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53.44 KB
- 文档页数:37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一、矿井通风概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新、老副井两个井筒进风,老副井净直径4.5米,新副井净直径6.0米;上、下组煤两座风井回风,上组煤风井直径3米,垂深87.54米,下组煤风井直径4米,垂深83米。
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矿井采用两个进风井(老、新副井)进风,两个回风井(上、下组煤风井)回风;老副井主要服务于上组煤-120m水平的六采区、-400m水平的八采区,新副井主要服务于下组煤-280m水平的西三、西四、东三采区及-480m水平延深的西五采区,上、下组煤分别有独立的回风系统,故矿井上、下组煤通风系统相对独立;矿井各采区内无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各用风地点无角联通风线路,进回风线路干、支清晰,通风网络合理、稳定。
2009年8月矿井总进风量7983m3/min,总排风量8376m3/min,计算需要风量7573m3/min,矿井有效风量7335m3/min,有效风量率87.6%;其中:上组煤总进风2440m3/min,总排风量2558m3/min,有效风量2233m3/min,计算需要风量2342m3/min;下组煤总进风量5543m3/min,总排风量5818m3/min,有效风量5102m3/min,计算需要风量5231m3/min。
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为-120m水平(现生产水平),第二水平为-280m水平(现生产水平);为提高矿井提升及抗灾能力,矿井于1997年进行了技术改造,矿内施工一座新副井(立井),井底标高为-280m,第三水平为-480m水平,即矿井下组煤主要延深水平,现正在开拓施工。
矿井及生产采区实现了分区通风,无风量不足的生产作业地点,2009年8月全矿井共有生产采区6个,其中:上组煤2个生产采区(1个生产,1个准备),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 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1个其它工作地点;下组煤6个采区(3个生产,2个准备,1个开拓),布置有2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8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3个其它工作地点。
附件1发改运行[2006]819 号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煤矿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煤矿各生产系统(环节)所具备的煤炭综合生产能力,以万吨/年为计量单位。
煤矿生产能力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
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四)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第四条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所确定、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验收合格,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登记的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因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煤炭生产许可证原登记的生产能力不符合实际,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变更登记的生产能力.第五条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登记的生产能力(以下统称登记生产能力),是煤矿年度煤炭产量的最大值.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实施监管。
第六条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并直接负责中央煤炭企业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第二章设计生产能力第七条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提出设计生产能力。
第八条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综合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煤矿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辨析》在我省煤矿中,一般都是生产能力大于生产规模。
那么,企业生产应遵从哪个指标才不违法。
采矿权人是否必须按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核定的生产能力,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
或者说,二者是否必须保持一致。
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工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含义和使用既广泛也比较混乱,但具体到煤矿建设和生产管理中,其内涵还是明确的。
一、关于煤矿生产规模煤矿生产规模也叫建设规模,是以地质勘查所查明的煤矿资源储量、开采条件等地质矿产内在条件和当时开采技术整体水平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通过综合研究确定的矿井建设的“大小”。
一般都是在编制的矿区开发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是矿山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标准型号”,是煤矿动工建设之前就确定好的配置。
一般的煤矿生产规模形成过程为:国家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中论证提出规划指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在划定矿区范围和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批复中明确——相关矿山设计、环评等单位按此“规模”进行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核准、颁发采矿许可证中确定——项目业主按此“规模”组织建矿。
在国家能源局煤矿项目核准批复中有“矿井建设规模”;在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制式新设《采矿权申请登记书》中有“设计规模”,而在制式《采矿许可证》中统一为“生产规模”。
所以,这里的“生产规模”是煤矿设计、建设的“大小”,与建成后真正能生产出多少产量既直接相关,又不完全相符。
生产规模相对偏重于技术层面。
二、关于煤矿生产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对于煤矿生产能力有清晰表述。
其中,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证照齐全、有效的正常生产煤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
第四条规定: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是指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在满足瓦斯抽采达标要求下的矿井煤炭生产能力。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1]26号)、《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的要求,依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相关文件及标准,按以下办法进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
一、核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的条件和一般要求1、核定条件(1)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属于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范畴,抽采达标生产能力必须首先满足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要求。
(2)进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的矿井必须符合《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
(3)突出矿井必须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
(4)矿井应具有核定需要的瓦斯参数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等。
2、一般要求(1)进行瓦斯抽采能力核定工作,矿井瓦斯抽采率、瓦斯抽采量等一般应以核定年上年度数据计算。
(2)矿井瓦斯抽采能力核定原则上每5年1次。
在每个周期内监管部门或矿井认为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矿井应向监管部门提出核定申请,进行重新核定。
(3)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资质取得和管理参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执行。
(4)监管部门应对辖区范围内的矿井瓦斯抽采能力每年组织1次验证,当年现场验证的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核定能力时,当年矿井产量不得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当年现场验证的生产能力小于核定能力时,当年矿井产量不得超过现场验证的生产能力。
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方法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按矿井瓦斯抽采系统能力、矿井实际瓦斯抽采量、矿井满足防突要求的预抽瓦斯量、矿井瓦斯抽采率分别核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取上述核定结果最小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6.21•【文号】发改运行[2005]1091号•【施行日期】2005.06.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2005年6月21日发改运行[2005]1091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生产许可监管部门、各中央煤炭企业:我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下发后,各产煤省(区、市)煤炭生产许可监管部门、各中央煤炭企业按照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所属依法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开展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目前核定工作已基本结束,通过本次核定,掌握了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指导和督促煤矿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在这次核定生产能力过程中,也有个别地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工作拖延,影响全国整体进度。
有的未严格执行《若干规定》,对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而处于停产整顿、实施技术改造中或规划关闭等矿井未组织核定,使这些持证矿井缺少对应的核定能力,出现了“空白点”。
有的以资源整合、整顿关闭矿井的规划和政策标准代替能力核定,将目前存在的达不到规划标准的小煤矿的生产能力简单地上调为规划标准,造成生产能力脱离实际。
通过这次能力核定,还暴露出在依法生产与监管上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煤矿存在严重的超核定能力生产。
据各省(区、市)上报结果统计,2004年实际产量大于本次核定结果的煤矿(井)共5305处,占全国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总数的21.4%,超能力产量1.8亿吨,平均超出34.2%。
其中有1164处超过50%以上,905处超过100%以上。
(冶金行业)安徽省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暂行)安徽省非煤矿山安徽省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暂行)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科学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壹)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须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以万t/a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地下矿山采取330d,露天矿山采取300d。
第四条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非煤矿山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核查开采回采率、矿产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非煤地下矿山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的能力,充填采矿方法充填能力。
除尘和通讯系统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非煤露天矿山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
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壹)30万t/a以下、最低开采规模之上非煤矿山以1万吨为档次(即1、2万t/a……),稀贵金属非煤矿山以0.5万吨为档次;(二)30万t/a至100万t/a非煤矿山以5万吨为档次(即30、35万t/a……);(三)100万t/a之上非煤矿山以10万吨为档次(即100、110万t/a……);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核定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且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第二章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第七条非煤矿山资源储量核查内容及标准:(壹)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二)有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三)开采回采率满足设计要求;(四)安全矿柱的留设符合设计要求;(五)三级矿量符合要求;(六)按规定批准的资源储量的增减情况(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转入、转出等);(七)有无越层越界开采行为。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是指国家依据煤矿的资源储量、工艺设备、安全条件等因素,对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核定的标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煤矿产能核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煤矿的煤炭资源储量:根据煤矿的勘探和评估结果,确定煤矿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工艺设备水平:根据煤矿所配备的采矿、选煤等工艺设备的数量、规格和技术水平,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3. 安全条件:根据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通风系统、防尘设备、瓦斯抽放设施、矿井供电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完备程度和技术状况,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4. 煤矿生产能力计划:根据国家煤炭产量控制指标、煤矿所在地的产能规划和环保要求等因素,确定煤矿的年度生产能力。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利用,确保煤炭产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煤矿的产能核定标准,煤矿需要根据核定产能进行生产,不得超越核定产能进行生产,以确保煤矿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一、矿井通风概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新、老副井两个井筒进风,老副井净直径4.5米,新副井净直径6.0米;上、下组煤两座风井回风,上组煤风井直径3米,垂深87.54米,下组煤风井直径4米,垂深83米。
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矿井采用两个进风井(老、新副井)进风,两个回风井(上、下组煤风井)回风;老副井主要服务于上组煤-120m水平的六采区、-400m水平的八采区,新副井主要服务于下组煤-280m水平的西三、西四、东三采区及-480m水平延深的西五采区,上、下组煤分别有独立的回风系统,故矿井上、下组煤通风系统相对独立;矿井各采区内无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各用风地点无角联通风线路,进回风线路干、支清晰,通风网络合理、稳定。
2009年8月矿井总进风量7983m3/min,总排风量8376m3/min,计算需要风量7573m3/min,矿井有效风量7335m3/min,有效风量率87.6%;其中:上组煤总进风2440m3/min,总排风量2558m3/min,有效风量2233m3/min,计算需要风量2342m3/min;下组煤总进风量5543m3/min,总排风量5818m3/min,有效风量5102m3/min,计算需要风量5231m3/min。
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为-120m水平(现生产水平),第二水平为-280m水平(现生产水平);为提高矿井提升及抗灾能力,矿井于1997年进行了技术改造,矿内施工一座新副井(立井),井底标高为-280m,第三水平为-480m水平,即矿井下组煤主要延深水平,现正在开拓施工。
矿井及生产采区实现了分区通风,无风量不足的生产作业地点,2009年8月全矿井共有生产采区6个,其中:上组煤2个生产采区(1个生产,1个准备),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 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1个其它工作地点;下组煤6个采区(3个生产,2个准备,1个开拓),布置有2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8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3个其它工作地点。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煤矿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生产效益,我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以便申请核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以下是该报告的内容。
一、煤矿基本情况我所在的煤矿位于市区,地处于山脉的山区,矿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经过多年的开采,我矿的煤炭资源已进入了深度开采阶段。
根据前期评估,矿区内煤炭资源储量为XXX亿吨,主要煤种煤。
二、煤层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我矿的煤层地质条件较好,煤层厚度均匀,含矸率较低,煤质较好。
煤层倾角为XX度,走向为XXX。
煤层的开采深度一般为XXX米,最大开采深度达到了XXX米。
煤层的覆岩情况和煤层节理等方面的特征都符合矿山安全生产的要求。
三、矿井设施及设备我矿的井筒布置合理,井口周围安全设施完备,包括矿区内的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安全出口等。
矿井设备、运输设备、采煤设备等设施齐全,设备运转良好,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同时,我矿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瓦斯抽采系统、矿山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系统等安全设备,能够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四、安全生产措施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我矿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其次,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再次,落实瓦斯抽采、通风、防尘等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内的气体浓度、通风状况和防尘设备的运行状态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加大监测力度,提高事故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五、生产能力核定根据以上的矿井基本情况及安全措施,我矿的生产能力可以进行核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矿的年产煤炭能力为XXX万吨。
该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可以作为我矿今后生产经营的依据,也是向有关部门申请生产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六、生产效益我矿具备较高的生产效益。
首先,我矿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可以满足供应需求。
其次,我矿所生产的煤炭在市场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销售畅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t/a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330d。
第四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
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
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一)30万t/a以下煤矿以1万t为档次(即1、2万t/a……);(二)30万t/a至90万t/a煤矿以3万t为档次(即33、36万t/a……);(三)90万t/a至600万t/a煤矿以5万t为档次(即95、100万t/a……);(四)600万t/a以上的煤矿以10万t为档次(即610、620万t/a……)。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年度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标准1. 引言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是对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测定的过程。
矿井的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矿井能够实际生产出的矿石或矿砂的量。
生产能力的核定是为了准确评估矿井的生产能力,为矿山规划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旨在规范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工作,提高核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矿山、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矿等。
3. 核定基本原则3.1 准确性原则:核定结果应该准确反映出矿井的真实生产能力,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3.2 公平性原则:核定工作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评估。
3.3 可操作性原则:核定方法应简化和规范,使核定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落实和执行。
4. 核定内容和流程4.1 核定内容核定内容包括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矿石或矿砂的产量、设备能力等方面。
4.2 核定流程核定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收集:收集矿井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如生产记录、设备档案、矿石质量分析报告等。
•核定方案制定: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核定方案,包括核定的时间、人员、方法和流程等。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
•核定结果报告:将核定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核定结果报告,包括核定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
5. 核定指标和标准5.1 生产能力指标生产能力指标可以包括矿石或矿砂的年产量、月产量、日产量等。
5.2 核定标准核定标准是对生产能力指标的要求和规定,可以根据不同的矿井类型和工艺流程确定。
6. 核定结果的应用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应用:6.1 矿山规划:核定结果可以为矿山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包括设备更新、生产优化等。
6.2 资源利用:核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矿井资源的利用率,对矿石或矿砂的合理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煤矿是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煤矿生产能力,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制定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1. 生产能力核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是指根据煤矿资源储量、矿井设备状况、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需要综合考虑煤矿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指标,为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 生产能力管理。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是指根据核定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 生产能力监测。
煤矿生产能力监测是指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生产能力不足或者超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1. 煤矿资源储量。
煤矿资源储量是决定煤矿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煤矿的资源储量,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上限。
资源储量的核定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核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矿井设备状况。
煤矿的设备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能力,设备的完好程度、更新换代情况等都需要纳入核定标准中。
只有保证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才能保障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3. 工人技术水平。
工人的技术水平对于煤矿生产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因此,在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人的技术水平,确保核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总结,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对于煤矿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核定煤矿的生产能力,严格执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才能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川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实施办法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所有煤矿。
第三条省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直截了当负责年生产能力9万吨(含)以上及省属重点煤矿的生产能力核定的审查。
市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审查。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配合煤炭行业治理部门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其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擅自组织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每年核定一次生产能力,其中通风能力的核定按《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方法(试行)》的规定执行;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生产能力变化的,必须赶忙重新核定:(一)采场、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和地面等生产系统及环节发生变化;(二)生产工艺改变;(三)煤层赋存条件、储量发生变化;(四)实施了扩建、技改;(五)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第七条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程序。
按照“企业组织、专家评审、部门审批”的程序进行,具体要求是:(一)煤矿企业提供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按照治理体制,向所在县或市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二)县或市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在收到煤矿企业提供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及申请后组织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向上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转报企业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申请;(三)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审查的煤炭行业治理部门在收到下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转报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及申请后,应在30日内托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直截了当组织专家对煤矿现场和生产能力核定报告进行审查和核实并由中介机构或专家组出具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评审意见;(四)省以下煤炭行业治理部门在征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意见后,依照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进行批复并将批复意见连同企业申请材料报省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即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治理机关)。
(五)煤矿企业依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的批复意见填写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并逐级报至省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换发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八条省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收到下级煤炭行业治理部门审查的煤矿企业申请报告和相关资料后,30日内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并依法为煤矿企业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计算过程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及计算过程是矿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从煤矿生产能力的概念、核定标准和计算过程三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煤矿生产能力的概念煤矿生产能力一般指煤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煤炭数量,是煤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矿生产能力的大小对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的。
根据国家关于煤炭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煤炭产量:指煤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煤炭总量,可以通过计算煤炭企业年产能力和实际生产情况得出。
(2)煤炭品种: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应当包括生产的煤炭品种、等级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3)开采条件: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矿井的开采条件不同,因此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应当考虑到煤炭企业所处的矿床类型、深度、构造、开采方式等因素。
(4)安全生产:作为煤炭企业的关键指标之一,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标准应当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保障矿井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三、煤矿生产能力计算过程煤矿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根据国家标准,煤矿生产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计算周期:煤炭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的生产和经营情况确定计算周期,常见的计算周期有年、季度、月份等等。
(2)确定产能设计指标:产能设计指标是指煤矿生产计划中规定的煤炭产量和煤炭品种等基本参数。
(3)计算实际产量:实际产量是指企业在计算周期内实际生产的煤炭总量,可以通过统计和监测得到。
(4)核定生产能力: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与产能设计指标比对得出的,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进行检核。
(5)修正并公示生产能力:如果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结果与产能设计指标存在差异,应当及时进行修正,并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煤监局公示生产能力。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是指煤矿在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下,被允许开采的煤炭产量的标准。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一般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并根据煤矿的自然条件、地质状况、安全状况、设备状况等进行评估,并最终确定。
核定标准一般包括煤矿的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和安全生产能力等指标。
同时,还要考虑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因素,在总产能规模上进行限制。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合理核定煤矿产能可以避免过度开采和超负荷生产,保证矿井安全和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煤矿产能核定标准也是对煤矿生产能力的一种监管,可以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煤矿产能核定标准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煤炭生产管理体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煤矿产能核定标准的具体执行方式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11.12•【文号】发改运行[2004]2544号•【施行日期】2004.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宣布失效、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发布日期:2011年6月30日,实施日期:2011年6月30日)废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煤炭局,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企业:为依法规范煤矿企业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实现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我委制定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是政府依法组织煤矿企业开展的一种执法行为,未经政府授权或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组织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各省(区、市)在2004年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结束时,对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工作也应同时结束,并于年底前将年检总结报告和生产能力核定汇总表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
联系人:王旭东,联系电话:010一68535525。
附件: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二OO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附件: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根据《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为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的正常核定机制,促进煤矿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级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
省级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 t/a 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330d。
第四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
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
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一)30 万 t/a 以下煤矿以 1 万 t 为档次(即 1、2 万t/a……);(二)30 万 t/a 至 90 万 t/a 煤矿以 3 万 t 为档次(即 33、36万t/a……);(三)90 万 t/a 至 600 万 t/a 煤矿以 5 万 t 为档次(即 95、100万 t/a……);(四)600 万 t/a 以上的煤矿以 10 万 t 为档次(即 610、620 万t/a……)。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要求。
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年度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t/a 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330d。
第四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
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
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一)30万t/a以下煤矿以1万t为档次(即1、2万t/a ••…);(二)30 万t/a 至90 万t/a 煤矿以 3 万t 为档次(即33、36万t/a .. );(三)90万t/a至600万t/a煤矿以5万t为档次(即95、100万t/a... );(四)600万t/a以上的煤矿以10万t为档次(即610、620万t/a .. )。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年度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第二章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第八条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内容及标准:(一)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二)有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三)采区回采率达到规定标准;(四)安全煤柱的留设符合有关规定;(五)“三个煤量”符合要求;(六)上行开采及特殊开采的批准文件;(七)厚薄煤层、难易开采煤层、不同煤种煤质煤层合理配采情况;(八)按规定批准的资源储量的增减情况(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转入、转出等);(九)有无超层越界开采行为。
第九条提高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必须有资源保障,核定生产能力后的服务年限应不低于煤矿设计规范对各类型矿井(露天)服务年限的规定。
达不到上述规定的,不得提高核定生产能力。
第三章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第十条核定主、副井提升系统能力必备条件:(一)提升系统设备、设施配套完整,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二)提升系统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三)提升系统技术档案齐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
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应达到2~ 4h。
第^一条主井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的主要内容:(一)主井提升能力是指从主井底到达地面的提升系统的能力;(二)主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每日提升时间16h计算若采用定量装载并实现数控自动化运行、滚筒直径2m以上的提升机,或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且设有井底中央煤仓时,每日提升时间可按18h计算。
第十二条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及标准:(一)主井采用箕斗、矿车提升时,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A = 3600 b4{ PMk(万t/a)10 k i k2 T式中:A —主井提升能力,万t/a;b—年工作日,330d;t—日提升时间,16h或18h,按第十一条规定选取;PM—每次提升煤炭量,t/次;k—装满系数。
立井提升取1.0;当为斜井串车或箕斗提升时,倾角20°及以下取0.95, 20° ~25°取0.9, 25°以上取0.8;k i—提升不均匀系数。
井下有缓冲仓时取 1.1,无缓冲仓时取1.2;K2—提升设备能力富余系数,取1.1〜1.2;T—提升一次循环时间,s/次。
(二)主井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时,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1.钢绳芯胶带(或普通胶带)输送机:A= 330^2巳(万t/a)10 k1式中:A —年运输量,万t/a;k—输送机负载断面系数,按下表取值:B —输送机带宽,m;v—输送机带速,m/s;C—输送机倾角系数,按下表取值,当输送机倾角在25°〜28°时,按20° ~25°外推计算取值:k i —运输不均匀系数,取1.2;Y—松散煤堆容积重,t/m3,取0.85~0.9;t—日提升时间,16h或18h,按第^一条规定选取;当乘人时, 应扣除运送人员时间。
2.钢丝绳牵引输送机:2A= 330匚^4(万t/a)10 k i式中:k,+k”一输送机负载断面系数,按下表取值:其他字母含义及单位同钢绳芯胶带(或普通胶带)输送机。
3.按实测的输送机状况计算公式:A=3600X330 叮(万t/a)10 k i式中:w—单位输送机长度上的负载量,kg/m。
该参数实测时,应根据在用输送机实际情况,同时观察电流变化情况和电动机、减速器等的运行情况,找出其变化规律后,确定准确的计算参数。
其他字母含义及单位同钢绳芯胶带(或普通胶带)输送机第十三条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一)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是指从副井底到达地面的提升系统的 能力;(二) 副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 、三班作业、班最大提升 时间5h 计算。
第十四条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及标准:副井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式中:A —副井提升能力,万t/a ;R —出矸率(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P G —每次提矸石重量,t/次;T G —提矸一次循环时间,s/次;M —吨煤用材料比重,% ;P c —每次提升材料重量,t/次;T c —每次提升材料循环时间,s 次;D —下其他材料次数,每班按5~10次计(指下炸药、设备、 长材等); T Q —下其他材料每次循环时间,s/次;T R —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间,S/班。
计算人员上下井所需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1. 工人每班下井时间,取实测最大值。
2. 升降工人时间为工人下井时间的1.5倍;有综采工作面的矿A= 330 >3 5 3600 - T R - D T Q 10(巍 T C )(万 t/a )井为1.6~1.8倍(全部为综采的取大值);升降其他人员时间为升降工人时间的20%。
第十五条混合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一)混合井提升能力是指从承担矿井主副提升任务的混合井底到达地面的提升系统的能力。
(二)混合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三班作业、班最大提升时间6h 计算。
第十六条混合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及标准:混合井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6 3600- T R - D T QA= 330 >3(万t/a)104(PP M T—T C)式中:A —混合井提升能力,万t/a;M P RR—出矸率(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 ;P G—每次提矸石重量,"次;T M—提煤一次循环时间,s/次;P M—每次提煤重量,t/次;T G—提矸一次循环时间,s/次;M —吨煤用材料比重,%;P c—每次提升材料重量,t/次;T C—每次提升材料循环时间,s/次;D—下其他材料次数,每班按5~10次计(指下炸药、设备、长材等);T Q—下其他材料每次循环时间,S/次;T R—每班上下人总时间,S/班,有关规定同副井提升能力核定;k i—提煤和提矸不均匀系数,取「25。
第四章井下排水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第十七条核定井下排水系统能力必备条件:(一)排水系统完善,设备、设施完好,运转正常,经具备资质的监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二)有依法批准的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生产期间的实际涌水量数据。
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应有经技术论证预测的突水量,并有防治水害的有效措施;(三)管理维护制度健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有每年一次的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第十八条排水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一)矿井有多级排水系统的,应对各级排水系统能力分别核定,然后根据矿井排水系统构成和各级涌水情况,综合分析确定矿井排水能力;(二)从依法批准的矿井地址报告提供的涌水量和生产期间的实际涌水量数据中,取最大值作为矿井排水系统能力的计算依据;(三)核定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时,水泵和排水管的能力应按规定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四)矿井水仓容量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水仓容量必须符合以下计算要求:1.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V > 8Q s (m3)2 .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时:V > 2 (Q s+3000) (m3) 且应符合v > 4Q s (m3)式中:V —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m3;Q s—矿井每小时正常涌水量,m3/h。
(五)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1 .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A m=3302°4B^ (万t/a)10 P n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A m=33020B^ (万t/a)10 P m式中:A n—排正常涌水时的能力,万t/a;B n—工作水泵小时排水能力,m3/h;P n—上一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A m—排最大涌水时的能力,万t/a;B m—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的小时排水能力,m3/h;P m—上一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以上两种计算结果取其小值为矿井排水系统能力。
第五章供电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第十九条核定供电系统能力必备条件:m3/t; m3/t。
(一)供电系统合理,设备、设施及保护装置完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运行正常;(二)供电系统技术档案齐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管理维护制度健全;(三)年产6万t及以上的矿井应有两回路独立的、不得分接任何负荷的电源线路;(四)年产6万t以下的矿井采用独立的、未分接任何负荷的单回路电源供电时,应有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矿井设备可靠运转的备用电源。
第二十条供电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一)正常情况下,两回路电源线应采用分列运行的方式。
当采用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
能力核定计算为工作线路和工作变压器的折算能力,备用线路、备用变压器、备用发电机组不计入供电容量。
(二)电源线路的供电能力,需符合允许载流量的要求,并应满足线路压降不超过5%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