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4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批注1古诗词三首作者介绍【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逐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全诗富有童趣。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鉴赏】①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路旁,树叶刚刚长出,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②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
"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
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
著有《石湖集》《揽轡录》等。
诗(词)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夏季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解】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宋]翁卷蓝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解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耸立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完结。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倚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胃口。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面团线。
④未解:不懂。
⑤可供:专门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蓝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解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做成的防雨用具。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自学,已经掌控了一定的方法。
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使学生查询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协助学生精确地认知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就是描绘田园风光,内容肤浅,生字不多,应指导学生先自学,鼓励学生大二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变为画面,念中体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师可以重点指点《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以对词的科学知识再稍加了解之后,认输使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反复复背诵,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挑选自己讨厌的方式去自学,比如说有的小组可以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多样的想象,在头脑中构成画面,把想象至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图画不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道说道图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边线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1、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人教版1. 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解析。
-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画面。
你看那稀稀疏疏的篱笆墙,旁边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这小路还挺深的呢。
树上的花已经开始掉落了,可是树叶还没长得很茂密,还不能形成大片的树荫。
这里的描写很简单,但是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那个有点空旷、有点宁静的乡村景象。
-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就有趣多啦。
一群小娃娃,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那兴奋劲儿就上来了,撒开脚丫子就跑着去追蝴蝶。
可是呢,那蝴蝶也很机灵,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地里。
这下可麻烦了,油菜花也是黄色的呀,那蝴蝶就像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一样,一下子就找不到了。
这两句把小朋友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生活的趣味都写出来了,感觉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的场景一样。
1.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 解析。
- 首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人就像个美食家兼画家。
你看,梅子变得金黄金黄的,杏子也长得胖胖的,这画面感是不是很强?就像能看到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梅子和杏子。
再看那田野里,小麦开花了,白白的像雪一样,油菜花呢,已经开始变得稀稀拉拉的了。
这一黄一白,一肥一稀的对比,把乡村夏天的田园风光描绘得美极了。
- 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就更有意思了。
白天的时间变长了,可是篱笆墙旁边怎么没有人经过呢?哦,原来是大家都忙着在田里干活呢。
只有蜻蜓和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好像这个田园就是它们的游乐场。
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们的忙碌,同时也让整个田园景色多了一份宁静和悠闲,毕竟只有这些小昆虫在那里享受这美好的田园风光啦。
1.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蝶:蝴蝶彩蝶蜂蝶蝴蝶蛾蝶粉蝶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二、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三、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四、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五、古诗词理解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诗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好多鸟儿都高高地飞走了,一直飞到看不见为止。
天上那片孤零零的云呢,也慢悠悠地独自飘走了,就好像它很清闲,想干啥就干啥似的。
这时候啊,我看看周围,好像就只有敬亭山还在这儿陪着我呢。
我看敬亭山看不够,敬亭山看我啊,好像也看不够。
你说有趣不?就好像我和敬亭山是两个好朋友,互相看着,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这里诗人李白啊,其实是通过写山和自己的互相凝视,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你想啊,鸟都飞走了,云也飘走了,就剩下他和山,多孤单呀。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你看啊,洞庭湖的湖水在秋天月光的映照下,两者搭配得那叫一个和谐。
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一样。
为啥说没打磨呢?因为它虽然很平静,但是又不是那种特别光亮的感觉,就有点雾蒙蒙的。
然后远远望去啊,洞庭湖中的君山翠绿翠绿的,整个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的大盘子,而君山呢,就像盘子里的一只小小的青螺。
诗人刘禹锡把洞庭湖写得可真美啊,用了这么形象的比喻,就像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诗意:江南这个地方可好了,那里的风景我以前就特别熟悉。
你看啊,太阳出来的时候,江边的花朵红得就像火一样,比火还红呢。
春天来了,江水那叫一个绿啊,绿得就像蓝草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我怎么能不常常回忆起江南呢?白居易在这儿就是用特别生动的描写,把江南春天的美景给展现出来了,让我们一读就好像能看到那红红的花和绿绿的水,也难怪他这么怀念江南啦。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知识点一、课题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指一年四季。
“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杂兴”即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代表作品,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本课选取了其中描写初夏农村自然景色的一首二、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词》《吴船录》《四时田园杂兴》等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疾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
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三、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词语解释♢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时节♢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梅子:梅树的果实♢肥:果实大而饱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稀: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篱落:篱笆♢惟有:只有♢蛱蝶:蝴蝶的一种五、诗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译文:梅子已经变黄,杏子的果实肥美,雪白的荞麦花铺满大地,显得油菜花稀稀落落的△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夏日白天越来越长,篱笆的影子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短,但是路上却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六、难点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提到哪些植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2. “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农民早出晚归去农忙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4.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9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1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组词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登鹳雀楼2.白日依山尽3.黄河入海流4.欲穷千里目5.更上一层楼二、《静夜思》–李白1.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4.低头思故乡三、《春望》–杜甫1.国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感时花溅泪4.恨别鸟惊心本组词共有十四个字,分别来自名家名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登高远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境。
李白的《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
而杜甫的《春望》则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国家沦陷、自己的遭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三首古诗词,情感真挚,含义深刻,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学生们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组词不仅可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组词的魅力,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和意境,让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这组古诗词也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善于感受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魅力,通过这组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性格,使之受益终身。
数百年过去,古诗词的魅力依然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让他们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和人生哲理。
而学生则应当用心体会,努力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多音字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和理解古诗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古诗词,其中必然包含多音字的应用。
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读音,让孩子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了解多音字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三首古诗词,其中包含了多音字的应用: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白日”和“白”字都是多音字,分别可以读作“bái”和“bó”.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到“白”字的不同读音,同时体会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进取精神的鼓励。
2.《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中的“白”字和“白发”中的“白”字都是多音字,前者读作“bái”,后者读作“bó”.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学习到“白”字的不同读音。
3.《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的“明”字和“明月”中的“明”字都是多音字,前者读作“míng”,后者读作“míng”. 孩子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学习到“明”字的不同读音。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孩子可以不仅提升语文素养,还能了解多音字的应用,增加诗词的乐趣,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孩子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诗词的魅力,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愿孩子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