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03 KB
- 文档页数:3
大气的运动教案教案一:大气的运动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的运动原理和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1. 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2. 大气的循环系统。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2. 理解大气循环系统的机制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显示屏。
2. 教学PPT和课件。
3. 相关教学资料和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和运动现象。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大气的垂直运动:- 介绍大气的垂直运动,例如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 解释上升气流的原因和特点,如热空气的密度较小,所以会上升;上升气流会带来云和降水。
- 解释下沉气流的原因和特点,如冷空气的密度较大,所以会下沉;下沉气流会造成干燥和晴朗的天气。
b. 大气的水平运动:- 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如风系统和气旋。
- 解释风系统的形成和特点,如地球的自转和温度差异导致的气压差异。
- 解释气旋的形成和特点,如气旋的旋转方向和风向的变化。
3. 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实例,展示大气运动的现象和过程,如上升气流和风系统的运动方向。
4. 深入探讨(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大气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如大气循环系统和风的强度对气候和气温的影响。
5. 小结复习(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扩展活动:1. 借助实验,让学生模拟上升气流和风的运动过程。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估。
教学延伸:1. 继续深入研究大气的运动机制和模拟实验。
2. 探索大气的温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注:本教案不包含标题,文中未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章:大气运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大气运动的重要性。
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类型,如风、气旋、高压和低压系统。
讨论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球自转、地形、温度和压力差异。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和示例来解释大气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大气运动影响因素的理解。
设计互动活动,如模拟大气运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运动的现象。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设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大气运动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风的形成和风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决定因素。
让学生能够解释风速和风向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包括气压差异和气流运动。
描述风向的决定因素,如地球自转和科里奥利力。
讨论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如地形影响和气候特征。
2.3 教学方法使用动画和模拟实验来展示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决定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加深学生对风速和风向变化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设计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风向实验,评估学生对风向决定因素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气旋和反气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特征。
让学生能够区分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类型。
3.2 教学内容解释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定义。
描述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如旋转方向、云带和降水。
区分不同类型的气旋和反气旋,如温带气旋和台风。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图表来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外观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来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设计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气旋和反气旋模拟实验,评估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特征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结构和组成成分;2.掌握大气的运动方式;3.理解大气的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方式;2.教学难点: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关系、风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1.上一节课的回顾;2.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什么?3.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60分钟)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0分钟)1.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2.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2.2 大气的运动方式(30分钟)1.垂直运动:对流、上升运动、下沉运动;2.水平运动:风、气旋等。
2.3 大气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关系(10分钟)1.提问:高空的气压相对于地面气压是大还是小?温度相对呢?2.解答:高空气压小,温度低;地面气压大,温度高。
3. 演示(30分钟)3.1 风的形成机制演示(20分钟)1.温度不均匀带来的气压差;2.气压差引起的风。
3.2 气压变化和风的实验演示(10分钟)1.需要材料:气压计、气温计、风速计;2.实验操作步骤:测量空气的压力、温度和风速。
4. 讨论(20分钟)1.提问:大气的运动对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3.总结课程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2.阅读课外资料: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大气的运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气的结构、组成和运动方式,了解大气的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大气的运动》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科学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四)美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欣赏教材中图片美。
2、关心自然,热爱科学的内在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难点: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三力”和风向。
3、疑点:热力环流,高空和地面空气流动方向相同,这个高空的高度为多少米。
4、解决办法:与生活实际联系,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运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
②理论联系实际。
(二)整体感知1、立体分析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2、平面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教学过程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它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请依据导学目标自学、合作研讨教材,或观看课件便知。
2、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板书]第三节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师生]共同画“热力环流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师问]地面为什么会出现冷热不均?它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造成。
冷的地方,空气下沉,热的地方空气上升。
[师问]这对高空气压状况有何影响?这对空气水平运动有何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冷的高空形成低气,热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进而高压空气向低压流动。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盐津县第二中学徐佑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
2.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
四、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活动探究法3.对比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及目标呈现通过与学生分享本人赴昭参赛前利用微信向朋友咨询天气这一经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并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教学主题——大气的运动。
板书呈现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明确方向,有的放矢!2.新知探究及目标达成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以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定义及原理。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将学生分组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海陆风的规律及成因。
海陆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展示探究成果。
进而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以便似懂非懂者懂之,懂之者熟之。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有关热力环流的更多案例:山谷风、城市风。
山谷风城市风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认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征: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利用多媒体展示高空的风(北半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高空风的风向特征:与压线平行,进而从受力情况探究其原因: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摩擦力忽略不计)。
高空中的风(北半球)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地面的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近地面的风向特征:与等压线斜交,从高压指向低压,进而从受力情况探究其原因: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课题: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说课稿)(配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
2、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3、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热力环流图来掌握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来突破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这一难点。
二、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定义大气运动。
解释大气运动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
描述大气运动的特点,如风向、风速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见过的天气现象,如风、雨、雪等。
讲解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原因。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大气运动的现象。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运动的特点。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大气运动的示意图,标注出风向和风速。
第二章: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定义大气压力。
解释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如高度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经历的大气压力变化,如登山时感觉呼吸困难等。
讲解大气压力的概念。
实验演示:使用气压计展示大气压力的变化。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气压力和高度的关系。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高度处的气压值。
第三章:风的形成和风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了解风向的决定因素。
3.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如气压差异、地球自转等。
介绍风向的决定因素,如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见过的风的现象,如风吹树叶摇晃等。
讲解风的形成过程。
演示风向的决定因素,如使用地球仪展示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风向的变化规律。
3.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风向变化的示意图,标注出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第四章: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
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如大气环流、季风等。
解释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分布、降水等。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原因。
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并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城市风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热力环流、力对风向的影响【课前作业】1.课前预习:预习任务一:利用教材和导学案,完成市编学案的主干知识。
预习任务二:以小组分工形式,完成导学案的互动探究,小组中心发言人将把成果汇报给大家。
预习任务三:将自己感觉困惑的问题,反馈到反馈卡上。
2.完成本节学案,把做错的题目序列、错选项及你做题时的想法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猜猜这是一项什么运动,借助的动力是什么?大家知道吗?这项充满激情而又刺激的运动叫做风筝冲浪。
它兴起于98年,现在已风靡全球,借助的动力是(风),那人们为什么不担心被风吹到深海去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走入今天的地理课堂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三维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目标【齐生朗读】【预习反馈】展示【预习反馈】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解决它们。
二、教学过程【板书】1、热力环流【实验观察】首先,观察一个实验,注意这热水,这是冷水,这有一根点着的香,观察香冒的烟是如何运动的,看清后,在纸上画出来。
【学生作图】【实验总结】(1)玻璃缸内热水处,烟雾的运动方向为 __________;(2)玻璃缸内冰块上方,烟雾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_;(3)玻璃缸内烟雾的水平运动方向缸底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缸顶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课标:热力环流和风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
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
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气压呢?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成分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2.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3.掌握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内容1.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2.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3.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2.教学难点: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并请学生描述大气的作用以及组成。
教学环节二:学习(30分钟)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通过让学生组织实验,了解大气成分的比例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
实验步骤:1.将气压计的筒底放入水中,移动密封滑动板到零点处2.将滑动板上的水平线与密封玻璃管内侧液体表面对齐3.等待几分钟,将密封板高度在气压计的刻度线上标记4.记录此时的大气压力研究结果:1.大气成分的比例•氮气78.1%•氧气20.9%•其他气体0.9%2.大气不同气圈的分布气圈高度(km)温度顶部500 -60℃中间2000 -20℃地面0 28℃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大气运动的类型以及特点。
大气运动的类型:1.对流:由太阳辐射导致的气体变热、上升、形成云层2.水平运动:地球自转导致的风、台风等3.垂直移动:梅雨季节的层状云垂直发展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极端天气2.城市地表增温可能导致的气温上升3.大气中的氧气和温室气体含量可能影响气候教学环节三: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1.你认为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请列举并解释。
教学环节四:小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一节课做好预习。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以及对下一节课的预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1.动画、图片、视频2.讲义、课件课后作业1.回家用30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垂直运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人教版高三上册地理教案设计:大气运动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三上册地理教案设计:大气运动。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
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
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
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
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
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
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问题三:高空的风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最终稳定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的关系?南半球高空呢?
问题四:近地面的风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摩擦
力与风向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会了在平行等压线上会风向,那么如何在弯曲的等压线中画近地面某点的风向呢?下面大家一起学习
问题五:如何在弯曲的等压线中画近地面某点的风向,并对点练习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风向,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判断风向吗?知识拓展风向及风力大小。
风力越大,给人类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越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对风合理的充分利用,又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福祉。
四当堂达标
五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