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兰达规则”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米兰达规则”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

摘要:“米兰达规则”在美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确立了依据第五宪法修正案中不自证其罪条款来检验当事人供词合法性的原则。而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虽然有很大发展,但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仍处于弱势,甚至警察在审讯阶段刑讯逼供,而这些,足够引起我们的深思。

关键词:不自证其罪米兰达规则刑讯逼供

一、在米兰达判决前的美国刑事司法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对自己不利的证词,这就是美国法律中的不自证其罪原则。这一宪法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适用于法庭审判阶段,即在法庭审判时被告人不得被强迫作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才将此原则的适用扩大到警察侦查阶段。【1】侦破案件时,警察都希望能得到嫌疑人的供词。因为嫌疑人的供词无疑是证明嫌疑人有罪的有力证据。但众所周知,被警察逮捕之人于受询问时,多处于惊慌恐惧中,而警察的问案方式多具有威吓性,在警讯中要确保被告自白的任意性,确保被告基于自由意思而陈述,实属不易。而对于法官,就只得凭一己之喜恶,自已决定何种供词为强迫下做出的并予以排除,何种供词是自由意思的表示予以接受。

基于以上原因,在米兰达判决以前美国有的州甚至以形式惩罚方式,来处罚警察以违法不当行为方式询问被告。有的州即立法规定下列行为为犯罪行为:妨碍律师与被捕之人会面者;于被告被逮捕后,未将被捕之事实通知其亲人者;以暴力或威胁的方式取得自白者。【2】

二、米兰达判决

米兰达案的案情并不复杂。被告人米兰达因强奸罪被逮捕。警察在没有告知米兰达享有沉默权和律师权的情况下对他进行了审问。米兰达向警察做了有罪陈述。米兰达案中实际还有其他三个类似案件。这些案件虽然案情不同,但涉及同样的问题,即警察是否应在审问嫌疑人时告知嫌疑人他享有沉默权和律师权。

1966年6月13日,首席大法官沃伦(Warren)主持庭审,联邦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一起参加,最后以5:4的比例通过了由沃伦执笔、针对米兰达上诉请求的裁判意见书。

意见书中提到“我们主张的是,如果能够表明没有采取有效的程序措施为被告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提供保障,那么对被告人羁押性询问所得的任何有最火无罪陈述,控方都不可以使用”,“在宣称这些原则时,我们没有忽视执法官肩负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在审判的情况下。我们也完全承认,所有市民有义务帮助实施刑事法律。联邦最高法院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给予执法机构合法行使权力时的充分自由。我们就询问过程施加的一些限制,不应成为干扰正常执法的不当因素。就像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决定无论如何都不是为了排除警察发挥传统上的侦查职能。尽管自白在某些定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不能过于重视自白的作用。在我们讨论的每个案件中,不管有了多少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警察的询问都持续了无天的时间。”【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的判决中,以冗长的篇幅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1)警察在审讯之前,应当告知嫌疑人他们享有哪些权利;(2)如果警察没有告诉这些权利,将产生怎样的后果等两项问题。联邦最高法院在本案中认为,警察询问米兰达之前,没有告知他有请律师的权利,侵犯了他享有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由此得到的被告人陈述不可接受。同样,最高法院还主张,当某人被羁押或被当局以任何其他实质性方式剥夺自由,并被询问时,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就受到威胁。为保护这项特权,必须采取一些列的程序性保障措施。【4】

通过此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确立了“米兰达规则”,其内容是,警察在询问被逮捕之嫌疑犯前,应为以下警语之告知,否则所取得的自白不得为证据:【5】

1、你有权保持缄默(You have a right to silence);

2、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对你不利的证据(Anything you say may be used against

you);

3、你有权聘请律师在场(You have the right to have an attorney present.);

4、你若无资力聘请律师,法律会指派律师给你(You have the right to court-appointed

counsel,if you are indigent.)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米兰达规则”赋予了美国公民在被警察羁押讯问时以极大的沉默权和律师权:只要犯罪嫌疑人表示要行使“米兰达规则”,那么警察的讯问就须立即停止,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刑讯逼供的发生;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在场,以这就避免了犯罪嫌疑人因缺失法律知识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判决,更能体现公平。此外,“米兰达规则”使得不自证其罪原则应用到警察侦查阶段,这也有效的防止了犯罪嫌疑人因心理压力而将自己至于弱势的位置。

三、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状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米兰达规则”,而仅仅是在《刑事诉讼法》第六条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此原则也只是体现了我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依法办案的诉讼法制精神,但对怎样“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没有实质性的规定,更没有像“米兰达规则”似的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杜绝刑讯逼供等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做出规定。

基于此,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即使我们已采取了部分措施予以防止,但效果并不明显,例如佘祥林案、杜培武案都是因刑讯逼供而造成了冤假错案。归根结底,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仍不够完善。例如,《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公诉案件子案件移送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而在犯罪嫌疑人被羁押讯问阶段,仅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为被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即便如此,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仍对律师提出会见当事人的要求进行百般的推脱。这样一来,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律师的帮助下,又没有沉默权,则只能做出对自己有害的供词。再加上在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合理的措施进行监督,那么刑讯逼供也就不能排除了。

针对以上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朱孝清同志在在2005年全国诉讼法学年会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中,提出应建立如下四个制度:【6】

(一)、询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二)、律师在看的见但听不见的地方监督询问制度

(三)、举证责任合理分担制度

(四)、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从“米兰达规则”中看中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我们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而这些,我们也只有寄希望于立法机关能够早日完善我们的《刑事诉讼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彻底杜绝刑讯逼供地发生。

参考文献:

(1)见马跃著《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217页(2)见Yale Kamisar,Remembering the“Old World”of Criminal Procedure:A Reply to Professor Grano,23U.Mich.J.LRef.537,548(1990)(footnote omitted).

(3)见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裁判意见书

(4)见李学军主编《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195页(5)见王兆鹏著《美国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19页

(6)见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页《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若干问题的意见》

0607班刘鹏060708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