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5.09 KB
- 文档页数:2
带状疱疹
一、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三、治疗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
神经节毁损等。
四、护理
1、观察要点:疼痛部位及对疼痛能否耐受,是否出现疱疹以及疱疹的形态,患者的心理状况。
2、用药护理:抗病毒类药物要坚持定时定量使用,不可随意私自加减,以免造成病情反复,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纳差等。
3、疼痛的护理: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按照三阶梯镇痛法原则给药。当疼痛能耐受时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通过心理疗法来达到止痛的效果。
4、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疼痛剧烈无法忍受而焦虑,暴躁,甚至抑郁,要体谅患者,在疼痛减轻时鼓励患者表达疼痛剧烈时的感受,并耐心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基本情况,邀请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治疗中来,并适当辅以抗抑郁止疼药的治疗。
5、生活护理:病室宜安静,光线宜暗,告知患者在洗脸刷牙洗澡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治疼痛发作,同时情绪要平稳,不宜大喜大悲。
五、健康教育
1、生活起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睡眠充足,保持个人清洁卫生,预防病毒感染。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瘦肉、鸡蛋、黑木耳、玉米、大豆等。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停药,若在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