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 基础强化-法理学 李斌 (讲义+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787.08 KB
- 文档页数:28
基础强化-法理学
主讲教师:李斌
授课时间:2019.02.24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基础强化-法理学(讲义)
一、单选题
1.关于法律格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法律基本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2.法律在内容的设定上以()为核心。
A.法律事实
B.法律责任
C.权利和义务
D.刑罚处罚
3.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4.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削
C.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
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
5.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反对的,必须做或者不该做的。
这种作用就是法律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6.大学生李某的一项发明获省级科技竞赛一等奖,为防止该项发明被他人非法利用,李某依法申请了专利。
李某的做法所体现的法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具有平等性
B.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C.野生动物可以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具有权利能力
8.甲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刺绣工艺,并可用于工业生产。
A公司就此项发明与甲达成了转让协议。
这一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甲和A公司
B.甲的发明
C.转让发明的协议
D.转让发明的价款
9.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中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该法律规范属于()。
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0.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若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则这种处理违背了下列哪一项法的效力原则()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11.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法律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
B.法律均自其公布之日起生效
C.外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的法律,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除外
D.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也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12.我国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法律草案的公布
B.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C.法律的公布
D.法律草案的审议
13.在我国,地方性法规指的是()。
A.全国人大为地方所制定的法规
B.各级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C.省级人大和设区的市级人大所制定的法规
D.省级人大和政府中所制定的法规
14.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的效力低于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的效力与地方性法规、规章相当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平行的,两者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15.行政执法机关遇到地方政府规章与公安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正确的做法是()。
A.直接适用地方政府规章
B.直接适用公安部规章
C.可选择适用地方政府规章或公安部规章
D.应就如何适用的问题提请国务院裁决
16.下列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免其罪”
17.下列活动中,属于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A.某司法局审查并发放律师执业证
B.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向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
C.交警对王某的交通违章进行罚款处罚
D.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柳某的涉嫌受贿犯罪予以批准逮捕
18.某市都市报刊刊登了一篇反映该市城管局粗暴执法的新闻报道,内容严重失实。
对此,该市城管局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该报赔礼道歉。
该市城管局的行为属于()。
A.法的执行
B.法的适用
C.法的遵守
D.法的解释
19.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按照调整对象和调整方式所作的分类是指()
A.法律责任
B.法律部门
C.法律渊源
D.法律体系
2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通过了《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寻衅滋事”行为进行了界定,该解释()。
A.属于立法解释
B.属于司法解释
C.属于行政解释
D.没有法律效力
21.“严格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的是()。
A.司法人员必须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努力树立司法权威,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
D.司法机关应当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对有关重大疑难案件可听取新闻媒体的评价与报道,并据此作出裁决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D.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23.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基本范畴,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司法所追求的目标,在许多情况下,二者相辅相成
B.效率属于工具理性,公正属于价值理性,二者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
C.我国的司法应做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选择
D.“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体现了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
24.关于法律责任,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原因
B.法律责任的竞合只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
C.王某考试作弊,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属于法律制裁
D.法律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25.(2014-海南)对于我国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党的政策对国家法律具有指导作用
B.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冲突时,应以党的政策为准
C.两者的体制主体、表现形式、调整范围和实施方式不同
D.国家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二、多选题
1.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
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D.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有国家就有法制
B.有国家就有法治
C.有法制就有法治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4.法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法的国家强制性的有()。
A.税务局追缴欠逃税款
B.人民法院执行生效判决书
C.交通部门发布雨天路滑小心驾驶的警示
D.环保局向某公司采购办公用品
5.下列属于法律事实中法律事件的有()。
A.签订合同
B.社会革命
C.人的死亡
D.自然灾害
6.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
A.物,即各种物质资料
B.非物质财富,或称智力成果、精神财富
C.行为
D.法律事实
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有()。
A.宪法
B.判例
C.乡规民约
D.法律
8.解决法的效力冲突的原则有()
A.根本法优于普通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9.下列关于法津适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津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B.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C.法律适用结果应形成法律文书
D.法律适用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0.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
权利与权力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利来源于权力
C.权力为权利服务
D.权利制约权力
1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由此可知()。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12.狭义的法律效力分为()。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13.法治的基本精神包括()。
A.良法之治
B.法律至上
C.权利本位
D.权力本位
D.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14.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是()。
A.以强制性手段配置社会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C.降低和减少社会的交易成本
D.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15.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对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从法的价值角度分析,目的是实现法的正义价值
B.该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在老年人问题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C.该规定对于有关社会组织、个人及老年人均具有指导作用
D.对老人优待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基础强化-法理学(笔记)
【说在课前】
法理学研究法学基本理论,本节课的40道题基本上不涉及具体的法条表述。
一、单选题
1.关于法律格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法律基本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解析】1.A项错误:不是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比如男生和女生,刑法中规定了强奸妇女罪,但没有强奸男人罪;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但没有拐卖成年男人罪;劳动法规定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但在此方面对男人没有保护。
B项错误:不是任何时代。
比如封建时代,贵族和平民不平等,贵族享受特权。
C项错误:比如夫妻双方打架,不管谁对谁错,最后都是男方跪搓衣板,因此法律不能解决现实中一切不平等问题。
D项正确:比如立法上规定了强奸罪、拐卖罪,男女不一样,属于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
判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含立法上的平等(错误)。
【选D】
2.法律在内容的设定上以()为核心。
A.法律事实
B.法律责任
C.权利和义务
D.刑罚处罚
【解析】2.C项正确:即便不清楚,联系法律条文也可以知道,法律主要是在表述权利和义务。
比如宪法中规定了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生命权,还有服兵役、遵守法律、热爱祖国的义务。
因此,主要内容是设定权利和义务。
【选C】
【注意】
法的概念:
(1)制定或者认可:国家。
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2)保障:国家强制力(非唯一)。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手段,比如军队、监狱、警察。
但国家强制力不是法实施的唯一保障,而是最后保障手段;法还可以依靠舆论、自觉守法、普法教育保障。
(3)决定:物质决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是经济基础,法是上层建筑。
(4)内容:权利与义务。
(5)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我国的统治阶级是人民。
(6)规范:行为规范体系。
法不调整思想,如果仅仅头脑中思考而没有做,法不规范。
3.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解析】3.A项错误:“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表述错误,道德是法律形成的基础。
国家都是先有道德再有法律,比如原始社会有尊老爱幼的道德;当国家出现、阶级产生之后,在法律文件中规定要爱护、赡养老人,抚养孩子。
“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表述错误,道德不是国家制定出来的,而是自发形成、约定俗成。
B项错误:“必定”表述错误。
C项错误:“通常”表述不是很绝对,一般情况下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D项正确:道德的调节范围更广泛,比如婚姻关系法律管、道德管;但恋爱关系法律不管、道德管。
【选D】
【梳理】
1.违法一定违背道德(错误),原因:比如大义灭亲,陕西某个老头认为自己的孩子无恶不作从而杀掉了自己的儿子,行为违法。
但不能说老人是道德败坏的人,因此违法不一定违背道德。
2.违背道德一定违反法律(错误),原因:比如不尊老爱幼,遇到摔倒的老人不扶,可以道德谴责,但法律没有规定。
3.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对大家要求比较低,道德对大家要求比较高。
比如同样是爱老人,法律要求是赡养自己家的老人,道德是要求爱天下的老人。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4.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削
C.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
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
【解析】4.A项错误:“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意为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赋予权力,不能做这件事,其限制的是公权力。
B项错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为犯法要受到追究,不涉及自由。
C项正确:“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说明效率低,不属于正义,强调效率的重要性。
比如张三被重伤的刑事案件耗时30年才处理完,一般人们不能接受这么久的时间,没有意义。
即便是司法,也要讲究效率。
D项错误:“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有前提条件,比如民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杀人等刑事案件,检察院也可以提起公诉。
【选C】
【注意】
1.法无明文授权不可为:限制公权力。
比如国家机关、《刑事处罚法》仅仅把行政拘留权给了公安机关,意味着民政局、教育局等没有拘留的权力,因此此处的“权”指的是权力。
2.法无禁止即可为:针对私权,即对公民的权利。
如果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百姓可以做,典型是合同,合同条款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
5.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反对的,必须做或者不该做的。
这种作用就是法律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解析】5.考查法的作用。
D项正确:“通过法律”体现指引作用。
【选D】
【思维导图】
【梳理】
1.规范作用:比如法律规定砍树要追究刑事责任。
(1)指引作用:对个体行为。
甲上山砍树之前想到“砍树要被判刑”,体现指引作用,是对本人行为的指引。
(2)评价作用:对他人行为。
乙盖房缺木头,去砍树时被他人劝告“行为可能违法”,体现评价作用,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3)预测作用:双方之间相互行为。
乙砍树并卖给丙,买方丙会付钱,体现预测作用,预测卖方和买方双方之间的行为。
(4)强制作用:违法犯罪者。
乙最终被惩罚,体现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一般人。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以后不能滥砍滥伐,体现教育作用。
2.社会作用:维护统治、执行公共事务。
6.大学生李某的一项发明获省级科技竞赛一等奖,为防止该项发明被他人非法利用,李某依法申请了专利。
李某的做法所体现的法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解析】6.规范作用的第二种考法:给出案例。
A项正确:法律规定可以申请,看了法律之后李某知道自己有权利申请,针对李某本人的行为,体现指引作用。
D项错误:强制违法犯罪者。
【选A】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具有平等性
B.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C.野生动物可以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具有权利能力
【解析】7.A项错误:并非所有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都具有平等性。
比如公安局对甲处以罚款,公安局是管理层,甲是被管理层,主体不平等。
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具有平等性。
C项错误:野生动物不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其不是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也不是客体,属于保护对象。
B项错误:比如10岁的小孩,其可以接受赠与、成为继承人,因此可能成为主体。
也有些活动在代理人追认之下有效。
D项正确:不具有权利能力证明没有出生或者已经死亡,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选D】
【总结】
1.权利能力,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即: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胎儿涉及遗产继承时,视为具有权利能力。
2.行为能力,根据年龄、辨认自己的行为,划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
(1)年龄:8、18、16。
不满8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能够自己赚钱自己花,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态:正常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思维导图】
【梳理】
1.概念: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比如借钱,欠钱的是债务人,借出钱的人是债权人,二者是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2.主体: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
(1)自然人:没有国籍、年龄、政治权利的限制,“活人”即可。
(2)机构和组织:比如粉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国家:比如国家发行国债时,相当于债务人。
3.内容:
(1)权利:自主决定。
(2)义务:必须作或者不作。
4.客体:
(1)物:物权客体,比如手机、水杯、书本。
(2)人身:比如器官移植,A的肾脏移植到B的身上。
(3)行为结果:比如装修合同,甲和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支付10万元装修费,是为装修行为、服务付钱,客体是行为结果。
(4)智力成果:知识产权领域,比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是典型的知识产权体现。
5.形成、变更和消灭:
(1)依据:法律规范。
(2)条件:法律事实:①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意志转移);②法律行为。
8.甲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刺绣工艺,并可用于工业生产。
A公司就此项发明与甲达成了转让协议。
这一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甲和A公司
B.甲的发明
C.转让发明的协议
D.转让发明的价款
【解析】8.B项正确:发明是一种专利,是知识产权,为客体。
A项错误:主体。
【选B】【注意】内容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A公司的权利是可以用,甲的权利是收费。
9.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中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该法律规范属于()。
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解析】9.A项正确:“不得”是禁止去做某件事,体现禁止性规范,意为不得作出某件事。
比如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不得随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B项错误:授权性规范是规定权利。
比如言论自由权、签订合同的权利。
【选A】
【注意】
1.强行性规范VS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不允许随意更改,比如行政机关收缴的罚款归国库,因为经济比较紧张公安局收了罚款之后,80%给国库、20%留下是不允许的。
“必须收缴国库”这是强行性规范。
(2)任意性: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
典型是民事合同,合同条款可以自行协商,但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法条已明确规定,比如宪法规定人身自由权,《民法总则》规定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
(2)委任性:由相应的国家机关加以确定。
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规定。
(3)准用性: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定。
比如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例题
(2014吉林)我国婚姻法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者歧视
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2017吉林)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2014黑龙江)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属于()
(2012江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9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时,不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这一规定属于()
【解析】
1.2014吉林,“不得”推断出是禁止性规范。
2.2017吉林,“权利”推出是授权性规范。
3.2014黑龙江,“权利”推出是授权性规范。
4.2012江苏,“有权”推出是授权性规范。
10.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若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则这种处理违背了下列哪一项法的效力原则()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解析】10.题目意为新法在生效以后,对之前的行为是否适用,考查溯及力的问题。
A 项错误:法律优位原则,“优”是优先,“位”是位阶,比如法律>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