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下
- 格式:pdf
- 大小:299.92 KB
- 文档页数:11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摘要:一、艺术定义与分类二、艺术发展概述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四、艺术鉴赏与批评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六、艺术与社会文化正文:一、艺术定义与分类艺术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手段,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内心的感悟。
艺术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审美价值。
根据表现形式和媒介,艺术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
二、艺术发展概述艺术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均有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从古代到现代,艺术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反映人类历史、文化、思想的镜子。
艺术发展的驱动力包括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
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主观能动性,将现实生活、内心情感和审美观念融合的过程。
艺术家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感的心灵和扎实的技术功底。
审美心理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共鸣、愉悦、思考等。
四、艺术鉴赏与批评艺术鉴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鉴赏能力需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创作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认知。
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才华和视角展现世界。
艺术流派是具有共同理念和风格的艺术群体的集合。
不同流派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六、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同时,艺术对个体和社会具有教育、陶冶和启示作用。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艺术概论的定义与作用
2.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
3.王宏建对艺术创作与审美的看法
4.王宏建的艺术批评观
5.总结
正文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在众多艺术理论家中,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王宏建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和创造的结果。
他强调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揭示和批判。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判断力,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的作品。
王宏建对艺术创作与审美的看法颇具启发性。
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艺术家需要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和表现等环节,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构思物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应注重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勇于创新,力求突破。
而艺术审美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在艺术批评方面,王宏建主张批评家应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对
待艺术作品,既要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要关注作品的社会价值。
他强调批评家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特点和优缺点,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学术价值,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及其规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82)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2、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82)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3、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
(140)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艺术的有力依据或根源,艺术与美的关系首先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艺术创造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1、与现实美不同,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的美;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2、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作艺术美的;而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的社会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懒于欣赏着的主观意识转移的。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
社会是由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所规定的这种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诸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基础。
所谓所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
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2.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所谓“人化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是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艺术概论》笔记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性质一、艺术的定义▲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
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
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3、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摘要:1.艺术概论的定义与作用2.王宏建的艺术观点3.艺术创作与审美4.艺术的功能与价值5.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与重点笔记正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在众多关于艺术概论的研究中,王宏建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王宏建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生、传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人类创造美的重要手段。
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艺术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背景。
王宏建强调,艺术创作应遵循真实、美的原则,艺术家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以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方面,王宏建主张以人民为中心,认为艺术应服务于人民,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愿望。
艺术家应站在人民的立场,关注人民的命运与幸福,努力创作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同时,王宏建提倡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艺术成果,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宏建认为,艺术具有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精神陶冶和对社会的文化传承方面。
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操;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学习艺术概论,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艺术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创作规律等。
其次,要关注艺术实践,多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此外,还需关注艺术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规律,为艺术创作和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整理归纳重点内容,有助于加深对艺术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艺术概论作为一门研究艺术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旳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旳主线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她事物旳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旳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旳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旳位置由于艺术旳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发明艺术品旳人也是社会旳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旳人,也就没有艺术,因此社会性是艺术旳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旳本质艺术在社会中旳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旳社会形态,是经济基本旳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本,也反作用于经济基本。
艺术旳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本所决定旳。
经济基本最后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旳艺术旳重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本发展旳需要而发展旳。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旳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本之上,并从主线上说是为了经济基本所决定旳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她意识形态旳关系:她们都是经济基本旳反映并都最后反作用于基本,并且它们之间也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这是她们旳共性。
它们和经济基本旳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旳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本旳方式与限度也使不同旳。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本。
艺术与“中间环节”旳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本,它同“中间环节”旳关系。
艺术与政治旳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旳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旳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旳互相影响旳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旳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互相影响旳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旳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旳地位是不同样旳。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本,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本,只有通过政治旳中介才干联系于经济基本。
经济基本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旳艺术家是不也许存在旳,超越政治旳艺术也是不也许存在旳。
艺术与道德旳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旳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旳有关社会生活旳规范,能指引人们一般旳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旳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旳对于社会生活旳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旳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旳作用。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1.概述(1)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
《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2)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①哲学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解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c.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概括,涵盖一切学科,包括美学、心理学和艺术理论。
②美学a.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
b.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认识等,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的体现,所以许多美学家把美学看成哲学的一个分支。
c.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艺术,而且艺术是美学的研究重点,以至一些美学家如黑格尔、丹纳等把美学看做是“艺术哲学”。
③艺术理论a.艺术理论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b.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的规律。
c.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活动等,确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于是又出现心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美感或艺术活动的。
(3)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上图示可以看出:①美学、艺术理论、心理学等,都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②在审美认识、审美观念、美感等问题上,美学和心理学又是相交叉的;③艺术理论又包含在美学同时也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某些问题(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等)上,又同心理学相交叉。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艺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对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王宏建老师在讲授艺术概论时,强调了以下重点内容: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的活动。
-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和风格,并且可以透过艺术作品反映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2. 艺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形式。
- 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等时期进行划分,每个时期有其特定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3. 艺术作品的要素和分析方法:- 艺术作品包括主题、形式、内涵等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 分析艺术作品可以从叙事结构、符号和象征、色彩和构图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意义。
4. 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艺术作品可以反映出所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征和变迁。
- 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分享经验、表达思想。
5. 艺术的欣赏和评价:- 艺术欣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享受,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喜好可能不同。
- 在评价艺术时,可以考虑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创新性、情感传达、技术水平等因素。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学生能够对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中编“艺术种类”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五章。
其中“实用艺术”一章,讲述了“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具体论述了什么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从艺术本质和现象的组合上分析了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
造型艺术”一章,主要讲述了“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论述了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
“表情艺术”一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论述了“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抒情性与表现章,讲述了“性,表演性与形象性等。
“综合艺术”一章,讲述了“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
艺术概论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概论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五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艺术与宗教的区别:1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2艺术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3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影响艺术;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区别:1哲学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2艺术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的;3哲学主要是做用于的人们的理智,以理服人 ;4艺术不但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还作用于情感,以情感影响人;5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6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反映社会生活,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精神生活总结:作为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它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是通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且,艺术同其他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三、艺术与社会生产艺术与社会生产: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本质;作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第二层涵义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有着一般物质生产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特殊性:1“艺术生产”是和人的意识直接相联系的,而与物质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是其审美属性,他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1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所以,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2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尤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艺术这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与宗教“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不同:宗教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 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2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同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基本特征二.艺术形象的特性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创造过程来看,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同时又需要理性认识中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艺术形象;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感官上的快适,还作用于观众的理智,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得到理性的满足;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表现着艺术家的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同是还必须具备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二.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三艺术是审美对象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条件:1.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2.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1美的本质美的事物是符合美的规律的本质现象的真实的美正是规律的表现所以美的本质是本质现象的真实表现2.美感的本质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是人在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二.艺术的情感特征艺术门类论第一节艺术的分类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原始状态的造型艺术和歌舞---洞穴壁画和雕塑---文学和音乐---戏剧---摄影术---电影---电视……二..艺术门类的划分经常使用的几种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时间,时空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第二节.主要艺术门类3.主要艺术门类--美术美术的特征和类型4.主要艺术门类—音乐音乐的特征和类型5.主要艺术门类—舞蹈舞蹈的特征和类型6.主要艺术门类—戏剧戏剧的特征和类型7.主要艺术门类---摄影摄影的特征和类型8.主要艺术门类---电影和电视电影和电视的特征和类型9.主要艺术门类---文学文学的特征和类型10.主要艺术门类---建筑与园林建筑与园林的特征和类型11.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吸收和借鉴,配合,结合第三节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1..吸收与借鉴2.配合3.结合二.艺术在分化和综合中发展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 “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2 “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绝对观念,过于主观2.按此理论最后艺术灭亡3 “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人的本性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唯心主义,错的人的本性在一定限度内是变动的,它像人的生命一样,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也就决定了艺术经历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条规律包含着以下内容: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原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一切艺术,哪怕是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的产物;一切艺术,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不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还是反映自然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决定的;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出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性质;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4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是无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原理;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左右有两种错误: 1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首先,从理论分析上说,把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政治,也就是归结为思想关系,从而否定“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误入历史唯心主义;其次,从实践检验来看,政治不能决定艺术; 2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错误是:不管艺术家本人的主管意愿如何,“为艺术而艺术”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用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艺术像晴雨表一样灵敏地对政治做出反映;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又是重大的,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净化人的心灵;5宗教相信自己创造的神的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宗教影响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有很多共同点1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 2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3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4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 1宗教为艺术破除教义的束缚从而得到发展; 2为艺术提供题材; 3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反对两种错误:1认为道德与艺术是绝对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这种观点认为,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艺术的评价标准是美与丑,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2道德与艺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他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的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发展起另外一种作用;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与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它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不同: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是理性的最好形式;第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第三,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英系那个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哲学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影响社会生活;哲学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的方法;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自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就是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艺术从根本上说,又来自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是社会生活反映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必然产生西方形形色色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3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4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3)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 "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2) "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绝对观念,过于主观2.按此理论最后艺术灭亡(3) "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人的本性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唯心主义,错的)人的本性在一定限度内是变动的,它像人的生命一样,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也就决定了艺术经历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条规律包含着以下内容:(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原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一切艺术,哪怕是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的产物。
一切艺术,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不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还是反映自然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决定的。
(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出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
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
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性质。
(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
(4)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是无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原理。
(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
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
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左右有两种错误:(1)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
首先,从理论分析上说,把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政治,也就是归结为思想关系,从而否定"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误入历史唯心主义。
其次,从实践检验来看,政治不能决定艺术。
(2)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
错误是:不管艺术家本人的主管意愿如何,"为艺术而艺术"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用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艺术像晴雨表一样灵敏地对政治做出反映;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又是重大的,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
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净化人的心灵。
(5)宗教相信自己创造的神的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这是宗教影响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有很多共同点(1)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
(2)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
(3)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4)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1)宗教为艺术破除教义的束缚从而得到发展。
(2)为艺术提供题材。
(3)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反对两种错误:(1)认为道德与艺术是绝对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艺术的评价标准是美与丑,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
(2)道德与艺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
他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
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的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发展起另外一种作用。
(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与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它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不同: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是理性的最好形式。
第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
第三,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英系那个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哲学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影响社会生活。
哲学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的方法。
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自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就是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艺术从根本上说,又来自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是社会生活反映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必然产生西方形形色色的艺术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
(3)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
(4)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联系与融合。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1)是由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2)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3)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三)艺术遗产的原则: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怎样区分艺术遗产的精华与糟粕:(1)要把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
在阶级社会中,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在艺术中,就有两种艺术,一种是反对的艺术,它反映统治阶级反动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糟粕;另一种是进步的艺术,它反映被统治阶级进步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精华。
(2)要把某一具体艺术作品中之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
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就要反对"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