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系统的优化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7
提高业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提高业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引言: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是一个组织内部的运作体系,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满足客户需求。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业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升业务质量。
第一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业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一套有效的体系可以确保质量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以下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点:1. 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为了提高业务质量,组织需要设定清晰明确的质量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相一致。
2. 规范流程和工作指引: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工作指引,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例如,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等。
3. 设计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指标可以帮助组织对业务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控。
通过设定合适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二节:持续改进与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核心。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改进方法和工具: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步骤。
通过反复循环执行PDCA循环,不断识别问题、改进过程,最终实现业务质量的提升。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系统的、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变异和缺陷,改进业务流程,提高业务质量。
六西格玛将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流程作为改进的框架,注重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3. 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问题分析工具,通过回答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谁)、How(如何)等问题,帮助组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e0 te 0ut01e δ第三节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及其实现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质量取决于它的动态特性,即取决于组成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和调节设备的动态特性。
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般是难以人为改变的。
所以,对于对象结构一定的控制系统,调节过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调节器的动态特性。
调节器的动态特性也称为调节器的动作规律,是调节器的输入信号(一般为被调量的偏差信号)与输出信号(一般代表了执行机构的位置)之间的动态关系。
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调节过程,必须根据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确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选择调节器的动作规律,使自动控制系统有一个较好的动态特性。
一、调节器的调节规律1、比例调节规律(P )所谓比例调节规律,是指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作用u (t )与其偏差输入信号e (t )之间成比例关系,即)()(t e K t u p =(1-11)式中 K p ——比例增益。
比例调节器的传递函数:p p K s E s U s G ==)()()( (1-12)工程中,常用比例带δ来描述其控制作用的强弱,即:pK 1=δ (1-13)其物理意义是在调节机构的位移改变100%时,被调量应有的改变量,如δ=20%时,则表明调节器输出变化100%时,需要其输入信号变化20%。
比例调节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18所示。
比例调节器输出控制作用u (t )将与偏差e (t ) 成比例地变化,而且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控制作用的变化目的是调节进入对象的流入量,消除不平衡流量,使被调量回到原来的值上。
从这一点看,比例调节规律的特点之一就是调节及时、迅速。
还可看出,在∞→t时调节过程结束,但偏差信号e (t )仍存在;换言之,调节过程结束时被调量的偏差仍未完全消除。
因为采用比例调节规律的调节器,其输出的控制作用大小与偏差大小成比例关系,一定大小的控制作用是抵消扰动的影响,使系统重新稳定下来的保证。
在系统受到扰动后,被调量偏离了其给定值,而出现偏差,调节器的调节使系统再次进入稳定状态,但偏差或大或小还要存在,否则偏差为零,控制作用也随之消失,干扰信号的存在eue 0tt图1-19 积分调节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就不可能使系统稳定下来。
第三节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在编制网络图时,只是考虑了工程项目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实际条件限制下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有许多的约束条件如有限的资源、有限的资金、有限的工期时间,都会使项目计划的实施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原先编制的网络计划失去可行性,需要重新调整。
在调整计划时,用一定的衡量指标如工期、成本和资源利用率,利用时差不断地从多种不同的方案中选择出比较有利的方案,以实现用最短的工期或最低的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或多项指标的综合优化完成项目,这就是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的优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时间优化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找项目的最短工期,它可以争取时间,迅速发挥投资效果,其措施有: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部分人力,物力支援关键路线的人力,物力;新增加人力、设备;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加快项目的进度,压缩关键线路的工期;还可以将作业进行分解,增加作业之间的平行交叉程度。
二、时间——费用优化时间—费用优化是综合考虑工期与费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以最低的工程总费用获得最佳的工期。
一项工程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指与各项作业直接有关的费用,如工人工资及直接设备消耗等;间接费用指不与各项作业直接相关、但随工程周期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管理费用及非生产用动力能源消耗费用等。
直接费用与工期呈反变化曲线关系,工期缩短,直接费用增加;反之,工期延长,直接费用减少,而间接费用与工期呈正变化曲线关系,工期缩短,间接费用减少;反之,间接费用增加。
总费用是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我们在优化中要找的就是总费用的最低点,在该点总成本最小,与之对应的工期即为最优工期。
进行时间—费用优化,首先要对全部作业取正常的作业时间,并算出关键线路的总工期和相应的总费用。
以此为基础,依次压缩直接费用变动率较小的关键作业的延续时间(以不超过极限时间为限),使压缩工期所节省的间接费用大于所增加的直接费用。
第九章合理化及系统优化建议为了使本工程能够更顺利、更完美地完成,达到更理想的施工效果,同时能够节省项目成本,我司组织了一大批富有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些浅显意见,供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各方专家参考。
第一节系统优化的内容系统优化的内容包括:对系统的流程进行优化;对系统设计的参数进行校核;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作为施工单位系统优化的重点在于: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第二节对系统流程的优化1.建议在水池入水管加装一个止回阀,水池顶加装两处DN150透气管。
2.图DS-10 :地下室管井前室未设计照明,建议补充。
3.防雷接地系统本楼现状如下:(1)本楼前临大海,后靠山坡,地处强雷击区,建筑物Y形、狭长布局,极易引雷;(2)再加上是旧楼改造,原有防雷引下线结点远远不够,据现场勘察,现场仅有4,5个引下点;(3)现改造为超5星级标准酒店,对大楼外部装饰要求高,需避免对外部装饰、土建结构较大破坏;(4)超5星级标准酒店的对安全性要求高,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
因此建议:(1)防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的长效、提前放电的防雷系统产品:要求在国外普遍使用成熟的及在国内一些重点建筑上使用过的,保护范围大、构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效果须充分满足本地、本楼要求。
(2)据我司在珠海的类似经验,在和记黄埔的珠海唐家湾海怡湾畔会所设计安装2支法国依丽达针形防雷系列产品,使用4年,效果非常好,本小区频繁雷击,独有会所区域安然无恙。
建议本楼使用1~2支法国依丽达防雷系统(银色针形),或英国E.F.公司SYSTEM3000防雷系统(金色半球形)。
(3)接闪器装置在电梯机房顶,不锈钢支架支撑,支架高2m*口径φ40;引下线用50mm2铜轴电缆通过电梯井引下至室外专用接地极,室外接地极用多条2m长铜棒连接制作,接地电阻小于1Ω。
第九章合理化及系统优化建议为了使本工程能够更顺利、更完美地完成,达到更理想的施工效果,同时能够节省项目成本,我司组织了一大批富有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些浅显意见,供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各方专家参考。
第一节系统优化的内容系统优化的内容包括:对系统的流程进行优化;对系统设计的参数进行校核;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作为施工单位系统优化的重点在于: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第二节对系统流程的优化1.建议在水池入水管加装一个止回阀,水池顶加装两处DN150透气管。
2.图DS-10 :地下室管井前室未设计照明,建议补充。
3.防雷接地系统本楼现状如下:(1)本楼前临大海,后靠山坡,地处强雷击区,建筑物Y形、狭长布局,极易引雷;(2)再加上是旧楼改造,原有防雷引下线结点远远不够,据现场勘察,现场仅有4,5个引下点;(3)现改造为超5星级标准酒店,对大楼外部装饰要求高,需避免对外部装饰、土建结构较大破坏;(4)超5星级标准酒店的对安全性要求高,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
因此建议:(1)防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的长效、提前放电的防雷系统产品:要求在国外普遍使用成熟的及在国内一些重点建筑上使用过的,保护范围大、构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效果须充分满足本地、本楼要求。
(2)据我司在珠海的类似经验,在和记黄埔的珠海唐家湾海怡湾畔会所设计安装2支法国依丽达针形防雷系列产品,使用4年,效果非常好,本小区频繁雷击,独有会所区域安然无恙。
建议本楼使用1~2支法国依丽达防雷系统(银色针形),或英国E.F.公司SYSTEM3000防雷系统(金色半球形)。
(3)接闪器装置在电梯机房顶,不锈钢支架支撑,支架高2m*口径φ40;引下线用50mm2铜轴电缆通过电梯井引下至室外专用接地极,室外接地极用多条2m长铜棒连接制作,接地电阻小于1Ω。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硬件/固件+软件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高一级语言的语句相对于低一级语言来说功能更强,更便于应用,但又都以低级语言为基础。
层次结构由高到低依次为:应用语言机器级M5、高级语言机器级M4、汇编语言机器级M3、OS机器级M2、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M1、微程序机器级M0。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
语言实现的两种基本技术:翻译:先把N+1级程序全部转换成N级后,再去执行新产生的N级程序,在执行过程中N+1级程序不再被访问。
解释: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指令,以此重复执行。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和内涵定义:它是软件和硬件/固件的交界面,即机器语言程序员看到的机器物理系统的抽象。
实质:确定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界面,界面之上是硬件和软件实现的功能,界面之下是硬件和固件实现的功能。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看不到,则称对它是透明的。
二、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的定义和内涵1.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级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2.计算机实现定义: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相同系统结构,可以有不同的组成;2)一种组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3)采用不同的系统结构会使可以采用的组成技术产生差异;4)组成也会影响结构。
第三节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取舍及定量设计原理一、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软、硬件功能的分配比例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可提高解题速度,减少程序所需的存储空间,但会增加硬件成本,降低硬件利用率和计算机系统的灵活性级适应性;而提高软件功能的比例可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但解题速度会下降,软件设计费用和所需的存储器用量增加。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第一节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方案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1、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
2、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受教育者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以某种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质与发展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人才结构模型发展:“金字塔”型理论模式——“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理论认为: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于人才的不同系列(类型)、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
不同系列、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质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系列的人才结构,每一系列人才内部又可以分成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各系列人员之间有交叉,每一系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梯人才结构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二)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
《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流程的优化》篇1点击下载完整稿.doc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ppt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流程优化是流程分析的深入和延伸,流程分析和流程优化是流程设计的基础,更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一些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以次来说明每件事情成功在于细节的把握和设计。
能够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生产生活流程优化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出每一件事情流程优化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内容同学们较易理解,因此无须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秩序对书上一些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让同学们对流程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三、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3)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4)能对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流程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优化思想和优化意识。
2)增强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和一般性步骤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明确流程优化的目的,把握流程优化的条件,创设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五、教学概述: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流程优化的意义。
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流程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流程优化的因素。
要求学生运用流程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
总结归纳出流程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流程优化的过程,体验流程是如何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