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22.09 KB
- 文档页数:4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介
基于“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策略,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操作方法。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基本理念。
课堂应该由“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践行“以学论教,学教合一”的“生本课堂”理念。
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
深刻把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学而教、顺学而导”的原则。
一)以“学情”定教,重视课堂的生成性。
根据课前“预学”
及课内自学,了解学生的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研究动态,并以此为教学设计、施教和改进教学的最基本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为“想学”而教,重视研究惯的培养。
创设情景、问题驱动、评价激励、注重学生研究意识和品质培养,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能力。
三)为“会学”而教,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生“会学”,积极推动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方法”转变。
四)以“互学”促教,重视课堂互动。
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议、多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三、认真落实课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打造本真的、富有底蕴的课堂。
二)具体目标:一个根本、两个关注、三个转变、四个注重、五个能让。
四、灵活处理教学结构及环节。
一)基本要求:在“构建”的基础上“完善”、“创新”、“解构”的阶梯目标,打造“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新模式。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该模式的流程环节是:第一环节:形成问题——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展示交流——第五环节:总结梳理——第六环节:巩固升华认识:我校的“学悟展验双螺旋发展”学习模式也属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2.山西省“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步骤:第一步是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新模式。
第二步是中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模式第三步是高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去除模式第四步是发展阶段:改革从课堂到学校教育的全部认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第二阶段3.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不断地创新?不要在模式翻新方面做文章,重要的是在模式内涵的提高、模式中每一个环节执行力的提高。
在该模式下学习导航(学道或学案)的形式要追求简洁、形式稳定。
认识:明确了我校当前生本工程推进的方向4.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模式时会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虚增、简单重复”认识:目前我们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恰是如此5.这种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变化?这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应该走向信息化和个性化。
即基于网络和课堂双平台的学生学习环境和努力创造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认识:需要进一步保障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多元化。
开全开足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6.成功教学模式案例及优秀做点汇总:泽州一中:学道导学——自主学习——学道点评——学簇展示——学室展示——评价反馈——小结检测认识:(1)自主课后和展示课后对学道(学案)点评和检查:是了解学情、合理设计展示、进行知识落实、督促学生提高展示课听课效率等的有力有效的做法。
(2)学簇(小组)展示能使全员参与、能聚焦出每个小组的展示重点,是避免“内容虚增、简单重复”的重要做法。
(3)评价反馈,对学生实行“积分晋级制度”是持续性保持学生合作探究热情和展示热情的根本做法。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究引言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物理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堂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究。
一、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概述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扮演引领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实施1. 确定教学目标在实施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针对性地设计提出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达到教学目标。
2. 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动学习和探究。
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3.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学生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4. 学生讨论分享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享。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思想碰撞,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鼓励,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教师指导和总结在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指导。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一、引言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向学生引导思考,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是“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政治时,可以提出很多引发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政治?”,“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等等,这些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对于问题的综合性思考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大有裨益。
3. 增进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增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政治教学中,教材内容繁杂,教师无法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清楚。
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提出一些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积极讨论,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些知识点。
学生也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增进知识的广度。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一、问题导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问题导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认知活动的教学方法。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突出问题性、多样性和探究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任务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共建和互动交流。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 引发思考和探究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道德伦理问题或法治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可以通过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要有法律”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和探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学模式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模拟法庭审理案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感受法治精神和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学模式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一个道德问题或法治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问题导学模式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价值观。
让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展开讨论,就某一法治问题或道德争议进行辩论,在批判和辩证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观。
5. 强化活动性与体验性问题导学模式可以通过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活动性与体验性。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派出所等地方,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法律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三、问题导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效果1.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道德问题和法治现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究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阐述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一、什么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在问题导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主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问题导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1.引导式提问法:这种提问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静电学时,教师可以问:“你们身上会充电吗?这是怎么回事?”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物理现象的原因和性质。
2.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可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分析与讨论等方式解决物理问题,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光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简单实验探究和深入实验分析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究角度折射和反射的现象、原理和规律。
3.集体研究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研究和讨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热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热力学中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并积极性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问题导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提高学生成绩问题导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康全召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以下因素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如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脱离客观实际的教学模式都是花架子;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做到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国普通教育现阶段流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或“10+35”)教学模式;三是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是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借鉴当前全国流行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吸收、借鉴、改造、创新而提出的。
与当前全国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深受师生欢迎,现作一简单介绍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动因“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源于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效益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第二,源于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巨大反差的需要。
第三,源于帮助教师解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之困的需要。
第四,源于帮助教师解决先进教学模式与自己课堂教学实际结合的需要。
由老课程到新课程的转变,教师有诸多不适应。
首先是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不适应。
过去的教材编写一般采用的是演绎法,即先理论,后实践;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的是归纳法,即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四五四”问题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生本课堂”是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合作、自主探究,教会学生学习。
老师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和“服务”,组织学生整体感知和感悟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科学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态是: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机械记忆等。
“四五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即四阶段、五环节、四下放:四阶段:定目标——选问题——编程序——悟道理。
五环节:在编程序环节,以层层递进的知识点或能力点为线索,每个知识点(能力点)的建构过程按照“情境问题——知识呈现——演练获得——归纳总结——拓展提升”五个主要环节进行。
四下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思维权、演练权、表达权、归纳总结权等交还给学生。
一、实施目标通过构建此教学模式,彻底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真正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过多的讲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思考、演练、表达与归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变得会思考、会实践、会表达、会感悟,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二、教学原则1、问题导学:以问题来呈现教学目标,即教学设计中任何概念、规律、方法都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与能力。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有针对性和真实性。
2、层层递进:以知识(能力)点为单位,体现知识的产生与演变的科学性,体现能力发展的递进性,让学生学习一点就能掌握一点,杜绝跳跃性教学现象。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权、演练权、表达权和归纳权。
4、可操作性原则: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效益,必须增强各环节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生本课堂具有实践意义。
浅谈问题导学法四部曲问题导学法指的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问题导学法四部曲则是问题导学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知识。
问题导学法四部曲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是组织学生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进行问题的探究。
通过实验、讨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总结。
在学生完成探究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也可以借此机会帮助学生纠正和消除思维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是巩固知识。
在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应该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和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设置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
问题导学法四部曲在教学中有许多优势。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问题导学法四部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四部曲,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法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该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5. 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
6. 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问题导学”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朱店学区一、“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二、“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二个理念:不放弃一个学生;全面落实分层分类教学。
三、“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时控:一节课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超过5分钟,累计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当堂检测时间大约为3-5分钟。
四、“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导、学、展、点、练、测“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出示目标、检查预习——问题引领、读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生成——精讲点拨,解决疑难——理解识记,巩固消化——分层检测,整理反思。
(一)出示目标、检查预习(导):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学习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接着检查学生对预习案的落实情况,从而全面掌控学生学情,为个别指导打下基础。
(二)问题引领、读书独学(学):在解读了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和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独立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学生必须边看书边动笔,进行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此环节要巡视指导,对自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对自学投入差的学生提示,做好评价,努力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看懂例题,会做简单题。
学生独学完成之后要完成自学检测,练习案上的检测题要体现双基,可以是书上例题或例题的变式,可以把例题拆成若干个小题,也可以是书后练习题等。
检测要像考试一样要求,此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答题状态,看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对学群学,展示生成(展):学生完成自学和自学检测后,对子之间互对答案,解答对子之间不会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解答本组疑难,实现兵教兵,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记下来。
“问题导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解读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
(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1、“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学生是活生生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应服务于学生。
“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育的重心从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逐步转向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承认、尊重、相信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能,学生在享有成长权、选择权、表达权、展示权等权利的过程下享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时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2、“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
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石。
“问题导学”模式突出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定义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思考和独立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问题导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通过问题导学模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高记忆和掌握的效果。
问题导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正文2.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便设计相应的问题。
2.设计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3.组织学习活动:根据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本文将从问题导学模式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入手,探讨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问题导学模式是指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将教育目标、任务、步骤等都设定为问题,通过提问、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问题导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问题导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通过问题刺激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导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差异性制定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
问题导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问题导学模式下,要主动思考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导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应用于道德教育的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诚实?”、“为什么要诚实?”等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导学课堂教学定义“问题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内容灵活:问题导学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英语知识点。
在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主题中,教师都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2、师生互动: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问题提出后,可以适当地引导、补充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实践性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去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这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4、学生学习效果显著:问题导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引导学生提问: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了解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总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以中学英语课文《谜》为例子,来说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
Step 1:引入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此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当时发现掉了一支笔,事情的转机是什么?等等。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究引言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达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深度思考,并在试验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在物理课堂中,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1.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比如:“为什么物体会下落?”、“为什么在上下坡上行走感到不同?”等等。
2.引导思考: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通过讨论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实验探究:在引导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来帮助学生验证他们的想法和探究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物理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4.归纳总结: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应用:在完成基础问题的探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
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以下作用和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启发性,通过提出有趣、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实验和总结归纳,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因为是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人心。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导学的概念、特点、教学设计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和特点问题导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性问题导学通过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2. 主动性问题导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去主动思考、探索、解决,而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
3. 实践性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系统性问题导学的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依托学科知识体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进行展开,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1. 设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可以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应用和拓展,也可以是引发学生思考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2. 引入问题问题导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
3. 集体探讨在引入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在探索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4. 个别探究在集体探讨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个别探究,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5. 组织展示在个别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促使学生相互启发和学习。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问题导学的定义和特点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问题导学中,教师并非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问题导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问题为中心。
问题导学的核心在于问题,教师会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学生主体性。
问题导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具有参与性。
3.跨学科特性。
问题导学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多种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注重实践性。
问题导学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习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二、问题导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掌握。
在语言技能方面,问题导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语言知识方面,问题导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知识,而非死记硬背。
具体来说,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来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听力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理解能力。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一、模式理念: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先学后导,展示提升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现自我的学习过程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打造“亦生亦师、学教合一;亦师亦生、教学相长”的课堂景观。
二、基本内涵课堂教学工具:问题导学单、问题检测单,这两个单子是对学案的再创造,强调“试题化”向“问题化”回归,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桥,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模式是师生积极构建一个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此模式主要环节是“自主合作、展示解决、当堂训练”三个环节。
学生在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几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主动地参与,能够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不断反思、多元评价,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梳理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
人人都能参与,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力求人人都能达标。
主要开发的课型:①问题发现生成课②问题汇报解决课③问题拓展检测课④问题综合解决课⑤单元回归评价课(专题复习)⑥能力测试讲评课(四步展评)⑦自主合作探究课⑧听说读写训练课(英语)三、基本课型操作流程渤海中学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自主学习,分步探究3.合作汇报,展讲解难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5.归纳总结,当堂达标我们通常运用最多的是“问题发现生成课”、“问题汇报解决课”、“问题拓展检测课”、“问题综合解决课”几种课型。
(一)“问题发现生成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4分钟)2、自主学习,问题发现(10-15分钟)4、个性问题,组内解决(5-10分钟)5、共性生成,展讲评价(3-6分钟)在实施“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预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如何实现“预习”呢?有效教学的思维是,把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的任务拿到课堂上来,采用结构化预习策略,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保证阅读的遍数(5-10遍),也可采用《有效学习阅读评价表》或“阅读评价章”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完成预习导学单的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习惯的养成和技能的演练,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技能就可以把“预习”任务从课堂移到课外。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究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声音?”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联想到摩擦、震动等因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的兴趣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问题导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还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思维上会得到锻炼。
在解答“为什么水可以被压缩?”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如学习过水的特性、分子结构等等,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提供者和学生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只是记忆和重复。
而问题导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析
基于“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策略下的“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把握基本理念。
践行“以学论教,学教合一”的“生本课堂”理念,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
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
深刻把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学而教、顺学而导”的原则。
(一)以“学情”定教,重视课堂的生成性。
根据课前“预学”及课内自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施教和改进教学的最基本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为“想学”而教,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是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和意向。
二是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是评价激励,增强学习的驱动力。
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品质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三)为“会学”而教,重视学法指导。
大力推行和落实“为学而教”,即教学生“会学”;积极推动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方法”转变。
(四)以“互学”促教,重视课堂互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议,多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三、认真落实课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打造本真的、富有底蕴的课堂。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一个根本”“两个关注”“三个转变”“四个注重”“五个能让”
一个根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两个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师行为的“备、讲、辅、改、测(考)”,更要关注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学、问、思、辨、行”。
三个转变: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变单纯只是传授为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培养并重。
四个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五个能让: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四、灵活处理教学结构及环节
(一)基本要求。
在“构建”的基础上“完善”、“创新”、
“解构”的阶梯目标,打造“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新模式。
1.在完善中创新。
根据学科性质、年段特点、教师实际,大胆变革已有的教学模式,渗透“问题导学”新策略,实现课堂结构、流程的随机调整,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
2.在创新中解构。
构建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解构教学模式,根据学情、生情、教情,进行教学模式的再创造,进而形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的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3.在解构中重组。
解构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抛弃基本的教学结构。
解构教学模式,是一个对教学流程动态的“重组”过程,各年段、各学科课堂教学要以“问题导学”为统领,重组教学流程,在重组中要体现以下基本要素:
(1)一、二年级
要体现“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等基本环节。
(2)三至六年级
要体现“独立预学--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等基本环节。
以上要素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教师要在教学预设、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处理。
五、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归纳与展示。
目的是通过预学及课内自学
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一是通过课前预学或指导预习归纳问题。
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学生预学或预习效果的集中反馈,应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
形成的问题应有代表性。
二是通过课内自学归纳问题。
课内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学法培养、习惯养成。
(二)课堂互动。
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语言解答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点拨示范。
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和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学困生解决了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优秀生理解更加透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
(四)反馈总结。
目的是通过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五)拓展升华。
目的是通过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