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三)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
一、选择题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B .社会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儿童2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 .名誉权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 .平等关系B .上下关系C .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4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
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初期C .封建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初期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B .开发学生的智力C .做学生的朋友D .教书育人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性B、多重性C、模糊性D、低级性7、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 .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 .孔子 B.荀子 C .扬雄 D .韩愈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名誉权10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公正评价权 C .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1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
A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12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可塑性 D .特殊性13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护理教育导论试题第四章护理教育导论试题分析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6.讲授法的优点是( ) 02、04年A.一个老师可与多个学生交流B.教师可发挥自己的特长C.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组织内容D.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听的内容17.有关辅导小组的概念,正确的是( ) 02年A.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形式B.由指导教师控制的一种学习方式C.有指导的讨论会D.指导教师若负责2个以上学生时便会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18.在小组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出现争执场面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 02年A.争执过于剧烈会影响小组目标的实施,教师应及时制止B.告诉学生,出现不一致意见仅是单独某个人的意见,不影响大局C.告诉学生每个组员的不观点通过争论会更明确D.教师必须强调,不一致是十分正常的现象19. 有关开放式学习的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02年A.以指导教师为中心B. 以学习资料为中心C. 以学习者为中心D. 以多种媒体为中心20.下列有关课堂提问法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指导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随意进行B.提问应该以教师和学生和知识为基础C.提问的技巧是进针对单个学生进行D.每次提问的内容应该对上一个问题起总结作用21. 有关演示法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02年02年A.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B.只适用于技能操作的教学C.课堂中可随时安排演示D.演示的效果一定优于讲授法14.有关讲授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03年A.讲授是教师需具备的一种方法和基本功B.讲授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C.目前提倡多媒体教学,较少采用讲授法D.讲授法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史上经久不衰15.有关课堂计划的概念,错误的是() 03年A.每节课都需要有课堂计划B.课堂计划的基本形式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C.课堂计划就是授课计划D.课堂计划不同于教师的备课笔记16.实验结果提示,讲授法在讲授开始后听众注意力开始逐渐下降的时间在() 03年分钟分钟分钟分钟17.演示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 03年A.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B.充分调动演示者的积极性C.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D.让学员看到真实的情景18.经验学习法的最大特点是() 03年A.学习资料丰富B.以学生为中心C.有固定的教学场所D.学生真正参加,从中获得直接经验19.在经验分类中认同阶段教师的角色功能是() 03年A.激励者B.催化剂C.调节者D.支持者20.“学生观看了一次注射过程”在经验分类中属于()03、06年上A.面临B.参与C.认同D.内在化21.罗杰斯将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为() 03年A.榜样B.促进者C.指导者D.教育者19.下列增进讲授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04年A.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B.根据学生爱好组织教学内容C.为学生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氛围D.讲授者注意语言清晰、生动、简炼、准确20.下列有关课堂提问法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04、07年A.指导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随意进行B.提问应该以教师和学生和知识为基础C.提问的技巧是针对单个学生进行D.每次提问的内容应该对上一个问题起总结作用21.有关演示法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04年A.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情资料B.只适应于技能操作的教学C.课程中可随时安排演示D.演示的效果一定优于讲授法25.有关开放式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04年A以指导教师为中心 B. 以学习资料为中心 C. 以学习者为中心 D. 以多媒体为中心16.研究表明,从讲授法回忆信息的角度看,一周后这种回忆将降至( )06年1月%%%%21.有关自由讨论组的特点,正确的是( )06年1月A.讨论是在组内成员自我控制下进行B.指导教师负责控制小组活动过程C.学员围绕教师拟定的主题进行自由讨论D.学员通过查阅资料自由组合准备答案22.下列不属于建立组员间相互信赖关系的技巧是( )06年1月A.配对练习B.“滚雪球”组C.模拟练习D.组内体育活动11.在小组教学中由指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方式称为()06年下A.命令式B.苏格拉底式C.启发式D.协商式16.讲授法中学生注意力会很快下降,一般发生于讲授开始后()06年下—5分钟—15分钟—25分钟—30分钟17.技能迁移中一项技能对另一项技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称为()06年下A.正迁移B.负迁移C.增强性迁移D.前摄迁移11.有关课堂计划的概念,错误的是()07年A.每节课都需要有课堂计划B.课堂计划的基本形式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C.课堂计划不同于教师的备课笔记D.课堂计划就是授课计划12.关于觉醒水平与人的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当学生的觉醒程度低于或超过最佳时,他的学习和做决策能力就会()07年A.上升B.保持不变C.下降D.先上升后下降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0.在小组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03年A.可作为领导者,对小组指导工作承担主要责任B.作为促进者,知识的资源者C.应随时评论学生的问题,并商议对策D.要给小组充分自由度,避免受计划的约束E.要向全组强调,所有成员均为集体做出贡献31.开放式学习的特点是() 03年A.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B.采用多种媒体,导师指导等进行学习C.学员可以参与个体选修课程的讨论D.学习资料是开放式学习的主要媒体E.学员可以控制完成课程的途径31.在小组教学法中,用于加强组内成员间相互交流的常用技术有()04年A.“滚雪球”组B.模拟练习题C.“献计献策”组D.角色扮演E.配对练习32.确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04年A.学习者本身B.学习资料C.社会的需要D.教学方法E.学校的哲理33.进行小组教学活动过程,出现学生不愿意参与的“冷场”局面的原因有()04年A.组员性格内向B.组员缺乏相关知识C.小组内部缺乏安全氛围D.教师不在场,缺乏“权威”人士E.指导教师的压制作风对学生造成的约束34.下列属于小组教学目标涉及的范畴有()04年A.智力范畴B.情感范畴C.社会范畴D.表达范畴E.精神运动范畴35.保证提问有效性的措施是()04年A.问题简洁B.提不同程度的问题C.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闭合式的问题D.围绕学生设疑E.有必要提供思考的时间28.开放式学习常见的类型有()05年A.学习班形式B.遥控体系C.半合同体系D.个别辅导形式E.地方体系33.在小组教学工作之中,指导教师的职责是()05年A.可作为领导者,对小组指导工作承担主要责任B.作为促进者,知识的资源者C.应随时评论学生的问题,并商议对策D.要给小组充分自由度,避免受计划的约束E.要向全组强调,所有的成员均应为集体做出贡献34.在使用讲授法时,教师应有的正确行为是()05年A.注意为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B.除语言外还可用无声的手势表达某种含蓄C.不理睬学生的非语言行为,以维持课堂纪律D.对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员,可进行长时间眼神交流,以提示其参与E.讲授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35.有关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05年A.教师的授课速度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B.讲授内容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C.讲授法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备课时间D.讲授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E.讲授法需要特殊的教室30.为了保证小组教学的活动质量,教师应考虑的因素有( )06年1月A.周密的计划过程B.控制小组规模C.合理分组D.应全面放手E.及时小结有关小组活动情况32.为保证演示效果,演示者应该( )06年1月A.引导学生结合演示内容进行思考B.注意学生表情及时调整演示过程C.保证演示时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D.尽量按自己习惯熟练地演示操作程序,以免出错E.演示内容应密切结合授课内容进行33.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意( )06年1月A.问题简洁、明了B.提不同程度的问题C.围绕目标设疑D.多提简单的问题,增强学生自信心E.多次提问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32.在采用讲授法时,教师用于保持学生听讲注意力的方法有()06年下A.运用视觉教材B.讲授过程提供4~5分钟自由活动时间C.教师的衣着应注意得体D.教师在课前有意识地进行讲授速度训练E.讲授最后采用不完全填空的形式测验学生33.应用课题组教学方法的好处有()06年下A.可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B.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和学习者的独立性C.有机会施展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D.完成课题过程较节省时间E.有助于准确评价学习者的成绩34.促进演示法教学的措施包括()06年下A.明确目的、内容和要求B.演示时机选择要恰当C.演示过程中既要强调正确的方法,也要强调错误的方法D.演示场所的选择,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E.演示内容应与授课内容密切配合35.进行小组教学时,教师指导教学活动可选择的方式有()06年下A.命令式B.启发式C.协商式D.放任式E.民主式28.根据费斯和泼斯纳的研究,在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一项技能的形成需要以下哪三个连续阶段()07年A.认知阶段B.强化阶段C.自如阶段D.遗忘阶段E.记忆阶段32.下列属于小组教学目标涉及的范畴有()07年A.智力范畴B.情感范畴C.社会范畴D.表达范畴E.精神运动范畴34.在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中,个案研究法是()07年A.针对护理教育中某一具体问题或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仔细研究的一种方法B.侧重对大量样本进行深入分析解释C.收集的资料要尽量丰富和全面D.研究结果适宜大规模推广E.可获得新观点、新知识,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31.在小组教学法中,用于加强组内成员间相互交流的常用技术有( ) 02年A.“滚雪球”组B.模拟练习C.“献计献策”组D.角色扮演组E.配对练习32.开放式学习常见的类型有( ) 02年A.学习班形式B.遥控体系C.半合同体系D.个别辅导形式E.地方体系33.进行小组教学活动过程,出现学生不愿参与的“冷场”局面的原因有( ) 02年A.组员性格内向B.组员缺乏相关知识C.小组内部缺乏安全氛围D.教师不在场,缺乏“权威”人士E.指导教师的压制作风对学生造成约束34.下列属于小组教学目标涉及的范畴有( ) 02年A.智力范畴B.情感范畴C.社会范畴D.表达范畴E.精神运动范畴35.保证提问有效性的措施是( ) 02年A.问题简洁B.提不同程度的问题C.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闭合式的问题D.围绕学生设疑E.有必要提供思考时间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1.顺从小组观点的现象称为______,这一规律近来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小组过程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教育学判断题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
2.严格的说,“抚养”、“养育”行为也能称其为“教育”。
()3.从本质上讲,机械的灌输也是一种“教育”。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等同。
()5.社会主义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
()6.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章学校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4.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
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5.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课程标准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全国课程标准必须统一。
()6.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
()7.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之一。
()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9.学校绩效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其中的目标评价模式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这种模式注重效率。
()10.学校绩效的评估方式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
()11.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1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13.定量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从总体上给予评价。
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
()14.系统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60年代。
一、选择题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什么?3.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 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哪些?5.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6.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哪些?7.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8.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有哪些?9.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有哪些?10.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二、填空题1. 教育的本质是______。
2. 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5.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______。
三、判断题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3. 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
()6.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个性化。
()7.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科技功能。
()8.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教育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2. 简述教育的基本形态。
3.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4. 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5. 简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6. 简述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7.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五、论述题1. 论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 论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论述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4. 论述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5. 论述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个性化中的作用。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第一部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目的与要求综合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总体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总体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及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种类,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经济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重点与难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别注意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
总量指标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前者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后者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同时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时点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2、相对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条件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还要注意各个指标在应用中的区别。
重点掌握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
三、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和。
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二是。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25%,则1:3属于相对数,25%属于相对数。
学生观教师观题库
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常见题目,供您参考:
学生观题目:
1. 你认为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实际例子说明。
2. 你如何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请举例说明。
3. 你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4. 你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5. 你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性?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6. 你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7. 你如何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8. 你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9. 你如何看待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10. 你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什么?请给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观题目:
1. 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请给出具体的建议。
2. 你如何理解教师是专业人员?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3. 你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4. 你如何看待教师的个性差异?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5.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6. 你认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7. 你如何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8.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9. 你如何看待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请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10. 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什么?请给出具体的建议。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1.【多选题】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其特点包括()。
A.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C.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可塑性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B.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6.【多选题】《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E.保持身心健康1.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B.教书育人C.科研D.解惑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方面。
A.传道者的角色B.授业者的角色C.示范者的角色D.朋友的角色4.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B.示范者C.朋友D.传道者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角色。
A.管理者B.示范者C.授业解惑者D.传道者6.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
A.研究者B.示范者C.朋友D.管理者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九节-学习策略[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江南博哥)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单选题]3.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元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习时间管理是资源管理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单选题]4.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B.C.D不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而是属于监视策略的内容。
[单选题]5.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单选题]6.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概括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故选B。
[单选题]7.《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第一节学校一、学校教育活动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
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4、动力系统。
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5、工作系统。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6、监控系统。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含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2、学校文化的特点(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软约束文化;(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第三节现代学制的发展一、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中间型或分支型(前苏联)考点:了解主要国家实行的学制。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一)、旧中国学制1、1902年,张百熙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未实行。
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指的是()。
A.培养目标B.教育方针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2.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新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A.共同性与方向性的关系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C.学校与家长的关系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5. 1912 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主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其中的军国民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有互通有无,都强调()。
A.通过体育进行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传授基本的体育和卫生知识、技能D.培养军事后备人才6.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教育改革的远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7.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具体作用不包括()。
A.示范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导向作用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
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劳动本位论10.美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A.奥苏泊尔B.布卢姆C.加涅D.桑代克11.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A.审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质教育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这是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4.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心理健康。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创造性5.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6.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环境7.依据“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关注“我怎么样才能行”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A. “非关注”阶段B. “虚拟关注”阶段C. “生存关注”阶段D. “任务关注”阶段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A.独立的社会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非专门化职业D.专门化职业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0.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
人.创造性 B.面向全体学生C.示范性D.长期性11.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一一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主题展”,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四个方面强调了如何做个好老师。
这四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A.专业知识素养B.专业技能素养C.专业道德素养D.职业素养12.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1. 解释学习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经验,从而导致行为或认知的内在或外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进入社会时期后的一种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过程,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2.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列出该理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理论。
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种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中性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后果(奖励或惩罚)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行为塑造的原则,通过设定目标、提供奖励和制定适当的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3. 请解释认知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视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思考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理论中,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
其次,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促进其思维发展。
第四章⼩学教师与学⽣Ⅰ、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个合格的⼈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的⾝⼼发展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以及如何树⽴良好的师⽣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1.教师2.学⽣3.师⽣关系Ⅲ、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和师⽣关系的概念;师⽣关系的类型。
2.领会:⼩学⽣的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良好的师⽣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节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教师的地位在⼈类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种观点: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了“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教师的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的作⽤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三个⽅⾯。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2、教师对学⽣的教育作⽤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教师的主导作⽤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的。
其主导作⽤表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教育⽅针、教育计划的执⾏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的教育可以使学⽣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段的主体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式的个体性(五)劳动成果的长效性三、现代教师的素养⼈民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故教师的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优良的智能结构。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精选练习题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答案】A。
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X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 )影响。
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A。
解析:题干中,学生使用已掌握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新问题出现了问题,这是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
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阔限【答案】A。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题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对苹果味道、颜色、光滑度这些属性所产生的反映。
5.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
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第四章学科知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2.小学教学科目的设臵基本是以(D)为依据。
A.知识的分类B.技能的分类C.目标的分类D.科学的分类3.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4.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A)。
A.课程的制定者B.课程的任务C.课程的组织方式D.课程的功能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7.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A)。
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8.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科书9.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D)。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B)。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11.当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臵应该是(A)。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12.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第四章光现象(学生版)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要点梳理一、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1.光源: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电灯等。
2.光在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
均匀介质是指两点:一是同一种介质。
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___________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5)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二、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
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3/4。
总之,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以3.0×108m/s计算。
2.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___________单位。
二、重点解读一、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例题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图中哪个物体不属于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c=3×108 m/s=3×105 km/s。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无影灯。
【例题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3、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5、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6、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是()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2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27、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29、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0、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3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3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3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35、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36、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事业心和荣誉感。
4、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的。
其明显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和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和环境之间
之间的相互作用。
7、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健康、个性、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性职业。
1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上的、人格上上的影响。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3、怎样理解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4、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
2、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
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3、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此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教育领域中,学生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
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附选择题答案:1B 2B 3C 4B 5C 6A 7C 8B 9B 10A 11A 12B 13D 14C 15B 16A 17D 18D 19C 20A 21A 22D 23C 24A 25D 26D 27C 28A 29B 30B 31A 32C 33A 34D 35C 3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