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爱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写牡丹、菊花对表

达中心的作用。[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式[学习过程]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著名哲学家。著有《》 2、字词积累番()淤()濯()亵()噫()颐()逸()鲜()释义:独:予:染:益:宜:众: 3、整体感知:(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为什么作者独介绍莲花呢?

(2)作者对莲花是赞美?是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3)“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么本文的“说”又台何理解呢?

(4)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4、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这些语句的比喻意义

5、作者极力赞美莲之后,将菊、牡丹、莲拟人,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言志,那么作者言的什么志?

作业,1、《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赞美莲的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在污浊环境中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莲清高、比喻君子态度严肃不可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文章中的哪一句?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7、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8、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而写句话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

1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12.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1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有何不同?

14.分析“‘菊之爱”有那两层含义?

15.归纳本文主旨: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诗中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个献身精神。

最佳答案推荐答案

1.洁身自好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4.(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香远益清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7.不受世俗污染,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态度严肃而不可轻侮。

8.用牡丹来做为反衬,衬托莲的美好品格。

9.前者是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后者则是被“淤泥”所染,盲目跟从的形象

1.说明记述发表议论【偏重于议论】

2.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3.作者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也为下文做铺垫,更突出莲值得喜爱。

4.陶渊明具有隐逸的生活态度,周敦颐既不愿隐逸,也不愿贪图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

5.叹爱菊的人少有;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6.本文借赞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批判,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不慕名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陋室铭》推荐答案

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

2这样引述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唯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4陋室铭,之所以作者称之为陋室,是因为在客观上讲,确实不像那些达官贵族的家那样气派华丽。但是由于其中一系列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表明了他的主题意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时作者就举了相同的例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实际上就是说,自己和他们一样,虽然客观条件不好,但是在精神上能得到放松清新愉快,这就算不上简陋了!

5有这种想法,但避世并不代表消极,只是政治上的抱负没有实现,很郁闷罢了。从最后“何陋之有”可以看出,点睛之笔吗。

五单元 荷专题 爱莲说 导学案

五单元荷专题 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 学校:天星二中姓名:范厚强年级:七编制:审核:【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 2.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元公”是周敦 颐的谥号。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2.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 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闲暇时,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自主学习】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应当 答案: 2.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3.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 【合作探究】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案: 总结归纳 【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自.李唐来(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5)濯清涟而不妖.( )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掌握作者信息,了解“说”的特点;识记文言词汇,掌握本文运用的 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品析课文,体味文章内涵。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理解以花喻人的含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二、预习自测: 1、《爱莲说》,作者 (1017-1073) ,字,(朝代)哲学家、文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抄写2遍) 蕃.淤泥 ..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噫.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释并掌握) 可爱者甚蕃.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亵.玩焉隐逸 .. 君子 ..噫.菊之爱 ...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1. 听老师范读,要求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个别示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二)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作者是从和两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2、“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莲花的外形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知识讲解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芳名远播 气质风度: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高的美好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6.第一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衬托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对莲的喜爱之情。 7.作者把“莲”和“牡丹”对比,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8.作者分别以三种花比喻哪三种人? 菊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逐功名富贵的人;莲比喻君子。 9.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么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0. 结尾三句话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像陶渊明一样能够保持独立人格的人日益稀少的惋惜。 “莲之爱”句包含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牡丹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11.作者在文章结尾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导学案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预、展、反 备课日期: 20120220 班级: 小主人姓名: 爱莲说【周敦颐】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我的农场我经营】 一、交流引读(5分钟) 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 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38分钟)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妖. (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②朗读指导: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3、小组朗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4、试着口头翻译全文。 三、归纳小结(2分钟) 第二课时 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 一、抽测(6分钟) 字词积累 二、背诵(6分钟) 小组背诵接龙 三、展示(30分钟) 1、问题情景一: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读一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1): 、 、 (2):

爱莲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5月4日 《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李进朝审核:吉留锋徐耀祖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导入: 2、题解、作者简介: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2分钟) 1、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4分钟) 蕃fán 濯zhuó清涟lián 蔓màn 亵xia焉yān 鲜xiǎn 2、试译短文,掌握下列词句。(8分钟) 蕃独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植亵君子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三、自读思考。(7分钟)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8分钟) 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爱”字为线索,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三次写到菊花和牡丹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15分钟)(共计25分,20分为堂清分数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可爱者甚蕃.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陶后鲜.有闻鲜出淤泥而不染染 亭亭净植.植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①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语句 是,。 ②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语句 是,,。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六、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讨论、交流式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著名哲学家。著有《》 2、字词积累番()淤()濯()亵()噫()颐()逸()鲜()释义:独:予:染: 益:宜:众: 3、整体感知:(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为什么作者独介绍莲花呢? (2)作者对莲花是赞美?是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3)“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么本文的“说”又台何理解呢? (4)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4、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这些语句的比喻意义 5、作者极力赞美莲之后,将菊、牡丹、莲拟人,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言志,那么作者言的什么志? 作业,1、《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赞美莲的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在污浊环境中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莲清高、比喻君子态度严肃不可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文章中的哪一句?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7、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8、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而写句话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 1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12.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1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有何不同? 14.分析“‘菊之爱”有那两层含义? 15.归纳本文主旨: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诗中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个献身精神。 最佳答案推荐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 编写谢明贵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图片展: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f di yum zhu 6 q in cn ye man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t in g j in gzh 1 xi e w(ti y ai 亭 净植 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 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 烈讽刺 5、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 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 同于世zh 1 y I 益 t ing

《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 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3、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自主学习 《陋室铭》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 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 ⑧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7.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研读赏析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 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 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 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 (3)亭亭净植植: (5)濯清涟而不妖濯:, 也可 (2)香远益清益: (4)陶后鲜有闻鲜: 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 课前练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3)亭亭净植植:树立。(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6)宜乎众矣宜:应当(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9)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 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K12学习】《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3)

《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3) 《爱莲说》导学案文章来自:xx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文章来自:xx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 授课内容短文两篇复习课时 1 授课类型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 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难点分析 掌握作者及作品 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铭》: 《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 1、《陋室铭》选自,本文体裁是,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本文作者是,代著名、家。 2、《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家,字。他的故乡原有濂溪,故后人称之为“”。 三、解释词语;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 3、谈笑有鸿儒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7、可爱者甚蕃.8、濯.清涟而不妖 9、出淤泥而不染.10、香远.益清 11、不蔓.不枝12、亭亭净植. 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14、予谓.菊 15、陶后鲜.有闻16、宜.乎众矣 四.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五、回答问题 《陋室铭》 1.《陋室铭》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陋室铭》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3、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8、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 9、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它出自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用反诘卒章显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的句子 1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爱莲说》 1、《爱莲说》以莲为写作对象,但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2、本文采用了、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5、第一段运用衬托、比兴手法,用菊花作衬,用牡丹作衬,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本文描写莲的形象的文字“形”“神”兼备,从,, 三个方面准确的表现了它的外部特征,又传神的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 7、作者把莲喻为君子,那么在作者眼中“君子”应有何特点? 8、你对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有怎样的理解?你认为名人或身边的同学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试着说一两个。 9、《爱莲说》中写莲能坚守操守,既不因处逆境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说就 是:, 11、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 言:,。表现了他们对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爱莲说》导学案

22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吟出你知道的写莲花的诗句: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3、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课前练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 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 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