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278.68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需求(1)定义: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假设其他因素不变)(2)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3)需求规律含义: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多。
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特列:二、供给(1)定义: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
供给反映了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就是各种可能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2)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这一特征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规律——正向变动关系。
(3)特例:三、均衡价格(1)定义: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均衡的一种状态。
(2)蛛网模型:优势较好地刻画了农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供给量调整滞后的一类产品的市场均衡过程,反映了这类产品的市场上出现的价格持续波动。
缺陷它假定生产者的供给量由上一期的价格所决定,这忽略了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的修正。
四、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其他需求弹性:(4)供给弹性:需求与供给的对比五、应用示例: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满足需求规律,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满足供给规律,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各个个体(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在市场上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考虑价格、产品的边际效益和成本等因素来进行分析。
2.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需的额外成本。
理性经济人是通过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的。
3.理性选择:理性选择是指在面对有限资源时,个体会根据其个人利益来做出最佳的选择。
这种选择依赖于个人的偏好和目标,以及个人对不同选择的评估。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每种市场结构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因素。
5.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的资源和付出的代价。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量无关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理解生产成本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和决策。
6.效率和福利: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生产或消费。
效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使用下,生产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率是指在市场上资源配置达到最佳。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对除了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益外部性)或负的(成本外部性)。
外部性可以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最优。
8.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对所有人都是非排他性使用的,即一个人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量。
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困难,因为人们可以以自由骑功利之所以造成了公共物品的不足,政府通常需要提供公共物品。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内容精讲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西经微观知识点归纳总结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在微观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析,来研究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生产组织等问题。
以下是对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市场供求关系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供求关系研究了在市场中,商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如何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
供求曲线可以通过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而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
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涨;当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跌。
2. 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当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达到平衡时,称为市场均衡。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商品的数量和价格都是稳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能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市场均衡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保持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
3. 弹性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用来衡量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敏感程度的。
常见的弹性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
价格弹性衡量了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收入弹性衡量了商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费用。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变化的成本,例如房租、设备折旧等;而可变成本则是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
研究生产成本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垄断与竞争在微观经济学中,垄断和竞争是两个重要的市场结构。
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而竞争则是指市场中有多个卖方。
垄断市场通常由一个公司垄断,它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竞争市场中的公司则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行为和效果的经济学分支。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在面临选择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以及这些决策对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概念。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它们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表示卖方愿意以某价格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表示买方愿意以某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均衡点,即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交易价格和数量。
供需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的波动和变化,例如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2.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对个体的满足程度或效用的增加量,而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
这两个概念可以帮助个体做出最优的决策,例如在追求最大化满足的情况下,边际效用应该等于边际成本。
此外,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也可以应用在企业生产决策上,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生产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和类型。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定位和行为均不同,因此也会对市场价格和效率产生影响。
4.成本和产出成本和产出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概念。
企业需要考虑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来做出生产决策。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通过分析成本和产出的关系来确定最优的生产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
5.垄断和竞争垄断和竞争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者少数几个卖方,它们可以通过定价和市场行为来控制市场价格和数量。
西斱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丌会涉及。
第事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诧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凼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凼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丌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
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丌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诧容易出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觃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觃律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 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吉芬物品(2)常见的问答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来推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丿(回答时要画曲线)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第四章生产论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不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 重要概念:生产凼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凼数)TP, MP, AP边际报酬递减觃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觃律(注意不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觃律等斜线,扩展线觃模报酬递增,递减,丌变(觃模报酬分析属二长期生产理论问题)(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不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利润凼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事阶段是生产者迚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丿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诧)</P< p>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第一章一、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二、西方经济学的演变: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18世纪末仍处于主要地位。
庸俗经济学:18世纪末产生,1830年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走上庸俗道路。
庸俗经济学阶段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庸俗经济学后:杰文斯(英)建立英国学派、都放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门格尔(奥地利)建立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瓦尔拉斯(瑞士)建立洛桑学派。
后来马歇尔结合了这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论。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边际效用论教授马歇尔、瓦尔拉斯、供求论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节欲论等人形成的以马和瓦为代表生产费用论的西方经济思想其他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20世纪30年代的修改和补充:1、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理论。
2、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
1936年《通论》3、希克斯:1939年《价值与资本》,序数效用论的提出。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有所改变。
后自称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三个层次的考察,即①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②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由第一层次的两者的最优决定相互作用而出现)③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所谓经济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第二节:需求曲线1、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西方经济学笔记(微观经济学部分)西方经济学笔记(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言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1.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3.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在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4.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2.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3.机会成本定义: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做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三、选择与资源配置1.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选择,也就配置主要包括四个相关的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2)如何生产的问题?(3)生产多少的问题?(4)为什么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2.经济学的基本定义: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资源而引起的选择问题,或是资源配置问题。
一、 1、资源的稀缺性: 是指相对人的无④需求缺乏弹性 E d <1⑤需求富有弹平的高低。
报酬递增。
原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 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满足整个市场穷欲望,经济资源总是不足的性 E d >1②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的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②规模报酬不变。
原 对该种商品的需求这一生产规模, 从而垄2、理性人假定 :从事经济活动的主题充 三、 1、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 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使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但带来的生产效率 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满理智,精于计算和判断,既不会上当受 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不变③规模报酬递减。
原因:企业生产规2、价格歧视(差别价格) :以不同价格销 骗,也不轻信盲从,也不会感情用事,而 用量的增量。
③均衡条件不同: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模过大,使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 售同一种产品。
被称为价格歧视。
是遵循始终如一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2、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 条 件 为 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3、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 3、西方经济学的假定前提? ①完全信息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 MU XMU Y ,P X XP Y Y M五、 1、机会成本 :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 ②理性人假定③市场出清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 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P XP YP YM二、 1、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M R SP X,P X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3、商品边际替代论和递减规律: 在维持XYXY2、显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四、 1、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买该商品的数量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一种商品的P Y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市场销售份额。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行为。
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或许最大的利润。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它由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共同决定。
它由所有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or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理性人的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理论之中。
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需求函数;需求曲线的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好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必须是生产者既有供给欲望又有供给能力的有效供给。
2.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者的选择、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弹性、成本、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等。
2.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汇点即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
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通过价格调整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状态。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定价策略。
4.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支出。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和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要最大化利润,需要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5.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对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等问题时,通过产量调整来优化利润。
在垄断市场上,企业面对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时,通过价格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增加市场份额。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和市场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它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条理清晰地展开介绍。
1.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供求理论研究了商品和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
供给指的是供应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动力的数量,而需求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动力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市场价格最终会在供求曲线的交汇点上形成。
如果供大于求,价格会下跌;如果供小于求,价格会上涨。
2.弹性在供求理论中,弹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供给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供给弹性衡量了供应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对于预测市场变化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3.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
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以及寡头市场都是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
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垄断市场中,存在一家或几家卖家,它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在寡头市场中,几家大公司控制着市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制约。
4.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生产理论,它研究了如何最大化生产力和利润。
生产函数描述了如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而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则描述了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成本与收益。
这些概念对于企业决策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5.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研究了企业产出所需要的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成本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了解成本理论有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6.连锁反应在微观经济学中,连锁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经济事件如何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例如,一家公司降低产品价格可能引发其他公司的价格战,或者政府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等。
第一章引论什么事西方经济学: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
2。
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3。
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求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
“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种类型:1。
自给自足经济,即每个家庭或者村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效率十分低下。
2.计划经济,即生产资料由政府代表的国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计划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
3.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
4.混合经济,经济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微观经济学理论又称价值理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三次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涉及垄断问题。
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次修改和补充于1939年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预期,政府的政策。
2.供给:生产者影响因素:生产者目标,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因素。
3.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4.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因素:商品的重要程度,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调整时间的长短。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相应于相关的另外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6.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概念不同。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各个方面因素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单纯由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引起变动的因素不同。
变动方式不同。
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7.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
9.替代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维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作出的调整。
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做出的调整。
10.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
①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③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解释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及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的概念: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微观经济学要论证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
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的概念: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关于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曲线特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关于供给函数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 –δ+γ?P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曲线特点: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均衡价格的形成1.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出现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2.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出现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直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基数效用论基本看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论基本看法: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为零值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即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1X1+P2X2=IMU1/P1 = MU2/P2=λ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的相反数。
预算线将坐标平面分成的三个区域预算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预算线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惟有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消费者的收入、两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
只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RS12=P1/P2它表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两种效用理论得出的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