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图纸工艺性审查规定

产品图纸工艺性审查规定

产品图纸工艺性审查规定
产品图纸工艺性审查规定

中建-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

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 1总则 1.1目的 为促进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 与图纸发放管理工作,更好地为车间生产提供服务,达到节约物料损 耗、加快生产进度、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引用文件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规定》(2013年) 1.3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司属单位制造厂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图纸自 审、图纸发放等管理工作。 2职责分工 2.1二级单位 2.1.1技术管理部 监督、指导制造厂图纸审查工作的开展,考核各制造厂图纸审查工作 情况。 2.2三级机构 2.2.1制造厂 2.2.1.1负责施工图纸审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 查; 2.2.1.2组织工艺部相关人员、各工种作业层参与图纸问题汇总;参加项目部 组织的的图纸自审工作。 3管理内容 3.1图纸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 3.1.1在深化设计之前,由制造厂工艺部组织质检部、生产部、各车间对关 键节点和复杂构件进行讨论,参会单位需对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措

施,确保产品满足工艺性要求、制作要求以及运输要求等。 3.1.2在深化设计阶段,制造厂工艺部应熟悉结构图,设计总说明、构件节 点信息等制作工艺审查前期准备工作。 3.1.3审查过程中,制造厂工艺部须对产品重、难点结构进行分析,对产能 和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将制作工艺审查信息反馈至区 域公司设计分院,设计分院应及时给予回复。 3.1.4对于特别重大和复杂结构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制造厂工艺部应组织 厂区各部门、区域公司技术管理部、区域公司设计分院、有经验的技 术工人共同参与制作工艺审查,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指导。 3.2详图审查 制造厂工艺部收到图纸后3日以内应组织技术、质量、生产、工序等 相关人员对加工详图进行图纸审查,并形成审查记录。 3.3图纸发放管理 图纸审查记录正式形成后3日内由制造厂资料员发至图纸持有部门, 制造厂工艺部于5日内组织相关人员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4附则 4.1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 的规定执行。 4.2本管理办法由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解释。 4.3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5支撑文件 无 6表单与记录 无

工艺符合性审查报告.docx

枣庄瀚邦化工有限公司工艺符合性审查报告 审批:韩兴河 编写:杜伟 日期:2018年1月

一、评审目的 检查各生产岗位的作业活动、安全设备设施、产品工艺等有关的危害及环境因素。 二、评审范围 车间生产活动 三、评审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管理制度、技术规程。 四、评审方式 检查车间相关作业记录、检查生产现场设备设施运行及人员的操作对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五、评审人员 评审组长:韩兴河 评审组员:杜伟、杜迎超、杜传千 六、评审时间:2018年1月8日 七、工艺流程简述 公司主要原料为废醋酸,产品为除杂之后的稀醋酸。 工艺流程:(1)向预热罐中注入废醋酸,预热后导入精馏塔。 (2)利用导热油炉循环加热,对废醋酸进行脱色,除去杂质。 (3)利用气相色谱法(使用少量压缩空气、压缩氮气)检验精馏后的乙酸品质是否达标。 八、工艺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1 物料危险性分析 1.1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乙酸、压缩空气、压缩氮气。 根据《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项目未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16年2月6日修正

版),项目不涉及易制毒化学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附件,项目不涉及上述化学品。 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项目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1.2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数量 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乙酸,年产量500吨;压缩空气、压缩氮气为分析化验时使用,量很少。 2建设项目工艺过程可能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事故的危险源 2.1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爆炸 乙酸: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在生产过程中若设备设施本身有缺陷、选型选材不当、工艺操作参数失控或存在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物料输送管道周围具有摩擦撞击、明火、高温热体、电火花、雷击等多种外部点火源。可燃物料从管道破裂处或密封不严处高速喷出时会产生静电,成为泄漏的可燃物料或周围可燃物的引火源。 由于管道连接着各种设备,管道发生火灾,不但影响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会使整个生产系统发生连锁反应,事故迅速蔓延和扩大。 2.静电及雷电引发的火灾危险 生产装置区防雷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或防雷设施不完善,不能覆盖应保护的区域,雷击可造成设备设施损坏,导致可燃物料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装置中存在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的可能性。若设备和管道无有效的导除静电设施和措施,静电积聚产生的静电火花可能引发易燃物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电气火灾的危险 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是指在具有爆炸性气体、粉尘及可燃物质的环境中因电气原因产生的引燃条件导致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在以往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仅次于明火所引起的火灾爆炸。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

工艺管理导则 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1 范围 GB/T 24737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以及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4737 的本部分。 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 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 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 审查对象 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 审查目的 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5 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 6 审查指标

7 审查内容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8 审查方式和程序 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 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艺部门复查签字。 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双方上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801.035-2017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的设计的分类、依据、程序、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及要求和验证的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与验证。 2.职责 2.1新产品的设计工作由公司办领导。 2.2技质科负责新产品的设计、验证工作。 2.3公司办负责设计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2.4技质科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 2.5技质科负责样机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设计分类 3.1全新产品设计:根据样机、用户提供的性能参数及大致结构原理而进行设计。 3.2一般产品设计:在原有产品设计基础上为实现用户的特殊要求材料而进行设计。 4.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a)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及技术任务书; b)产品订货合同; c)产品技术协议; d)用户提供的资料等; e)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5.设计主要程序 5.1新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5.1.1三段设计程序内容 a)方案设计; b)技术设计; c)工作图设计 5.1.2二段设计程序内容 a)扩大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b)工作图设计 5.1.3一段设计程序内容 一段设计也即工作图设计 5.2结构复杂且技术不够成熟、批量较大的全新产品,宜采取三段设计。结构简单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般产品,宜采用二段设计或一段设计。 5.3由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院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建议,报技术总经理批准。 5.4设计时应考虑到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 6.方案设计 6.1技质科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的理论计算,提出先进、合理、可行的结构和材料,以满

结构工艺性

欢迎阅读 第八章结构工艺性 第一节结构工艺性概述 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零件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加工制造难易程度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所以通常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整机或零部件时,要从机器的使用、制造等方面全面考虑。为了评定机器结构的设计质量,通常引用“结构工艺性”概念。 如果所设计的产品(零件)根据一定的生产规模且能保证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如寿命长、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安装及维修方便等)前提下,能用劳动量小、高效率、材料消耗少、较低成本的 “节材性”。 a. b. c. d. e. 品种规格系列化后采用较多通用件、标准件,减少专用件,机器零件品种减少,零部件制造批量增加;零部件通用化后,不同型号的机器有可能采用相同零部件,既可扩大制造批量,又有利于组织专门化生产,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对易损件通用化、紧固件标准化,使维修配件、零件品种减少,方便了维修。因此,在设计机器时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按照“三化”标准系列,对机器及其零部件多采用标准及定型结构,尽量减少专用件。这是评定一台机器总体结构工艺性好否的重要标志。 零件结构设计中,仅用视图、剖视、剖面及尺寸合理的表达其形状及大小是不够的,还需有合理的技术要求。如:1.机器性能、化学性能、热处理、无损探伤等;2.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3.零件重量等其它要求。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是零件图上机械加工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必须合理选择及

正确标注。对于基准的选择通常采用基孔制,特殊情况例外。从经济性考虑,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应尽量选低公差等级,根据生产规模及零件的具体结构确定合适精度,且形位公差、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应协调。 在部件或机器装配图上,应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规定合适的装配技术要求。 第三节毛坯结构工艺性 毛坯要具结构工艺性,注意选合适的毛坯型式、种类且据该种毛坯工艺的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如:零件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等。 下面讨论铸件、锻件、焊件的结构工艺性。 一、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结构工艺性常指零件的本身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便于铸造工艺过程顺利进行,还

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查程序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1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查程序通用范本

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查程序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 目的 为规范、统一工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核的方法,辨识、评估和控制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核管理。 3 参照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管理部组织本程序的修订,并为本程序的执行提供辅导和审核。 4.2 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程序的更新,以及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3 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工艺危害管理及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核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南,组织对重大项目安全符合性进行审核,参与生产工艺事故调查。 4.4 公司生产管理部组织人员对技改项目进行工艺安全符合性性审核。 4.5 公司各车间按照本程序进行本属地内的工艺安全符合性性审核。

塑件成型工艺性审查

塑件成型工艺性审查 零件的设计应该满足工艺要求,即要满足模具成型要求。优秀的零件设计不仅能保证顺利脱模,还能有较好的塑料成型流动性能,得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1.脱模角 脱模角为零件型面和脱模方向之间的夹角。零件必须有足够的脱模斜度,否则会出现顶白、顶伤及皮纹拉伤等现象。脱模斜度与胶料性能、胶件形状、表面要求有关。 一般塑件都有最低脱模斜度要求,胶件外观表面要求光面或者皮纹面,其脱模斜度要求也不同,一般汽车内饰中常见塑件的脱模斜度原则如下: (1)无皮纹时A面的脱模角度一般要求3度以上,深腔结构需要适当增加脱模角。 (2)有皮纹时A面的脱模角需要满足皮纹要求,粗皮纹大于7度,细皮纹大于3度。 (3)对于密集筋位区域,多位于定模方向的深腔结构,从而产品中模具的包紧力很大,斜度应该尽量做大。 2.分型线 (1)分型线为曲面最大轮廓 分型线为曲面最大轮廓线时,分型线应尽量避免出现褶皱、陡变和扭曲的现象。相邻跳跃面尽量制成均匀过渡,连续且光顺的分型面有利于加工和研配,提高产品分型质量。

(2)分型线设计陡变 分型线设计陡变、扭曲会导致零件合模不充分,产生飞边等缺陷。 (3)圆角上的分型线 圆角上的分型线的设计原则:A面的可见分型线尽量不要放置在圆角上,否则在外观面上极易产生飞边、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在圆角的动模侧设计0.2mm台阶便于模具研配。 (4)滑块上的可见分型线 位于A面滑块上的可见分型线,分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分型线,还有可能产生飞边。建议增加一个特征槽,可以有效地淡化分型线,也有利于模具的研配,特征槽宽高比一般建议1:1。 (5)插穿式分型面 当产品形状存在高低位差时,分型面呈插穿状态,为了加工及研配方便,同时为了避免飞边,分型面一般应该设计成斜度面以方便锁模。 3.Boss柱和筋 (1)Boss柱和筋的脱模角 内饰中的Boss柱和筋多为加强及连接作用,在内饰零件的 设计中应用广泛。 Boss柱和筋的设计需要满足零件成型工艺要求。常规情况下Boss柱和筋的脱模角度不小于0.5度,Boss柱端部要满足壁厚大于0.8mm。在筋密集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脱模角度,重要外观面可以考虑采用 Doghouse结构,可有效预防缩痕。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

第四章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 为了提高设计产品的工艺性,工厂应对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以及外来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均需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本章主要介绍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步骤、内容及结构工艺性分析。 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与步骤 一、结构工艺性审查概念及审查的目的 焊接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焊接结构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能否经济地制造出来并采用最有效的工艺方法的可靠性。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是在满足产品设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其结构形式能否适应具体的生产工艺。 焊接结构是否经济合理,还与该产品的生产批量及生产厂家的设备条件有关。如图4-2所示的三种管子弯头结构形式,每种形式的工艺性都只是适应一定的生产条件。 可见,审查焊接结构的工艺性主要目的是: 保证产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艺的可行性,结构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 1.产品结构图审查 对图样的基本要求:绘制的焊接结构图样,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图样应当齐全,除焊接结构的装配图外,还应有必要的部件图和零件图。由于焊接结构一般都比较大,结构复杂,所以图样应选用适当的比例,也可在同一图中采用不同的比例绘出。当产品结构较简单时,可在装配图上直接把零件的尺寸标注出来。图样上的技术要求应该齐全合理,若不能用图形、符号表示时,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2.产品结构技术要求审查 焊接结构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 使用要求:是指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在环境介质和温度的相对条件下的几何尺寸与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致密性要求等; 工艺要求:是指组成产品结构材料的焊接性及结构合理性、生产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第二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 一、从满足焊接结构强度的可行性分析结构的合理性 1.从焊接接头的强度分析 以4-4所示的铆接改为焊接结构为例,说明把铆接接头换成焊接接头,应根据接头承载状态及焊接生产特点,在保证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还有的焊接结构是从铸件或锻硬度件改变的,不能盲目参照原有的结构形式,而应有焊接结构本身的独特结构形式,从壁厚、内部构造、加强筋的分布等都将发生改变。 2.从焊接结构的接头形式分析 焊接结构的接头形式中对接接头较理想,其受力均匀,应力集中小。对接接头焊缝的布置合理与否对结构的强度也有较大影响。 3.从焊接结构工作环境分析

产品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工艺性审查管理规定 ZT/GK×××/GY001(三号) 受控状态:分发号: 发布日期:2002年2月1日实施日期:2002年2月1日

1 目的 在产品开发的技术过程中,工艺性审查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产品从抽象的设计到成为具体的商品,必须经过生产技术系统的变换,生产技术系统的变换过程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耗资源的过程。产品设计工艺性越好,变换过程就越顺利,资源的消耗就越少,产品的制造质量越容易保证。 设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在确定产品结构形式、零部件的材料、形状、精度时,必然有注重结构功能性而轻视结构工艺性的倾向;由于专业分工的原因,设计人员不可能掌握深厚的工艺专业知识,对工厂技术装备状况和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了解不多。因此,通过工艺性审查来提高、保证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是必须的。 本文件规定了工艺性审查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和考核,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科学地、有序地进行。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技术中心对新产品和改进商品投入生产线正式生产前的工艺性审查。 3 依据 本文件依据中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2002.-01-15日通知而编写。 4 工艺性审查的部门职责 4.1中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是工艺性审查的管理部

门,负责产品工艺性审查的组织和协调。 4.2中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处是产品工艺性审查的执行部门,实施对产品进行工艺性审查。 5工艺性审查的对象和内容 5.1新产品工艺性审查对象是设计文件和工作图样。 5.2新产品工艺性审查应包含下列内容: 5.2.1结构工艺性 a、审查骨架结构、蒙皮结构是否适于现有工艺手段进行焊接、点焊、涨拉等工艺错手段进行加工、装配。 a、审查产品拟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技术要求是否。 c、审查产品各部分、各总成之间装配关系是否合理,结构是否 便于装配定位;操作空间是否足够; d、审查各调整点、维修点是否便于接近,空间是否足够;须 拆卸处是否便于拆卸、安装。 e、审查图样尺寸链,基准标注是否明确、合理、统一,封闭环 处误差是否在结构上得到补偿。 f、审查零件形状、选材是否适于用经济的手段加工制作,其 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技术要求是否齐全适当。 g、审查图样是否完整,是否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规定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其他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ZB/T J01 035.5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完整性 ZB/T J01 035.2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 3、总则 3.1在产品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各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3.2标准化审查是检查核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是否正确、有效地贯彻各级、各类标准的重要手段,经标准化审查应达到: a.所设计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规定; b.优先采用定型的设计方案和结构方案,并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以提高设计的继承性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c.合理选用优先数系、零件的结构要素等基础标准和原材料标准; d.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达到正确、完整、统一。 3.3标准化审查是在设计、审核人员自觉执行各类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标准化审查的依据是各级标准及有关技术法规。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种类审???? 查?? 内??? 容

1 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所设计的产品规格、基本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性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c.标准化综合要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2 试制鉴定大纲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草案)、使用说明书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产品型号、型式、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度、精度、包装、储运、标志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的规定。 3 目录、明细表、汇总表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目录、明细表、汇总表是否按规定顺序及格式填写。 4 各种设计文件 a.文件的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责任签署是

工艺文件完整性

常用工艺文件 1.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3.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产品全部零(部)件(设计部门提出外购件的除外)在生产过程中所经过工 段(小组或工种)的工艺流程。 4.模工艺卡片 5.熔模铸造工艺卡片 6.压力铸造工艺卡片 7.锻造工艺卡片 用于模锻及自由锻加工 8.冲压工艺卡片 用于零件的冲压、加工 9.焊接工艺卡片 用于对复杂零(部)件进行电、气焊接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1.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具有加工特性一致的一组零件 12.标准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标准相同、规格不同的标准零件 13.成组加工工艺卡片 依据成组技术而设计的零件加工工艺卡片 1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5.单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用于单轴六角自动或纵切自动车床的加工、调整指导作业书 16.多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用于多轴自动车床的加工、调整指导作业书 17.数控加工程序卡片 用于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和调整机床 18.热处理工艺卡片 19.表面处理工艺卡片 用于零件表面的氧化、钝化、渗氮、磷化等处理工序 20.电镀工艺卡片 21.塑料零件注射工艺卡片 用于热塑性及热固性塑料零件的注射成型及加工

22.粉末冶金零件工艺卡片 23.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24.装配工序卡片 25.电气装配工艺卡片 用于产品的电器安装与调试 26.油漆(喷涂)工艺卡片 27.操作指导卡片(作业指导书) 指导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工人生产操作的文件 28.检验卡片 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的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29.工艺附图 与工艺规程配合使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配的简图或图表应用 30.工艺守则 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31.工艺关键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技术要求严、工艺难度大的工艺关键件的图号、名称和关键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2.工序质量分析表 用于分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每个特性值——操作者、设备、工装、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以使加工质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的一种工艺文件 33.工序质量控制图 用于对工序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波动因素进行分析、控制的图表 34.产品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设置质量控制点的零件图号、名称及控制点名称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零、部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填写某一零(部)件的所有质量控制点、名称、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技术要求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6.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7.配作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需配作或合作的零、部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8.零件明细表 当该产品不采用零(部)件工艺路线表或此表表达不够时,需编制按车间或按工种划分的零件明细表,起指导组织生产的作用。例如:油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零件明细表 3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0.组合夹具明细表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标准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件根据我厂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以及工种状况,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 本文件适用于变压器新产品的生产。老产品的工艺整顿也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T4863-93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6583-1994质量保证术语 JB/T9167一1998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 JB/T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 3、一般要求 3.1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2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应在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和生产的各个阶段相应编制完成。 3.3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量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工艺文件种类 4.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4.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4.3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 产品全部零(部〉件(设计部门提出外购件的除外〉在生产过程所经过部门(科室、车间、小组和工种〉的工艺流程,供技术科、供

工艺符合性审查报告.docx

枣庄瀚邦化工有限公司 工艺符合性审查报告 审批:韩兴河 编写:杜伟 日期:2018年1月 一、评审目的 检查各生产岗位的作业活动、安全设备设施、产品工艺等有关的危害及环境因素。二、评审范围? 车间生产活动? 三、评审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管理制度、技术规程。? 四、评审方式? 检查车间相关作业记录、检查生产现场设备设施运行及人员的操作对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五、评审人员? 评审组长:韩兴河? 评审组员:杜伟、杜迎超、杜传千 六、?评审时间:2018年1月8日? 七、?工艺流程简述 公司主要原料为废醋酸,产品为除杂之后的稀醋酸。

谢谢你的观赏工艺流程:(1)向预热罐中注入废醋酸,预热后导入精馏塔。 (2)利用导热油炉循环加热,对废醋酸进行脱色,除去杂质。 (3)利用气相色谱法(使用少量压缩空气、压缩氮气)检验精馏后的乙酸品质是否达标。 八、?工艺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1 物料危险性分析 1.1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乙酸、压缩空气、压缩氮气。 根据《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项目未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16年2月6日修正版),项目不涉及易制毒化学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附件,项目不涉及上述化学品。 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项目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1.2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数量 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乙酸,年产量500吨;压缩空气、压缩氮气为分析化验时使用,量很少。 2建设项目工艺过程可能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事故的危险源 2.1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爆炸 乙酸: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谢谢你的观赏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Q/LG. 8---200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引用标准 Q/LG. 5—2001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Q/LG. 16—2001 工艺文件完整性 3一般要求 3.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3.2对外来加工的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也要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4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 进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要便于使用和维修。 5工艺性分类及其评价形式 5.1工艺性分类 5.1.1生产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5.1.2使用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5.2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b)产品的产量或生产类型 c)现有的生产条件 5.3工艺性的评价形式 5.3.1定性评价 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5.3.2定量评价 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6产品结构工艺性的主要指标

6.1产品制造劳动量。 6.2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6.3材料利用系数(K m 6.4 6.5产品的工艺成本。 6.6产品的维修劳动量。 6.7加工精度系数(K ac ) K ac = 6.8表面粗糙度系数(Kr ) Kr= 6.9 6.10 6.11 K

飞机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2418070.html, 飞机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 作者:蔡辉张云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7期 摘要:简要介绍了飞机设计工艺审查的目的及重要性,阐述了飞机设计各阶段应注意的 工艺要求。 关键词:工艺审查审查目的工艺要求 航空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飞机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系统和技术进行权衡、折衷、综合与优化的工程。为了提高飞机的性能,人们采用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系统和新工艺。 飞机设计工作必须重视材料和工艺两大问题。设计员应该掌握工艺基本知识、即将推广的新工艺方法,并把这些先进经验贯彻到设计中去,因此,搞好产品设计是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共同任务。 我国航空工艺基础还比较薄弱,缺少精通的工艺师去从事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工艺,而我们的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设计上的问题,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员,工艺知识相对缺乏,往往忽视结构的工艺性,经常发生设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而影响产品的研制进度和生产周期。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如果事先不进行工艺审查,当把产品图纸移交生产后,一旦工艺人员为了满足产品的工艺性而提出改变产品结构要求,设计员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接受的,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又可能增加结构的附加试验和其他问题。而生产准备和产品设计又不是并行的,当图纸移交生产后,若改变产品的结构,生产准备的时间就要延长,相应也拖长了新产品生产的周期。因此,要尽可能的使结构设计和工艺审查同步进行,即设计和工艺工作并行开展,将对结构的基本工艺要求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1、对飞机结构设计进行工艺审查的目的 (1)产品能够按照设计图样制造出来,这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2)结构的工艺性良好,容易制造和满足日后使用维修方便; (3)在满足必要的设计性能要求下,减少协调环节,降低协调难度,尽量采用成熟的加工方法,提高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成本; (4)将可行的先进工艺成果纳入图样设计中,改进产品设计,提高飞机的先进性和经济性;

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GBT 24738-2009)

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GBlT 24738-2009) 1 范围 本标准按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4863-2008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一般要求 4.1 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4.2 工艺文件的种类和内容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有所区别。 4.3 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4 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见附录A。 4.5 产品的复杂程度由产品结构、精度和结构工艺性而定。一般可分为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复杂程度由各企业自定。 4.6 按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不同,对常用的工艺文件完整性作了规定(见附录B)。使用时,各企业可根据各自工艺条件和产品需要,允许有所增减。 5 常用工艺文件 5.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5.2 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5.3 工艺流程图 表示生产对象由投入到产出,按照工艺要求排列的加工、搬运、检验、停放、储存等过程的图。 5.4 工艺路线表 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工艺流程,供工艺、生产计划调度等部门使用。 5.5 木模工艺卡 5.6 砂型铸造工艺卡 5.7 熔模铸造工艺卡

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规定

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规定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XX公司

a)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b)术语和定义 i. 工艺性审查 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ii. 生产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2.3 使用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c)审查对象 i.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ii.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d)审查目的 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e)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 i.工艺性分类 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 ii.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b)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 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iii.评价形式 1.定性评价 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2.定量评价 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f)审查指标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A。 g)审查内容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i.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 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4.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和维修。 5.分析产品报废后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 6.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7.主要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 ii.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 1.分析产品各组成部件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 2.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 3.分析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 4.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企业制造的可行性。 5.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 6.分析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 iii.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审查 1.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是否便于装拆。 2.各大部件拆成平行装配的小部件的可行性。 3.各零部件报废后,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 4.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等的工艺性(见附录B)。 5.审查零部件制造过程可能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或安全隐患,该影响或隐患能否避免或减小。 h)审查方式和程序 i.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 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ii.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 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 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 艺部门复查签字。 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双方上级 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

工艺审查报告

工艺审查报告 名称:VFZ-24双频双态信号源编号:RW2.654.004W30 拟制: 审核: 标准化: 批准: 2009年8 月1 日

1、概述 本产品是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9研究所及其成都蓉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脉冲信号源组件,该产品直接为用户雷达电子对抗系统及其检测设备所配套使用,也可广泛用于雷达、通讯、电子对抗系统等设备作为信号源使用。 2、VFZ-24双频双态信号源工艺流程图 关键元器件筛选 电路板电装焊接 钳装装配 调试 涂胶 筛选 电钳装整理 封盖 电性能复测 低温工作 高温工作 环境试验 成品检验 包装入库 低温储存:-55±2℃ 24h 高温储存:85±2℃ 48h 温度冲击:-55±2℃~+85±2℃ 各保温5小时,5次循环,转 换≤5min 低温储存 高温储存 高低温冲击 随机振动 冲击试验 温热试验 高温寿命试验 -40±2℃ +60±2℃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 * * 生产准备齐套 Δ 备注:Δ检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视产品实际情况而定有无关键过程

3、工艺过程及实施 3.1电路板电装焊接 电路板的电装焊接严格按照Q/CDRW.QC-SC-006电装工艺守则和Q/CDRW.QC-SC-007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并按Q/CDRW.QC-ZL-003电装质量检验细则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焊接质量。 3.2产品钳装装配 产品钳装装配按照Q/CDRW.QC-SC-005钳装工艺守则操作,并按照Q/CDRW.QC-ZL-002钳装质量检验细则严格检验,确保产品钳装质量。 3.3产品调试 产品调试按VFZ-24双频双态信号源的RW2.654.004S调试说明书和产品详细规范Q/CDRW.QC-YF-004-2009要求进行调试和测试。 3.4产品筛选 产品筛选按Q/CDRW.QC-YF-004-2009产品详细规范和RW2.654.004SD新产品试验大纲实施产品筛选试验和检验试验。 3.5环境试验 产品环境试验按Q/CDRW.QC-YF-004-2009产品详细规范和RW2.654.004SD 新产品试验大纲实施产品环境试验和检验。 3.6内部工艺处理 筛选合格的产品进行内部工艺处理包括进行“三防”处理和稳固性处理,“三防”处理使用“CRC70”三防漆进行喷涂,对线圈电感、连接线、分立元器件等用704硅橡胶进行稳固性处理。 4、工艺审查综述 通过对VFZ-24双频双态信号源工艺流程图、钳装工艺守则、电装工艺守则、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钳装质量检验细则、电装质量检验细则、产品规范、产品调试说明书、新产品试验大纲等的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一致认为工艺文件编制合理,并通过了产品试制和交付检验合格,满足产品规范和用户使用要求,确认VFZ-24双频双态信号源的生产工艺满足产品生产。生产工艺较为先进、合理,同意提交产品技术鉴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