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测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长度、体积等测量单位,掌握长度、容积和重量的直观感受,正确使用时间和温度单位,对各种测量单位的换算有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如尺子、量杯、秤、温度计等,能够合理地估算物品的长度、容积、重量、时间和温度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与同学和蔼可亲,乐观向上,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共有三个单元涉及测量: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2、第二单元:容量单位3、第三单元:时间和温度单位三、教学重点1、掌握各种测量单位的换算,如厘米和分米、升和毫升、分钟和小时、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
2、掌握使用尺子、量杯、秤、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方法,准确合理地估算物品的长度、容积、重量、时间和温度等。
四、教学难点1、转换不同测量单位的换算。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观察一组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对它们做一个排列。
2、知识传授根据教材的安排,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容量单位、时间和温度单位等概念,以及相互换算的方法。
3、实践演练提供一些小学生常见的测量实践情景,如测算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测算水杯的容积、测算书包的重量、测算每日起床时间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测试。
4、板书整理以“长度、容积、重量、时间、温度”为基础,板书归纳各种测量单位和相互转化的方法,以供学生复习记忆。
5、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回归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测量的内涵和重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六、教学评价1、通过日常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各种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2、通过偏难测试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效果教学实施后,学生对测量单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情景有了更准确的估测和处理。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
表1:《测量》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认识和感受分米、毫米、千米实际长度,会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发展测量和估测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2:《测量》单元学习内容表(一)学科性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1分米和毫米、1千米各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下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和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性目标1.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的体验。
2.结合估测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测量估测活动中,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测量》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初步领略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测量),建立结构性知识。
2.知道每一课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每个小绿点要我们做什么;能找到学习工具,找到学习方法等,初步能读、会读数学教材。
3.具有初步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育性目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测量对象的长度与重量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数学学科中,测量是非常基础的一个部分。
通过测量实体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课——测量对象的长度与重量。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长度单位。
2.能够正确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重量,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重量单位。
3.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师要准备好尺子和天平等物品。
2.准备一些长度和重量不同的实物,如书、水瓶、水果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一本厚厚的书,然后问:“这本书有多重?”,然后继续问道:“你们知道用什么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吗?”打开天平的盖子,让学生发现里面有两个钩子,分别放上物体后盖子就自动关上,并把物体的重量表现出来。
(2)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支笔和尺子,并让学生看看尺子上有很多小刻度。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刻度代表什么吗?”然后解释这些刻度是代表长度单位,例如“厘米”“毫米”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或重量。
2.教学重点(1)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长度单位。
(2)如何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重量,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重量单位。
3.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长度单位。
(2)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重量,并把测量结果表示为标准重量单位。
4.教学方法(1)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的技巧。
(2)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物品的长度与重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教学步骤(1)预测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觉来估计一个物品的长度和重量,然后让学生写下他们的预测结果,并在测量后和实际结果对比。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2. 能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够熟练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4.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
教学重点:1. 理解测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2. 不同的实物:书、水杯、苹果等;3. 测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测量的概念,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测量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如何进行测量,为什么测量是重要的。
二、探究(20分钟)1. 介绍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测量工具的特点;2. 分别使用尺子、秤、容器测量几个实物的长度、重量、容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 让学生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并分享他们的测量体会。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实物测量长度、重量、容量;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要测量班里每个同学的书包重量,你会选择哪个工具?3.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改正。
四、巩固(10分钟)1. 通过游戏或小实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测量知识;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如:自己测量自己的身高、重量等。
五、总结(5分钟)1. 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运用测量技能。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运用测量技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复习课》教案引入老师身体怎样?体重多少?身高多少?估一估测一测一、分类再现2、根据问题浏览本单元知识?1、什么叫长度单位?2、长度单位有哪些?比比或说说它们有多长?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怎么换算的?为什么要换算?4、怎样估计或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二、系统整理分小组口头交流。
交流,展示知识网络图三、练习提升1、填空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一节课时间是40() 数学书厚5()课桌高约7() 一折长约15()小华每天睡9() 一栋楼高约25() 小红的身高是138() 桌面长是6()成都到龙泉大约16()2、量一量3、画一画长35毫米的线段4、单位换算2分米=( )厘米70分米=( )米3000米=( )千米4米=( )厘米80厘米=( )毫米6米=( )分米1分=( )秒5、估一估饮水机的高度你是怎么估计的?简单写出过程来。
引入师:老师身体怎样?体重多少?身高多少?怎样才能知道呢?引导估计,选工具。
单位。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测量-------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的复习一、分类再现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浏览本单元知识?3、分小组口头交流。
二、系统整理交流,展示知识网络图三、练习提升1、填空指导填空并梳理单位选择的方法一想二估三选2、量一量指导量一量,并归纳梳理步骤一对二靠三读3、画一画引导画一画归纳梳理步骤一定二找三靠四画4、单位换算引导归纳换算方法,思考换算的价值5、估一估饮水机的高度梳理估计的方法与过程四学习检测反思交流自己在哪方面学得好,哪方面还有问题。
四学习检测反思交流自己在哪方面学得好,哪方面还有问题。
七、反思复习课的任务是对前面知识学习的梳理总结,尤其是复习的第一节,应重在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而小学低段的学生的表述能力还很差。
因此对知识系统的梳理,网络的构建会很能吃力。
因此采用先回忆几个学习的要点,后在练习中一一进行梳理的方式。
小学测量的数学教案教学内容: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重点:1. 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难点:1. 区分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熟练运用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2. 教具:尺子、秤;3. 备课:制作一些练习题和示范测量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0分钟)1. 玩游戏,让学生猜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重量;2. 引出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二、学习活动(30分钟)1. 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2. 让学生分组,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3. 教授重量的测量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4. 让学生跟随示范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三、巩固活动(15分钟)1. 老师总结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2.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3. 学生互相交流,检查答案;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测量长度和重量的经验;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3. 结束时,老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复述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的能力。
备注: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来进行示范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测量物品的重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重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能够使用比较重轻的概念来比较物品的重量大小。
3.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分类及测量的能力,并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的认知。
2.比较重轻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探究重量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比较重轻的概念来比较物品的重量大小。
同时,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分类及测量的能力,并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1.重温前置知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重量相关概念,包括:“重”和“轻”的概念,以及“千克”和“克”这两个计量单位等。
2.介绍重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重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为下一步实物操作做好铺垫。
3.实物操作将多个物品摆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手拿、用秤称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较重轻,分别用“更重、更轻、一样重”等概念来描述物品的重量大小。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重”和“轻”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这两种计量单位,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比较重轻的概念来比较物品的重量大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在介绍概念和计量单位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重”和“轻”的概念,掌握使用计量单位的方法,加深对重量的认知。
五、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包括:师生互动问答、教师观察与记录、学生自我评价等等,以综合评价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们对概念和计量单位还不熟练,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素材练习;如果孩子们对实物操作过程不熟悉,可以引导他们多尝试几组物品进行比较,加深对重量的认知。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灵活调整授课进度,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教室有多长。
(教材第49、50页)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师:我们该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学生可能会说:·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啊!【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测量,并发现所用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师:现在就请每一个小组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教室有多长,然后填写教材第49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
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生1:要做好标记。
生2: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生3: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摆直,弯曲了就会使测量结果受到影响。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间教室的长度,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呢?是不是我们把刚才说的注意事项都做好了,测量的结果就一样了呢?生:我觉得不一定,应该用同一种工具测量,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吧!【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铅笔的长度教案。
一、教案目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特别是针对铅笔这种常见的物体。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标尺来测量,以及如何使用厘米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此外,教案中还会教授学生如何记录测量结果以及如何比较不同铅笔的长度。
二、关键概念和步骤1.基本单位:厘米是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
2.测量长度的工具:标尺是测量长度的标准工具。
3.如何使用标尺:用标尺放在要测量物体的一侧,读取标尺上的数字。
4.记录结果: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比较长度:将不同铅笔的长度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相对长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展示几支不同长度的铅笔,并问学生他们觉得数据长度差距有多大。
2.讲解实验原理: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关键概念,包括基本单位、测量工具和记录结果的方法。
3.展示测量方法:老师用标尺来演示如何测量铅笔的长度,同时还要和学生讨论其中的意义和步骤。
4.让学生实践:学生尝试使用标尺来测量许多支不同长度的铅笔。
5.整理数据:学生将自己的测量记录下来,整理到表格里,方便后续的分析。
6.比较数据:学生分析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测量数据,发现不同铅笔之间的差异。
7.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有了较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个互动的讨论,总结这个实验的教育意义和可能的潜在问题。
四、应用教案帮助学生理解测量和长度概念在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应用本教案来教授基本的测量和长度的概念。
通过使用标尺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学生将能够了解厘米单位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使用标尺来量度物体。
在学生测量铅笔长度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会如何记录数据,以便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比较数据。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铅笔的长度,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不仅如此,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学生将会增强他们的识别、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与此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说起尺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尺子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尺子的主要功能就是测量长度。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学生们将开始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长度。
这对于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数学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们需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
从小学到中学,测量长度都是一个基础重点知识。
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长度将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主要步骤1. 了解尺子的基本单位尺子通常采用厘米或是英寸作为长度的标准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单位,才能正确地使用尺子。
2. 正确使用尺子在使用尺子时,学生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需要确保尺子与待测量的物体紧密接触并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尺子需要放在被测物体的中央位置,以便得出最准确的测量数据。
3. 进行测量学生可以使用尺子在平面上测量长度。
需要将尺子沿着被测物体摆放好,读取出尺子上标记的数值,并将其记下。
最终,学生将得到被测物体的实际长度,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和应用。
4. 练习测量长度为确保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技能,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
学生可以在体育馆、操场、教室等地方测量长度。
在这些练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物体,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测量的技能。
三、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用尺子测量长度的知识通过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学生将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当他们需要制作一个桌子或一个书架时,可以使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从而确保它们能够拼装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从而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计算。
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测量长度的技能,学生将能够理解更多数学概念,并建立出扎实的数学基础。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测量长度
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内容:
1. 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
2.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用来测量长度的米尺和卷尺
2. 准备好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籍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米和厘米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2. 教学:教师用米尺和卷尺给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告诉学生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在教室内或校园内找到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米和厘米的应用场景。
5.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到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并鼓励他们多多实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测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和意义;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标尺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标尺进行测量。
四、教学准备- 小班实物:标尺、书籍、椅子等。
-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询问其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测量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意义,并说明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 实物操作(15分钟)让学生自己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践操作,例如测量书的长度、椅子的高度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姿势和技巧。
4. 游戏互动(10分钟)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长度测量的比较和判断,加深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5. 归纳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强调正确使用标尺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了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使用标尺进行测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测量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物操作、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测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实物操作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使用标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2:第五单元测量长度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读取长度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长度的读取和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长度的读取和记录。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准确读取长度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长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直尺,了解直尺的结构和用途。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讲解测量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如何准确读取长度数据?如何避免测量误差?3. 实践应用(1)让学生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测量结果,指导学生改进测量方法。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和长度的读取和记录。
(2)教师强调测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测量实践。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数据。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长度的概念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长度的读取和记录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读取长度数据。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复习课教案一、看书整理,总结知识师: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那么,时间久了,我们学过的有些知识点已经忘记了……那么,下面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看一看课本、想一想学了哪些内容并通过练一练回顾、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复习。
今天,将要复习的内容是六单元测量。
接下来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师:(板书后)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六单元到底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有的同学已经有了印象,那么,首先呀我们要看书,怎样才能知道六单元是从哪页开始的呢?(生:看目录)师:反应真快,那看课本的第一步就是翻目录,找页数。
第六单元测量是从哪页开始的呀?(生:49页。
)师:把书翻到49页。
在六单元中,我们学了几个课题呢?(生:3个课题,分别是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一米有多长。
(板书)师:现在就来看一看到底学了什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课题,教室有多长。
在看之前,想一想:看课本上的什么?(是所有的内容,还是重点的内容?)生答。
师:该怎样看。
(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还是快速浏览重点内容呢?)生:答。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本,在教室有多长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怎样量教室的长度,那么小组合作,选择测量工具,量一量,从中体会了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师:再往下看,为了使测量的更准确,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生:做好标记。
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师:孩子们你们看书看得真仔细。
然后翻过来51页,第二课我们学习了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就是测量方法。
那么尺子下面的智慧老人说了什么呀?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写作cm。
我们又学习了cm。
淘气说什么了呀?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们接触了如何估计物体的长度。
下面,智慧老师又说了: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度,这属于测量的方法。
再往下看,知道了测量方法,我们就会画一画了。
然后,再翻过来,53页第三课1米有多长,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孩子们,你们想自己看这一课么?生: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单元测量在小学数学里,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
测量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物体长短有了初步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厘米、米,在单元的最后安排了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的实践活动。
教材在组织测量活动时,将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先让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第1节教室有多长(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学会用不同物体做标准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课件(教材主题图)、用于测量的标准物品。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它让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的财富,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吧!(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想一想。
师:我们要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生1:用尺子量,看教室有几把尺子长。
生2:用很长的绳子量,然后把测量后的绳子对折几次,量出对折后的长度,绳子折成几段就把测出的长度加几次,算出教室的长度。
生3:可以用脚走步量,看看教室有几步长。
生4:可以张开双臂量,看看能量几次。
生5:可以用数学书量,看看有几本书长。
生6:看看有几个脚印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比较好,不拘泥于单一的测量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可真有办法,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吧!2.量一量。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测量物体重量的千克数方法
导入环节:
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估算物体的重量,并询问是否需要更为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授课内容:
一、重量的基本概念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所产生的力的大小,通常用“克”、“千克”、或“斤”等计量单位表示。
二、学习千克的计量单位
1、让学生了解千克的计量单位,即一千克等于1000克;
2、让学生通过理解千克的计量单位,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
三、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1、让学生掌握使用千克千分表、秤等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2、让学生在测量物体重量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准确测量的好习惯。
四、练习题
1、千克与克的换算:例如10千克等于多少克?
答案:10千克=10000克。
2、估算物体的重量:如何用直观的方式估算出物体的重量?
3、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使用千克千分表、秤等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量基本概念,学习千克计量单位及重量的测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1、重量的计量单位包括“克”、“千克”、“斤”等;
2、千克是表示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一千克等于1000克;
3、测量物体重量主要使用千克千分表、秤等方法;
4、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养成仔细、准确测量的好习惯。
课后作业:
1、自行寻找一些实物,通过使用千克千分表、秤等工具测量物体重量,并记录下来;
2、通过观察、摸索估算物体的重量,尝试使用千克、克或斤等计量单位表示。
《测量》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二年级,测量:①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
分米和千米.②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难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讨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指导学生对示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融入学生,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量过身高没?大家的身高是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⑴分别讲解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2.⑵举例子,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
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三、练习题:
1.填空。
(1)李叔叔骑自摩托车每分行600米,他5分能行()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米。
小华跑了5圈是()千米。
(3)7千米=( )米600分米=()米
(4)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7()。
2.先估计,再测量图形的边长。
(长方形40m m×20mm,三角形
20mm+30mm+40mm)
四、本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规律小结:
1.借助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准确长度。
2.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或厘米作单位,长一些的物体可
以选择分米或米作单位。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五、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