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读后感4篇
- 格式:docx
- 大小:26.76 KB
- 文档页数:9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4篇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一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曾经有无数人考察它的意义。《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就是回答这问题的一本书,它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理论为层面,深入考察教育的本质涵义,结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在文中,作者先列举了杜威对教育思考时提出的四个问题,1、什么称得上是教育?2、在没有任何修饰的情况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教育的纯粹、简单指的是什么?4、满足什么条件,教育才能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围绕以上问题,对理论作实践的考察,作者提出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社会促进过程。但我们发现,这不能全面解释教育的内涵,因为教育的复杂内涵与外延,实质是一个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的问题。按照黑格尔的理论,也就是有关抽象和具体性的一般概念有关。
黑格尔对教育的考察是深入的也就是所谓的偶然真理和内在真理,真理才是教育使命的核心,所以作者把它命名为五个性:事实性、系统性、工具性、道德性和主观性。
但教育有一个先决条件,先决强调教育概念的逻辑地位,也强调他们的时序地位。
如果考察教育的思维层面,那么也就是一个从理性到思辨思
维的过程。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对立性,它们是本质与存在、崇高与世俗、实际与沉思的关系,而整体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的崇高性。
我总是认为,教育是独立的,一种超脱与政治、社会制度以外的东西,激发人类思维的独立。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二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本书作者在书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
“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识。”
《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些许体会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阅读有关书籍时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阅读是不够的,还有待深入的学习。本书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论述,阅读本书不失为提高自己的阅读功底的一大帮助,我想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读书的感悟定会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阅读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以下仅述一些我的读书体会吧。
我整理了一些书中的言论希望这些论点能够与大家分享。
诸如“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又如“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中直接表现出来……”“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的精神的每
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
如此等等,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摘录与分享能够带给大家阅读的兴趣,同时希望这样能有益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多少能我们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三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教育?”教科书里的教育的概念是:教育是人类又且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把学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而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只是的堆积。”
我觉得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及的教育太过于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我国当下的教育状况,是很难达到如此的理想状态,下面有一段特别受用。“教育的形式化正是始于其本质成为问题之时。教师以种种人为的方法来保持学生对他的敬畏:保留一些东西不交给学生,或者要求树立个人的权威以及学生的盲从。在种情况下,本来是用训练有素的方法来处理广泛的学习资料,现在变成了空洞无聊的尽义务而已;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求取最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他人
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地忽略,那么教育就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是混杂的知识。”
我国表面是搞素质教育,实质上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每个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个个都为升学率而拼命,学生们的教育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玩命学习,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学习已经成为了义务和虚荣心,而不再是什么理想的陶冶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教育和经济挂钩,人们已忘记教育为何物,从上一个世纪起,教育与科学开始分道扬镳,因此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之才”。当某一科学被运用于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人员,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就比如我们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了那么多的理论知识,到时工作能用上几项,那其他的呢?肯定又是归还给老师了,我们这样算是教育吗?还有救我们前一阵子搞的班级评优,英语四六级被列为重点参考点,我们班由于过级率不高而被刷了下来。我想问,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能认定我们班不够优秀吗?我们期末考试还全班零不考虑呢,那这个又怎么算呢?英语四六级就这么有力吗?个个招聘市场都要求什么四六级啦,计算机过级了等等,难道只有这些证书才能证明我是个人才吗?我自己表现的能力呢?这就是我国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这本书给我们的提醒真是很及时的,只是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及时地改正,殊不知会有多少人才会被这种应试教育扼杀了。我觉得不是没人意识到,而是教育已经和经济挂钩了,就会变得有利益性了,没涉及利益的东西就会变得和棘手。虽然这样说会让人觉得很犀利,但却很真实。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本真的教育,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因为他这种教育的延续将奠定控制科技和军事带来的灾害之基础,对于整个教育问题的反思,必然追溯到教育的目的上去。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能否成功。
暂且不说这段的深奥之处,就用最简浅的来讲,别说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就连欧美的也有所不及阿,这几乎可谓终极教育。如果我们中国能把教育搞成这样,人人都可称自己为“孔二代”了。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四读完《什么是教育》,我受益匪浅。它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其教育思想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个人整体精神成长过程,培养“全人”。注重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本真的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