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14.40 M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汉魏社会经济与文化艺术
一、手工业与商业 1、冶铁业 2、铜器 3、陶瓷 4、漆器 5、纺织业 6、货币 二、农业 三、文化艺术 1、简牍与纸张 2、帛书 帛画 5、乐舞和百戏 6、建筑
3、壁画与画像石、画像砖 7、中外文化交流
4、雕塑
一、手工业
1、冶铁业
巩县铁生沟遗址中发现Baidu Nhomakorabea球墨铸
汉魏铜镜
汉魏错金银
魏晋南北时期,大田作物种类基本是汉代的延续,但大田作物的搭 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泛采用禾谷类和豆科轮作,并往往在轮作中加入绿肥作物, 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灵活多样的轮作体系。 二是间作、混作和套作的发展。《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多种间、 混作方式。 三是绿肥作物的栽培和加入轮作序列之中。中国利用绿肥相当早, 但汉代以前只是耕翻自然生长的杂草作肥。栽培绿肥的记载,始见于 《广志》:“苕草,色青黄,紫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品种显著增多,其中又以粟和稻最为突 出。粟品种《广志》记载了11个,《齐民要术》补充86个,加上 粱的品种4个,秫品种6个(包括《广志》所记的品种在内),共记 载粟类品种106个。水稻品种,《广志》记载了13个,《齐民要 术》补充24个,共37个。品种的增加是选种和良种繁育技术发展 的结果和标志。

纸张最早出现在西汉,1933年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 区发现一张原始的麻纸,质白,质粗糙,纸面有麻筋。 1985年甘肃天水放马滩M5发现西汉早期纸。东汉蔡伦 发明了造纸术。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 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 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 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 已。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 故被称为麻纸。麻纸在汉至唐近 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 主要用纸。
4、雕塑

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 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 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 霍去病墓石雕群,霍去病 墓石雕是一组纪念碑性质 的大型石刻群,存于陕西 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系汉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元前 117年)少府属官 左司空 署内的优秀石刻匠师所雕 造。
5、乐舞与百戏

在两汉壁画、画像石中常有乐舞百戏图, 奏乐俑、击鼓说唱佣、杂技俑玉石舞人俑 也常有出土。汉代杂技百戏成为一时风尚。 沂南画像石上有飞剑、弄玩、走索、车戏 等演出。
6、建筑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歇 山、悬山、硬山、攒尖。在东汉时期,中国的传统 木构建筑特点已进一步形成。
硬山
歇山
悬山
魏晋 建筑
7、中西方文化交流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辟。我国 的丝绸制品远销中亚、西亚、欧洲,西方 的钱币、玻璃器皿等也传入中国。十六国 时期东西方交流受阻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 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出土波斯金币等。 1956年发掘的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夫妇墓 出土5件玻璃器。日本、朝鲜、印度也都发 现中国陶瓷器、铜镜、丝绸等物
铅釉陶
青瓷
青瓷茶具
东汉 说唱俑
丝织物
马王堆出土文物"t型帛画".
马鞍山东吴朱然墓文物
6、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与方孔圆钱的流通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 权制政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也统一了货币.从秦“半两”开始, 中国钱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重量 ,铸行纪重钱币。 汉武帝行"五铢"钱制沿用至隋末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 制 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各朝累铸, 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魏晋
北魏壁画特点: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 题材、供养人画像、故事画、装饰图案画 山水画
石窟

石窟寺艺术:东汉时期佛 教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进入繁荣时期, 石窟艺术在北方多山地区 大规模兴起。新疆古龟兹 石窟开凿于4世纪,达到 极高的艺术成就。甘肃敦 煌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 期,一直到隋唐元明时期, 留下大量彩塑造像和壁画, 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
1、简牍与纸张
1、居延汉简是在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和采集的简腔。这些简牍, 是我国汉代张掖郡居延和肩水两都尉的各种文书资料。早在 1930—1931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汉 代烽隧遗址中首次发现10000余枚简腰,称之为“居延汉简”。 1973-1974年,在居延甲渠侯官等处的汉晋烽燧遗址进行发掘, 面积4500平方米,新出简陵1.9万余枚,实物2300余件。1976年 采集木简173枚,1982年又采集木简20枚,统称之“居延新简” 2、敦煌汉简,1907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汉简7枚, 1913—1981年,先后六次,在敦煌、酒泉之间总发现汉简2190 枚,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统称之为“敦煌汉 简”。 1990—1991年,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至安西之间)发掘 出土汉代简椟1500余枚,纸、木等文物2650余件 悬泉置遗址出土大量文物,为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 经济、法制、中外交流、邮驿制度、屯戍情况等方面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3、武威汉简,武威磨嘴子六号墓出土,属西汉晚期。所出469支 《仪礼》木简,共计27298字。是迄今所出汉简中保存最好的一 批,对汉代经学与《仪礼》版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西汉 错金银凤纹铜镜
汉墓代表器物"错金银博山炉"
2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马踏飞燕
蟠龙纹
草叶纹
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银蟠龙纹
西汉草叶纹日光铜镜
三国两晋 铜镜
蝙蝠形柿蒂连弧纹
瑞兽纹圆钮大铜镜
牟古圣"瓦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瓦当 三国
动物纹饰瓦当
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
上林瓦当
瓦当 亿年无疆
五铢钱
王莽时期钱币
二、农业
农业工具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具的种类增多, 《齐民要术》记载的农具就有20多种,其中除 犁、锹(锸)、锄、耩、镰等原有农具之外,新 增的有铁齿漏楱、耢、挞、耧、锋、铁齿耙等。 新增农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畜力拉耙的出现。畜 力拉耙的明确记载,始见于《齐民要术》,即所 谓“铁齿漏楱”,《齐民要术》中所提到的“铁 齿漏楱”,据《王祯农书》说,则是人字耙。耙 用于耕之后,可以使翻起的土垡变得细碎疏松, 并可以去掉草木根茬。耱是畜力牵引用以摩碎土 块、平整地面的工具,是安有牵引装置的长条形 木板或用藤条荆条之类编扎而成。《齐民要术》 中称之为“耢”。用于耕耙之后,可进一步使地 平土细,同时也和耰一样,具有覆土的作用。
桑蚕的发展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文化艺术
新出土的简牍,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为竹简。完整的 简牍,每枚长23厘米(合汉尺一尺),最长者达88.2厘米。 其中,纪年上限始于西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昭帝始元 一至六年(前86—前81),下限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 简册内容:包括诏书、律令、科别、品约、碟书、推辟 书、爱书、劾状、各类簿籍。还有《九九术》、历谱、 医药方等残简。特别是发现长安至河西的20个驿置里程 简,从京兆长安途经右扶风、北地、定安、武威、张掖 等郡,这对确定西汉长安至敦煌的交通路线,提供了新 论据。
2、帛书与帛画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已出土楚帛书 和汉帛书 。帛 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 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 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3、壁画与画像砖、画像石

西汉前期所见少量壁画主要是装饰性的图案。 西汉晚期壁画成熟定型,数量增加,题材多见神仙祥瑞及 历史故事。 汉代壁画特点画圣贤、功臣或象征祥瑞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