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学院学报.doc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学院学报.doc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学院学报.doc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学院学报.doc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

学院学报,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曹顺娣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已被许多语言研究者和教师广泛接受,但与此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一直局限于讨论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任务型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探讨了如何根据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提出的六步骤设计一个典型的任务型课程。

关键词: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课程设计

Abstract: Since 1980s, task-based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many languag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yle, yet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en limited to discussion on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n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ing task-based curriculum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ask-based curriculum design. Then it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 typical task-based curriculum following the six steps put forward by James Brown.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1. 任务型教学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被语言教师和研究者接受,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但是这些实践和研究一直局限于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而任务型课程设计及教材开发则相对滞后,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没有得到

足够的重视。(丰玉芳,2010)

任务型教学理论基于自主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知识技能的重构。它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并且通过接近真实语境的实践过程使学习者有效地掌握目标语言。

2. 任务型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一般情况下,任务型课程涉及到如语言能力理论,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评价理论。

2.1新的语言能力理论

不同的语言能力理论可以导致不同的课程设计。例如,结构主义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构成的,这意味着语言能力便等同于语言知识。而基于技能设计的课程则强调技能的掌握(如听懂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论,查读特定的信息等),因此,语言能力便等同于语言技能。(Ron White, 1991)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法(CLT)更先进的分支。交际教学法以交流作为教学手段和目的。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技能相互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语言的目的已经从掌握语言知识发展到实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际策略等。

2.2新的语言学习理论

任务型课程基于最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人类的认知是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加工合作完成的反应。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认知主体。认知学习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以下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历时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终于在今天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对自己所做的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证。在得出了此系统完全可运行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各种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了这套公司考勤管理系统。 在开始做的阶段,首先运用软件工程所学的东西,画出了系统流程图,物理流程图,E —R图等。这为我后来的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做系统的时候我选择了在大二时学过的VB,这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终于做出了这套系统。 在主体框架完成的情况下,依据老师的要求,将上述所做东西以报告的形式做成文档。 回想自己所经过的日子,有欢笑有泪水,引用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之后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虽然在此前被老师无情的退了回来,但老师的良苦用心总是很容易被网我们这些做学子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不认真,对这一课程设计没有整体的认识,总是存在侥幸心理能混过去就混过去,现在我认识到了这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想法。由小见大,在离开学校走像社会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马马虎虎。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手机版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

从任务型语言教学观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2008年4月第8卷第2期 Apr,2008Vol.8No.2 [收稿日期]2008-01-27 [作者简介]丁宁(1977-),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 从任务型语言教学观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丁 宁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在两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例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与内容,而后分析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传统教学观;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08)02-0083-03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观概述 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是近些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所谓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根据 Richardsetal(1985)的定义,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指 学习者在理解、处理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活动或执行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任务与练习或活动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任务接近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而练习和活动都是为了理解或巩固语言知识或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步骤或做法。这些步骤和做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常是不会发生的。 中国传统教学以演绎法为主,注重知识为本和课堂上老师的讲授,PeterSkehan(1998)曾把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三个p,即presenta- tion(老师讲)、practice(学生练)和production(学生 用),这种模式以语言形式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其内涵如何定位,学术界的意见并不统一。PeterSkehan(1998)述及过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即结构型(structure-based)、交际型(communicationdriven)和中间型(intermediate)。其中中间型是当前国外实践与研究证明效果较好的一种,因为它在重视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任务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照顾到 语言形式的练习,以增加中介语发展的机会。下面是一堂分别以传统教学观和任务型教学观为指导的英语精读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实例对比分析:课文:WomeninCombat?(大学核心英语第二 册第四课) 目的:掌握词汇、理解课文,并能探讨课文标题所提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1)传统法教学课堂设计生词课文作业 (带读、造句、中英对译)→(理解提问、逐句解释、翻译)→(对答案) (2)任务型教学法课堂设计 1)初始化。2)学习目标: a.复合式掌握本课部分重点词汇。 b.对课文深入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c.学习运用1~2种提高阅读效率的阅读技巧。3)背景知识及导入性问题 a.从网站搜索和下载相关教学资料,如篇章知 识及背景资料。 b.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导入性讨论问题。c.所有资料均存在服务器上,供学生自由调用。4)阅读技巧选择及相应提示 a.个别化学习:根据自己阅读的实际水平,选择 相应的阅读技巧。 b.如选择提高速度,阅读文章呈现可逐句或逐 83

“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及案例

浙江余姚舜水中学葛意娟浙江余姚教育局教研室黄百安为了减少和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对其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设计的提出,正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是规范教学活动并使其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最佳的设计方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以期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教与学的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使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也不再是只要拥有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就能上好课。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和教学对象等进行分析和设计。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empirenews.page--]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像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任务型”教学活动强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英语学习的交际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形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7)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8)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9)任务设计要有启发性和创新性。下面是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的《人教版》初二英语第 14 课的教学案例。[!--empirenews.page--]一、学习任务的设计(1)让学生谈论他们所了解的农场;(2)谈论中美农场的区别;(3)辩论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差别与优劣。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谈论农场,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扮成一个从美国来的农场主(farm owner)。由于大多学生居住在城市,对农场的生活知道得并不多,这就为学生谈论农场设置了障碍。为什么教师要扮成从美国来的农场主呢?因为学生对中国的农场也了解得不多,更何况外国的呢?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个美国的大农场通过大屏幕介绍给同学们,这为学生下一步谈论农场作好了铺垫。三、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语言知识目标①掌握描述农场的词汇、句子等;②掌握、巩固、运用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③使学生学会比较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二)语言技能目标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 Two Farms 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用英语自如地谈论、描述农场,自己未来的农场,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差别等。(三)情感态度目标①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的知识,把中国的农场建设得更好;②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果实;[!--empirenews.page--]③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

任务型教学法task

Nunan将任务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任务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目的,而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一门语言。 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任务的定义,产生了三个共同特性:一、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说画一幅地图或者预订一家旅馆;二、输入材料,关于如何画画的指令或者一份旅馆的广告宣传;三、一个及以上的相关活动或程序,如基于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决定预订哪一家旅馆。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任务型教学法已在第二语言教学大纲设计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广泛应用。因为任务特别是小组合作能促进自然地学习与交流,催化习得过程,这种方式与交际教学法更为契合。 任务型教学会根据教学方面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说他们有效建立课堂互动过程和产生协商交流的能力;此外还会依据心理学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刺激内部习得教工过程的潜能。在目标任务、真实任务以及课堂任务之间也产生了区别。 一项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就是信息差任务。信息差任务也就是一位参与者持有另一位参与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而必须通过互换信息来完成任务。“找出不同点”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差任务,参与者会得到一些类似却有略微不同的图片,在不看别人图片的情况下,所有人在找出不同点上达成一致。 另一项交际性任务是问题解决任务,比如说,提供参与者线索并要求他们做出解释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决策任务是期望参与者在所提供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结果。还有一些别的任务例如拼图、角色扮演、模拟、口头讨论和设计任务。 在任务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选择和界定目标时找到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对任务产生干扰,包括任务的认知困难,学习者需要加工和产生的语言的数量,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心理压力,时间压力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背景的数量和类型。 比如说,“找出不同点”只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存在或不存在(未描述的)的项目,这个要求显然比需要精确描述的要求来的低。同样的,加工处理一段包括标题,副标题,照片,图画、图表、曲线图等的内容显然比加工处理一段没有任何前后文联系的文章来的容易。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一些任务比其余的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例如,双向任务即在交互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信息来提供交换,这种方法比单向任务(一个参与者提供信息,另一个参与者仅对给出的信息产生反馈)更为有效。汇总型任务(一个加过必须进行商定统一)比分散型任务(接受来自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能产生更多的言语。 另一个根据任务结构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划分包括前任务和后任务活动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视觉支持和任务框架。任务设计的突出点包括真实的文本和活动以及语言技能的整合。各类任务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的教学大纲类型:过程、程序和任务。 不管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简短历史,任务型教学在产生刺激性的教学材料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了25年前所以为的好的教学实践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7篇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7篇 1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第六章翻译

6.语言教师与语言学家 在前面的章节里中,我大概叙述了一个关于语言教师职责的方法,有助于语言教学法的学科最近的变化启发了这一方法。在这一节中,我将探索一个更深的语言学和课堂实践以及语言学家、教师、学习者之间的关系的领域。我也将简单地讨论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会帮助老师去做一个关于用若干当代的方法去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决定。 一方面构成第二语言教育学基础的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在任意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发生的事,构成一了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当然,这个基本学科是理论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当第二语言教学在学校背景进行时,教育学理论也会明显地考虑在内。这些学科以不同的方式比例与课堂教学相互作用,取决于对语言的性质、语言的教与学的认识。 语言学家占主导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基本学科和课堂实践的相互作用倾向于产生不同的第二语言学教学方法。在发展方法时,运用到课堂时间中的理论被认为是从描写语言学到教学的技巧转换的过程,这就导致了从语言学家到老师的一个关系,这种关系让人联系起家族谱系树。我们以听说教学法为例。 在这个特定的家族中,像Leonard Bloomfield和Charles Fries这样的语言学家扮演了祖父的角色。他们的著作被第二代应用语言学家转变为教学材料:英语模式训练(Lado和Fries,1958)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拉多英语系列(Lado1970)和现代西班牙语(Bolinger, Ciruti和Montero 1966)。在这期间,老师通过出版课程、语言实验材料的巨大影响以及正式的项目训练得到训练。这一点也不新鲜。然而,应该提一下的是,在我描述的时候,课堂教师需要训练和材料,把这些材料更好更直接地运用到课堂互动中去。一个生成第二语言项目的完善的模式产生了。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第三代语言学家—或是隔三代语言学家—忠实地执行这些聪慧的前辈传下来的技巧。 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论的观点源于语言学理论,坚持应用语言学的许多模式。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模式是Corder模式(1973:156),虽然它也包括来自于社会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分析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课题:Junior English Book 1 Lesson55 Whose sweater is it? (一)学情分析: 1.知识背景:有关衣服的名称sweater, coat, blouse, trousers etc. 2.学习需求:asking about the ownship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cting and reading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地操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围绕丢失物品,在警察局的LOST AND FOUND OFFICE找到物品这一情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并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乃快乐之本。 (三)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并对前一阶段所学的衣物进行适当的复习;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的代词,并加以扩展。 (四)教学策略: 1.分析教法、学法: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给学生创设最生活化的情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最大化,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英语化世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情境形式:圣诞节快到了,朋友之间互送礼物(衣服),但后被小偷盗走,经过警察们的协助,在LOST AND FOUND OFFICE处拿回礼物。 3.课程资源:the text (JEFC, Lesson55), small blackboard, pictures of clothes 4.教学准备(教具、媒体、学生):pictures, small blackboard, the students in Class 1 Grade 1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过程调整、评析: Step1.Pre-task 1.Warming-up exercises Show the small blackboard while sing the song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Tell them the Christmas Day is coming. Friends will give presents with each other. 2.Play the guessing games Let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the new teacher. Let the teacher guess their good friends.

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专题七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广被采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意念功能大纲成为当时普遍应用的标准大纲,而传统的3P程序则是相当流行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正是在批判结构大纲、意念功能大纲以及3P程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理论基础主要交际法教学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形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中一直存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发展语言系统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矛盾、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习得语言之间的矛盾、提高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与任务复杂性之间的矛盾,而通过合理设计和成功完成任务可以使这些矛盾得到改善。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普拉布(Prahbu)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进行的一项强交际法理论的实验,提出了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教学的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他将任务界定为让学生思考所给的大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调控。他把活动分成四种类型:规则中心活动、形式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意义中心活动是任务型教学最重视的活动,因为这种活动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潜意识地内化了语言系统。这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理论不谋而合。 班加罗尔实验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该实验放弃了传统的结构大纲以及交际法采用的意念一功能大纲,而采用任务组成的程序大纲,为学习者提供在课堂上的交际任务。普拉布认为他的大纲说明的是“课堂上要做什么而不是要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第二,普拉布识别了信息差、意见差、推理差三种类型的任务,使交际活动有了明显得目的性,并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完成任务上。这里的任务具有意义第一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有交际的问题要解决等基本特点。第三,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语法教学借助任务,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到语言规则。 随后,坎德林C.Candlin和布瑞恩M.Breen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改进了普拉布的早期理论,并在批判“综合大纲”的过程中提出了“过程大纲”理论。他们赋予课程设计者更艰巨的任务,即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活动和任务。此后朗(Long)和威理司(Willis)和斯干(Skhan)进一步研究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发展成为一种较完善的方法理论体系。 (二)理论基础 1.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 in kindergarten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

语言优秀教案

语言优秀教案《可爱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动物》选自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童乐小班教材(下册)语言领域内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友谊是的一道幼儿安静的听别人讲话,为幼儿朗诵儿歌,讲比较浅显的动物股市和通话,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谈话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这节活动课通过表演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的习性,帮助幼儿在与同伴互相交流、提问中获得积极愉快地情感体验。 二、设计意图: 我们小班开展了“动物的花花衣”的主题活动,进行了“找朋友”的活动。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知道很多动物,也十分喜欢小动物,并且收集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图书、玩具等。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收集探索小动物的基础上,愿意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因此,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自由结伴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分享。 三、活动目标: 1、在收集探索的基础上,愿意交流分享。 2、初步萌发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小动物的资料(图书、图片、玩具、实物等) 2、音乐磁带

五、活动流程: (一)、自由交流——集体交流分享 1、自由交流 师:孩子们老师介绍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啊?(小白兔)小朋友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而且把小动物们都带来了,现在请你们把找到的小动物的秘密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巡回观察 (二)、集体交流分享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呢? 1、幼儿介绍:奶牛 师:听完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么? 幼儿:(1)奶牛喜欢吃什么呀? (2)奶牛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 幼儿通过听介绍并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示范挤奶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一起模仿学习 2、幼儿介绍:小鸡 介绍的幼儿把自己收集的碟片“小鸡出壳”放给其他幼儿看,看完后,师:“他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啊?让他把小鸡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儿:介绍 师:关于小鸡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么? 幼儿现有经验:幼儿在喂养小鸡的过程中,知道了小鸡喜欢吃的东西,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学院学报.doc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长春教育 学院学报, 浅析语言教学的任务型课程设计曹顺娣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已被许多语言研究者和教师广泛接受,但与此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一直局限于讨论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任务型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探讨了如何根据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提出的六步骤设计一个典型的任务型课程。 关键词: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课程设计 Abstract: Since 1980s, task-based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many languag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yle, yet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en limited to discussion on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n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ing task-based curriculum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ask-based curriculum design. Then it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 typical task-based curriculum following the six steps put forward by James Brown.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1. 任务型教学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被语言教师和研究者接受,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但是这些实践和研究一直局限于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而任务型课程设计及教材开发则相对滞后,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没有得到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毕业论文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引言 3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3 2、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初步了解与体会 3 (1)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的任务活动 3 (2)明确任务目的,具有可操作性。 4 3、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4 4、总结:谈谈自己的感想5 5、参考文献 6

摘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交际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途径。因此,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探索并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策略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高职高专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a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complete of the task as the study goal, communication as the motivation, application as the purpose. Therefore, studying and adopt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will effectively arous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of oral English,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final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和依据 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approach)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调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1979)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时,学习的效果更加有效。随着研究的深人,任务型语言教学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它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所谓“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2.教学设计的思路—以英语短文的阅读理解为范例 本文所选取的范例来自于人教版高一英语第二单元的`课文阅读部分Englisharoundtheworld。本教学设计以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以英语阅读为背景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思路是按照英语阅读理解的思路来展开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阅读目的,学习者的角色和阅读材料类型。这些因素实际上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变量。不论客观条件怎样,教师手头的阅读材料一定要新颖,跟得上时代。题材的覆盖面要广,但重复的体裁没必要多做,这样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事半功倍。另外,训练方法不能太呆板、单一。传统的“单词——课文——句法——语法——练习”法,以及教师给现成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后核对答案了事的方法会使得教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乏味。学习者阅读时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阅读理解。读到一段文章,学习者要从中获取特定的信息,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等细节性内容,但是获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学习者是对输入的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形成语言的表达,即输出。在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大脑要进行注意、记忆、思维、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的加工活动,而获取细节是任务的理解以及有效完成任务的表现,是完成任务中材料与想法的转换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者的角色主要依据学习者是否主动要求参与的。例如,在读一段文章时,学习者精神高度集中,尽力获取文章的主要意义,完成既定的任务,当完成的任务准确率较高时,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 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 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 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 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 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 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 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导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贺知章 东城见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 (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有吸引力。) 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二、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魅力的语句。 师:是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出示春天文字:(生读)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师:请同学把这段话再读一篇,边读边想想你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课件:随学生读春天的语句,点击字变色,并配声音。) 有的学生说:“看见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有的学生说:“看见了茂盛的绿树、耀眼的红花。”有的学生说:“听到莺歌燕语声。”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师: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

英语课程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刘萍更新时间:2012-5-28 12:55:33 基本信息 课题: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 c部分 工作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固院初中刘萍 教材分析 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 c部分。这一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学习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句子的单复数变化。本教材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有意义的语言环境。本单元三个话题分别为:1. nice to meet you! 2. where are you from? 3. what class are you in? 前两个话题主要是学习问候、介绍、感谢和道别等句型,学习介绍自己,了解他人信息,如电话号码、年龄、国籍等,学习十以内的数字。而即将要讲授第三个话题,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介绍自己,懂得怎样了解他人的年龄以及所在年级、班级,谈论电话号码等;学习二十以内的数字;初步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及其使用。这个话题是以前两个为基础,从了解姓名到谈论来自哪里,再到谈论年龄、班级、电话号码等,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扩大和加深,具有很强的

逻辑性和整体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三会、四会单词,如:year now school same but friend these egg those bus等; 同时让学生掌握部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句子的单复数变化。 2. 能力目标: 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启蒙;同时让学生懂得利用信息提示填写表格,或者利用信息介绍一个人。 3. 情感目标: 通过向同学朋友咨询了解个人信息,学会与同学和睦共处、互相关心、得体交流,懂得待人以善以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初步懂得从段落文章中查找信息,学会模仿课文介绍自己或他人;后部分重点为可数名词以及句子的单数形式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复数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在课堂的整体设计上我主要遵循整体教学的思路,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分以下五个主要步骤进行,即:复习、呈现、巩固、活动练习和作业。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初次打开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英语课本,看着这图文并茂的对话,令人耳目一新。但我们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备课,也不知道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甚至还出现了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表达法,更不知道什么叫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才算“任务”。2005年暑假,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英语教研员组织全市城乡英语教师进行新一轮新课标培训,展开了学习活动,观看了课堂实录。通过参与活动,我树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正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原则,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性格,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教学模式。始终遵循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即语言学习是为了用而学——在用中学——学用结合。由于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学生的直接参与则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特征。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观察到学生要想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双人活动,他们需要张口说,需要用脑想,需要动手写或画,需要请教老师,更需要询问同伴,所有这些活动中学生总是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语言材料的理解,而且学生根据任务需要还能产生新的语言,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材所设计的话题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这就为他们“愿意说,有话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就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设计还尽量考虑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这半年的教学实践中,就进行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时,我尤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设计的目的要明确 任务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避免为了表现任务而去设计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要能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任务一定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