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系统的优化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7
提高业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提高业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引言: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是一个组织内部的运作体系,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满足客户需求。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业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升业务质量。
第一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业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一套有效的体系可以确保质量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以下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点:1. 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为了提高业务质量,组织需要设定清晰明确的质量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相一致。
2. 规范流程和工作指引: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工作指引,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例如,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等。
3. 设计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指标可以帮助组织对业务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控。
通过设定合适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二节:持续改进与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核心。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改进方法和工具: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步骤。
通过反复循环执行PDCA循环,不断识别问题、改进过程,最终实现业务质量的提升。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系统的、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变异和缺陷,改进业务流程,提高业务质量。
六西格玛将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流程作为改进的框架,注重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3. 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问题分析工具,通过回答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谁)、How(如何)等问题,帮助组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e0 te 0ut01e δ第三节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及其实现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质量取决于它的动态特性,即取决于组成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和调节设备的动态特性。
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般是难以人为改变的。
所以,对于对象结构一定的控制系统,调节过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调节器的动态特性。
调节器的动态特性也称为调节器的动作规律,是调节器的输入信号(一般为被调量的偏差信号)与输出信号(一般代表了执行机构的位置)之间的动态关系。
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调节过程,必须根据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确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选择调节器的动作规律,使自动控制系统有一个较好的动态特性。
一、调节器的调节规律1、比例调节规律(P )所谓比例调节规律,是指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作用u (t )与其偏差输入信号e (t )之间成比例关系,即)()(t e K t u p =(1-11)式中 K p ——比例增益。
比例调节器的传递函数:p p K s E s U s G ==)()()( (1-12)工程中,常用比例带δ来描述其控制作用的强弱,即:pK 1=δ (1-13)其物理意义是在调节机构的位移改变100%时,被调量应有的改变量,如δ=20%时,则表明调节器输出变化100%时,需要其输入信号变化20%。
比例调节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18所示。
比例调节器输出控制作用u (t )将与偏差e (t ) 成比例地变化,而且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控制作用的变化目的是调节进入对象的流入量,消除不平衡流量,使被调量回到原来的值上。
从这一点看,比例调节规律的特点之一就是调节及时、迅速。
还可看出,在∞→t时调节过程结束,但偏差信号e (t )仍存在;换言之,调节过程结束时被调量的偏差仍未完全消除。
因为采用比例调节规律的调节器,其输出的控制作用大小与偏差大小成比例关系,一定大小的控制作用是抵消扰动的影响,使系统重新稳定下来的保证。
在系统受到扰动后,被调量偏离了其给定值,而出现偏差,调节器的调节使系统再次进入稳定状态,但偏差或大或小还要存在,否则偏差为零,控制作用也随之消失,干扰信号的存在eue 0tt图1-19 积分调节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就不可能使系统稳定下来。
第三节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在编制网络图时,只是考虑了工程项目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实际条件限制下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有许多的约束条件如有限的资源、有限的资金、有限的工期时间,都会使项目计划的实施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原先编制的网络计划失去可行性,需要重新调整。
在调整计划时,用一定的衡量指标如工期、成本和资源利用率,利用时差不断地从多种不同的方案中选择出比较有利的方案,以实现用最短的工期或最低的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或多项指标的综合优化完成项目,这就是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的优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时间优化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找项目的最短工期,它可以争取时间,迅速发挥投资效果,其措施有: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部分人力,物力支援关键路线的人力,物力;新增加人力、设备;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加快项目的进度,压缩关键线路的工期;还可以将作业进行分解,增加作业之间的平行交叉程度。
二、时间——费用优化时间—费用优化是综合考虑工期与费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以最低的工程总费用获得最佳的工期。
一项工程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指与各项作业直接有关的费用,如工人工资及直接设备消耗等;间接费用指不与各项作业直接相关、但随工程周期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管理费用及非生产用动力能源消耗费用等。
直接费用与工期呈反变化曲线关系,工期缩短,直接费用增加;反之,工期延长,直接费用减少,而间接费用与工期呈正变化曲线关系,工期缩短,间接费用减少;反之,间接费用增加。
总费用是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我们在优化中要找的就是总费用的最低点,在该点总成本最小,与之对应的工期即为最优工期。
进行时间—费用优化,首先要对全部作业取正常的作业时间,并算出关键线路的总工期和相应的总费用。
以此为基础,依次压缩直接费用变动率较小的关键作业的延续时间(以不超过极限时间为限),使压缩工期所节省的间接费用大于所增加的直接费用。
第九章合理化及系统优化建议为了使本工程能够更顺利、更完美地完成,达到更理想的施工效果,同时能够节省项目成本,我司组织了一大批富有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些浅显意见,供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各方专家参考。
第一节系统优化的内容系统优化的内容包括:对系统的流程进行优化;对系统设计的参数进行校核;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作为施工单位系统优化的重点在于: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第二节对系统流程的优化1.建议在水池入水管加装一个止回阀,水池顶加装两处DN150透气管。
2.图DS-10 :地下室管井前室未设计照明,建议补充。
3.防雷接地系统本楼现状如下:(1)本楼前临大海,后靠山坡,地处强雷击区,建筑物Y形、狭长布局,极易引雷;(2)再加上是旧楼改造,原有防雷引下线结点远远不够,据现场勘察,现场仅有4,5个引下点;(3)现改造为超5星级标准酒店,对大楼外部装饰要求高,需避免对外部装饰、土建结构较大破坏;(4)超5星级标准酒店的对安全性要求高,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
因此建议:(1)防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的长效、提前放电的防雷系统产品:要求在国外普遍使用成熟的及在国内一些重点建筑上使用过的,保护范围大、构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效果须充分满足本地、本楼要求。
(2)据我司在珠海的类似经验,在和记黄埔的珠海唐家湾海怡湾畔会所设计安装2支法国依丽达针形防雷系列产品,使用4年,效果非常好,本小区频繁雷击,独有会所区域安然无恙。
建议本楼使用1~2支法国依丽达防雷系统(银色针形),或英国E.F.公司SYSTEM3000防雷系统(金色半球形)。
(3)接闪器装置在电梯机房顶,不锈钢支架支撑,支架高2m*口径φ40;引下线用50mm2铜轴电缆通过电梯井引下至室外专用接地极,室外接地极用多条2m长铜棒连接制作,接地电阻小于1Ω。
第九章合理化及系统优化建议为了使本工程能够更顺利、更完美地完成,达到更理想的施工效果,同时能够节省项目成本,我司组织了一大批富有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些浅显意见,供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各方专家参考。
第一节系统优化的内容系统优化的内容包括:对系统的流程进行优化;对系统设计的参数进行校核;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作为施工单位系统优化的重点在于:对重点区域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对原有施工图纸中的错漏进行补正;对设备材料的选用提供建议。
第二节对系统流程的优化1.建议在水池入水管加装一个止回阀,水池顶加装两处DN150透气管。
2.图DS-10 :地下室管井前室未设计照明,建议补充。
3.防雷接地系统本楼现状如下:(1)本楼前临大海,后靠山坡,地处强雷击区,建筑物Y形、狭长布局,极易引雷;(2)再加上是旧楼改造,原有防雷引下线结点远远不够,据现场勘察,现场仅有4,5个引下点;(3)现改造为超5星级标准酒店,对大楼外部装饰要求高,需避免对外部装饰、土建结构较大破坏;(4)超5星级标准酒店的对安全性要求高,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
因此建议:(1)防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的长效、提前放电的防雷系统产品:要求在国外普遍使用成熟的及在国内一些重点建筑上使用过的,保护范围大、构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效果须充分满足本地、本楼要求。
(2)据我司在珠海的类似经验,在和记黄埔的珠海唐家湾海怡湾畔会所设计安装2支法国依丽达针形防雷系列产品,使用4年,效果非常好,本小区频繁雷击,独有会所区域安然无恙。
建议本楼使用1~2支法国依丽达防雷系统(银色针形),或英国E.F.公司SYSTEM3000防雷系统(金色半球形)。
(3)接闪器装置在电梯机房顶,不锈钢支架支撑,支架高2m*口径φ40;引下线用50mm2铜轴电缆通过电梯井引下至室外专用接地极,室外接地极用多条2m长铜棒连接制作,接地电阻小于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