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幼苗长大了 (第二课时) (1)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2.幼苗长大了一、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是学生在经过了种植后,系统地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各部分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按照根、茎、叶的顺序分别进行研究。
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些微调整。
首先通过观察葫芦的幼苗,对植物进行一个整体认识。
其次是认识叶的作用。
接着回顾根的作用,结合二年级《栽小葱》一课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
再次,研究茎的作用。
通过动手解剖和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
最后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好奇心强,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已经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加以有效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葫芦幼苗的形态特征。
2.能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懂得爱护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提前做好的芹菜茎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瓶实验装置、芹菜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
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幼苗长大了: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幼苗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并理解幼苗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营养。
2. 能够观察并描述幼苗从发芽到成长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幼苗成长的过程和所需的光线、水和营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幼苗种子2. 小花盆3. 松土4. 水壶5. 日光灯6. 黑纸、白纸、黄纸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种子、幼苗、成长的图示,请学生说出它们的顺序。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变成幼苗?幼苗如何变成成长的植物?呈现(20分钟)1. 老师将一颗种子放入花盆中的松土中,稍微浇水,然后盖上一层黑纸,放在不见阳光的地方。
2. 安排学生观察花盆中的种子,并记录下来。
3. 经过1-2天后,将黑纸移开,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并继续记录。
4. 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幼苗从种子中长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幼苗需要光线?讲解(3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幼苗成长过程的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2. 老师解释幼苗成长的几个关键因素:光线、水和营养。
3. 老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光线对幼苗的作用:幼苗需要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能使幼苗成长的物质,如葡萄糖、维生素等。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30分钟)1. 阅读以下描述,判断正误。
a. 幼苗需要光线来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b. 幼苗只需要水就能成长。
(错误)c. 幼苗需要营养来制造光线。
(错误)d. 幼苗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错误)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a. 幼苗从哪里来?(种子)b. 幼苗需要什么因素来生长?(光线、水和营养)反思(1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在观察幼苗成长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2课《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绘一颗幼苗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幼苗从小到大的一系列变化,如种子发芽、长出绿叶、开花结果等。
同时,教材还配以富有童趣的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原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幼苗、发芽、绿叶、开花、结果”等词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诗歌,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植物生长的喜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学会关爱大自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诗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颗幼苗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生长的?”2.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植物生长的喜悦。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它都经历了哪些变化?”3.观察与思考:展示一系列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授课设计课题2、幼苗长大了课时1日期1、观察番茄或黄瓜的幼苗,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
2、经过查阅资料、观察、谈论等方式研究植物的根、茎和叶子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取、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授课目的营养器官。
4、认识植物的根和茎,知道植物的根平时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5、仔细观察树叶,认识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这几部分组成。
经过查阅资料、观察、谈论等方式,研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授课重点茎叶分别负责吸取、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授课难点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各样各样的树叶、番茄和黄瓜的幼苗等等。
观察番茄和黄瓜的幼苗,能够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
预习要求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着手栽种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
大家的番茄也许黄瓜应该萌芽了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植物的幼苗。
2、板书课题:2、幼苗长大了二、观察植物的幼苗1、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让大家种下的番茄也许黄瓜的种子萌芽了吗?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栽种的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样子。
教师引导:因为时间比较短,可能有同学的幼苗还没有长出来,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等待,记住要坚持观察,仔细护理,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
2、出示早先准备好的黄瓜和番茄的幼苗,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
3、教师引导:同学们,幼苗诚然比较细小,但是这也是生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幼苗也会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不一样植物幼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觉幼苗的生命力。
1三、研究根茎叶的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棵植物都有根、茎、叶。
那么植物的根茎叶又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们连续来商议(一)商议根的作用1、同学们,你们知道根的样子吗?2、出示课本第4页试管栽种小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小葱的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不够细致,对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幼苗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幼苗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从而引入本课。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观察与思考:教师学生观察幼苗,让学生说一说幼苗的生长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4.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6.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幼苗长大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成长的喜悦。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2.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幼苗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子、幼苗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幼苗的生长变化。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幼苗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呈现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的幼苗,记录其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幼苗生长变化,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生长?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其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思考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1. 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能够描述幼苗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幼苗的生长过程。
2. 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描述幼苗的生长过程。
2. 分析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
2. 幼苗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阳光等。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幼苗是如何长大的?”2. 让学生观察一颗幼苗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描述幼苗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探究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或因素进行研究,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知识讲解:1. 根据学生的探究活动,讲解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
2.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展示实验: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情况。
例如,分别放置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条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幼苗生长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幼苗是如何长大的?幼苗的生长有哪些条件和影响因素?”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研究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条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幼苗的成长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得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坚持到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可能还不够理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直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幼苗,并进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变化。
4.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苗生长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了解。
2.幼苗长大了【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
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
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
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
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
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以农作物为主题,通过描绘田野中的幼苗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农作物生长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对田野的认知也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为主,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田野的美丽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出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田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欣赏农作物: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5.表达情感: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田野、幼苗、农作物、生长过程等。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植物生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生长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器中的植物,提出问题:“你们发现植物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所需条件。
5.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颗植物,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动手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在机制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养分等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种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细胞分裂、伸长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现象。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2.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一、种植展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
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回顾根的作用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2 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茎的作用。
2. 说出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试验横切和纵切芹菜的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仔细瞧瞧,它和你平常看到的康乃馨有什么不同?【学生】平常的康乃馨是一种颜色,这是两种颜色。
【教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左手白色康乃馨,右手双色花)老师变了一个魔术,就把白色的康乃馨变成了双色的康乃馨,神奇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吗?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植物的茎。
二、讲授新课(一)探究茎的作用【教师】出示学生种植的番茄幼苗和黄瓜幼苗,在植物中间这个部位,我们称之为植物的茎,(出示不同植物的图片)你能找到这些植物的茎吗?【教师】虽然不同植物的茎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学生】猜测:可能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做实验。
【教师】你会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这些实验材料:插入红水杯子中的芹菜茎、刀、刀板。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把芹菜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
【教师】追问:你觉得可能芹菜茎里面有什么变化?【学生】芹菜的茎会变红。
【学生】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
【学生】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
【教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我们需要眼见为实。
请同学们先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芹菜有什么现象,再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
清楚了吗?【教师】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2)注意用刀安全;(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操作观察,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汇报:学生1:泡过红水的芹菜切断后,看到芹菜的茎变红了。
学生2: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红水被芹菜引到上面了,芹菜茎里有红丝。
2.幼苗长大了一、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是学生在经过了种植后,系统地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各部分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按照根、茎、叶的顺序分别进行研究。
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些微调整。
首先通过观察葫芦的幼苗,对植物进行一个整体认识。
其次是认识叶的作用。
接着回顾根的作用,结合二年级《栽小葱》一课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
再次,研究茎的作用。
通过动手解剖和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
最后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好奇心强,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已经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加以有效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葫芦幼苗的形态特征。
2.能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懂得爱护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提前做好的芹菜茎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瓶实验装置、芹菜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
2.幼苗长大了【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
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
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
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
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
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一、种植展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
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回顾根的作用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叶子变大了。
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绒毛(软刺),长高后茎有了分岔。
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2.师:观察真细致!孩子们你们刚才提到的根、茎、叶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探究。
3.出示小葱根吸水的实验图,师: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做的小葱吸水的实验,谁来简单描述一下这个实验?4.学生根据之前的记忆描述实验过程。
5.师:在这个实验中小葱的根有什么作用?6.预设生:吸收水分。
7.植物的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根。
8.预设生:抓紧土壤(稳固植株),吸收养料、贮藏养料和水分等作用。
(相机板书)9.师:我们一起看看植物博士是怎么说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实验,学生回忆根吸收水分的作用,欣赏不同植物的根,感受根的不同作用。
再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认识植物的茎1.师:根的作用还真多呀。
根会帮助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了土里,同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后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2.预设生:储存起来;通过茎输送到植物“全身”。
3.师:摸一摸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的茎。
通过平板中老师推送的课件,将植物的茎描成红色。
4.师点评学生上传的课件,总结:连接根和叶之间的这个部分就是茎。
5.师:仔细观察西红柿的茎,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6.预设生:圆圆的;直直的;挺粗壮的;挺立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刺”。
7.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西红柿的茎是直直的,是直立茎。
还有不同的形态的茎,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出示各种各样植物的茎。
8.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哪些部分是植物的茎。
展示不同形态的茎,让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四、猜测茎的作用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形态的茎,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呢?2.预设生:直立茎能支撑植物;茎能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师: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个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茎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为探究植物的茎的输导作用做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红色墨水,一株油菜,小刀,放大镜,镊子,彩色笔、记录单、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一、游戏:知识对对碰1.师: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茎,现在先来一场植物根茎知识大PK,看看谁是根茎知识小达人。
2.学生玩游戏。
3.师:掌声送给两位勇士,还有不足的继续努力!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吧。
茎是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的器官,树干、树枝、藤蔓都是茎呢,西红柿的茎是直立茎,而牵牛花的茎则属于缠绕茎,植物的根也是形态多样,吸收水分是根的作用之一,根茎叶都是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4.出示一棵小油菜,师:这是一株油菜,你们能指出这株油菜的根茎叶在哪里吗?5.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指出油菜的根茎叶。
二、探究茎的作用1.师:上节课,我们猜测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是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全身”,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是茎中的哪个部位能运输水分?我们该怎样验证呢?出示试验器材:红墨水、试管、油菜、放大镜、小刀。
2.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试验方法。
预设生:将油菜的茎浸泡在装有红色墨水的试管中,看看红色墨水是否被运输到油菜的上部。
如果油菜的上部呈现红色,就能说明油菜的茎能吸收水分;可以将茎切开,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结构。
3.师:实验方案很完整,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课视频,了解实验的步骤。
温馨提示: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一要注意用刀的安全,二要将油菜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把切开后观察的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5.师:组长将记录单拍照上传到大屏幕,我们一起交流。
6.小结:我们提前一天将油菜的茎浸泡在红色墨水中,发现油菜没有浸泡在红色墨水中的部分也变成红色。
将油菜茎横切看到一圈整齐的红色小点,将油菜的茎纵切,看到红色小点成为像红色管子一样的一条直线。
我们猜测在油菜的茎中有一种像管子一样的部件,让茎在根和叶之间就像一座桥梁,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子中。
7.师:我们了解了茎的运输水分的功能,茎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8.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茎的作用。
师小结:茎不仅有运输的作用,还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茎的运输作用。
用微课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观察叶的结构1.师:在茎的上面有规律得分布着叶子,(出示各种叶子的图)植物长了很多的叶子,这些叶子都有什么共同的结构?请大家在小组内一起观察之前收集到的叶子。
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仔细观察同学带来的叶子,说一说这些叶子有什么共同的结构。
3.预设生:都有叶片,还有里面像网状的脉络,还有一根柄。
4.师小结: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直观感知,植物的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了解叶的作用1.师:我们认识了叶的结构,植物长了这么多叶有什么作用?2.预设生: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需要的“食物”,叶也会呼吸,蒸发水分。
3.观看微课视频讲解叶的作用。
4.师小结:叶担负着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
为植物制造营养物质。
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根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汽形式从叶面扩散到体外。
5.师: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部分去的呢?6.预设生: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了解叶具有制造养料的功能,从而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是都有重大作用的。
]四、拓展延伸1.师:通过视频我们知道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它部分,也是从运输水分的管子里运输养料吗?2.预设生:不一样;有可能一样。
3.师:可以和小组成员椅子试着设计一下实验方案,或仔细观察生活找到适合解释的例子。
4.师:根、茎、叶是植物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小苗还能成活吗?5.预测生:不能成活,没有营养。
可以成活,有直接扦插茎的方式繁殖。
6.师: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7.师小结:我们的小番茄、小黄瓜还在成长,小园丁们我们要继续观察,继续记录,期待它们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只有精心呵护,我们的幼苗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为高年级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激发学生珍惜生命,乐于坚持种植,乐于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2.幼苗长大了叶,制造茎,运输根,吸收根、茎、叶都是营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