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8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02课时_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理解并熟练运用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面积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和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否应用于其他形状的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学习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的初步经验,相对于上一节课来讲,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正确的方向。
通过课前的预习,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转化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是不深刻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加以研究,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理解更深刻。
从学生做的尝试练习看,就有部分学生把除以2丢掉,也就是说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除以2的理解不够。
教学过程:一、忆一忆口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道看图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目)学生口答后提问:前几天,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昨天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板书:转化)以第一个图形为例,你能剪一刀,使它变成两个三角形吗?怎么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可以显示两种不同的剪法)二、学一学1.揭示课题:昨天我们预习了书中的例4、例5,你预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2.小组内交流预习的情况:请你先在小组里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2分钟)请一个小组来汇报知道了什么,其余小组可以补充。
再说说还有什么问题。
3.提炼出主问题:(1)两个三角形都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4.出示例4:我们先研究一下例4,再来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面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
2.能够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步骤。
难点1.深入理解面积概念,将其应用到具体计算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图片或物体,引导学生讨论其面积计算方法,并引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步:概念讲解1.介绍三角形的面积定义。
2.解释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第三步:示例演练1.通过具体的三角形示例,步骤性地演示面积计算过程。
2.分组让学生互相演练。
第四步:课堂练习1.布置几道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收作业后,讲解答案并纠正错误。
第五步:拓展应用老师提出一个生活中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计算解决。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实例演练和课堂练习掌握了基本计算步骤。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剩余题目。
2.搜索更多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探究,从而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害怕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金字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6 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红领巾、长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一个长方形,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老师今天也配带了红领巾!你们能帮忙算算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吗?(把红领巾展开贴在黑板上)教师提出问题: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⑵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上熟悉的红领巾实物,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习活动”。
]二、探索新知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长方形)师:(1)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2)怎样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有三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师:方法三中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每个三角形面积与原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学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与长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接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引发了深层次的心理动机]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生:哪么,剪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底等于原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是原长方形的宽,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
五年级《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P91内容及P92内容。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纸片、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既熟悉,又让我们感到神秘的数学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数学中的数,让我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有了量的认识,而形则描绘出了我们美丽世界中物的形状。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它们是如何计算的?其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
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通过割补等方法把求新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它的面积公式是?S=ah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的面积。
谁来说说我们都学过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一起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底和高。
猜一猜它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呢?我们能否也通过把它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它的面积吧。
二、新课探究请同学们通过操作手中的图形(拼一拼、折一折或者剪拼的方法,看是否把它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看是否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先看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1.前后两排4人小组开展活动,先商讨怎么操作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2.按照商讨的方案,动手操作,验证商讨方案。
3.根据操作过程,组内说清楚怎么操作的,怎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精选7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探究方案:一、自主准备1.说一说: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2.思考:(1)三角形的面积与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3)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我想转化成二、自主探究1.拼一拼:从课本第115页上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2.填一填: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3.想一想(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自主应用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0页的“试一试”。
四、自主质疑说一说:(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还有什么疑问?(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二、交流提升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页主题图、92页例2、“做一做”,“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考点分析:能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的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二、新知探究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生说推导过程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2、动手实验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图片等直观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推导出这个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到其他形状的图形上?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探索其他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字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而且可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分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过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来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能与同伴合作并交流想法,对图形的相互转化有了初步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五年级学生的共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那你们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师:同学们,求需要多少布料也就是求红领巾的什么?(面积)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程与方式: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式探讨发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育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讨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是学生熟悉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类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明白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材呈现那个内容时不但重视表现知识形成的进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讨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硕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讨中发觉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式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楚的思路。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想——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式真正表现“新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关于三角形的熟悉的直接体会,也具有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术,这为感受、明白得、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已具有的大体知识与技术。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必然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把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和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有了探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术基础。
从能力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讨能力。
因此本节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遇,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活动过程】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1、认识三角形(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
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
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然而,部分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容易混淆公式,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够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作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彩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金字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2. 呈现(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3.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出的?(演示推导过程)(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二、互动新授l.谈话: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佩带红领巾。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如果要想知道它用多少面料,要怎样解决呢?(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追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猜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2.请每个小组拿出三角形学具,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每组都有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师提出操作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并思考: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这里不让学生回答,而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3.分小组操作,并利用下表做好记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计算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3.认识并掌握实际问题中应用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公式。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
3.材料:练习册、作业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引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主要方法。
2.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
2. 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讲解如何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面积计算的基本原理。
2.演示计算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具体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并练习计算。
3. 练习与巩固1.给学生一些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帮助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1.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面积计算问题。
2.给学生几个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应用题目,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练习,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
2.准备一个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写下解决思路。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如有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祝大家学习愉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篇1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1.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2. 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 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1. 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2.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3.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
(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
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与示范
•介绍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将不规则图形分解成矩形或三角形,计算各个部分的面积后再相加。
3.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不规则图形,尝试用所学方法计算其面积,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最后展示结果。
4. 提高拓展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不规则图形,让他们进行计算,拓展应用场景,如园艺设计、房屋规划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5. 练习与反馈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错误,反馈学习结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灵活运用不规则图形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其面积,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时还存在一些困难,下一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方法。
第六单元《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的《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三角形模型2. 直尺3. 圆规4. 剪刀5. 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三角形的房顶、三角形的桌面等,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教具演示,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同学们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 公式推导:我会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5. 运用拓展: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底 x 高 / 2七、作业设计例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三角形面积 = 6厘米 x 4厘米 / 2 = 12平方厘米2.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尝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探究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矩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
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2.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结论的来历,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测量及其它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理念再结合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节课当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地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引发思考——“玩”数学、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应用生活,解决问题——“用”数学、梳理反思,课外延伸——“思”数学这样一个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与白板结合、动手操作与实物投影展示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形纸片、多媒体、剪刀
2.学生准备:学具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长正方形纸片、量角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
一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视频地址:https:///i6490446189543031309/?utm_so urce=toutiao&utm_medium=feed_stream#mid=7167536 9193
更多教学视频请进https:///c/user/71675369193/#mid=158 1028146418702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激发兴趣,引出猜想
谈话: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请看大屏幕,根据三角形露出的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属于哪一种。
看谁判断的快。
演示:依次露出90°、140°、70°的角。
提问:
①这回你怎么不能一下判断是哪种三角形了?
②再告诉大家一个信息。
这回能判断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2【活动】《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2)既然大家都认可,那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为了辅助大家,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具,这是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这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量角器、胶棒、水彩笔等,想一想,用它们怎么验证,看哪组的方法多。
出示学习提示:
(设计意图:这一层是为了突出严谨的验证。
学前调研中发现学生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还存在质疑,因此我设计在浅层知识背后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价值内涵,使学生的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预设:方法一:度量法:量一量再把三个角加起来等(预设:避免误差的方法,有没有减少误差的方法?)方法二:折一折,将三个角折在一起,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
方法三:拼一拼,撕下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方法四:把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其中的
一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方法五:直角三角形。
把另外的两个内角拼折成一个直角或把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
抓住小组操作中的亮点,多角度感悟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
3.汇报交流验证方法和结论,在演示幻灯片,回顾验证过程。
学生汇报,各小组选代表在实物投影展示本组的探究方法。
4.数学文化:你们的想法和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是一样的,帕斯卡12岁那年,发现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的。
(出示)(设计意图:感悟数学文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
5.提升认识: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用这么多方法都在说明一件什么事呢?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回到问题起点,释疑)
活动3【练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95°,∠3=25°,求
∠2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白板上板演这个练习,让学生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掌握灵活解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
)
2.庐山真面目:下面图形中被小福娃遮住的角是多少度?
第一道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过程。
直角三角形的题让学生先思考,在说一说解题,重点说一说第三道题,掌握求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简便方法。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3.点将台:下面哪三个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1)70°60°30°90°
(2)42°54°58°80°
四、深化反思,提升思维
.一分为二:
(1)提问:把一个三角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预设:180度和90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角形一分、一合的情境设计,在挑战与质疑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角形一分为二,由大变小,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学生会由模糊到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它的形状、大小无关系”。
)
2.合二为一:
(1)提问:如果把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它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
(2)演示:
①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30度的内角后,再剪去原来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所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提问:你能想办法推想一下这个新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②如果再剪掉原来三角形的一个角,所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③提升认识:如果是七边形、八边形、更多变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你发现规律了吗?
(设计意图: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多边形,这样设计,把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模型通过类比推理,都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又通过拓展,将思维延伸到五边形、六边形等等,激发学生更深的思考。
)
五、总结全课,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