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
- 格式:doc
- 大小:36.07 KB
- 文档页数:28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曲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都在男性一侧,这说明当时A. 早期国家特征出现B. 属于父系氏族社会C. 女性地位高于男性D. 尚未出现私有现象2.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
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
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A.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3. 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A.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B.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 秦朝实行暴政政策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 观察下表内容,由此可知魏晋时期A.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 政治中心实现南移C. 疆域版图已经超过西汉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据《朱子语类》记录,唐朝中枢机制运行时,三省长官之间要历经反复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旨意才可继续下一步,最后递交尚书省进行实行。
据此推测唐朝三省制度A.激化了中枢部门的矛盾B.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C.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阻断了宰相擅权的进程6.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①门第观念淡化②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③男女平等实现④民族歧视的现象严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 契丹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历史贡献有A. 开创南、北面官制度B. 实行猛安谋克制度C. 推行“四等人制”D. 推行八旗制度8. 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知识卡片。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B.古希腊文明——民主政治盛行于各大小城邦C.古埃及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D.古巴比伦文明——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2.与右图所示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法律地位平等B.皇权思想突出C.职业分工明显D.佛教气息浓厚3.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古代的重要帝国。
三者均A.有区域扩张的特征 B.以商品经济为主C.因人民起义而灭亡 D.实行封建君主制4.“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
“这一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打击了宗教势力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5.“它的首都位于欧亚两大陆间的海峡的岬角上。
……几个世纪中,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
”文中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6.右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
这体现了古代A.民族的交融 B.文化的冲突C.宗教的传播 D.文明的交流7.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文科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小题,计54分)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唐代徐来军的《调笑令》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绘的情景反映的生产工具是A. 水排B. 翻车C. 筒车D. 耧车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A.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 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D. 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4.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 国家规范民营手工业生产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5.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C.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D. 清商帮势力强大6.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面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认为,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调了农业生产应当重视天时和地利的和谐统一,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选项只强调了地利的影响,并未全面的反映题意,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 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表明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实际是土地在家族内部的流转,故选B。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实际是家族内部培育自耕农,所以排除D;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范畴,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所以排除C。
3. 如图是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衣具的统计情况。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从出土的农具的种类和数量来看,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且种类较多,反映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A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否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排除B;没有比较不能得出生产农具为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地区,不能得出全面推广,排除D。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第一卷(选择题,30题,共60分)【试卷综析】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试题内容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教材全部内容,试题注重基础,总体难度不大。
但是,试卷体现历史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考查,代表着高中课改的价值取向,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知识点】宗法制【答案解析】B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随着血缘关系因时间的发展而疏远,这种维系作用越来越弱。
题干中信息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但要注意“封建秩序”是分封制的意思,即宗法制破坏后分封制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故选B。
【思路点拨】对于宗法制度,要掌握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D.明代的内阁官员【知识点】明代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无相名”来看,在明代已经不存在“丞相”这一名称,在所给的四个朝代中,明代废“丞相”,设立内阁,故答案为D。
【思路点拨】了解“丞相”制度的历史演变史。
3.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2019最新】高一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1(1)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1.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2.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
贺电中说:“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反映了()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3.拿破仑三世形容说:德意志无非是一架拆散了的蒸汽机,散作一团。
然而,这千千万万的零部件突然被一只巨手安装在一起,就爆发出冲天巨吼,震动了世界。
这只“巨手”把“千千万万的零部件安装在一起”是通过()①发动王朝战争②削弱容克贵族势力③建立联邦制国家④确立君主立宪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A.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C.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爆发的起义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5.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A.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弱国无外交”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6.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1)生产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国际贸易缩减。
(4分)(2)生产资料私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激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股票投机过度;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6分,任答3点即可)(3)措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2分)作用:稳定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确立美国的经济霸权。
(6分,任答3点即可)27.(16分)(1)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6分,任答3点即可)(2)解放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6分,任答3点即可)(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做到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分,任答2点即可)28.(16分)(1)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4分,任答4点即可)(2)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4分,任答2点即可)(3)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
(4分,任答4点即可)(4)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