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概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
我们将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保障水平不足、制度设计不合理、资金筹措困难等。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农保)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目前,我国农保已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广大农村居民基本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的保障。
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使得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农保的管理服务也更加便捷高效,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然而,在取得显著成绩的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保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制度已全覆盖,但参保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年轻农民的参保意识相对较弱。
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部分老年人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
农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何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整体的保障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其现状及对策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农村居民建立的保障其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而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了两部分: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新农保是国家对农村居民实施的一种全额财政补贴政策,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是指由城乡居民个人和政府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保险保障。
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够广泛,很多农村地区并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障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村居民在退休后依然无法得到充分的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及时缴纳保险费,导致其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对策分析针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
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应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逐步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农村居民得到充分保障。
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其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制度。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机制,并对困难农村居民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险资助,以缓解其养老保障的压力。
三、结语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涉及到了我国数亿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障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1. 体制不完善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体制不完善。
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分散,以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低,制度建设面临许多挑战。
2. 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个人缴费,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使得个人缴费意愿不高,而政府财政投入又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这导致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单一,缺乏长期可持续的保障。
3. 征缴管理不规范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养老保险的征缴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这不仅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同时也为了许多托辞辩解的行为。
二、对策分析1. 完善体制建设要想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完善体制建设,制定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和机构。
2. 多元化资金来源为了解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比如可以引入企业参与,开发农村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从而扩大养老保险资金来源。
3. 规范征缴管理为了解决征缴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施网络化的征缴管理,从而提高征缴的效率和公正性。
4. 宣传教育提高意识为了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与意愿,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
5. 完善政策鼓励参保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退保、赔偿等制度,提高参保者的保障感和参与积极性。
结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限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覆盖率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城镇的70%左右。
2. 补贴标准低。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发放标准相对于城镇养老保险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农村养老人口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3. 经济补贴不足。
农村养老保险主要依靠政府经济补贴,但由于资金紧张和地方财
政的压力,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农民的缴费意愿低。
4. 保险制度不健全。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来说还不够完善,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5. 养老政策不够倾斜。
当前农村养老政策相对城市来说还不够倾斜,导致农村养老
人口的待遇低于城市的养老人口。
二、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 提高覆盖率。
应当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增加农村养老
保险的参保人数,提高覆盖率。
三、总结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现状。
只有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标准,加大经济补贴
力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倾斜养老政策,才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高农村
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改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
状而努力。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养老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养老状况提供参考。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一)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据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城市,达到了23.81%,而城市仅为15.82%。
同时,高龄化水平也在持续升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3.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趋势对农村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上,农村养老主要依赖家庭子女赡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加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子女数量减少,且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空巢”或“独居”的困境,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突出问题。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匮乏且分布不均。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难以吸引老年人入住。
(四)养老金待遇偏低虽然国家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普遍偏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导致养老金积累不足,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等经济压力。
(五)医养结合发展缓慢医养结合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缓慢。
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健全,导致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1、历史沿革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地方领导自行组织的一些集资养老基金。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领导开始推出了一些试点农村老年保险制度。
200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前全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2、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地方领导集资养老保险;二是商业保险公司承包的商业养老保险。
其中,地方领导集资养老保险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养老保险形式,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就全国来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参保人数超过1.8亿。
但是,就实际支付能力而言,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保障范围较窄,大部分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较短,缴费水平较低,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养老保险能力较为薄弱。
二、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1、运营亏损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依靠地方领导财政拨款和农民个人缴费两种方式融资。
但是,由于缴费人数相对城镇养老保险较少,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亏损问题严重,尤其是缴费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2、企业涉保比例较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参保人员认为农村养老保险缴费费用过高,存在缺陷,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和督促机制,导致农村企业涉保比例较低。
3、服务内容较少农村养老保险的服务内容较少,主要包括基本、一次性和医疗三个方面,而基本养老金的数额较低,甚至有的地区还未实现养老金的发放。
三、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对策分析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融资体系和资金安排针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营亏损问题,可以通过设立领导投入、自筹资金、社会捐赠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补充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保障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仍比较低。
一方面,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参保。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不高,缴费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参保的保险金额也比较低。
2.权益受损近年来,由于资金缺口严重,一些基层政府借机乱收费,农民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尤其是一些城镇化比较快的地区,政府就把在城市工作的农民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险范畴,让这些农民多交了一个养老保险费用,但是却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3.参保难度大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比较苛刻,农民很难满足相关条件。
比如说,经常搬家的人员、独立自主经营者、传统行业和个体劳动力等群体都比较难以参加养老保险。
二、对策建议1.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参保,提高各项补贴标准,给予更多的福利待遇,提高参保的积极性。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参保率增加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更加理解和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分析政策实际效果,优化政策落实措施,提高参保率。
3.完善管理和运作机制,打造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机制,采用差别化等策略,建立规范的监管机制,确保养老保险资金管理的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打造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4.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解决城市化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城市化问题,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够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度。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对策分析20XX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这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出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受到制度不健全、农民意愿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虽然存在问题较多,但还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加财政投入等多种途径得到解决。
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参保人群不均匀,农民参保意愿不高1.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不足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甚少,虽然地方也在通过开会宣讲、办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但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而言还是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在调查中发现,三分之一的农民不清楚新农保的政策,一半以上的农民不清楚新农保基金的缴费标准。
农民大多是从他人口中获得有关新农保的信息,这就很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甚至会扭曲新农保的真实性,进而导致农民对新农保的参与意愿低。
2.经济贫困的地区农民参保意愿较低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差,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居住在大山里的居民,他们缺少经济来源,养家糊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年100元的养老金对他们而言是个大数目,很难支付得起。
尽管在60岁后能够得到国家发给他们的养老补助,但因经济状况差仍不愿参保。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已经步入小康生活的农民,参保意愿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民支付困难新农保政策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集体、政府共同承担,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以集体补贴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
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参保人大多选择最低档100元缴费,虽然政府投入数额很大,但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就很少了,再加上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集体补贴就出现空缺,养老金实际上还是靠个人交纳的。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近9亿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中国目前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为此,我国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早准备应对未来的养老难题。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虽然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较于旧农保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新农保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实施过程控制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效果的保证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求更好地完善现行制度。
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农保,对策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一)新型农保制度在全国试点方面的现状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末,全国31个省市的800多个县市区组织了新农险,覆盖了将近1.8亿的16岁及60岁的老人,覆盖了将近1/4的人口。
全国也纷纷对新农保的落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陕西省在今年九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于2009年12月份制订和执行《关于本地区的指导意见》,并在14个县市进行了贯彻。
近几年,除了中部和中部的一些省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农业保险的尝试。
(二)全国各省市的新农保新农保参保率持续提升根据官方统计,江西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在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福建省武夷山地区80%以上,甘肃省金塔县90%以上,陕西省宁陕县90%以上。
河南省辉县新农保参保人数在2010年底达到80%以上,在河南省排名第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这一状况。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均寿命在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农村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这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求的迫切性。
2.保障手段不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养老保障渠道。
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是依赖家庭,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这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困境,老年人在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议1.建立全面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全面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这包括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状况,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修建更多的医疗机构、养老院和公共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鼓励家庭养老,强化家庭支持网络农村地区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效。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4.加强老年人的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技能,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培训与教育活动,例如安排养老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等。
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可以减轻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
5.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宣传与推广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宣传与推广。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在逐渐减小。
然而,农村养老保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1. 系统建设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尚不健全,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养老金的支付需求。
2. 参保人数较少: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和偏远地区,很多农民仍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农民可能无力承担养老保险的费用。
3. 养老金待遇偏低: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养老金方面的保障相对不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分析1. 社会认知度不足: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
他们可能不了解养老保险的好处和意义,甚至对参与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
因此,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经济实力不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民来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可能是一项难以承受的负担。
这导致了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困难。
3. 养老金的可持续性: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压力和参保人数较少的特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普遍存在缺口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因此,如何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并强调参与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2. 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在农村地区,政府可以推出一些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降低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农村老龄化和养老保障问题
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
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及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
首先,应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
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政策,降低参保门槛,鼓
励农民参保。
其次,需要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
可以通过调
整待遇标准,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养老金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
同时,要
加强养老金的管理和监管,保证养老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放。
除了以上的发展对策,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
可以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增强基金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参保人员信息的管理和
维护,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
过采取适当的发展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提高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解决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并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老
龄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农村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旨在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1.农村养老问题严峻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逐渐瓦解,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较大。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增加等问题,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2.农村养老现金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制度主要依靠养老金、保险和政府补贴来解决养老问题。
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不高,加上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致使农村养老保险的现金化水平较低。
3.制度建设滞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建设滞后,存在政策不完善、资金来源不足、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
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起步晚,相对城市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发展程度还比较低。
二、对策分析1.提高政府投入要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
政府可通过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和覆盖面,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和现金化水平。
2.加强保障性养老金制度建设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加强对低收入和特困群体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保障性养老金制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
可以探索推行劳动力输送地与接收地共同参与养老保险的合作机制,弥补农村养老制度的不足。
3.加强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意识和认知水平,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保险知识讲座等途径来增强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并提高他们的现金化水平。
4.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产品在农村地区,应加大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力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覆盖率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仅为30%左右,仍有大量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参保意识,加之农村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缴纳保险费用的能力较弱。
二是待遇不平等。
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时间和缴费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参保人员待遇不平等。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养老金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养老需求。
三是运行管理不规范。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不规范问题,导致养老金安全风险增加。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滥用的情况,给农民的权益造成了损害。
四是制度衔接不畅。
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缺乏衔接机制,导致农民在农村退休后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养老待遇。
对策分析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宣传和普及。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知识普及的培训机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提高农民的参保率。
二是完善制度设计。
政府应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创新思路,建立起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保险制度。
可以考虑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多层次、多样化的体系,满足不同农民的养老需求。
三是加强基金管理。
政府和保险机构应加强农村养老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要加强对养老保险金的统筹管理,解决养老金支付不平等的问题。
五是加强监管和惩治。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行为,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滥用和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依法追究责任。
要改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提高参保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制度衔接和加强监管和惩治等。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建立起更加健全和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制度设计不完善2.缴费率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相对较低,且农民的参保率也不高。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34.1%。
这意味着超过60%的老年人没有参保,无法得到相应的养老保障。
3.经费不足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较少,无法满足应有的养老保障需求。
目前,绝大部分地方的基金规模缺乏足够的可持续性,几乎处于不足或短缺状态。
知识和意识。
4.知识和意识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较低,对其实施机制的了解也不充分。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保险服务体系,导致居民对养老保险的信任度不高。
二、对策分析应当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制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还应当增加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在扩大参保率的同时,将社保基金的结构调整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2.提高缴费率和参保率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和参保率。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政府补贴缴费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缴费率。
而在参保率方面,则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促进参保率的提升。
应当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扩大基金规模并提高基金回报率,以确保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应当建立完善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老年人对养老保险服务的信任度。
总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在政策、资金、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下,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让他们安享晚年。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并提出可能的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缺乏全面普及。
按照国家规定,农民应当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但实际上许多农民并未参加或缴纳保险。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参保率只有不到50%。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收入较低,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缴纳保费的能力等原因导致的。
二、保障水平偏低。
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底,农村养老金的平均月领取金额为1000元左右,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三、资金来源不稳定。
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的个人缴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
由于农民缴费能力有限,政府补贴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不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农民参保率。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健全村级养老保险服务机构,提供便利的参保和缴费渠道,降低参保门槛。
二、提高保障水平。
增加农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保证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
根据地区差异,适当调整养老金的发放金额,让农民能够过上基本的养老生活。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
除了农民的个人缴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外,可以探索其他资金来源,如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增加资金的稳定性。
四、加强监管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加强对养老保险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高参保率、增加保障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加强监管管理,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实现全民养老保障的目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现状与对策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两种形式来解决养老问题,但很多农村居民并未加入保险制度,导致养老保障缺失。
其次,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参保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农村居民养老金往往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此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了困难。
二、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将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需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养老金调整机制,完善养老金发放方式,确保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还需要各级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居民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了解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动政府有效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障政策。
此外,农村社会组织还能够发挥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要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民老年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险覆盖面不足、待遇偏低、资金来源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保险覆盖面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险覆盖面不足,仅有部分农民参加养老保险。
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农民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推广不够,使得一些农民对养老保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教育,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和理解。
2.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民都能够负担得起养老保险费用。
3.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
二、待遇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偏低。
大部分参保的农民每月只有几百元的退休金,难以满足老年生活的需求。
这一问题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有关。
1.逐步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保障农民的基本养老生活。
2.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遏制违规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养老服务水平。
三、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
这一问题既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发展,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保险,增加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
2.探索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寻找最适合中国农民的模式。
总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建立起安全、稳定、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年生活的保障和自我价值的发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现状
1. 引言
在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
障农村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制度,在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在职职工和农民自愿参加,以及政府补贴等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和养老保障。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
据统计,截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数千万人。
随着
制度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增加,参保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保率较低、参保费用过高、政
府补贴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挑战和对策
面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率。
其次,需要适度调整参保费用,减轻农民负担。
最后,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以提高民众的参保意愿。
6. 结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
通过采取一系列对策,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公平的养老保障。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保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等。
本文旨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自推出以来,已经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解决广大农民朋友的老有所养问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新农保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现状分析显示,新农保的参保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新农保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财政补贴力度逐年加大,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养老保障。
然而,新农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意识仍然较为薄弱,部分农民对于新农保的了解程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新农保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新农保制度在资金筹集、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例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和参与度;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管,确保新农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也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学院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年级班别:2014级姓名:王磊指导教师:任明2014年10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日显突出。
自国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从农民参保意愿低,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法律依靠等多种因素入手,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一)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早在1986年,我国民政部就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1992年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1]。
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特别是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表1所示,到2009年末,我国农村人口7.18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52.33%。
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有5243.59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7.3%,而城镇参保人数达2.3亿,覆盖率为35.2%[2]。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少,保障水平低。
表1 2009年度我国城乡基本养老状况分析表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日趋弱化,为应对这一危机,满足我国农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政策。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在全国10%的市(县、区、旗)开展新农保试点,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面覆盖[3]。
并在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工作。
这是新农保第一次将大量的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举措。
2010年,我国新农保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3%左右;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将新农保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40%的市(县、区、旗);2012年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新农保制度将在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这意味着新农保制度的全面覆盖将提前完成[4]。
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新农保和城居保的总人数达到4.98亿人(其中农村居民占4.74亿人),其中按月领取养老待遇的城乡老年居民1.38亿人(其中农村居民占1.28亿人)①。
通过这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新农保覆盖范围明显增大。
(三)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城乡居民只能开设一个账户参保,居民以往重复参加的养老保险也逐步得到统一。
第二,原来的新农保、城居保对每年缴费标准分别设置了5个档次和10个档次,这次统一归并为100元至2000元12个档次。
第三是统一管理服务,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推进省级管理,按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
第四是统一信息系统[5]。
这一新政策对于参与新农保的居民而言,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农民工,他们免去了重复缴费的困扰,也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有效衔接。
尽管新的政策提出了一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参保人群不均匀,农民参保意愿不高1.) 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不足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甚少,虽然地方也在通过开会宣讲、办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但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而言还是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在调查中发现,三分之一的农民不清楚新农保的政策,一半以上的农民不清楚新农保基金的缴费标准[6]。
农民大多是从他人口中获得有关新农保的信息,这就很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甚至会扭曲新农保的真实性,进而导致农民对新农保的参与意愿低。
2. )农民年龄越大,参保意愿越高新农保的一个特点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0岁,在新农保工作开展时已满60岁且没有享受其他城镇养老保险的人,不需要缴费,每月就可以领到养老金,并要求子女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参保[7],这是采用父母与子女捆绑式的方式。
对于年满60岁或接近60岁的老人而言,他们很愿意参保,因为不需要交多少钱甚至不缴费就可以享受到国家发给他们的养老金了,这是对他们基本生活的一种补贴。
但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他们需要累积缴费15年,年满60岁时才可以领取养老金[8],缴费年限长,因此参保意愿很低。
3. )经济贫困的地区农民参保意愿较低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差,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居住在大山里的居民,他们缺少经济来源,养家糊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年100元的养老金对他们而言是个大数目,很难支付得起。
尽管在60岁后能够得到国家发给他们的养老补助,但因经济状况差仍不愿参保。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已经步入小康生活的农民,参保意愿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民支付困难1.) 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小新农保政策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集体、政府共同承担,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以集体补贴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9]。
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参保人大多选择最低档100元缴费,虽然政府投入数额很大,但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就很少了,再加上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集体补贴就出现空缺,养老金实际上还是靠个人交纳的。
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愿意参保,经济能力较差的农民就不愿参保,这就出现了“保富不保贫”的现象,这显然是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背道而驰的。
这就使得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达到预想的水平。
2. )新农保支付能力差,无法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新农保基金的计算方法:个人领取额=个人账户积累额/139+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额=个人缴费额+政府补贴+相应的存款利息+可能的集体补贴[11]。
如果每人每年交100元,连续15年,个人缴费额总共为15*100=1500元。
目前国家规定,政府应该对个人缴费进行补贴,现行标准为最低30元,各地政策不一,按照最低标准算,15年共得到缴费补贴为450元。
60周岁时你的个人账户里共有1500+450=1950元,目前,基础养老金为最55元,各地根据经济实力可以增加,以后经济发展好了也会增加。
其中的利息和集体补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60岁时领取金额为:1950/139+55=69元。
如果每人每年交500元,计算得出60岁时领取的金额为112元。
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补助给农民的养老金,无论家庭收入高低,都无法满足参保人的基本生活支出[12]。
新农保的支付水平低,领取的少,再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金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消费支出,特别是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难以达到我国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这就使得新农保政策的实施缺乏吸引力。
(三)新农保的法律制度不健全1. )缺乏坚固的法律依靠任何一个政策的顺利实施都需要以法律为支撑,同样,新农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撑。
在我国,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法规只有民政部1992年发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和2009年9月4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13]。
这两份文件只是对新农保政策做以说明,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目前我国并没有具体的相关法律来规范新农保的实施,因此,新农保的实施缺乏坚固的法律依靠。
2. )新农保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新农保制度实行县级管理,管理过于分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养老金难以得到很好的投资。
另外,养老基金的投资和管理不能得到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虽然各地区县政府都对基金的收取、管理和发放做出了严格规定,但易受行政干涉、基金挪用等影响,并无法保证基金安全。
3.) 个人缴费额度缺乏制度依靠新农保个人缴费额度分为100-500元五个档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缴费金额。
一些生活富裕的农民完全可以支付得起每年400元、500元的养老金,但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绝大部分参保人都愿意选择最低档次的缴费额,使得多种档次的弹性选择蜕变成单一的缴费额度,这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种挑战。
三、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分析(一)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而新农保的对象恰恰就是广大农民。
为了使新农保政策能够走入每个家庭,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有关新农保的学习活动,组织村民一起了解和学习新农保的相关政策。
在每个村庄张贴宣传页,还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基层干部也应主动向农民讲解新农保的好处,解除他们的疑惑和猜想,使农民能对新农保有正确的认识。
另外,还要注意农民“随大流”的心态,相关工作人员要有重点,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可以先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进行宣传,让他们带动周围其他人参加新农保[14]。
另一方面,农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多学习知识,多听新闻,增长自己的见识。
通过政府与农民个人的共同努力,让农民真正了解新农保政策,清楚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知道自己的钱用在了哪里,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收益,为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在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要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15]。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应发展农业。
第一,国家应进一步推进惠农政策,逐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逐步完善农业设施,及时做好农业灾害的防控与补救工作。
第二,各乡镇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的宣传力度,派相关农业专家对土地进行检测,使用适合本地区土质的化肥,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品种。
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当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在农闲季节,也可鼓励村民饲养牲畜,增加农民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