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07.69 KB
- 文档页数:12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3. 提高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示波器2. 万用表3. 面包板4. 电源5.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6. 电路原理图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电路:1. 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放大信号的原理,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2. 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3. 振荡电路:利用正反馈原理,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放大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放大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2. 搭建滤波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滤波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3. 搭建振荡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振荡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大电路:(1)输入信号为正弦波,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正弦波。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倍数的放大。
(3)放大电路具有非线性失真现象,需要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来减小。
2. 滤波电路:(1)输入信号为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复合信号,输出信号为经过滤波后的信号。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滤波效果。
(3)滤波电路对信号有一定的延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3. 振荡电路:(1)输出信号为稳定的正弦波。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振荡。
(3)振荡电路对电路参数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保证电路元件的精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电子线路,掌握电子线路搭建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与仿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选取了一个常见的电子线路——放大电路作为设计对象。
放大电路是一种将输入信号放大的电子线路,由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组成,常用于音频放大、视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设计一个放大电路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放大电路的参数要求,包括输入信号幅值、放大倍数、最大输出幅值等。
2.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型号。
3. 根据放大电路要求,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4. 利用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与仿真,查看电路的输出情况。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进行调试。
三、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以设计一个音频放大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1. 确定放大电路参数要求假设我们的放大电路要求输入信号幅值为0.1V,放大倍数为50,最大输出幅值为5V。
2. 选择放大器型号根据放大电路参数要求,我们选择了一款标称放大倍数为100的放大器。
3. 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根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电压放大倍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输入电阻:RI = Vin / Iin = 0.1V / 0.001A = 100Ω- 输出电阻:Ro = 1.8Ω- 输入电容:CI = 10uF- 输出电容:Co = 100uF- 反馈电阻:Rf = (Av + 1) * Ro = (50 + 1) * 1.8Ω= 90Ω4. 电路模拟与仿真利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我们可以对电路进行模拟与仿真。
通过输入目标信号,观察电路的输出情况,优化电路设计。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根据模拟与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搭建实际的电子线路。
按照之前计算的元件数值,选择相应型号和数值的电阻、电容进行连接。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音频放大电路,并在实验中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将不同幅值的音频信号输入到放大电路中,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子电路实习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板:包括电源模块、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2.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3. 测量仪器:万用表、示波器;4. 其他:导线、焊接工具、螺丝刀等。
三、实验内容1.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 基本电路的搭建与调试,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RC低通滤波器、晶体管放大电路等;3. 集成电路的应用,如555定时器、运算放大器等;4. 电路的测试与分析,包括静态工作点测试、动态响应测试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熟悉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2)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3)准备好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1)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1)根据元件的外观、颜色、封装等特征进行识别;2)使用万用表测量元件的阻值、电容值、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三极管放大倍数等参数。
(2)基本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根据电路图,将元件焊接在实验板上;2)连接电源,进行电路的调试;3)测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集成电路的应用1)根据电路图,搭建集成电路的应用电路;2)连接电源,进行电路的调试;3)测试集成电路的输出波形、幅度等参数。
(4)电路的测试与分析1)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动态响应,如频率响应、瞬态响应等;3)分析测试结果,判断电路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实验记录与总结(1)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元件参数、电路参数、测试结果等;(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结果符合预期;2. 基本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成功,电路性能符合要求;3. 集成电路的应用电路搭建成功,电路性能符合要求;4. 电路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电路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二O一九年六月三十日一、语音放大电路1、电路图与仿真电路2、电路分析该电路由三个LM324运放和一个LM386运放组成。
LM324系列器件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具有真正的差分输入。
该电路需要三个集成运放,LM324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电路最后通过一个LM386输出,实现语音放大的功能。
3、仿真结果蓝色波形为输入波形,红色波形为输出波形。
输入一个vpp为20mv的正弦波,输出一个vpp约为2.099v的正弦波,电路放大倍数大约为104.95倍。
因此仿真电路用的LM1877而不是LM386,仿真结果可能守到影响(输出波形略有失真)。
4、实际测试测得波形有失真,可能是因为噪声干扰,也可能是因为焊接的时候连线有错误或焊接不到位。
焊接实物:正面背面正面布局较为合理,但焊接时飞线较多,既给焊接带来一定难度,也不易检查,布局更合理的话可以减少飞线。
一、汽车尾灯1、电路图与仿真电路+5V2、电路分析该电路由七个芯片组成,分别是74LS08(2个)(与门)、74LS138(译码器)、74LS86(异或门)、74LS76(JK触发器)、74LS10(三输入与非门)、74LS04(非门)。
该电路用到的芯片都是十分基本的芯片,电路虽然用到的芯片较多,但结构其实十分简单,连线也很方便。
通过JK触发器和两路开关控制译码器的输入端,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根据两路开关有四种可能,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也有四种。
3、仿真结果两个开关均断开,六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流水灯。
闭合S2,断开S1,左边三个发光二极管不亮,右边三个二极管构成流水灯。
闭合S1,断开S2,右边三个发光二极管不亮,左边三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流水灯。
两开关均闭合,六个发光二极管都不亮。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函数信号发生器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二、摘要: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主要有运放组成,其中由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差分电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
该电路振荡频率由第一个电位器调节,输出方波幅度的大小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决定;正弦波幅度和电路的对称性分别由后两个电位器调节。
关键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可调幅度三、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供电电源为±12V。
1)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2)方波输出电压Uopp=12V(误差<20%),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3)三角波输出信号电压Uopp=8V(误差<20%);4)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Uopp≥1V,无明显失真。
2.提高要求:1)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输出信号的峰峰值Uopp均在1~10V范围内连续可调;2)将输出方波改为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四、设计思路1. 结构框图实验设计函数发生器实现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输出,其可采用电路图有多种。
此次实验采用迟滞比较器生成方波,RC积分器生成三角波,差分放大器生成正弦波。
除保证良好波形输出外,还须实现频率、幅度、占空比的调节,即须在基本电路基础上进行改良。
由比较器与积分器组成的方波三角波发生器,比较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经积分器生成三角波,再经由差分放大器生成正弦波信号。
其中方波三角波生成电路为基本电路,添加电位器调节使其频率幅度改变;正弦波生成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器,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2.系统的组成框图五、分块电路与总体电路的设计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如图所示为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由于采用了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电路,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方波和三角波。
最新电子电路实验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学习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的基本方法。
4. 提高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包括晶体管的偏置和放大器的构建。
2. 测量并记录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
3. 实验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包括稳定性和增益的调整。
4. 通过实验分析,理解频率响应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使用示波器和多用表等测量工具,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实验设备和材料:1. 面包板或印刷电路板(PCB)。
2. 晶体管(NPN和PNP类型)。
3.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基本电子元器件。
4. 电源供应器。
5. 示波器。
6. 多用电表。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放大电路,并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
2. 调整电源供应器,为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3. 使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的连通性和元器件的极性。
4. 打开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端,观察波形变化。
5. 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改变反馈网络,记录不同配置下的电路性能。
6.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
7. 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记录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数据,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分析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包括增益稳定性和带宽的变化。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并测试了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
实验结果表明,电路的性能符合设计预期,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均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调整反馈网络,我们观察到了电路性能的明显变化,验证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重要性。
此外,实验也提高了我们对电子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实验报告题目:微型电风扇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第一章实验调试步骤及方法1.11.1定时部分的实验调试步骤在面包板上对风速模块进行连线后,用数电实验箱输入5v电源和接地。
1、按照设计的电路连接电路后,先将74LS175芯片的1号脚接地进行清零,三个灯灭;2、第一次按下开关,74LS175芯片的2,5号脚所接二极管灯亮;3、第二次按下开关,74LS175芯片的7,12号脚所接二极管灯亮;4、第三次按下开关,74LS175芯片的10号脚所接二极管灯亮。
5、第四次按下开关,三个二极管灯都灭。
1.2系统整体联调步骤1、利用导线将3个模块连在一起。
2、调试风速模块,接通电源,按动风速按钮,风速处于弱状态:灯一亮:3、再次按动风速开关,风速处于中状态,灯二亮4、再次按动风速开关,风速处于强状态,灯三亮5、调试风种模块,由数电实验箱提供1Hz的脉冲信号给分频电路6、风种默认处于正常模式,按动开关,风种处于自然模式,此时灯二亮四秒停四秒7、再次按动开关,风种处于睡眠模式,此时灯三亮八秒,停八秒8、3调试定时模块,按动开关,定时为一小时,经过一小时后,灯灭9、再次按动开关,定时为二小时,二小时后,灯灭10、再次按动开关,定时四小时,四小时后,灯灭11、再次按动开关,定时关闭,灯全灭第二章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2.1系统总电路图和接线图系统总体逻辑电路图面包板实物接线图:2.2系统测试结果定时调试部分定时电路图:仿真调试结果如下:实物调试结果如下系统联调总体电路图:面包板总体实物连线图:因为时间问题,电路调试等各种原因没有完全成功,所以系统联调并没有成功第三章心得体会3.1实验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与解决办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我在连自己的定时模块时因为对芯片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有些引脚不知道如何连接,小组里连接风速的同学因为连线问题导致芯片发热,连接风种的同学因为面包板的问题导致连接的电路图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还有就是在联调的时候由于电路太复杂和芯片有时接触不良导致联调结果不够准确。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示波器功能扩展电路的设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班内序号:姓名:目录摘要关键字 (3)实验目的 (3)实验仪器与器件 (3)实验任务要求 (3)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3)分块电路原理 (4)总体结构框图与电路原理总结 (6)实现功能说明以及主要测试数据 (7)故障及问题分析 (9)总结和心得体会 (9)PROTEL绘制的原理图 (11)面包板与PCB板 (11)所有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 (12)参考文献 (13)课题名称:示波器功能扩展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实验是示波器功能扩展电路,可同时用一路通道检测分离4路信号。
电路分为五个基本分块电路——(1)555定时器作多谐振荡器产生时钟信号,时钟电路产生方波;(2)地址产生电路:计数器74LS169产生方波的二分频与四分频信号;(3)位移电路:CD4052一路为直流通道,另一路为信号通道,两路信号通过衰减器后在示波器水平位置上同时显示四路不同的信号;(4)放大调整和加法器电路:集成运放用于信号衰减放大与加法,将交流信号叠加到直流信号上实现纵向分离。
关键词:选通电路、信号叠加、交流放大,多踪显示。
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555定时器的用作多谢振荡器的方法。
2.了解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加法器实际应用。
3.学习模拟多路选择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复习巩固示波器原理和使用的相关知识。
5.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试验的能力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 直流稳压电源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晶体管毫伏表5. 万用表6. 芯片:NE555定时器;集成运算放大器LF353;计数器74LS169;多路模拟开关CD4052;7.电阻电容导线若干8. 面包板三、实验任务要求设计制作一个示波器功能拓展电路,能够实现将普通双踪示波器改装成为多踪示波器进行多路信号测试。
1.基本要求:(1)能够实现用示波器一路探头输入稳定显示四路被测波形;(2)输入信号幅度为0~10V,频率不低于500Hz;(3)系统电源DC+-5V。
电路电子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电路电子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电路的设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 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 设计并组装电路板,实现特定功能;3. 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测量电路参数;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思考。
二、实验过程在本次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我仔细研究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放大电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等。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我设计了一个适合放大特定信号的电路。
接下来,我按照设计要求组装了电路板,并连接上相应的电源和信号源。
在实验过程中,我使用了万用表测量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并使用示波器观察了电路中信号的波形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我没有正确设置示波器的刻度,导致观察到的信号波形不清晰。
此外,我还发现电路中的一个元件连接错误,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幸运的是,经过反复检查和排除,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实现了一个放大电路,并观察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化。
通过测量和数据处理,我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
首先,我测量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根据测量结果,我发现电路中的元件工作正常,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我还观察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比例,发现输出信号的幅度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
然后,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输入信号的输出波形,我发现输入信号的频率对于输出的影响较大。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但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增大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放大电路。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进一步验证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电⼦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北京邮电⼤学电⼦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学院:电⼦⼯程学院班级:XXX班学号:XXXXXXXX姓名:XXX班内序号:XX2012年3⽉25⽇课题名称: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摘要:本设计实验要求我们设计出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通过⼿动调节实现输出不同电压的功能,通过电压与电流的放⼤实现较强的带负载能⼒,通过滤波电容消除纹波对直流的影响,并运⽤protel 软件进⾏仿真。
该设计实验旨在培养我们的实验兴趣与学习兴趣,提⾼实验技能与探究技能,引导我将所学所想运⽤到实际中去。
关键字:稳压电源,设计,仿真⼀、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实现⼀个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指标及给定条件为:1)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5V ~ 9V,步进0.5V 递增,纹波⼩于50mV;2) 输出电流⼤于100mA;3) 由预制输⼊控制输出电压递增;4) 电源为12V。
(2)设计+5V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
2.提⾼要求(1) 数字控制部分采⽤+/-按键来调整控制⼀可逆⼆进制计数器来预设电压值;(2) ⽤PROTEL软件绘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图(PCB)。
3.探究要求输出电压调节范围更宽,步进更⼩:范围:0 ~ 10 V, 步进:0.1V。
本次探究实验主要着重完成了基本要求部分的设计与探究。
⼆、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本实验要求设计⼀个可以充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电路由数字控制部分、D/A 转换部分、可调稳压部分组成。
数字控制部分采⽤+/-按键来调整控制⼀可逆⼆进制计数器来预设电压值(此部分为提⾼部分),⼆进制计数器输出输⼊到D/A 转换器中,经过D/A 转换后实现输出电压的可调。
其框图如图1所⽰。
图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三、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1.第⼀部分——数字电路控制部分此部分是电路的数字控制部分,也是电路输⼊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
设计实验2: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一、摘要任意波形发生器是不断发展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孕育出来的一种新型测量仪器,能够满足人们对各种复杂信号或特殊信号的需求,代表了信号源的发展方向。
可编程门阵列(FPGA)具有髙集成度、髙速度、可重构等特性。
使用FPGA来开发数字电路, 可以大大缩短设计时间,减小印制电路板的面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此次实验我们采用DEO-CV开发板,实现函数信号发生器,根据按键选择生产正弦波信号、方波信号、三角信号。
频率范围为10KHz~300KHz,频率稳定度W10-4,频率最小不进10kHz。
提供DAC0832, LM358o二、正文1.方案论证基于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老师提供的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运算放大器LM358以及DEO-CV开发板来实现函数信号发生器。
DAC0832是基于先进CMOS/Si-Cr技术的八位乘法数模转换器,它被设计用来与8080, 8048,8085, Z80和其他的主流的微处理器进行直接交互。
一个沉积硅辂R-2R电阻梯形网络将参考电流进行分流同时为这个电路提供一个非常完美的温度期望的跟踪特性(0. 05%的全温度范围过温最大线性误差)。
该电路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流开关和控制逻辑来实现低功率消耗和较低的输出泄露电流误差。
在一些特殊的电路系统中,一般会使用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TTL) 提高逻辑输入电压电平的兼容性。
另外,双缓冲区的存在允许这些DAC 数模转换器在保持一下个数字 词的同时输出一个与当时的数字词对应的电压。
DAC0830系列数模转 换器是八位可兼容微处理器为核心的DAC 数模转换器大家族的一员。
LM358是双运算放大器。
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 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 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 无关。
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 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一)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二、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及组成:低通滤波器就是让某一频率以下的信号分量通过,而对该频率以上的信号分量大大抑制的电容、电感与电阻等器件的组合装置。
低通滤波器容许低频信号通过, 但减弱(或减少)频率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的通过。
三、仿真原理图:四、仿真过程:1、建立工程,编辑工程文件。
选择电容、电感、电阻、接地和Simulation-S_Param 元器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用导线连接各元件(详见仿真电路图)。
2、设置S参数控件参数。
双击S参数控件,打开参数设置窗口,将“Step-size”设置为0.5GHz,在【display】选项卡勾选需要显示的参量,单击OK,保存退出。
3、显示仿真数据。
执行菜单命令【Simulate】/【Simulate】,开始仿真,显示相关的状态信息。
选择矩形图图标以方块图显示数据,选择S(2,1)参数,显示低通滤波器的响应曲线。
执行菜单命令【Marker】/【New】,将三角标志放置到仿真曲线上。
4、保存数据窗口。
5、调整滤波器电路。
调整原理图显示方式,使其与当前窗口的大小相适应,单击调谐图标,选中L1和C2,在数据窗口调节L1和C2的值,在调节过程中,单击“Update Schematic”按钮更新原理图中相应元件的参数值。
在调整到仿真曲线达到技术指标后,保存参数退出。
五、仿真结果: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ADS2009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按要求使用该软件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而且仿真成功,得到了理想的实验数据。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ADS20009仿真软件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熟练操作,这为将来使用该仿真软件打下了基础。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直流仿真二、直流仿真介绍:直流仿真用于测试所设计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特性,可以检测电路的拓扑结构、功耗等。
对于交流仿真和S参数仿真,直流仿真用于确定非线性元件的线性模型。
晶体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摘要】晶体管是工程上常见的一种元器件,放大倍数为其基本参数。
为了检测出不同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的粗略值,本实验利用集成运放和发光二极管,将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分成若干个档位进行测量。
利用本实验的电路,可以成功实现对晶体管类型的判断,对晶体管放大倍数的档位测量,并在β>250时实现报警。
放大倍数的检测对于晶体管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意一个晶体管,在工程应用前,都应检测出它的类型及放大倍数。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测量晶体管放大倍数β【实验目的】1、加深对晶体管β值意义的理解;2、了解并掌握电压比较器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的使用;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设计任务和要求】【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简易晶体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该电路能够实现对三极管β值大小的初步判断。
系统电源DC±12V2、电路能够检测出NPN、PNP三极管的类型;3、电路能够将NPN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分为大于250、200~250、150~200和小于150四个档位进行判断;4、用发光二极管来指示被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值属于哪一个档位,当β超出250时二极管能够闪烁报警;5、在电路中可以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的具体大小;【提高要求】1、电路能够将PNP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分为大于250、200~250、150~200和小于150四个档位进行判断,并且能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的具体大小。
2、NPN、PNP三极管β档位的判断可以通过手动切换。
【设计思路】简易双极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的设计总体框图如下所示:电路由五部份组成:三极管类型判别电路、三极管放大倍数β档位判断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电源电路。
三极管类型判别电路的功能是利用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射极、基极、集电极电流流向均相反的特性而实现的。
对于一个NPN型的三极管,若要工作在放大区,则其基极与射极之间电压应为正向电压,且集电极的电位要比基极电位高。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1.实验任务
用常用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器件搭建不失真,通频带宽的二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测试通频带并用面包板实现。
2.实验目的
掌握用模拟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掌握面包板电路基本调试手段
3.实验原理
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
电路图如上所示,通过四通道示波器各个引脚可知两级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等信息:
第一级放大倍数为2.698/4.582=0.588倍,静态工作点为(D通道设置在第一级电容之前)即得11.949V如下图所示
第二级放大倍数由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与第一级放大倍数的比值。
如示波器所示,第二级静态工作点为6.613V。
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为329.535mV,则放大倍数为总体放大倍数329.535,第二级放大倍数为32.953/0.588=56.04,频率响应如图所示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闭环特性测试(电压串联负反馈)
测试增加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以及放大倍数的影响如下:
如图,闭环放大倍数为32.47,比开环时缩小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电流并联负反馈)
如图所示,放大倍数为32.89,放大倍数有所下降。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搭建多种电子电路,验证和应用电路设计的原理和知识。
实验材料
-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 工具: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等
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电路图,搭建基本电子电路。
2. 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观察。
3.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电路的变化和性能。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的搭建和观察,我们验证了电子电路设计的原理和知识。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观察到了电路的不同性能表现,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本实验对我们加深了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将理
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路设计的方法
和策略。
注意事项
- 在搭建电路时,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电路图进行操作。
-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清晰地记录相关数据,方便后续
的数据分析。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线路专题实验Ⅱ一、实验要求:1. 认真阅读学习系统线路及相关资料2. 将键盘阵列定义为0. 1. 2------ E. F,编程实现将键盘输入内容显示在LCD显示器上。
3. 编程实现将日历、时钟显示在LED显示屏上〔注意仔细阅读PCF8563资料〕,日历、时钟轮回显示。
4. 利用D/A转换通道〔下行通道〕实现锯齿波发生器;输出〔1~5V〕固定电压转换成〔4~20mA〕电流。
5. 利用A/D转换通道〔上行通道〕实现数据采集,将采集信号显示在LED屏上。
程序要求分别具有平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滑动滤波功能。
6. 将按键阵列定义成与16个语音段对应,编写程序,实现按键播放不同的语音段。
二、实验设计思路:本次实验用c语言实现,主要包括LCD,LED,AD,DA,日历芯片,测温传感芯片。
受到嵌入式系统实验的启发,将LCD,LED,I2C总线协议,键盘扫描模块接口写成一个文件库〔放在library文件夹下〕,尽量做到调用时与底层硬件无关。
通过调用库文件中的函数,实现代码的重用性。
键盘,LCD的代码由于与嵌入式实验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可将高层的函数〔与底层硬件无关的函数〕方便地移植过来。
三、实验设计:1.矩阵键盘扫描模块4×4的矩阵键盘,通过扫描可得到按下键的行列值,将行列值转换为相应的对应数字0~F。
函数GetKey()实现获得按键的键值。
对于键盘模块对于对按键的键值识别主要是通过两次扫描而取得。
对于第一次扫描,给四行键全部赋予1,然后读回键盘值,对于第二次扫描,逐行为键盘送1,每次送1后再读回键盘值,假设非零,说明此行有键按下,最终确定键值。
通过调用GetKey函数构造GetChar()函数,实现获取键盘字符〔’0’~’F’〕的功能。
通过调用GetChar()函数构造GetDec()函数,实现获取键盘输入整数的功能,整数范围在0~99999。
有按’C’键回退一格,按’E’清空当前未完输入,按’F’键结束输入的功能。
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 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double voltage;double resistance;double current;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int num;double srcPotential;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void Calculate(); //计算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四、实验结果程序开始界面: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错误输入0 (不能为0)输入正确数据3输入错误数据-1输入错误数据0输入正确数据4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得到正确结果。
电路实验报告(9篇)电路试验报告1一、试验仪器及材料1、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二、试验电路三、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
(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四、试验小结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状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电路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更好的理解、稳固和把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稳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学问,培育实践技能和动手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技术创新力量。
二、试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三、试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心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帮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掌握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掌握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根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纳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局部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
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
现代汽车普遍采纳负搭铁。
同一汽车的全部电器搭铁极性是全都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牢靠性,提高灵敏度,仍旧采纳双线制连接方式。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3姓名:周亮学号:2013211123班内序号:9一、 摘要方波与三角波发生器由集成运放电路构成,包括比较器与RC积分器组成。
方波发生器的基本电路由带正反馈的比较器及RC组成的负反馈构成;三角波主要由积分电路产生。
三角波转换为正弦波,则是通过差分电路实现。
该电路振荡频率和幅度便于调节,输出方波幅度大小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决定,方波经积分得到三角波;而正弦波发生电路中两个电位器实现正弦波幅度与电路的对称性调节,实现较理想的正弦波输出波形。
二、关键词: 函数信号发生器 方波 三角波 正弦波三、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该电路能够输出频率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信号。
(1) 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
(2) 方波输出电压Uopp=12V(误差小于20%),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
(3) 三角波Uopp=8V(误差小于20%)。
(4) 正弦波Uopp1V,无明显失真。
2. 提高要求:(1) 输出方波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
(2) 三种输出波形的峰峰值Uopp均可在1V-‐10V内连续可调电源电路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正弦波发生电路方波输三角波输正弦波输现输出信号幅度的连续调节。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将方波-‐三角波中间的电阻改为两个反向二极管一端相连,另一端接入电位器,抽头处输出的结构,实现占空比连续可调,达到信号发生器实验的提高要求。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过程1.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过程:①根据所需振荡频率的高低和对方波前后沿陡度的要求,选择电压转换速率S R合适的运算放大器。
方波要求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峰峰值为12V。
LM741转换速率为0.7V/us,上升下降沿为17us,大于要求值。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号:班序号:一. 实验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二.实验摘要: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
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
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
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1. 基本要求: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0.5〜50mVrm§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 提高要求: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
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
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
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
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Cl对正电流的I所有可用值,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
短路晶体管的V-I特性曲线非常类似与PN二极管,符合肖特基方程,除了稍高的直流电压值外,即器件电压的变化与直流电流变化的对数成正比。
因此,对于VI曲线上所有直流工作点,短路晶体管的微分电阻与流过的直流电流成反比,换句话说,器件的微分电导直接与电流成正比。
由于在其工作状态下,共射极连接的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0或100以上,在相当大的电流围,微分电阻都遵守这一规则。
因此,图2中V REG的变化就会改变电流I,并控制R-Q i分压比。
耦合电容C 和G将电路的衰减器与输入信号源和输出负载隔离开来下图为一个典型的小信号双极晶体管的短路VI特性,图中显示,至少可以在五个十倍程围控制微分电阻,即控制幅度超过1OOdB。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1.总体电路原理图Tnri it Output圏丄反由短路三械管构成的衰减器电路2. 分块电路(1)输入缓冲级输入信号V N驱动缓冲极Q,它的旁路射极电阻R3有四个作用:首先,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
R)1~ r be+(1+ B r ce/r be)(R3//r be) (1)该电路中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4的阻值(27k Q)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整个输出电阻。
其次,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A Q1=-B R4/ 〔r be+(1+B )R3〕〜一R4/ R 3 (2)第三,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一电压驱动的线性响应。
第四,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BAS=「be+(1+ B )R3,与只有r be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
图中,电阻F4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类似于图1中的电阻R。
电路原理图如下:2)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电路该部分利用直流耦合将Q2与Q3进行级联,构成互补放大器,在电路中提供 大部分电路电压增益。
电路图如下:ClFJU I 4'1 1£1r11 q_ir L J.1P !■ *fQ]3)输出级电路Q电阻,将发射极输出跟随器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
必要时,R14可选用更低的电阻,但如R14是1k果R14过低,则大电容的连接电缆会使Q进入寄生振荡。
电路图如下:4)自动增益控制部分(AGC即反馈电路Q6构成衰减器的可变电阻部分。
Q为Q提供集电极驱动电流,Q的共射极结构只需要很少的基极电流。
电阻R i7决定了AGC勺释放时间,其阻值可以选大些,从而能够有较长的AGC释放时间。
电阻R19用于限制通过Q5和Q6的最大直流控制电流。
当把大的C3值和Q6最小微分电阻作比较时,即最大信号波幅在完全控制下,其电抗对最低频率信号频谱成分而言是可以忽略的。
D和D2构成一个倍压整流器,它从输出级Q4提取信号的一部分,为Q5生成控制电压。
这种构置可以容纳非对称信号波形的两极性的大峰值振幅。
电阻R15决定了AGC勺开始时间,若与C6组合的R15过小,则是反馈传输函数产生极点,导致不稳定。
为确保对高频信号的良好响应,D和D2可以使用肖特基或快速PN硅二极管。
5)9V稳压源电路六.所实现的功能说明1)已完成的基本功能本实验所完成的电路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输入的信号围在0.5 50mVrm§即40dB动态围。
在这个输入围,输出电压的变化不超过5dB。
2)主要测试数据\ VI(mV) VO(mV) 、0.51.02.03.04.05.07.010.015.020.030.040.050.01006867047187257327357447537657777877998105006656937117227297357447557677767898008091k665691712723731737746757769777791802811 2k6696957157257327387477577707767898048133k6686957137237327377467577697787928038125k662693711722729736744755767775788798807鈕2 T< iOW eMK 1.4t VH 9B V ti t VWl ・ M,0«V W t.N V |i NW ti I ・部分波形图: R next3)测试方法i. 固定某一频率,输入端接正弦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从0.5 调至5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信号电压的有效值记录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ii.在100~5000Hz的围改变频率值,重复上述过程。
七.故障及问题分析故障1 :输出波形混乱。
问题分析:第一次连接的电路混乱,同时由于对面包板部连线了解的不够清晰,不小心将部分元件短路掉了。
解决方法:通过原理图,在纸上大致模拟画出在面包板上对电路元件的排布,再重新连接电路,问题得以解决。
故障2: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时,发现电路的输出信号始终随输入变化而变化,完全符合线性关系。
问题分析:经检测,Q3的输出波形会失真,说明放大倍数很大,即互补放大电路部分没有问题,由此可知在负反馈电路部分出现了错误。
解决方法:通过对每个器件管脚输出波形的检测,一段导线两端的波形并不一致,由此发现面包板的短路问题,导致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失效。
经改变导线在面包板上的位置后,问题得以解决。
故障3:输出波形不稳定,且当输入达到要求围的一定数值时,电路不能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了。
问题分析:故障现象与课本中学习的三极管进入线性区与否的差异十分类似,而我所连接的电路中,某些三极管的管脚间距过大,可能导致与面包板的接触不良,因此怀疑问题出在三极管上。
解决方法:将部分三极管重新排布后,问题得以解决。
八. 总结与结论1)测试数据分析:在实验要求的频段,当输入信号从0.5mVrms变化到50mVrm§即40dB的动态围时,输出大约只是从660mVrms变化到810mVrms即约1.78dB,增益从输入0.5mVrms输出660mVrms(即1320倍)到输入50mVrms 输出810mVrm(s 即16.2 倍),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2)心得体会:本实验电路较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电路要复杂很多,需要分块了解每一部分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并对本次试验的目的与实现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此外,复杂的电路也给电路搭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仔细对电路的串并联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连接电路,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当电路出现问题时,应该仔细分析故障,而不能盲目的重连电路,因此冷静与耐心也是做好此次试验必不可少的。
经过几次的修改,我对于利用面包板搭建电路已较为熟练,并对各种元件好坏的检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此外,在设计电路时,还需要运用Protel DXP 软件,让我们初步对设计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会了一种较为先进的电路设计方法,对于PCE板的手动布局与布线有了较为熟练的掌握。
九.PROTEL绘制的原理图及PCB板实物图:十.所用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1)元器件:面包板(1个)三极管(8050五个,8550 —个)二极管(1N4148两个)电阻、电容若干导线2)测试仪表:十一.参考文献1.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教程》,由E电大学电路实验中心2. 《电子电路基础》,宝玲主编,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