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
- 格式:pptx
- 大小:13.40 MB
- 文档页数:19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内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2、长城沿线的民居包括辽宁西部、河北北部、河套地区、宁夏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内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山西、陕北、陇东、宁夏南部和河南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靠崖式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窑洞,各家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
地坑式又称天井窑,是在没有崖面的地方向下深挖,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成方形,形成庭院。
在窑洞内,靠近窑口门窗空气阳光充足处,安排炕、灶等日常起居用;深处作为贮藏室。
4、华北地区的民居包括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及苏北、皖北地区。
该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多北风,房屋座北朝南,大多为四合院。
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特征分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7期摘要: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
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从而总结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河南;地域性建筑;色彩;文化表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们根据各自的价值观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具有共识“符号”,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地域建筑只有那些在同一价值系统中的人才会理解。
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
其中乡土建筑主要是指不同建筑形制的河南民居;公共建筑包括会馆建筑、明清衙署、书院建筑、民间戏楼等,是官、商、民从事公共事务、娱乐交流等活动的建筑;宗教建筑主要是河南境内的佛教建筑。
笔者在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
主色是建筑中在相对正常日光照耀下的外体本身所显示的颜色;辅助色,一方面是建筑外体装饰如门窗、柱梁、牌匾、楹联等装饰色彩,另一方面是主色的延伸,主色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以及经过时间的洗礼、阳光照射留下的发生色变的主色。
从而整理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河南地处中原,地域特点多变,南北地況具有差异性,随着历史的沿袭,对于乡土建筑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河南民居上,在河南地区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合院式、窑洞式。
一、合院式民居的特征河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形成是以中原地域文化特色为依托的,适应本地区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和色彩都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建筑思想,基本内容是指礼制和秩序,建筑在形制上应充分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男外女内等要求,因此,合院式住宅也是河南地区具有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体现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对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反之,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中原建筑文化也有一定影响。
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使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形式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及分布河南各地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在现存传统民居实体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四合院、豫西地区的靠崖窑洞与地坑院建筑以及豫南地区的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构架的巧妙结合型民居,都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偏僻山区或丘陵地带均有遗存。
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郏县临沣寨、太行山下的寨卜昌村,连寨墙都基本保留完整;又如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保存的完整程度而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些传统民居是中国民俗建筑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凝聚了中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文化、艺术、技术、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
这些现存民居为中国民居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二、河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中原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脉,使民居形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很大差异。
院落的基本形式和院落的组合方式是两大常见类型。
院落的基本形式。
从平面布置分四种形式,四合院、三合院、窑洞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房院。
四合院与三合院在河南各地分布广泛,这些院落还可以以院作为一个单元,进一步组合成为中型或大型复合型院落。
河南各地的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大体相同,由四面或三面房屋围合而成,院落中轴线明显,正房坐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分布。
78f t u r i f 教学参考2021年第4期•上研学实践民居建设中的地理思维探究一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曲村地坑院为例陈红方(河南省修武县第一中学,河南焦作)摘要:民居是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千百年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
文章 介绍了地坑院研学的目标方案和实施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了曲村地坑院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展示了部分研学成果,认为对其他民居的研学可参考本次活动。
关键词:民居;地理思维;地坑院;人地协调在研学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民居,何为“民居”?简言之就是“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建筑”,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居民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民居的建设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地理思维”。
2020年7月12日,笔者带领学生走访、考察了还未被旅游“包装”的原生态的地坑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曲村地坑院。
_、确定研学目标,制订研学方案1. 研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曲村地坑院的 结构和功能特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2)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曲村区域环境特点,从地 理视角分析地坑院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从而落实学生的综合思维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 指导学生总结研学成果,归纳地坑院建设中 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构建“民居”研学的思维模板。
2. 研学方案(1)研学主题:探究曲村地坑院结构、功能特点与地理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研学内容:①通过观察、测量等,绘制地坑院平面结构示意图。
②采访村民、实地体验,了解地坑院的前世今生、功能和特点。
③成果交流,归纳总结。
(3) 活动策划、负责人:陈红方。
(4) 研学人员:《县域高中地理实践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修武县第一中学髙二地理兴趣小组成员。
河南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豫2.行政中心:郑州3.行政区划: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
①郑州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②开封古称汴州、汴梁、汴京,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
③洛阳市别称洛邑、洛京,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④平顶山,别名鹰城。
位于河南省中部,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
⑤安阳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
⑥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朝歌、战国七雄赵国首都中牟均位于鹤壁市。
⑦新乡位于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紧邻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重要城市,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⑧焦作市古称山阳、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
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⑨濮阳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接壤,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接壤,东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
民风---河南信阳地区居住习俗信阳农民家庭多居住土墙草顶的房屋,稍好的砌成砖墙草顶房屋。
富裕人家多系砖石为墙,八柱落脚,房盖瓦,房内铺砖,门坎用石条或硬木铺成。
深山区叶岩石颇多,农房多用天然石片砌成墙壁,坚固耐用。
沿淮渔家多为船居,一家人按辈份长幼、未婚已婚而分前、中、后舱居住。
建房是一大事,讲究颇多。
首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地基,审查山川形势,讲究方位、向背、排列结构等。
房前有山,称有靠山;房前屋后水向里流,意为生财。
山岭烟霞腾绕,植被葱绿,流泉甘冽,土腻石润的地方,“生气行于地”,利于建宅。
取坐北向南最好,但限于地形,通常只考虑山形向背,不建正北正南房屋。
一般地方坐西北向东南的农房约占一半,坐东北向西南的约占35%。
水乡农民多居住在水围中,四周环以塘、沟,设路坝供出入。
城镇房屋取决于街道走向,非临街房屋尽可能取坐北朝南方向。
建房用料崇尚杉、松、椿、柳、泡桐等,忌用桑、槐(因与丧、坏谐音)和楝树(因其为苦楝)。
严禁前屋高于后房、右房高于左房,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只许青龙高万丈,不许白虎抬头望”。
自家的门、窗不能正对着他人家的屋梁头、过梁头和山墙尖。
因为民间视门窗为人的口眼,而“尖”即“箭”,对口、眼不利。
窗楣低于门楣,堂屋门不与院门直对。
讲究前后墙要一样长,3间屋两头的暗间要一样大,屋两头山墙要一样长等。
上梁是建房最隆重的场面。
上梁时,请树的主人喝酒或赠送礼物酬谢。
送梁多是至亲好友所为,将梁披上红布,名曰梁衣,由两名童男抬着,伴以唢呐锣鼓,吹吹打打送到。
上梁前一天夜里,燃香烧纸祭梁,俗称暖梁。
上梁之日,主人摆宴请工匠,亲友送礼品相贺,大梁、中柱、斜梁上贴对联,写上“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幕卷西山雨”之类。
有的在梁中央画一太极阴阳图。
上梁过程中,由会说彩头、唱赞歌的木工或泥工骑在梁头,边唱边抛撒花生、糍粑、糖、烟、果等,梁下的人们哄抢喝彩,热闹非常。
近年来,固始一带还流行在上梁时“燎锅底”“呼墙根”等习俗,刚打好地基,亲朋好友就来祝贺,当然少不了带有赞助性质。
河南省地域文化介绍九州之心,文明之源豫州——河南,枕在母亲河的臂弯,在华夏文明的摇篮里长大。
斗转星移四千载,见证了中原大地的兴衰成败。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华夏民族的早期聚居地,河南恒为中华民族史卷记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今河南,传承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文明,又添新兴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的发展气势,处处散发着厚积的文化气息,洋溢着广博的地域风情,随心一瞥皆令人惊鸿神往。
民间工艺之大成——浚县泥咕咕,地域风情之精粹——洛阳牡丹,强身壮体之灵药——焦作四大怀药,名特优新之果品——开封西瓜、新郑大枣……可谓人杰地灵,积厚流光。
中原腹地,运筹帷幄河南具有独到的区位优势,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首府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今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
郑州火车站到会展中心:可乘坐26路公共汽车到达会展中心,车程40分钟。
若选择乘坐出租汽车,全程8.4公里,理想用时11分钟。
新郑国际机场到会展中心:可选择乘坐出租车,全程38.6公里,理想用时约半小时。
亦可乘坐机场民航班车,共有两条线路,票价均为15元。
民风民俗,争奇斗艳豫剧、曲剧、越调等剧种,以其婉转动听,优美抒情的旋律,演绎着中原文明历历画卷;民歌民谣,民风民情,抒绘着中原人纯朴、善良的情怀。
河南豫剧:旧称河南梆子。
其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晰、行腔酣畅,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堪称中原文化艺术瑰宝,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更跻身中国四大剧种之一。
河洛大鼓:洛阳一带特有的曲艺,运用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腔调,采用铁质鸳鸯板、玉鼓和弦子等乐器,是一朵盛开的艺术奇葩。
百家饭:每年正月初一,家中长辈怀抱婴儿,手拿破碗然后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
河南传统民居的艺术现状与保护发展每个地区都有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及民族性。
河南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其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及重要的艺术价值。
本文主要对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征、艺术现状及保护发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河南传统民居;文化特征;艺术现状;保护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河南曾长期作为我国汉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我国民居建筑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河南传统民居艺术受到了很多因素的严重制约。
河南传统民居的发展随着时间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着改变。
作为特定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河南传统民居建筑,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表现着这个时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及社会历史艺术文化。
现阶段正面临着地域文化性建筑特征逐渐衰落及消失的现状,对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建筑艺术的研究,可以对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文化性进行有效保护,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作为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对国家政治、文化长久以来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河南民居建筑也从以前只重视房屋的实用性发展到了居住实用与艺术同等看待的地步。
河南传统民居建筑从布局角度来看,其主要形式通常为合院式民居与窑洞式民居。
这只是河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一个特点,其最具特色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建筑物自身,如屋檐装饰等,这些屋檐设计都是古今劳动人民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1、河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形成主要是将中原地区作为文化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形式。
其建筑形式中既包含重要的伦理部分如汉民族建筑思想,在思想主要是指基本礼制与秩序。
对传统民居提出了长短有序、尊卑有别、男外女内等严格的要求。
在合院式民居建筑中其礼制要求主要体现在门堂制方面,这种建筑形式也是河南地区颇具汉民族文化特色的主要建筑形式。
2、从史前文化时期的穴居、半穴居,我国窑洞民居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穴居,这种民居建筑在时间的转变中已经成为黄土高原居民的首要居住形式。
图1三门峡市郏县地坑院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们根据各自的价值观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具有共识“符号”,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地域建筑只有那些在同一价值系统中的人才会理解。
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
其中乡土建筑主要是指不同建筑形制的河南民居;公共建筑包括会馆建筑、明清衙署、书院建筑、民间戏楼等,是官、商、民从事公共事务、娱乐交流等活动的建筑;宗教建筑主要是河南境内的佛教建筑。
笔者在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
主色是建筑中在相对正常日光照耀下的外体本身所显示的颜色;辅助色,一方面是建筑外体装饰如门窗、柱梁、牌匾、楹联等装饰色彩,另一方面是主色的延伸,主色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以及经过时间的洗礼、阳光照射留下的发生色变的主色。
从而整理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河南地处中原,地域特点多变,南北地况具有差异性,随着历史的沿袭,对于乡土建筑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河南民居上,在河南地区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合院式、窑洞式。
一、合院式民居的特征河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形成是以中原地域文化特色为依托的,适应本地区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和色彩都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建筑思想,基本内容是指礼制和秩序,建筑在形制上应充分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男外女内等要求,因此,合院式住宅也是河南地区具有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河南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中,以三合院与四合院分布最为广泛。
合院是由三面或四面房屋围合而成,南北中轴布局,厢房在东西两侧,这样的建筑结构既符合家庭私密性的需要,还起到了很好的防风作用。
传统建筑大门外多设影壁墙,除遮挡视线外,亦有防风功能。
河南合院式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洛阳庄氏住宅、开封尉氏刘家宅院、安阳马丕瑶府邸等。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河南自古则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
建筑中河南民居的发展同其他类型建筑的发展一样,会受到诸如,人文、自然、技术等条件的影响。
从地域环境视角探讨河南民居的建筑特征,河南传统民居建筑作为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载体,体现着这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地域性特征对建筑产生着深刻影响。
1河南民居文化背景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原文化区域,华夏文明的核心。
因历代所辖区域大部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之广大地区,故称之为“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属豫州。
《周礼·职方》和《尔雅·释地》中云:“河南日豫州”。
它居“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中原。
“中原”一词是一个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淮河上游地区;狭义的“中原”又称中州,大约的范围是今天河南省行政区域范围。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中原”是指汉族及其前身———古汉族、华夏族的实际分布地区。
中原文化使之指中原地区的人们在中原地域环境背景下,随之次范围内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产生相互关系而形成可特定的文化、礼制及生活方式的总称。
在上下数千年间,河南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其一直奉行的就是传统的汉民族文化。
始于秦朝受中原文化中的法家思想的影响,国家大一统形成,促进了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河南传统建筑的发展。
经历了夏、商、周时期,逐渐兴盛和繁荣的时期则是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这期间河南不仅是全国封建政治统治的中心地区,而且经济文化也占主导地位。
唐代时出现了儒、释、道三家伦理思想合流的趋势,加快了中原文化“异化”的速度。
北宋时期河南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选择了儒家正统思想为其统治服务,从而使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成为指导和支配中国封建社会一切行为的准则,中原文化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核心和象征。
河南建筑特色落的平面布置展现多样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特点: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房院落。
河南民居的结构类型分类河南民居按照结构和外观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窑洞:砖瓦式建造;石板房建造和现代的平顶房;和现代的楼房。
河南建造特色mdash; mdash;窑洞式建造窑洞,是因为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造形式。
它不仅节约材料,而且冬暖夏凉,因所选土质稳定性好,普通亦很结实。
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地区,如巩义、洛阳和三门峡地带。
当地的窑洞从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利用黄土原顶上向下挖成深坑做院落,四壁挖洞为居所,内部空间采纳拱形结构。
窑洞开有小窗,用竹篾做成,内外糊防风纸,开关便利,且便于通风透光。
窑洞前面用砖垒砌成拱形门,在结构上起到了防止塌落的功用,在造型上亦使这种单纯的形态产生局部变幻。
别一种是在黄土地顶向下挖掘出矩形的深坑,坑边有各式阶梯可以通到地面,在坑壁上再四周开拓窑洞,称作地坑窑。
普通又会用顶门窗土窑、大门窗石窑、大门窗接口土窑、大门窗泥结窑这几种形式。
大型的可以几个地坑相连,在券门口有砖砌门脸,砖材的运用,在大面积的土质材料中起到了对照与点缀作用,丰盛了建造外观。
洞顶上面修整成宽阔的平面,以做晒埸,很好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和空间,亦使人心旷神怡。
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具有亲切、朴实的性格,透露着北方农夫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河南建造特色 mdash; mdash;砖瓦砖瓦房是80年月以来河南民居从土墙灰瓦房升级过度而来的建造。
这种建造以河沙、粘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青砖或者红砖作为墙体;以30 mdash; mdash;50公分的木头做大梁、以10公分左右的木头做椽子,然后在上面用各种纺织物和泥土封严实,最后把灰瓦或者红瓦按挨次一层层的叠放在表面。
砖瓦房也具有保温抗热的特点,但在抗震方面有所薄弱。
但现在农村还存相当大一部分。
河南建造特色 mdash; mdash;石板房地处河南西北部的太行山地区,不公由于山高和宏伟而有名,这里的石板建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