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11月第34卷第6期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Nov.2020Vol.34No.6音乐与舞蹈主持人:郭威《玛依拉》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杜亚雄(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101)[摘要]因为哈萨克语“民歌”一词的内涵只强调口头流传,不强调集体创作,所以在被称为“哈萨克族民歌”的歌曲中有许多是音乐家的作晶。
在我国广泛流传的《玛依拉》是哈萨克斯坦著名民间歌手、作曲家玛依拉•沙姆苏特蒂诺娃创作的,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同版本,歌词几乎没有变化,但曲调却在整体近似的情况下各有不同。
因哈萨克语和汉语中“民歌”词义的不同,所以《玛依拉》既可称为哈萨克族民歌,又是一首创作歌曲。
[关键词]民歌;创作歌曲;辨析[文章编号]1003-3653(2020)06-0103-05D01:10.13574/ki.artsexp.2020.06.010[收稿时间]2020-06-23[作者简介]杜亚雄(1945—),男,河北鹿泉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引用格式]杜亚雄.《玛依拉》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JL艺术探索,2020,34(6).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来往人们挤在我屋檐底下。
玛依拉,拉依拉,哈拉拉库拉拉亦拉……这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一首哈萨克族歌曲,有人说它是民歌,有人讲它是创作歌曲。
它到底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呢?1982年,为了编辑《洛宾歌曲集》,我曾到乌鲁木齐采访王洛宾先生,他给我讲了记录《玛依拉》的过程。
m他说:“1938年,一部分哈萨克族部落被军阀盛世才赶出了新疆,流落到甘肃、青海一带,有些哈萨克族同胞到西宁做工谋生。
《玛依拉》是1939年秋天在西宁义源工厂记录的,演唱者是在该厂工作的一位哈萨克族女工。
由于我不懂哈萨克语,歌词是请在西宁做生意的维吾尔族商人阿布都•哈迭尔先生帮忙翻译的。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玛依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玛依拉》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尊重。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玛依拉》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玛依拉》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掌握。
2.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不太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含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玛依拉》的乐谱和歌词。
2.教师准备相关的民族文化的资料。
3.准备录音机或者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玛依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含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发放乐谱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旋律错误,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进行表演,以此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哪组能够更快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通过比赛,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他们学习歌曲的心得。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民族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
《玛依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的旋律和歌词;2. 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3. 增进学生对哈萨克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作业内容:1. 歌曲演唱:学生需完整演唱《玛依拉》歌曲,要求音准、节奏、音色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可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演唱,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2. 舞蹈表演:学生需学习哈萨克族的舞蹈动作,并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要求动作自然、协调,表现出哈萨克族舞蹈的优美和活力。
3.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每组4-5人,自行编排《玛依拉》的表演节目,包括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和相关道具等。
要求小组自行策划、组织排练,并在下次音乐课时展示成果。
4. 文化了解: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哈萨克族的文化背景、音乐风格和《玛依拉》的创作背景等。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按照课程安排,按时完成上述作业,并在下次音乐课时提交。
2.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规范展示:小组合作的表演节目,要求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提高作业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作业时,将根据演唱、表演、小组合作的表现以及文化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将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自愿提交作业反馈,包括对作业内容的建议、对教师教学的意见等。
教师将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将在下次课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表扬优秀者,鼓励有待提高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初中音乐玛依拉说课教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鉴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试听与演唱,提高识谱演唱能力。
2. 通过击打节奏,不仅掌握时值计算方法,而且能通过击打来表现出节奏型。
3. 通过歌曲的延伸学习,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演唱《玛依拉》,并且明确音乐的速度在情感表现中的重要性。
2. 准确地拍打出前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3. 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演唱歌曲,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特点。
难点:对于民族特点认知不清晰以及学习演唱附点节奏型。
三、教学用具《玛依拉》音频资料、钢琴、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哈萨克族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哈萨克族的文化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哈萨克族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哈萨克族的音乐特点。
环节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教师播放《玛依拉》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现。
2.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中的变奏曲和花腔部分。
3.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玛依拉》,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附点节奏型的演唱方法。
环节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 各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哈萨克族音乐特点和附点节奏型的演唱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哈萨克族音乐的喜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玛依拉》,并尝试分析其他哈萨克族音乐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学唱《玛依拉》,使学生对哈萨克族音乐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玛依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玛依拉》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湘艺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音乐文化背景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较为复杂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玛依拉》;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3.歌曲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优美的歌声展示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讨论法:教师学生探讨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2.乐谱:歌曲《玛依拉》的乐谱;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4.教学道具:与歌曲相关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玛依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展示歌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历。
同时,展示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教学,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玛依拉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玛依拉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玛依拉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玛依拉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玛依拉音乐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玛依拉音乐的起源和特点介绍。
2. 玛依拉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学习。
3. 玛依拉音乐的欣赏和表演。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玛依拉音乐的演奏场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玛依拉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它在哪些地区流行以及它的文化背景。
3. 分析玛依拉音乐的特点,如使用的乐器、常见的节奏和旋律等。
示范演奏:4. 请专业音乐人或老师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玛依拉音乐的魅力。
学习基本节奏和旋律:5. 分解玛依拉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模仿。
6. 利用打击乐器、口琴等简单乐器进行节奏和旋律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欣赏和表演:7. 听取学生对玛依拉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8.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首玛依拉音乐进行欣赏和表演。
9. 学生可以选择演奏乐器、合唱或跳舞等形式,展示他们对玛依拉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10.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演水平和对玛依拉音乐的理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拓展活动:11.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拓宽他们对音乐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玛依拉音乐演奏示范- 打击乐器、口琴等简单乐器- 学生合作表演的选定音乐资源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以巩固他们对玛依拉音乐的理解和技能。
玛依拉-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玛依拉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和唱法。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玛依拉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唱法,掌握歌曲演唱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和音响。
2.玛依拉的歌曲。
五、教学过程
1. 学习歌词
1.展示玛依拉这首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学习歌曲的内容。
2.请学生读并理解歌词的含义,让他们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习曲调
1.听一遍玛依拉这首歌曲。
2.学生逐句听歌,掌握曲调,体会歌曲情感。
3. 学习唱法
1.老师现场演唱玛依拉这首歌曲,让学生跟着唱。
2.教师对学生的唱法进行指导和改进,指出唱法的要点和技巧。
4. 播放歌曲
1.让学生听玛依拉这首歌曲。
2.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与前面所学习的歌词和曲调相互联系。
5. 艺术鉴赏
1.请学生自由表达对玛依拉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引导学生就歌曲中的情感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玛依拉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学习了唱法,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玛依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玛依拉》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新疆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特色,歌曲的速度变化丰富,表现了玛依拉姑娘的美丽身影。
歌词内容富有诗意,描绘了玛依拉的美丽、纯洁和热情。
整首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新疆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玛依拉》,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玛依拉》,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玛依拉》的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处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学生需要了解新疆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学唱、模仿、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玛依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
3.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疆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4.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民族舞蹈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玛依拉》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展示:展示歌曲《玛依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背景。
3.讲解:讲解歌曲《玛依拉》的旋律特点、歌词内容以及新疆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4.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错误。
玛依拉-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玛依拉这一乐曲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玛依拉这一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曲式形式等方面,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风情。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并掌握玛依拉这一乐曲的基本音乐元素;•理解玛依拉这一乐曲的中国民族音乐特征,探究其内涵和文化背景;•能够有效地演奏、欣赏玛依拉这一乐曲,表达出个人独特的情感和表现力。
2. 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难点为:•玛依拉这一乐曲的音乐结构和曲式形式;•玛依拉这一乐曲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授课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玛依拉这一乐曲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结构、曲式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听力反应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播放玛依拉这一乐曲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独奏演奏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指导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演奏玛依拉这一乐曲,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教学步骤本次教学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介绍乐曲的基本信息,包括创作背景、音乐元素、曲式形式等方面。
•第二步: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乐曲中的各种音响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和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音乐语言。
•第四步:指导学生演奏乐曲,带领学生以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呈现玛依拉这一乐曲。
•第五步:进行互动交流,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三、教学评估本次教学的教学评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生的演奏技巧:通过学生的演奏表现来衡量其演奏技巧的水平。
•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表现来衡量其对玛依拉这一乐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玛依拉
玛依拉
演唱:殷秀梅
歌词千寻
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
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
弹起冬不拉冬不拉
来往人们挤在我的屋檐底下
玛依拉玛依拉哈拉拉库玛依拉玛依拉拉哈拉拉库拉依那依啦啦啦我是玛莉姑娘名叫玛依拉
白手绢丝面上绣满了玫瑰花
青年的哈萨克人人羡慕我羡慕我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呀
玛依拉玛依拉哈拉拉库玛依拉玛依拉拉哈拉拉库拉依那依啦啦啦白手绢丝面上绣满了玫瑰花
谁能来唱上一首歌比比玛依拉青年的哈萨克人人知道我知道我
从那远山头到了我的家呀
玛依拉玛依拉哈拉拉库玛依拉
玛依拉拉哈拉拉库拉依那依啦啦啦以上就是关于玛依拉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1252020年第 5 期下TE SE YAN JIU/特色研究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的二度创作李 燕哈萨克族人民大多能歌善舞,通过对哈萨克族民歌现有研究发现,哈萨克族民歌大都以游牧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人物、景色为歌唱对象。
《玛依拉》是哈萨克族民歌的代表,研究《玛依拉》的二度创作,使音乐作品的故事性得到了延伸,使作品的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对哈萨克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玛依拉》二度创作的民歌属性《玛依拉》描写了一位哈萨克族自信、美丽、善良、大方、能歌善舞的姑娘玛依拉,许多草原上的人们,为了聆听她的天籁之音,常常围坐在她毡房前载歌载舞。
其实是以小见大,从而反映哈萨克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传递给我们更多乐观向上的精神。
对《玛依拉》成功二度创作,是对传统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突出贡献。
当代作曲家们在进行《玛依拉》的二度创作时,依旧会使用本民族、本土化的语言,以其主旋律为蓝本,在融入时代性的同时,会最大限度地保留音乐作品民族性。
例如,作曲家胡廷江改编的《玛依拉变奏曲》,在保留大量民族音乐主题的同时,巧妙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并加入了大篇幅的华彩花腔乐句。
这些二度创作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性,加大了歌曲的演唱难度,也使玛依拉的音乐形象惟妙惟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并成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歌者都喜爱的曲子,为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哈萨克民族乐器“冬不拉”的伴奏,贯穿整个作品始终,赋予作品很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
二、《玛依拉》二度创作的方法对哈萨克族传统民歌《玛依拉》二度创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曲式的二度创作,二是演唱的二度创作。
这两个层次即构成了民歌《玛依拉》作品全新演绎的一个亮点,也构成了作品二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度创作作品《玛依拉变奏曲》极尽可能的保留了《玛依拉》的基本旋律,在曲式变化和演唱技巧上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我国的音乐艺术家就开始系统整理和收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民歌,并进行二度创作。
小提琴曲玛依拉讲解小提琴曲玛依拉讲解玛依拉是维吾尔族音乐艺术中的一种曲式,通常饶有情调、悠扬动听,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传统音乐之一。
玛依拉曲式在旋律和节奏上非常独特,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简单旋律与独特的表现力有关。
1. 起源与发展玛依拉曲式起源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源于多种音乐文化,如伊斯兰教音乐、民间音乐等,经过长期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玛依拉这一传统音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逐渐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音乐曲式之一。
2. 特点与风格玛依拉曲式的旋律单纯、优美,以“滴水穿石”一般的反复和逐渐递进的方式,不断加深人们的情感。
在曲式中不仅有富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弓技、指法、扩音等技巧,还有独具特色的拨弦法。
同时,玛依拉曲式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它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悲欢离合、生活情趣和风土人情。
3. 玛依拉的演奏玛依拉演奏需要注意速度、节奏、音响效果等多个方面。
演奏时应掌握动作、力度、音色的协调,灵活掌握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在演奏玛依拉时,还需要将自己融入到曲调和情感中,发掘和表达玛依拉曲式中的艺术魅力。
4. 玛依拉的艺术价值玛依拉曲式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重要的反映了维吾尔族的音乐文化,还丰富了中华文化多元性。
在演奏中,玛依拉曲式能够深刻地表现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弘扬人类文明和艺术水平。
同时,玛依拉曲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欣赏,成为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总之,玛依拉是一种非常特别、优美的维吾尔族音乐曲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内涵,而且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玛依拉变奏曲伴奏引言: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享有盛誉的古典音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雅克·德尔尼创作于19世纪末。
这首曲子结构复杂、旋律优美,以其华丽的变奏技巧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成为了古典音乐领域的经典之作。
而在演奏这首曲子时,伴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会侧重解析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包括其特点、技巧和演奏要点。
第一部分:玛依拉变奏曲1.1 曲目简介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以玛依拉为主题的变奏曲,全曲分为主题部分和多个变奏部分。
主题部分以简洁、悦耳的旋律引入,之后每个变奏部分则对主题进行不同的音乐变化和发展。
整首曲子既有热情奔放的片段,也有静谧悠扬的旋律,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
1.2 伴奏的作用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能为主旋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之更加鲜活、生动,又能在变奏的过程中为演奏者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
良好的伴奏能够增强曲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使演奏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玛依拉变奏曲伴奏的特点2.1 和声的丰富性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以其和声的丰富性而著称。
伴奏部分采用了多种和声手法,如和弦的转位、层叠和声和交替和声,使得伴奏在音乐旋律中扮演着完美的角色。
这种丰富的和声可以为曲子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2.2 节奏的变化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节奏变化非常多样化。
有时伴奏以快速、有力的音符开启曲子,有时则以缓慢、轻柔的音符作为主导。
伴奏的节奏变化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动性。
2.3 动态的变化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部分在动态上也有丰富的变化。
伴奏通过不同的演奏力度和强弱程度,增强了曲子的表达力。
有时伴奏轻盈如水,有时则澎湃如潮,为主旋律提供了恰如其分的低音衬托和高音衬托。
第三部分:玛依拉变奏曲伴奏的技巧3.1 手指技巧在演奏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时,手指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具备准确而流畅的琴键转换和手指动作,以保证伴奏的精准性和连贯性。
3.2 和声技巧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中经常涉及复杂的和声结构。
教学目标: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即“替换指法”。
2,要求学生能够连贯地吹奏乐曲《玛依拉》,并做到有感情地吹奏。
教材分析:《玛依拉》是一首哈萨客族民歌,歌舞曲,3/4拍,全曲由主歌性的四个乐句加一个带副歌性的衬词乐句构成,歌曲节奏紧凑,曲调轻盈明亮。
教学重难点: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替换指法”处能够做到运指灵活,连贯地吹奏。
学情分析:在竖笛上学生已经学习了d__r各音的指法,在学习演奏《玛依拉》的过程中3/4拍的韵律,替换指法处,以及第五乐句节奏的掌握上,可能给学生学习上带来困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发音练习
1,d r
1__ 2__ 3__ 4__ 5__ 6__ 7__ 1__ 2__
11 22 33 44 55 66 77 11 22
要求:气息均衡,发音流畅,连贯,吐奏法与双吐奏法结合。
四,新课教学
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
(1)复习si的第一种指法. Si (01)
(2)新授si 的替换指法si (023) 标记符号:si
(3)练习si d两音71717——
2,学习《玛依拉》乐曲的演奏
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轻轻松松已经过去两关了,有信心挑战第三关吗?
(1)录音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何感觉呢?它的情绪怎样?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竖笛)
(2)简介乐曲
你想了解这首《玛依拉》的乐曲吗?这是一首歌舞曲,是哈萨客族民歌,哈萨客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等地。
那里的人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能想象的出大草原的风光吗?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那儿的人们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高亢明亮,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3)吹奏阶段
A,[浏览乐谱]
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把书翻到11页,先浏览一下这首《玛依拉》竖笛曲,并完成下列问题:a,有几段?拍号是什么?b,替换指法si 标记找到了吗?c,认读歌谱。
B,[感受乐曲]
a,播放《玛依拉》录音,学习用身体做乐器感受三拍子节奏。
b,弹奏《玛依拉》乐曲,学生敲击身体的物品感受三拍子节奏。
C[自学吹奏]
(1)学习情况汇报一下:哪几句会吹了?哪几句有点难?
(2)解决问题:a,{师示范吹奏整首乐曲。
b,共同学习替换指法处,第4乐句节奏变化处。
D,分析曲谱
有几乐句?各乐句有没有重复处?
E,如何使你的演奏更加动听呢?使别人一听,就迷上你的笛声呢?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一下演奏技法,运指,运舌技巧。
(1)演奏技法。
连音与非连音。
前者用非吐奏法演奏,后者用吐奏法演奏。
找出乐曲中的连音与非连音。
(2)运舌技巧:舌尖轻点,口风宽松,发低音时,气息下沉,如:最后一句。
(3)运指技巧:指腹平按,轻触孔边。
F,掌握了演奏技巧,如何有感情地演奏《玛依拉》乐曲呢?下边共同讨论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怎样的情感来演奏?
一,[情感的表达]
(1)听故事,引出歌词,帮助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词如下:
人们都叫我诗人玛依拉,诗人玛依拉,
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那冬不拉,冬不拉
来往人们拥挤在我的屋檐底下
玛依拉玛依拉啊玛依拉玛依拉啊玛依拉玛依拉
(2)角色表演再现情景。
老师扮演“玛依拉”,一边提马奶桶,一边演唱玛依拉歌曲。
学生扮演哈萨客族的小牧民买马奶。
(3)感情提示属语:热情,活泼地。
二,[怎样的力度?]
力度提示:第一,二乐句由mf到mp。
第三,四乐句mp。
第五乐句:mf
三,[怎样的速度]
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表达玛依拉,美丽活泼,可爱的形象呢?
听范奏乐曲,快与慢对比,做出选择。
四,齐奏
要求:连贯地,有感情地演奏《玛依拉》乐曲,表达她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
五,[表现与创造阶段]
你想用怎样的形式表现这首乐曲?
吹奏乐曲;为乐曲伴奏;舞蹈表演;演唱《玛依拉》。
六,[小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能够顺利地掌握了竖笛发音流畅连贯和si的第二种指法,还学会吹奏《玛依拉》乐曲,非常了不起!
课下,请同学们加强练习,同时请你们收集哈萨客族民歌,民族图画,民族服饰,可以在inter 网上查,也可以在别处找。
当然,有机会可以到哈萨客族旅游,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