、1.0ml、
1.5ml 和
2.0ml 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 10ml 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 2.0ml。
四、实验步骤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1 样品制备称取 100g鲜样,加 100g 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打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调试匀浆酸碱度。
如呈红色,即可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蓝色,则用偏磷酸乙酸硫酸溶液稀释,使pH为 1.2,匀浆的
取量需根据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定。
当样品液含量在 40~100μg/ml 之间,一般取 20g 匀浆,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 100ml,过滤,滤液备用。
2 氧化处理分别取样品滤液及标准使用液各 100ml 于带盖三角瓶中,加 2g 活性炭,用力振摇 1min,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分别收集其余全部滤液,即样品氧化液和标准氧化液,待测定。
3 各取 5ml 标准氧化液于 2 个 50ml 容量瓶中,分别标明“标准”及“标准空白”。
4 各取 5ml 样品氧化液于 2 个 50ml 容量瓶中,分别标明 “样品 ”及“样品空 于“标准空白 ”及“样品空白 ”溶液中各加 5ml 硼酸乙酸钠溶液,混合摇动 用水稀释至 50ml ,在 4℃ 冰箱中放置 2h ,取出备用。
于“样品”及“标准”溶液中各加入 5ml 50%乙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 50ml ,备
用。
7 荧光反应:取 “标准空白 ”溶液、 “样品空白 ”溶液及上一步中 “样品 ”溶液 各 2ml ,分别置于 10ml 带盖试管中。
在暗室中迅速向备管中加入 5ml 邻苯二 胺,振摇混合,在室温下反应 35min ,用激发光波长 338nm 、发射光波长 420nm 测定荧光强度。
标准系列荧光强度分别减去标准空白荧光强度为纵坐 标,对应的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进行相关计算,其直线回 归方程供计算时使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x =ρVm× f × 10100式0 中: x ——样品中抗坏血酸及脱氢抗坏血酸总含量( mg /100g ); ρ——由标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算得样品溶液浓度( μg /ml );
m ——试样质量( g );
f ——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V ——荧光反应所用试样体积( ml )。
【例】测定每一制备溶液的荧光强度。
用标准溶液每 1ml 含 2.5、5.0、 7.5μg 及 10μg 样品,各标准浓度管读数减去相应的标准空白读数的各平均值作 标准曲线。
由样品液读数减去样品液空白读数之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抗坏血 酸(μg/ml ) ,按取样量及稀释率计算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如:取制备好的辣椒样品工 2.138稀释到 100ml ,氧化后分别取 10ml 滤液 稀释到 50ml ,样品读数为 23.34,样品空白读数为 3.188,样品读数减去样品空 白读数为 20.152,查荧光标准曲线相当于标准抗坏血酸的 2.23μg 。
2.23 × 1002.138 × 5010 × 100100(0 m= g5/2100g)
5 15min , 6
六、实验报告
七、注意事项
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乙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素 C。
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 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 2g 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