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3
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F;?J锫摘要阐述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4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三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种植结构凋整中存在的3个问题,以及促进结掏调整稳步进行的4点建议关键词辽宁植I结构调整措施建广一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种植结构凋整原则,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2fR)O年辽宁省确定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经济作物快速发展为突破口,以园艺作物(水果,蔬菜等) 内涵挖潜为增长点,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上质量,创名牌.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实现调减粮食.发展蔬菜,稳定水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调整目标.按照这一总体工作目标,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突出名特优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姆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切实搞好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从1998年开始,省政府启动r”3655”水灌溉工程,总投资36亿元.用5年时问,新增33万hm~ 水浇地.项目区涉及10个市,个县(市j,120多个乡镇,重点发展”吨粮田,”双江田”,”双干田”和名特优新果园,渊减低质低效的玉米等大田作物.大力推广问套复种技术,提高作物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土地利用率出卒1999年项日区新增水浇地6.7万hm,吏施冬麦一IL移5673 hm”.新增经济6253hm,”双T-Hl”1万hm.种植蔬菜2万hm!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1广一系列调整措施,加强政簧日f导与扶持,确保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沈阳市制定_r’一带四区”调整规划,在4个近郊区建立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园,设施农业园和高新技术园地,逐步形成蔬菜,花卉,水稻,林果等布局清晰的农,lk主导产业.1999年市级投资24亿元.建成r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大连市政府在全市通过实施农业精品工程,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确定以黄海大道经济副业为重点,落实精品工程项目110项,实施规模经营.市财政拿出3500万元,以奖代补.促进j二程肝展,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普兰店市政府对连片发展名特优新作物的农户给优惠政策,实行减免税制度,培养调整典型.发挥范带动作用:1999年市,乡两级政府在域于坦镇投资500万元,开发了667hm~优质桃生产基地,使之成为东北第一桃乡..海域市政府投资2(1(I万元,用于全市五大高新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典型引路,促进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二)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2000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99万hm!,改种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如何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保征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种田效益,为l睡稿FI期:2~0042-15作者为尉主任单位地址:沈阿1邮政§鹕:110013 农信息探索一20OO_3“],农民增收开辟新的增长点,这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为此辽宁省农业厅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实施”3655”工程为契机, 大力发展以小麦,蔬菜为前茬的间套复种,加快“吨粮田”,”双江田”,”双千田”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全省大力推广普及粮粮,粮油,粮菜,粮果,菜菜等多种形式的高效栽培模式, 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区,提高光,热,水等资源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1999年全省建立了12个粮, 棉,油,菜高新技术增效示范区,作物种植面积1万hra-”,示范区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534%,平均效益达48万元/hm,比对照增加1.5万元/hm,全省”吨粮田”,”双江田”面积分别达到3.8万hm2, 38.4万hm,分别比1999年增加O.5万hm,51万hm.全省间套复种面积达4o万hm,复种指数由1999年的108%提高到109%.全省各地根据本地区自然优势,分别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教经济作物,增加粮田效益.大连市重点推广了上茬覆膜土豆,下茬复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种植模式.以薯稻复种为例,上茬土豆单产达30t/hm2,产值24000元,下茬水稻6O00kg/hm2,产值9600元,上下茬合计每hm产值33600元,每hm!产值较种一茬水稻增加24000元丹东市推广了粮果高效间套复种模式,即草莓玉米套种和草莓水稻复种模式. 草莓套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形式,玉米每hm2 收人9000元,草莓每hm收人15000元以上.草莓复种水稻二茬每hm2收人达37500元.鞍山市推广了菜菜高效复种栽培模式,将种一茬玉米的耕地改种双季蔬菜,即春天种上茬土豆,西甜瓜等作物,夏季种白菜,大葱,晚芸豆等作物.上茬土豆每hm产值22500元,下茬大葱每hm产值18000元,上下茬合计每hm产值40500 元,扣除成本,每hm’纯收人达2550t3元,较种一茬玉米增收近10倍t三)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受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因素影响,一个地区——农业信探索.2的种植品种结构在总体上相对趋于稳定.因此,种植结构在”量”上的调整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应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品种结构调整应与市场需求接轨,政变只管种,不管卖,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替代高产低质,低价的老品种.培育地方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1999年全省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27个,其中粮食作物79个.重点开展了玉米,水稻,小麦,蔬菜,食用菌,瓜类等作物的”提质”工作,建立了一批鲜特优新品种生产基地,树品牌,抢市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全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以上,品种更新率达80%玉米良种更新更换667万hm,占播种面积的87%,水稻更新更换43万hm-’§85%,农业生产优质化进程明显加快.玉米品种调整:在广泛种植高产品种基础上,1999年重点发展了”三高”(高油,高赖氨酸,高淀粉)玉米,鲜食玉米等特用玉米生产,全省特用玉米生产面积近1,3余万hm.凌源市种植优质蛋白玉米”中单37l0”面积近2667hm,平均每hm产12t,所产玉米被饲料企业及食品加工企业收购,解决了玉米销售不畅的问题普兰店市种植鲜食糯玉米733tma~,除部分应季上市外,大部分经冷冻贮藏后,在生产淡季时上市,效益十分可观辽阳县种植667hm地膜青玉米,一年种两茬.上茬地膜玉米,下茬种秋白菜.每hm效益达900t30元.此外,葫芦岛市试种了角质玉米,黑玉米,高油玉米,面积达133hm-”.小麦品种调整:2000年全省扩大了优质品种辽春10号种植面积,面积达10万hm.占春小麦播种面积52%.由于面粉品质提高,市场销售看好,辽中,黑山,台安等县种的辽春10号小麦在播种前就与加工企业,粮库等部门签订了收购合同,解决了小麦卖难问题.水稻品种调整:重点推广了辽粳294,营8433等优质品种,减少了辽粳5,辽粳326等老品种的种植面积,优质品种率达60%.与此同时. 加强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出口.20o0年营口市开发绿色水稻面积8667hm2,与外商签定销售大米29万t的合同.蔬菜品种调整:近年来,辽宁省蔬菜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大,效益高.大宗蔬菜品种的结构与l990年相比,白菜面积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由228%下降到143%.降低85个百分点,萝,菜豆,大葱,韭菜等也均有所下降.黄瓜由8%增加到l19%,种植面积增长近50%.40余种特菜从无到有,生产规模达2万hm,占蔬菜总面积的5.3%各地在发展蔬菜生产上,注重规模开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全省各地涌现出],大批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品牌,如海城的黄瓜,岫岩的番茄,台安的茄子,北宁中安,沈阳新民的韭菜,黑山和北宁窟窿台尖椒,海城大棚马铃薯,铁岭,凌源的大葱,开原大蒜与元葱,海城,庄河的生姜,抚顺,庄河的食用菌,岫岩,西丰县山野菜等.这些质量优良的鲜细特菜相继打人国际场预计全省蔬菜出口量达35万t,创汇额将突破6000万美元.(四)围绕产业化发展,加强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种植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保证:产与销售不脱节,辽宁省主要将以下工作敬为突破口:一抓市场建设,解决卖难问题.全省多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地区都建立了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的还在外地建立销售窗口,推销本地产品,促进商品流通.目前全省蔬菜主营市场140 个,兼营市场735个年交易量达499万t,交易额83亿元.水果主营市场15个,兼营市场380 个,年交易量89万t,交易额22亿元.二抓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目前全省拥有蔬菜加工企业64个,产业化龙头企业25 个,年加工能力149万t,其中蔬菜保鲜企业30 个,贮藏量5.2万t.大型水果加工企业3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年加工能力22.3万t.刨利税8670万元.三抓信息网络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种植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超前性,减少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1999年省级网络中心向全省发布各类农业信息4o0余条,约24万字;重点加强了名特优新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行情等信息的网上宣传力度.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二,问题与建议总体看,2000年辽宁省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较大,调整效果显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少数地区对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认识模糊,观念滞后,在制订调整规划时,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整体的现象; 二是农产品品质和档次提高速度慢,高档名牌产品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和贮藏能力不足;三是信息不灵,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为此,今后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还应在政策信息引导,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培育名牌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种植结构调整保驾护航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本地区近,远期调整规划;要积极扶持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强科技,市场,生产信息传播引导力度,克服调整中的盲目性;要加大对信息网络,科研,推广等领域资金投入,确保调整工作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二)努力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铺路架桥——农业信息探索一20O0-3种植结构调整目的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种田经济效益,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吸纳地产优质产品,经加工转化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解决初级农产品质次价低的问题,从而牵动种植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三)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名优产品,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种植结构调整滚动式发展要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产品,同时注重规模,特色效应,品牌求规模,以规模促发展.(四)要坚持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搞好种植结构调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避免短期的趋利行为,又要防止为实现长远目标而不顾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蛮干行为,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近,农业部门对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摸底分析,指出调整种植结构不能单纯的减面积,而是调整的是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结构,结构是多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要调出新的产业和体制,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调出体系,质量标准化体系,信息体系,中介机构,调出创新,调出效益.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做到能种好什么就种什么.2要解决好种植结构调整的保障和出路问题,尽快建立和发展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要加快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解决好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配套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问题.4要强化信息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突出品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建设.5.积极探索农技服务新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6.实行优质优价,适当提高对优质适销粮的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7.对种植结构调整采取一些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鱼农业信息撵幕一曲吣-3本刊鳊辑部馋艳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
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
1.西邑镇基本情况西邑镇地处鹤庆县西南部的马耳山脚下,东连朵美乡,南接黄坪镇,西边靠近三营镇,北边和松桂镇相连。
西邑镇总面积为3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48hm2,常用耕地有1313.18hm2。
其中水田333.05hm2,现通过多年的水改旱,实际用于种植水稻的面积不到100hm2,水浇地(旱地)585.17hm2,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1hm2。
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从我镇境内南北横穿而过,大丽公路过境23.6公里,大丽铁路过境21.6公里。
西邑镇海拔在1700—3842m之间,境内森林覆盖率36%,西片区山清水秀,泉流不断。
地方特产有松茸菌、香菌、牛肝菌、蜂蜜、白芸豆、黄皮梨、奇峰萝卜和大麦酒等。
2.农业结构调整在我镇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其在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镇属于以工业为主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和养殖业,境内虽然有几家工业企业,但岗位有限,岗位条件要求高,只有少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按照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西邑镇农村经济收入为426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比超过68%,西邑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结构的优化。
2.2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借助于近年来的工作,2012年西邑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占比分别是35%、65%。
西邑镇党委合理引入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各类经济作物,如芸豆100hm2,烤烟300hm2,白肋烟33.3hm2,蔬菜66.67hm2,药材100hm2,泡核桃166.67hm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户经济收入,确保其增收致富。
2.3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西邑镇村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已经逐渐朝着小康迈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更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农业结构应当尽快予以调整。
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山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分析山西农业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山西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于农业发展的意愿和需求,以及农业产业链中的各方对于即将推进的政策的看法;实地走访主要针对农村基层,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优势山西农业产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为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障。
此外,山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助于农产品的扩大销售市场。
2.问题(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山西农村大多数农民从事传统农业,农产品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2)农业资金不足。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农村基层企业面临着农资、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受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3.发展方向(1)农业结构调整。
通过培育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3)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农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1)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规模效应,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优化。
(2)提供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
(3)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开展培训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现状(一)农业产业布局杭州市农业形成了以粮油、蔬菜、茶叶、水果、水产、畜牧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其中,西湖龙井茶叶产区、萧山蔬菜产区、余杭水产养殖区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杭州市涌现出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农业科技创新杭州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加大,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三、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约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四)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四、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篇本文是关于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xx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全局性、方向性工作来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xx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近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
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
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书记、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幅员面积296.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
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平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
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平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
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XXX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XX.X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
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
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XXX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XX.X%,比“十*五”末期达到XX.X亿元,净增加XX.X亿元,年均增长XX.X%,比“十*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XX.X%左右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XXX万元,较上年增长XX.X%。
比“十*五”末期达到XX.X亿元,净增加XX.X亿元,年均增长XX.X%,比“十*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XX.X%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
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
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
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
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
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种植业基本情况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
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
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
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202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22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22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22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22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一、综述
当前,农业种植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受到国家的重视。
随着农业
机械化、肥料施用、种植技术的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化程度和农业生
产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尤其是新型农作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以下将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1、作物种植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作物种植减少,同时增加了
薯类、坚果、果蔬、菌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据统计,从2024年到
2024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了7%,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了7%,林果种
植面积增加了17%,油料种植面积增加了3%,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9%。
2、种植地域调整
受气候、土壤和资源条件的制约,我国的种植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划分,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部在考虑气候条件下,大力倡导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特别是加快发展可节水、低耗水、中低耗磷氮肥的作物,充分发挥低
耗水资源优势,形成区域性的种植结构优势。
3、年份调整
种植结构的变化还会体现在农作物的年份调整上,一些农作物因其特性,其中一年种植的比例要小于或大于其它年份,因此。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专家讨论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业从业人员,重点了解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个别访谈和专家讨论则在针对性较强、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上进行,以便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农业产业结构问题(1)单一产业结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缺乏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特色。
(2)规模过小:大量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益低下。
(3)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设备。
(4)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2)技术问题:农业技术更新缓慢,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
(3)市场问题: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风险较大。
四、解决途径和建议1.多元化发展2.技术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增加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
鼓励银行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融资担保,帮助农民融资。
4.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体系,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的发布,提高农民的市场嗅觉和销售能力。
五、总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通过多元化发展、技术升级、增加资金支持和健全市场体系,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例一、背景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必然的选择。
二、调整目标1. 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
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自给率。
三、调整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增加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促进农业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2.优化农产品结构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调整农产品结构布局,逐步减少低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参与农产品销售,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渠道。
3.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构建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链延伸。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品牌价值,拓展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
建立完善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创业教育,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5.加强农业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加大对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合格。
关于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关于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1】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
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 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 家。
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
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
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
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
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一、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江西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如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庐山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知名度逐步提高。
同时,畜牧业、渔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江西省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民增收。
3、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纷纷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集聚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多种功能。
园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促进了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
4、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江西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如“泰和乌鸡”“广昌白莲”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实力较弱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还不够成熟,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不强。
3、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需求。
4、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
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是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为深入了解本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探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对本乡镇农业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本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结构本乡镇农业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为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涉及粮食加工和果蔬加工。
(二)规模与效益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本乡镇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部分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经营面积和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升。
但总体上,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产业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技术与设施在农业技术方面,本乡镇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还不够高。
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投入,但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道路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四)市场与销售本乡镇的农产品主要销往本地市场和周边城市,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一些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优良,但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
同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占比较大,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业附加值较低。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研发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将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单一、粗放、传统等问题。
农业主要以粮食、棉花、油料等传统农产品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主要以小农经营为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大的特点突出。
此外,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过于依赖传统农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其次,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农产品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的结构调和。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可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业产业发展支撑。
此外,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例如,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扶持力度,开发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同时,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实现。
政府可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升农业科研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自然环境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
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
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
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周庄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
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
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
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
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
“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
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
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
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
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
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XX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
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
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
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
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
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
鸡场11个。
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
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
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
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