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 格式:wps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4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年论文
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
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
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22日
摘要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
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
(1)内视性 (2)
(2)象征性 (2)
(3)多义性 (2)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
三、结语 (6)
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
1、浓郁的诗酒情结 (5)
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
一、引言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诗人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使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和释放。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李白为研究的对象,谈谈在李白的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从中展现出来的诗人复杂的性格特征。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李白被尊称为“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诗名也伴以酒名流芳百世。
当时,杜甫在《引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一生,共创作了高达220多首诗歌,其中的饮酒诗多达30首。李白的这30多首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表达行乐思想,寄托深沉哀愁,还是展示其豪放风采,寄寓浓浓友情,他都在字里行间贯穿了自己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李白“痛饮狂歌醒复醉,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对世道的一种消极反抗,但李白诗中豪放不拘的个性和鬼斧神工的艺术,足以让后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了。他以其惊人的才华,将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后人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万世不朽的诗篇。在李白的诗里,诗与酒是真正融为一体的,不仅有陶渊明式的“酒中有深味”,竹林名士的洒脱风貌也在其诗中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出来。李白一生,家庭的教养、社会的环境、生活的经历以及诸家思想的影响统一在诗人身上,不断的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形成了积极用世和消极出世的思想矛盾。丰富的文化传统,恢宏的时代精神和自身素质以及遭遇的作用,形成了李白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诗酒”情感寄托方式。总之,李白的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
二、正文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所使用的“意象”一语,是由“意”与“象”两个因素构成的。“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总之,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是艺术品物化前的基本形态。
2、诗歌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1)内视性
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是创作主体以主观情意感受外在物象,在头脑中形成意象,然后借助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得以外化呈现的。因而意象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是一种意象形象,它可以内视。我国古代文论家在提出“意象”这个概念时,就已经明确地认定它仅仅是尚未物化的成果,是构思时浮现在头脑中的心与物高度融合的影像。意象的这种内视性,可以使作者“窥意象而运斤”,可以张开“心眼”去观照、去想象、去推测种种关于人物与情境的意象,也让读者鉴赏时在感性上有了种种诉诸心灵的神会。
(2)象征性
艺术的象征是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指以某一特定形象来表现或超越此形象原有的象外之象。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性物象,具有艺术隐喻的作用,具有能够超越自身直观物象之外另一层意义。意象既有直观的审美价值,也有其所代表的内在含义,远远大于其具体形象本身的客观意义,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3)多义性
意象的生成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来推动物象运转,以达到意与象的反复渗透,最终达到物我合一。想象的丰富性是造成意象多义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形象,这就意味着它的意蕴是宽泛多解、模糊复义的。因此,意象的多义性能够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魅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意象的多义性就在于它留给读者思索的不仅仅是形象外观所显露的直接理念,而是蕴藏于深层内涵中的更为丰厚的思想意义;欣赏者很难用难以准确无误的理性语言表达它所含蕴的全部神韵,只能根据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生活体验,去品味意象所提供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