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拆分与合并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方程总结化学反应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过程的表达式。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
以下是对这些方程的总结:1. 反应类型1.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它的化学反应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物质A + 物质B -> 化合物AB1.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的反应。
它的化学反应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化合物AB -> 物质A + 物质B1.3. 双替反应双替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互相交换部分或全部组分,生成两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它的化学反应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化合物AB + 化合物CD -> 化合物AC + 化合物BD1.4. 单替反应单替反应是指一个元素与一个化合物发生反应,替换该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的反应。
它的化学反应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元素A + 化合物BC -> 元素B + 化合物AC1.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荷转移的反应。
它的化学反应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物质A + 物质B -> 物质A' + 物质B'2. 注意事项- 在编写化学反应方程时,需要遵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目要保持平衡。
- 在写化学反应方程时,可以使用状态符号表示物质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的溶液。
以上是对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方程的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您对化学反应方程的理解和记忆。
精心整理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23个CO 2。
即Fe 2O 3 + 3CO ——Fe + 3CO 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 (Fe 2O 3),所以右边Fe 的系数应为2。
即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 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
即Fe 2O 3 + 3CO == 2Fe + 3CO 2例:配平H 2O + Fe →Fe 3O 4 + H 2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 2O + Fe →Fe 3O 4 + H 2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例:配平C 2H 2 + O 2 → CO 2 + H 2O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 2H 2 + O 2 → 2CO 2 + H 2O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 2H 2 + 5/2O 2 →2CO 2 + H 2O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
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C 2H 2 + 5O 2 点燃4CO 2 + 2H 2O以上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应用的。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配平,首先要观察其反应方程式的特点,然后再确定适当的配平方法加以配平。
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有氢看氢,无氢看氧。
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
___NO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能力。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知识依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错解分析:不能正确辨认PbN 6和Cr(MnO 4)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造成本题错解、难解,甚至不会解。
高中化学因式分解方法大全(十二种)(范本模板)一、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因式分解是在化学反应中,将复杂的化学式分解为简单的因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反应的过程和性质。
二、因式分解的常见方法1. 分解为元素将化合物分解为单质元素的组合。
示例:2H₂O → 2H₂ + O₂2. 分解为氧化物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氧化物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2H₂O → 2H₂ + O₂3. 分解为碳酸盐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碳酸盐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CaCO₃ → CaO + CO₂4. 分解为酸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酸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H₂SO₄ → H₂O + SO₂ + O₂5. 分解为水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水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CuSO₄ · 5H₂O → CuSO₄ + 5H₂O6. 分解为碱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碱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NaHCO₃ → Na₂CO₃ + CO₂ + H₂O 7. 分解为硫酸盐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硫酸盐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Na₂SO₄ → Na₂O + SO₃8. 分解为盐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盐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2NaClO₃ → 2NaCl + 3O₂9. 分解为过氧化物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过氧化物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2H₂O₂ → 2H₂O + O₂10. 分解为醇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醇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C₂H₅OH → C₂H₄ + H₂O11. 分解为醚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醚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2C₂H₅OH → 2C₂H₅O + H₂12. 分解为醛和其他物质将化合物分解为醛和其他物质的组合。
示例:2C₃H₈O₂ → 2C₂H₄O + 2H₂O三、总结以上是高中化学因式分解的十二种常见方法,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并能够准确描述化学式的变化。
在研究和实验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因式分解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可以方便地表达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性质的不同,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下面对这些化学方程式分类进行总结。
1.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组合生成一个产物的反应。
合成反应可以分为直接合成反应和间接合成反应。
直接合成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AB间接合成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X→AXB+X→BXAB+Y→ABY2.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产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可以分为热分解反应和电解反应。
热分解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A+B电解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A+B(电解质)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一个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被其他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所取代的反应。
置换反应可以分为单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
单置换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C→AC+B双置换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CD→AD+CB4.双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的反应。
双替换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B+CD→AD+CB5.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得到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酸+碱→盐+水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部分。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O2→AO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形如:AO→A+O2除了以上几种基本的分类,还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类型,例如水解反应、聚合反应、光合作用等。
化学方程式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机理,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的应用。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实验需求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合的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一、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配平Al + Fe3O4→Fe + Al2O3第一步:配平氧原子Al + 3Fe3O4→Fe + 4Al2O3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8Al + 3Fe3O4→9Fe + 4Al2O3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 + 3Fe3O4高温9Fe + 4Al2O3二、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观察: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
即Fe2O3 + 3CO——Fe + 3CO2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
即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
即Fe2O3 + 3CO == 2Fe + 3CO2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第一步:配平氧原子4H2O + Fe →Fe3O4 + H2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4H2O + 3Fe →Fe3O4 + 4H2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4H2O + Fe 高温Fe3O4 + 4H2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一、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配平Al + Fe3O4→ Fe + Al2O3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Fe + 4Al2O3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 8Al + 3Fe3O4→ 9Fe + 4Al2O3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 + 3Fe3O4高温9Fe + 4Al2O3二、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观察: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
即Fe2O3 + 3CO——Fe + 3CO2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
即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
即Fe2O3 + 3CO == 2Fe + 3CO2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4H2O + Fe 高温Fe3O4 + 4H2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工具,它使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反应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组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下面将对这些反应类型进行介绍。
一、组合反应组合反应又称为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个或多个新物质的反应。
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A +B → AB例如,将氯气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盐酸:Cl2 + H2 → 2HCl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条件下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AB → A + B例如,过氧化氢在加热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2H2O2 → 2H2O + O2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又称为置换反应或替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或基团取代了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或基团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A + BC → AC + B例如,铁片在氯气的作用下发生置换反应:Fe + Cl2 → FeCl2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导致氧化态的变化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A +B → A+ + B-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 HCl → NaCl + H2O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HA + BOH → BA + H2O例如,硫酸与钠氢氧化物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式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关系。
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方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表达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还可以通过反应类型来进一步描述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一、合成反应合成反应,也称为组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结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合成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A + B → AB其中,A和B表示反应物,AB表示生成物。
合成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氢气与氧气生成水:2 H₂ + O₂ → 2 H₂O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的反应过程。
分解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AB → A + B其中,AB表示反应物,A和B表示生成物。
分解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二氧化锰分解成氧气和二氧化锰:2 MnO₂ → 2 MnO + O₂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一个离子或原子被另一个离子或原子取代的反应过程。
置换反应可以分为阳离子置换反应和阴离子置换反应。
阳离子置换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AB + C → AC + B 其中,AB和C表示反应物,AC和B表示生成物。
阴离子置换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AB + CD → AD + CB其中,AB和CD表示反应物,AD和CB表示生成物。
置换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铁和铜硫酸盐的置换反应:Fe + CuSO₄ → FeSO₄ + Cu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物质的化学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种物质。
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A + B → AB 其中,A表示还原剂,B表示氧化剂,AB表示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金属锌和硫酸铜的反应:Zn + CuSO₄ → ZnSO₄ + Cu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整理初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工具,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的状态,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酸碱反应。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符号表示反应物的相互作用,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合成反应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二氧化锰分解成氧气和二氧化锰的分解反应可以表示为:2MnO2 → 2MnO + O23.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种原子或离子取代的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和二氧化硫的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Cu + H2SO4 → CuSO4 + H2↑4. 还原与氧化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失去电子(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还原)的化学反应。
还原与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的还原与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Zn + 2HCl → ZnCl2 + H2↑5.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酸碱反应可以表示为:HCl + NaOH → NaCl + H2O总结起来,初中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的状态进行分类,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以及酸碱反应。
这些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工具,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与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方法,其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相对比例关系。
化学反应类型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归类的方法。
而配平是指在方程式中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通过在反应物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生成一个或多个产品的反应。
合成反应通常用下列示例方程式表示:A +B → AB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通过打破化学键,将一个或多个反应物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产品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示例方程式为:AB → A + B3. 单一置换反应:单一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取代一个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或原子团的反应。
单一置换反应的示例方程式为:A + BC → AC + B4. 双重置换反应:双重置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双重置换反应的示例方程式为:AB + CD → AD + CB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造成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方程式为:A + B → A+ + B- 或A → A+ + e-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为了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保持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平衡和电荷平衡。
在配平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来实现平衡。
例如,考虑以下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Fe + HCl → FeCl3 + H2这个方程式表示了铁与盐酸反应产生三氯化铁和氢气的反应。
为了平衡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平衡:2Fe + 6HCl → 2FeCl3 + 3H2在配平过程中,我们将铁的系数从1增加到2,将盐酸的系数从2增加到6,将三氯化铁的系数从1增加到2,将氢气的系数从1增加到3,从而达到了平衡。
化学反应的分类合成分解置换与双替换化学反应的分类:合成、分解、置换与双替换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它是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基础,也是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化学反应可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
一、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在化学式中,合成反应常以加号 (+) 连接的方式表示。
合成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1.1 直接合成反应直接合成反应又称为化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元素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H2(g) + O2(g) → 2H2O(l)1.2 反应物生成化合物合成反应也可以是一种物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4H2(g) + CO2(g) → CH4(g) + 2H2O(g)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式中,分解反应通常以箭头(→)表示。
常见的分解反应有以下几类:2.1 热分解反应热分解反应是指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的反应。
例如,氢氧化铜加热可以分解为氧化铜和水:2Cu(OH)2(s) → 2CuO(s) + 2H2O(g)2.2 电解分解反应电解分解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电解作用使化合物分解为原子或离子的反应。
例如,氯化钠水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分解为氯气和钠金属:2NaCl(aq) → 2Na(s) + Cl2(g)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中的某种原子或基团被另一种原子或离子所取代的反应。
又称为单替换反应。
一般表示为A + BC → AC + B。
置换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代金属取代反应代金属取代反应是指原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能够取代化合物中原子量较小的金属离子。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Cu(s) + 2H2SO4(aq) → CuSO4(aq) + 2H2O(l) + SO2(g)3.2 非金属原子取代反应非金属原子取代反应是指非金属原子能够取代化合物中的金属原子。
化学方程式的分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描述,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根据反应类型和特征,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分类。
本文将对化学方程式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包括:1. 合成反应:也称为组成反应,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合并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2H₂(g) + O₂(g) → 2H₂O(l),这是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合成反应。
2. 分解反应:指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
例如:2H₂O(l) → 2H₂(g) + O₂(g),这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也称为替代反应,指一个离子或元素取代另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或元素的反应。
例如:Cu(s) + 2AgNO₃(aq) →Cu(NO₃)₂(aq) + 2Ag(s),这是铜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4. 双离子交换反应:指两个离子或两个分子之间的反应,生成两个新的离子或两个新的分子。
例如:AgNO₃(aq) + NaCl(aq) → AgCl(s) + NaNO₃(aq),这是氯化银和硝酸钠发生双离子交换反应。
除了按照反应类型分类,化学方程式还可以根据反应中物质的物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包括:1. 气体:在方程式中以(g)表示,例如:2H₂(g) + O₂(g) →2H₂O(g)。
2. 液体:在方程式中以(l)表示,例如:H₂O(l) → H₂(g) + 1/2O₂(g)。
3. 固体:在方程式中以(s)表示,例如:2Na(s) + Cl₂(g) → 2NaCl(s)。
4. 溶液:在方程式中以(aq)表示,表示物质以溶解状态存在,例如:CuCl₂(aq) + 2NaOH(aq) → Cu(OH)₂(s) + 2NaCl(aq)。
化学方程式中还可以包括化学平衡的反应,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不再发生变化。
例如:N₂(g) + 3H₂(g) ⇌ 2NH₃(g),这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拆分与合并发表日期:2005年12月2日 作者:义乌市上溪中学 叶慧敏 【编辑录入:zxp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核心。
对它进行适当地处理,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拆分与合并化学方程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处理方式。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拆分与合并化学方程式,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例如对Cl 2与NaOH 的反应:可拆分为以下三个方程式:Cl 2 + H 2O = HCl + HClO ,HCl + NaOH = NaCl + H 2O ,HClO + NaOH = NaClO + H 2O合并后得到: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又如Fe 3O 4与HCl 的反应,可以这样理解:因为FeO + 2HCl = FeCl 2 + H 2O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而Fe 3O 4可看成FeO ·Fe 2O 3,所以Fe 3O 4 + 8HCl = FeCl 2 + 2FeCl 3 + 4H 2O再如分析Al 与NaOH 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把方程式拆为两个: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①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②①是氧化还原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电子转移只和①有关,与②中的NaOH无关。
6e -↓①+2×②得: 2Al + 2NaOH + 6H 2O = 2NaAlO 2 + 3H 2 ↑+ 4H 2O而不是: 6e -↓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三个方程式经过拆合处理,符合反应规律,了解了产物来源,从而加深对反应的理解。
另外,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
如2Fe 3+ + Cu=2Fe 2+ + Cu 2+的拆写结果为:氧化反应:Cu –2e - = Cu 2+,还原反应:2Fe 3+ + 2e -=2Fe 2+。
简单易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作者:————————————————————————————————日期: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一、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配平Al + Fe3O4→Fe + Al2O3第一步:配平氧原子Al + 3Fe3O4→Fe + 4Al2O3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8Al + 3Fe3O4→9Fe + 4Al2O3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 + 3Fe3O4高温9Fe + 4Al2O3二、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观察: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
即Fe2O3 + 3CO——Fe + 3CO2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
即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
即Fe2O3 + 3CO == 2Fe + 3CO2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第一步:配平氧原子4H2O + Fe →Fe3O4 + H2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4H2O + 3Fe →Fe3O4 + 4H2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4H2O + Fe 高温Fe3O4 + 4H2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大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一、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配平Al+Fe3O4→Fe+Al2O3第一步:配平氧原子Al+3Fe3O4→Fe+4Al2O3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8Al+3Fe3O4→9Fe+4Al2O3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3Fe3O49Fe+4Al2O3二、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CO——Fe+CO2观察: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
即Fe2O3+3CO——Fe+3CO2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
即Fe2O3+3CO2Fe+3CO2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
即Fe2O3+3CO==2Fe+3CO2例:配平H2O+Fe→Fe3O4+H2第一步:配平氧原子4H2O+Fe→Fe3O4+H2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4H2O+3Fe→Fe3O4+4H2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4H2O+Fe Fe3O4+4H2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即乘2;(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化学反应中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定义:复合反应,也称为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a.反应物种类多,生成物种类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数相等;c.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2.常见复合反应:a.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如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复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3.定义: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a.反应物种类单一,生成物种类多;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数不相等;c.反应过程中,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分解成原子或离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4.常见分解反应:a.电解反应:通过电流作用,使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b.热分解反应:通过加热使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光分解反应:通过光照使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在光照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5.分解反应的催化剂: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b.常见分解反应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过程和应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掌握这两种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实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化合物A在加热时分解成两种气体,若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已知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求化合物A的化学式。
根据题意,化合物A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即物质的量比也为1:2。
设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AB,分解反应为:AB → A + 2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故化合物A中含有元素A和元素B,且A和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化学方程式的几种常见配平方法及技巧刘怀敏(瓮安县珠藏中学 550416)【摘要】高中化学中,如何快速而准确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中学化学的一种基本技能,现举出几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关键词】常规;拆分;补充;1X;缺项【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18-021 常规配平法1.1 适用于:一个方程式中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方程式。
1.2 方法:用双线桥或写成两个半反应形式。
1.3 规律:首先确定两剂两产物系数。
1.4 步骤:+3 O +6 -1(1)标价态。
Fe(OH)3+NaOH+Cl2—Na3FeO4+NaCl+H2O(2)定得失、求最小公倍数失:3e-×□2Fe(OH)32O得:2e—×□2(4)观察配平其余物质并将短线改为等号,最后检查。
2Fe(OH)3+10NaOH+3Cl2= =2Na2FeO4+6NaC1+8H2O对应练习:1、□S+□HNO3-□H2SO4+□NO2↑+□H2O2、□H2SO3+□I2+□H2O-□H+□H2SO42 拆分法1、适用于: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或是单质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的反应。
2、方法:先将单质分成两份,用双线桥法将其配平后再合并。
3、规律:用双线桥先确定两剂、两产物的系数。
4、步骤:示例:SO2+H2S-S↓+H2O—1(分) SO2+2H2+2H2O失:2e—×□2(合)SO2+2H2S= =3S↓+2H2O对应练习:□Cl2+□KOH-□KCl2O3-□KCl+□H2O3 补充法1、适用于:部分被氧化或部分被还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方法:采用补充反应物的形式配平。
3、规律:以部分变价的元素为对象,对于变价的那一部分用双线桥确定两剂两产物,没有变价的要则采用补充的反应物的形式配平,最后合并。
利用“拆分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签:化学教学;拆分法;氧化還原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所依据的基本方法是:“化合价升降法”,而在使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中,要先计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再要将化合价升降的数值配相等,然后辅助以观察法配平其他系数。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结合“双线桥”进行配平,先在反应方程式上画出双线桥,双线桥分别是由氧化剂指向还原产物、还原剂指向氧化产物,然后在线桥上分别标出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再求出其数值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就要在线桥上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让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相等,这时,线桥上所乘的系数,也就要对应的给氧化剂、还原产物乘以相同的系数,给还原剂、氧化产物也要乘以相同的系数,这种方法类似于乘法分配率,从而使得化合价升降的数值达到相等。
可是,学生在配平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反应,例如,氧化剂与还原剂是同一物质或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同一物质的反应时,就会遇到困难,因为,此時我们给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产物乘以相应的系数时就会发现,如果同时给氧化剂和还原产物乘以相同的系数或者给还原剂和氧化产物乘以相同的系数时,会发现这样做的话,方程式往往很难配平。
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就会感到非常棘手,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本人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总结,并对大量的这类反应进行反复的配平验证,如果采用“拆分法”对这类反应进行配平,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体来讲,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氧化剂、还原剂为同一物质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也为同一物质时,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就要对“两剂”、“两产物”为同一物质的物质进行适当拆分,让一部分物质做氧化剂,另一部分物质做还原剂;让一部分物质做氧化产物,另一部分物质做还原产物,利用“双线桥”法进行配平时,就会将线桥上所乘的系数,合理地分配给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产物,乘完系数后,再将拆分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进行合并,再其将系数相加起来,作为该物质的配平系数,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化学式拆与不拆分类化学式是化学物质的一种简化表示方式,通过元素符号和下标来表示化学物质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拆解化学式的情况,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化学物质的性质。
本文将以化学式拆与不拆分类为主题,探讨在不同情况下化学式的拆解与分类。
一、化学式的拆解与分类化学式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形式。
分子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个数的化学式,而离子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电荷数表示离子的化学式。
1.分子式的拆解与分类分子式是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性质研究的基础,拆解分子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化学物质的构成。
拆解分子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元素拆解:按元素拆解是指将分子式中的元素按种类分开,以便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例如,对于化学式H2O,按元素拆解后可以得到H和O两个元素,表示水分子中包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按官能团拆解:按官能团拆解是指将分子式中的官能团按种类分开,以便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中各官能团的比例关系。
官能团是指分子中具有一定化学性质和功能的基团,如羟基(-OH)、羰基(C=O)等。
例如,对于化学式C6H12O6,按官能团拆解后可以得到6个羟基和1个羰基,表示葡萄糖分子中包含6个羟基和1个羰基。
2.离子式的拆解与分类离子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电荷数表示离子的化学式,它反映了离子间的化学键和电荷平衡关系。
在化学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式的拆解与分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理。
(1)离子间的化学键:离子式中的化学键是指离子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它决定了离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式的拆解与分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解离过程,以及离子间的化学反应。
(2)离子的电荷平衡:离子式中的电荷平衡是指离子间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正离子的电荷数等于负离子的电荷数。
初中化学反应方程总结化学反应方程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的表达式。
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 + B → AB。
例如:2H2 + O2 → 2H2O,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水的合成反应。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B → A + B。
例如:2H2O → 2H2 + O2,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水的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正电荷离子替换另一个离子的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 + BC → AC + B。
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4.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某个物质获得电子从而减少氧化态的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 + B → AB。
例如:2Ag+ + Cu → 2Ag + Cu2+,银离子和铜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被还原成铜。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一种金属离子的还原反应。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
例如: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在学习化学反应方程时,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化学反应方程的正确书写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在写化学反应方程时,需要根据反应条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关系进行推导。
在推导化学反应方程时,我们需要注意化学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的拆分与合并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2日 作者:义乌市上溪中学 叶慧敏 【编
辑录入:zxp 】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核心。
对它进行适当地处理,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拆分与合并化学方程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处理方式。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拆分与合并化学方程式,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例如对Cl 2与NaOH 的反应:可拆分为以下三个方程式:
Cl 2 + H 2O = HCl + HClO ,
HCl + NaOH = NaCl + H 2O ,
HClO + NaOH = NaClO + H 2O
合并后得到: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又如Fe 3O 4与HCl 的反应,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FeO + 2HCl = FeCl 2 + H 2O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而Fe 3O 4可看成FeO ·Fe 2O 3,所以Fe 3O 4 + 8HCl = FeCl 2 + 2FeCl 3 + 4H 2O
再如分析Al 与NaOH 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把方程式拆为两个: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①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②
①是氧化还原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电子转移只和①有关,与②中的NaOH
无关。
6e -
↓
①+2×②得: 2Al + 2NaOH + 6H 2O = 2NaAlO 2 + 3H 2 ↑+ 4H 2O
而不是: 6e -
↓ ↓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三个方程式经过拆合处理,符合反应规律,了解了产物来源,从而加深对反应的理解。
另外,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
如2Fe 3+ + Cu=2Fe 2+ + Cu 2+的拆写结果为:氧化反应:Cu –2e - = Cu 2+,还原反应:2Fe 3+ + 2e -=2Fe 2+。
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原电池、电解池的拆分原理也一样。
(二)合并化学方程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解答一些计算题
1、连续循环反应:
例1 取a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取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 H 2 (B) CO (C) C 6H 12O 6 (D) C 12H 22O 11
解析H2的情况分析:
点燃
2H2+O2====2H2O ①
2H2O+2Na2O2 = 4NaOH+O2↑②
①+②得:
O2
H2+Na2O2=== 2NaOH ③
点燃
从③可以看出Na2O2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CO的情况分析:
点燃
2CO+ O2=== 2CO2④
2CO2+ 2Na2O2 = 2Na2CO3 +O2⑤
④+⑤得:
O2
CO + Na2O2 ====Na2CO3 ⑥
点燃
从⑥可以看出,Na2O2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理论分析:由于H2(或CO)充分燃烧生成H2O(或CO2)所消耗的O2相当于生成的H2O(或CO2)与Na2O2作用所放出O2的量,H2(或CO)中的H元素(或O 元素和C元素)全部进入NaOH(或Na2CO3)固体中,所以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或CO)的质量。
所以只要符合(CO)n H2m的物质,均能符合题中要求。
C项可看成(CO)6H2×6,因此也符合要求。
正确答案选(D)。
例2 将一定量的氨完全氧化,所生成的气体全部溶解在反应生成的水中转化为硝酸,求硝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①
△
2NO+O2=2NO2②
3NO2+H2O=2HNO3+NO ③
先把②、③合并为4NO + 3O2 + 2H2O = 4HNO3
再把①、④合并为NH3 + 2O2 = HNO3 + H2O
所以n(HNO3):n(H2O)=1:1
63
ω(HNO3)=———×100%=71%
63+18
2、提供一定信息的平行反应:
例3 在1.00L1.00mol·L-1NaOH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状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的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
解析这是一种特殊的过量计算,过量的物质(CO2)能与生成物(Na2CO3)进一步反应。
由题意可知生成物有NaHCO3和Na2CO3两种,因此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NaOH + CO2 =Na2CO3 + H2O,NaOH + CO2 =NaHCO3。
这是两个平行反应,由于已知n(NaOH)和n(CO2),可以合并,根据已知条
件确定计量数,得到总反应式:4NaOH +3 CO2 =Na2CO3 + NaHCO3
+2H2O,代入解得:n(NaHCO3)= 0.500mol,n(Na2CO3)=0.250mol。
例4将含有CH4和O2的气体通入装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于150℃测得压强为0。
将残留固体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2∶1
(B)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
(C)残留固体中有Na2O2
(D)残留固体中有Na2CO3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
点燃
CH4+ 2O2——→CO2+ 2H2O ①
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②
2H2O+2Na2O2=4NaOH+O2↑③
②、③生成的O2又会与剩余的CH4反应,①、②、③三个反应会循环重复下去,直到反应物耗尽。
利用“反应结束无剩余气体”消去CO2与H2O,得出总反应式:
电火花
2CH4 + O2 + 6Na2O2 ==== 2Na2CO3 + 8NaOH
答案选(A)、(D)。
3、计量数上有相似性的反应:
例5 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和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A) Li (B) Na (C) K (D) Cs
解析由于碱金属和水反应符合同一个通式2M + 2H2O =2 MOH+ H2↑
(M代表金属),因此只要代入求出碱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r=25,答案选(A)(B)。
例6 将含有4.8g硫粉和11.2g铁粉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将产物冷却到室温,然后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所制得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
(A) 4.48L (B) 3.36 L (C) 3.03L (D) 5.6L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
△
Fe+S==FeS ①
FeS + 2 HCl = FeCl2 + H2S↑②
由已知条件知①中铁过量,则剩余的铁与盐酸反应:
Fe+2 HCl=FeCl2+H2↑③
①②是连续反应,可合并为:Fe + S + 2 HCl = FeCl2 + H2S↑④
由④得n(H2S)=n(Fe)(为与硫粉反应的铁),由③得n(H2)=n(Fe)(为与硫粉反应后剩余的铁),虽然两部分铁不同,但它们与气体之间的关系相同,因此从数量上可以合并相加。
所以n(气体)=n(Fe)=0.2mol
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