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表达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探究引导]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课题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课时)学校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执教钱佳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主要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能运用“天体系统”图,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主体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立体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的浩瀚、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激发探索宇宙的激情,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重点恒星、星云;天体系统教学难点天体系统的层次;恒星、星云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ppt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新学期引入走进高中地理一、什么是地理(what)教师提问:什么是地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翻阅第一册书目录,介绍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为自然地理部分;ppt展示第二册目录,教师介绍第二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文部分;教师:因此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以及它们的空间结构与规律的科学二、为什么学习地理(why)教师提问:我们为何要学习地理图片“魔鬼城”、沙漠玫瑰、天气预报、校园校徽、校园卫星图三、如何学习地理(how)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高中地理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新课教学导入新课:通过“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和“1930年汤博文发现冥王星”的两张照片展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于宇宙概念的思考教师: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四方上下指代空间间,古往今来指代时间,因此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学生:翻阅课本回答宇宙的范围、组成以及性质一、对宇宙的基本认识使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1.宇宙的范围:有限&无限教师:宇宙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但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有限的。
2.宇宙组成:各种星体和弥漫物质3.宇宙的性质: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二、天体:各种星体1.天体的组成教师提问:抬头仰望天空能看到哪些星体学生:月亮、太阳、牛郎星、织女星、流星等教师:总结天体的组成以及最基本的天体图片展示各个天体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宇宙中天体的组成,并且通过图片展示,更加形象直观2.天体的比较学生:翻阅课本2-3页,完成表格,包括天体的组成、举例以及主要特点教师:辨析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三个概念的区别教师提问:彗星长长的彗尾是如何形成的,提示根据彗星的特点绕太阳转以及彗头的物质组成来分析学生:彗头由冰物质组成,绕太阳转,升华形成背向太阳的彗尾培养学生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三、天体系统教师:天体之间也会存在着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1.地月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2.太阳系提问:太阳系除了太阳之外还包括哪些天体学生: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带观看flash,学生总结八大行星的位置、运动特征以及分类3.银河系—河外星系学生完成天体系统级别图结束新课天外来客:如果你想有幸被外星人联系到,请你留下你的具体地址激发学生兴趣作业完成学案教学反思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同样也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节地理课,如何转变学生从初中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高中地理更加空间化的思维是每一次备课都值得去深思的,并且同时要兼具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
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
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
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
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掌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适中,能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中,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也自转,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天文望远镜,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位置对生命存在的影响。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组成2.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掌握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认识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层和水圈2.2 教学内容: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每层都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地球的内部特征:地核是由铁和镍组成的,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是最外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球的外部特征:地球有大气层和水圈,大气层由气体组成,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结构和组成,讲解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结构模型,了解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层和水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对生命存在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对地球结构和组成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三章:地球的气候系统3.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掌握地球的气象现象和气候变化认识地球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3.2 教学内容: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层、水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6篇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规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
它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学生活动和评估策略的安排等方面。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精选篇1)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要变教师为教练,变讲师为导师。
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处处留意少讲精讲,时时注意留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本文就是笔者“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观念实践的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③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②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③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④互动探究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⑤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②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
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
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
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
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1. 引言:地球的舞台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小故事。
想象一下,咱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舞台,而宇宙则是这个舞台的背景,那可是浩瀚无边啊!当我们在地球上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时候,殊不知,外面还有数不清的星星和行星在“围观”我们,仿佛在说:“你们人类真有趣!”所以,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来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2. 地球的“家”2.1 地球的位置首先,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哪个“角落”呢?嘿,别着急!我们在太阳系中,是在离太阳适中距离的那颗蓝色星球。
你知道吗?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正好可以让我们拥有适宜的温度,既不会像火星那样冷得像冰箱,也不会像金星那样热得像蒸锅。
真是老天眷顾,给了我们一个黄金地段啊!而且,地球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地方,简直是宇宙的“人间仙境”!2.2 地球的特征说到地球的特征,那可就多了!它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是大气的好朋友。
咱们的水是生命的源泉,空气则是咱们的“氧气大哥”。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宛如一部复杂的交响乐,动物、植物和人类都在这乐队里各司其职,和谐共处。
这种微妙的平衡,真的是太神奇了,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为大自然的创作鼓掌!3.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3.1 人类的责任说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我们住在这颗星球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但也要为它负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像是温室效应、资源过度开发等等,简直让人心痛!所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呀!不然,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再也找不到干净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那可就真是“落得个身无长物”的惨状了。
3.2 地球的未来展望未来,地球将何去何从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出一份力。
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植树造林等等,都是我们能做的小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总能带来改变。
就像古人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小行动,都是通往美好未来的第一步。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教案一、引言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但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呢?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探索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理解地球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生命的重要性;3. 探索地球在宇宙中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地球和太阳的图片,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地球是什么?- 太阳是什么?- 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什么关系?2. 概念解释解释地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 地球: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有大气层和水的蓝色行星。
- 太阳: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3.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星系:解释什么是星系,介绍银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 宇宙:简要介绍宇宙的概念,说明地球存在于宇宙之中。
- 宇宙尺度:使用适当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微小尺度。
4. 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行星:解释行星的概念,列举太阳系内的行星。
- 卫星:解释卫星的概念,介绍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
- 恒星和星系:简要解释恒星和星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5. 地球的特殊地理位置- 适居带:解释地球位于适居带的概念,说明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 稳定轨道:介绍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稳定轨道,讲解地球因此拥有稳定的气候和季节。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对于生命的意义。
四、活动与评估1. 活动:与学生一起观察夜空中的星星,让他们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评估: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生命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结合宇宙探索的最新进展,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知识,如国际空间站、其他星系等。
六、教学资源- 地球和太阳的图片或模型- 宇宙尺度的图片或模型- 星系、行星、卫星、恒星等的图片或模型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对生命的重要性。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球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课堂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7.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展现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地球仪模型,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特点。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介绍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特点,与地球进行对比。
3.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在进行课堂演示时,注意操作地球仪的正确性,确保学生的理解正确。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观察他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绘是否准确。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况,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模型等工具分析地球运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星空,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奥秘。
提问:你们知道宇宙有多大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2.宇宙概述讲解宇宙的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通过图片展示宇宙的浩瀚,让学生感受宇宙的广阔。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讲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轨迹。
4.地球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通过动画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5.地球运动的影响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导致的时区差异、地球公转导致的气候变化等。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6.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四、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绘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规律。
利用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宇宙比作一个篮球场,地球大概在哪里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实际位置。
中图版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了解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
4.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5.理解并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宇宙的形成》视频并结合课本第5页1-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并设计如何判断天体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2.通过阅读课本第6页图1-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图,并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和测试题,让学生填写和检测对天体系统层次的掌握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通过阅读课本第6-7页图1-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并结合白板课件展示的表“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及相关问题,分组合作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从上述学习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并加以总结。
4.通过阅读课本7-8页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问题:生命存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地球具备哪些条件?接着设计测试题巩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而以此结合热点问题如UFO等让学生寻找地外文明。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天体的概念,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时标题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制作:田春福 审核:张孝荣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的天体及其类型
2.认识各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难点: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
二、 学习对象
知识拓展
宇宙中的天体及其主要特点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三、随堂练习
1.“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这个民谣中说的星星基本上都是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流星
2.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有
①太阳、月球
②呈云雾状的蟹状星云
③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
④哈雷彗星、流星体
⑤发射场上的“神州五号”飞船
⑥地球上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⑥
3.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在夜空中将看不到下列哪些天体或现象
A.北斗七星
B.哈雷彗星
C.流星现象
D.金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5.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①最高一级②最低一级③次于银河系④高于地月系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
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 、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
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
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
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
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
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引导启发式
②探究式教学
③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发现学习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将冥王星赶出九大行星之列! (以热点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一课时)
一、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伟大的哥白尼)其中突出日心说的科学家,使学生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通过浏览第4页“专栏”使学生简单了解宇宙大爆炸
转: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
通过一系列先动后静的图片来学习天体的主要类型,既丰富了视觉又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天体类型
该部分教学,突出主次,不面面俱到,重在介绍恒星和星云
恒星(提问:真的“恒”吗?然后用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动态图辅助教学)
星云(提问:我比恒星大吗?学习星云的特点)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体
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怎样呢?
三、天体系统
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讨论相结合:学生阅读书本第5页“天体系统”图
1、你能据图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吗?试试!
2、银河系到底是怎样的?(见第5页银河图)
3.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为何在七七左右?有科学道理吗?
(教学中强调看书和讨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课堂上的表达)
四、太阳系
看<太阳系示意图>提问:你能说出太阳系中太阳的霸主地位吗?由此突出太阳的地位.
(一)太阳——地球能量的源泉
用一段太阳能量来源的视频,直观展示,然后设疑,提高学生对此的认识:
有人说:没有太阳的能量不要紧,人类可以通过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等办法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转:用<太阳的结构示意图>及黑子耀斑图等引出太阳大气分层的教学。
(二)太阳大气分层(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阅读,完成表格)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创设视频情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带动学生大胆表达和发散性思维
你还知道有哪些影响?(各抒己见)
1、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
2、磁暴
3、极光
4、气候异常等
小结:以练习作为小结,提高教学有效性
1、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和()。
2、在下列方框中填充,表示各级天体系统(题略)
3、发生在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太阳风
第二课时只有一个地球
引入:用太阳系图吸引学生,然后创设问题:太阳系中为何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你相信真有外星人吗?新课教学:
一、太阳系组成
用太阳系的动画视频,带领学生围绕主题,层层设疑
1、你能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吗?学生据图小结
太阳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矮行星
小天体
2、行星和矮行星的区别你清楚了吗?(阅读专栏“冥王星出局”)
3、八大行星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二、八大行星分类表:
该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学习法:设问你能根据图表内容把八大行星分分类吗?
试着设计一张比较表(同桌交流共同完成)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列出教师自己设计的表格
我的表:
讨论交流之后,学生进行小结:
转:通过一系列外星人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认为地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讨论交流)
思考:地球与其它行星相比,有哪些独特性才使生命得以存在?(自我阅读)
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能吸住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与季节轮回节奏适度
讨论:你认为哪些迹象可能表明地外生命的存在?
(对于地外生命,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把课堂作为一个开端,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教师小结:“如果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地方,就象认为大地只生长一种植物那样荒谬!”
课后给予学生继续探索的空间:/life/xuehui/qntwxh
(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
(美国航空航天局)
【布置课后任务】: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2、请同学们自选一个宇宙方面的主题进行探索,并且整理成文作为下节课小组的交流材料。
(最后布置查资料完成小作文一方面培养学生查询搜集资料,加工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另外一方面是将课堂得以延续,教学不拘泥于有限的书本教材,让鲜活的生活实际、相关的国内外时事、同学和教师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都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
)
另外有需要可以再安排一课时给学生交流和作业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