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工科类)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5
博士培养方案博士培养方案是指针对博士研究生开展系统化、全面的培养计划和措施,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博士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专业培训: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科专业课程培训,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2.科研实践:博士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积累研究实践经验,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掌握科研创新能力。
3.学术交流:博士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与学术界同行交流学习,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4.学位论文写作: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术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5.教学实践:博士研究生还需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担任助教或讲师等职务,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6.国际交流:鼓励博士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开拓国际视野,增加国际竞争力和合作能力。
7.综合素质培养:博士生还需要培养科研的独立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博士培养方案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博士生个体差异来构建的,每个高校和学科都会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要求,以确保博士研究生能够获得系统化、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
继续博士培养方案的介绍,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导师指导: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导师扮演着重要的指导和培养角色。
导师会定期进行学术指导和研究进展评估,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和学术支持,指导其研究方向和方法。
9.学术评估:博士生需要参加学术评估考核,包括期中评估、学位论文进度评估等,以确保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水平符合要求。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学生继续培养或毕业的依据。
10.外出访学:博士生还可以通过外出访学来开阔视野,拓展科研合作机会。
学校通常会鼓励博士生到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机构或大学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促进学术合作与知识交流。
11.学术荣誉和奖励:学校会设立一定的学术奖励机制,鼓励博士生在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最新资料推荐------------------------------------------------------ 理论物理专业三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1 理论物理专业三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物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理论物理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统计物理与相变动力学; 2、凝聚态理论; 3、量子光学; 4、计算物理; 5、小量子系统和介观物理;6、量子理论中的解析方法;7、粒子物理与场论;8、中子物理;9、生物物理; 10、天体物理与宇宙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任课教师(职称)考核方式必修课公共课 0000001101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1 60 大学英语教学部考试0000001103 马克思主义理论 Theory of Maxism 1 60 教育学院考试专业课︵三选二︵ 0702019101 高等量子力学(II) Advanced1 / 5Quantum Mechanics 1 80 各指导教师考试 0702019102 计算物理Computational Physics 1 80 各指导教师考试 0702019103 量子场论 Quantum Field Theory 1 80 各指导教师考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1 选修课方向选修课 0702019202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1 40 司徒树平讲师余招贤副教授张宏浩讲师李志兵教授考试0702019203 生物物理 Physical Biology 1 40 邵元智教授考查0702019207 临界现象与非平衡态过程Critical Dynamics and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1 40 李志兵教授考试 0702019208 1 72 李志兵教授何春山讲师蒋志洁讲师80 林琼桂教授方奕忠讲师考试 0702019209 特殊函数Special Functions 1 考试公共课 0000001210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3,4 144 大学英语教学部考试讲座0702019201 学术报告 Seminar 前沿课题讲座 Seminar of Current Topics of Research 1-6 60 考查 0702019202 1-4 60 各指导小组考查实践课 0702019203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1-2 36 各指导小组考查五、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
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
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
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
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
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
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8. 功能薄膜材料结构与物性9. 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一、适用学科数学(Mathema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1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培养目标培养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愿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一流数学人才。
使得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工作。
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1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3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须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撰写选题报告并举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系统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
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深入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做准备;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专门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综合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培养其跨学科研究和综合创新能力。
2.科研实践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科研方向,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完成科研任务,并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学术报告的展示来展示研究成果。
3.学术交流4.实习实训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5.学位论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三、培养环节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前,要组织培训班、学术讲座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术规范,增强学生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和理解。
2.中期考核在学生进入博士研究阶段的中期,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进行评估,为学生后期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3.学术交流和实习实训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
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
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
学校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080104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080104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系统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深入研究物理学领域前沿问题的能力。
2.培养具备科学研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培养具备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
4.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伦理意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素养。
5.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具备科学研究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物理学基础知识研究生入学前要求具备物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学基础理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等。
2.专业课程学习研究生阶段需要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专业实验技能培养等。
3.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手段,通过组织院内外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要求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2.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设置。
3.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
4.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
四、学位授予五、总结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物理研究人才。
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的组合,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我国应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博士培养方案工程一、培养目标本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国内外工程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具备在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管理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 课程学习(1)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动力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优化设计方法、工程经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创新研究课程:包括研究方法论、科学计算方法、科技前沿动态、科技成果评价和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2. 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培养期间,将有一名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工作。
学生与导师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和研讨会,开展科研讨论,确保学生在博士研究期间的科研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3. 科研项目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研究实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项目中发挥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5. 创新能力培养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学生还需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机制1. 学术导师制度每名博士研究生配备一名学术导师,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术问题,提供学术引导和学术支持。
2. 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校和国内外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跨学科、跨地域开展研究合作,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是深造学术道路上的最高学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要求以及论文答辩等方面探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在培养目标中,应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各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动态,培养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此外,培养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
二、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培养研究生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高校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方法;选修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科研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科研要求。
科研能力是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培养方案应要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学生还应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科研要求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于保证培养质量和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最终环节是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的重要环节。
工科博士培养方案前言工科博士教育是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广泛视野、国际化背景的工科博士,我校制订了完善的工科博士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我校工科博士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学术素养,熟悉国际前沿和趋势,具备独立科研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有较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科技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基本学习要求工科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完成指定的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通过与导师或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和研讨,参加学术讲座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专业素质工科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学科知识;2.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和前沿动态,具备开发创新技术的基础条件;3.具备较好的实验技能;4.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推进研究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能力;5.能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中,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性问题的能力。
学术创新能力工科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的学术创新能力:1.能够准确、清晰表述科学问题,设计并实施可行的科学研究方案,分析和解释科学现象;2.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3.发表具有学术水平价值的研究成果和获得专利,具有高质量的期刊和会议论文发表能力。
综合能力工科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的综合能力:1.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科技和经济环境中,协调和指导复杂的研究和开发项目;2.具备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合作和开展合作研究的能力;3.具备深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培养流程和要求第一学年在第一学年中,研究生主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
同时,要选好导师,并和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和题目。
在第一年考试评议中,需合格完成工程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和外语水平等课程,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第二—三学年在第二年开始进入到研究阶段,要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创新性。
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均需达到一定的要求。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带头人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按学校规定博士学制三年,在职人员四年,在不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
未达到物理学科要求者将延期毕业,具体由导师确定。
2、课程学习一年,论文工作两年。
3、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1、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2、专业基础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确定课程门数及学分,并表明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
3、专业课:见附表二。
4、选修课:见附表二。
5、补修课:见附表二。
五、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对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进行时间,做出本学科专业的具体规定,同时要做出对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考核要求和办法。
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1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力学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力学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力学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材料强度学 6. 无损检测与数值信息处理2. 流固耦合动力学 7. 环境流体力学3. 智能材料与结构 8. 计算流体力学4. 非均匀材料力学 9. 工程系统耦合动力学5. 微/纳米力学与跨尺度关联 10. 工程建模与数值仿真三、学习年限已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直博生5~6年。
可延迟毕业,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注: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课程学分六、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相关要求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2.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并提交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审查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选题报告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半进行。
3.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博士生应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
4.博士生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作报告。
5.博士生在攻读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的公开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提交记录本,获得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我院制定了以下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术才能:通过系统学习、实验训练、学术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术基础知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科交叉能力: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以及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体系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学位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获得该领域的扎实知识基础。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承担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生需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导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和评估。
3.科研训练和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如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科研成果发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以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
三、培养流程1.入学阶段:学生进入学院后,将进行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学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学计划的了解以及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2.学术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将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同时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
3.学术研究阶段: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4.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培养期满后,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生需通过学院评审,评估其培养成果。
四、培养保障1.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分配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导师。
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论文撰写等事务。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0)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系统掌握理论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研究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备从事高等学校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能力。
3.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5. 身心健康。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
三、研究方向(1)粒子物理理论;(2)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3)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理论;(4)场论与凝聚态理论;(5)光学;(6)数学物理。
四、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与时间安排。
培养计划可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五、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原则上设置专业必修课2门,选修课2-4门。
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工科类)
制订模板
格式要求:1、每部分标题为宋体加粗,字号四号;
2、第部分正文字体为宋体,字号小四。
3、行距为倍行路。
4、模版中宋体部分为已定部分,不得改动。
下面将制订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实际修改、提高)
1、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在本门学科上(写具体学科专业)掌握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第—外国语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科,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身心健康。
(要求:1、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色和要求制订培养目标,尤其是学术目标;
2、不能低于《河北大学关于制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于意见》中的“培养目标”;
3、200—250字。
)
二、研究方向
(要求:1、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
2、要写明每个研究方向研究什么本研究方向的强势特色。
3、每个方向介绍字数150-200字。
)
如:
1.天气污染控制工程:本方向根据大气污染产生、控制及排放的原理和理论,研究固体污染颗粒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机理,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和装置以及有关设计计算问题,并结合工程应用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高压静电除尘这一重要大气污染控制的方法,控制各类工业性粉土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2.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本方向着重微生物系统学及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行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生态调查、生物学特性、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的机理的研究。
根据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物种资源,研究有效的生物治理和生物工程处理技术。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科利用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仪器测定、生物监测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测定。
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有大气、水体、田体废物、噪声、土壤、生物、农药等。
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及污染的动向,提出防治污染的方法,制定环境保护的规划。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要求:可根据本专业情况填写学习年限。
)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应在1年内结束。
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26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为13—16学分,必修环节为4学分,选修课为8—10学分。
第二外语必选。
本专业共设置门课程,其中,公共课门,专业课门,选修课门。
对于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另行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考核方式、参考书
目等。
课程考试采用口试、笔试或写读书报告、论文的形式,但应有一定数量的笔试。
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方式,均应能确实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成绩均按百分成绩评定。
专业课的考试应由3—5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职称者)组成的考试委员会(或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主持,充分发挥学术集体在知识结构上的综合优势。
(课程考试在数学大纲中详细规定)学位课不及格但在45分以上,允许补考一次,45分以下必须重修;
一学期有一门学位课不及格,应予退学。
学生所有考试试卷学院至少保存4年。
五、学位论文工作
(要求:1、根据《河北大学关于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细化、写出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可以高于学校要求。
2、根据《河北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河北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河北大学关于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对本专业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
)
六、培养方式及方法
(要求:根据《河北大学关于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写出细化内容)
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注:1、专业学位课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2、专业选修课课时为36学时,2学分;
3、每个研究方向设1-2门选修课;
4、每学分1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