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常盼盼(1989—),女,安徽省六安市人,河南师范大学,2009级本科生。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近几年,素质教育在各阶段的教育中普遍展开,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取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探索为适应由应试教育向创新型的素质教育转变而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课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最终要靠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学改革就自然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近年来,不少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理念,深刻反思现代教学思想,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创造数学课堂的新环境,促进了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

一直以来,课堂都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任务和目标完成的主场所。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数学观念认为,课

堂上的学习效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保证。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就必须正襟危坐,仔细认真地听,不准交头接耳,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教学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大部分学生把教授的知识照单全收,并不明白所学知识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降低。这种单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和时间效率,把教育制度机械化,满足了应试教育的需求,为社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培养了大量工作者。然而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机械的运用,不仅打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例。

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传统教学只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教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场所,更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提高教师教授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不仅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而且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将不再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面对这场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怎样走进新角色,营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毛主席说过:思想决定行动。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先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接收,效果很不理想。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新时期教育理论,以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大舞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情操、提升思想的大熔炉;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教学中,使他们善于思考,能够创新。

2.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只是换一套教科书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教

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关注数学教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教学改革新思路、新视角;以广博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学习,博览群书,创新教学,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同时,还必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自己定位成“现代数学教师”。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各层次的教育现状堪忧,学生们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如何使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真意切,亦师亦友的师生感情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如果教师对学生爱护、关心、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热爱学习;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厌恶、嫌弃、鄙视,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反映,厌恶学习。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无论怎样的学生,都会在情感的触动下接受教育,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情感教育是教师为每位学生的人生画卷勾勒的最初笔画。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就会自觉、愉悦地做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任务,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回归生活世界,学以致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课的生活化也越来越明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课堂回归现实生活,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应多引用学生身边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让多彩多姿的实际生活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使得学习数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后,这种需要会因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去学习,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

3.因人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分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已经成为因材施教的一种理想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质。因人施教是提升兴趣的关键部分,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满堂灌,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指导。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使其在每个问题、每道题、每节课上不断积累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更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更能促使人以苦为乐,毫不疲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兼顾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尽量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注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