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 .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更好地促动学生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推动现有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的教学和视野、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动、推动甚至是挑战作用,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认为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以学生为本,抓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点。
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教师们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趣味语文,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协助学生构建新知。
2、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有差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尊重、适合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且还要把学生个体的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知识水平间的差异,请知识丰富,接受水平强的学生做小老师来讲解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促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语文单元考试后,我就请学习优异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试卷,重点讲解自己的想法、做法。
3、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
巴尔扎克以前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
我们绝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不解,有的是对教学内容错误认知。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文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新的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对课程资源的划分主要以空间的标准来进行,分为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
在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条件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多种途径。
以此来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并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己任,挖掘我们身边一切可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春意昂然,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条件;开发利用;途径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这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不同的资源背景要求改变过去注重教科本,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新的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
那么,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供我们开发与利用,怎样开发与利用,有哪些优秀的范例可供借鉴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都是这次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下面就从课程资源类型及其开发条件,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做个探讨。
简述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途径语文课程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开放性原则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课堂资源是一个多彩而丰富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打开思维,敞开心胸去拥抱它,开发、利用好它。
作为学校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好一切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应明白这种思维开放性教学资源不只包含在语文课程资源的时间内容方面,还应包含在课程资源开发时空交合的利用等方面。
如学习《品春联》一课,通过读春联,品春联,作春联,写春联,张贴贴春联等形式开发这篇课文所蕴涵的文化资源,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中国古代对联知识文化重陶。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它们激活。
语文教师必须超越传统教学中教与学那种禁钜于教材、孤立于教学课堂的狭隘观念,应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如当时的电视新闻、报纸、纪念日、节日等,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相融相合,使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变得开放而充满活力和创新气息。
针对性原则在确定开发资源是我们必须的一种行为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源,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开发什么样的语文课程课堂资源。
应该明确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
应该先弄清楚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程课堂资源的能力水平,以利于我们选择相符的课程资源,同时研究开发资源的深层次与广博度。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趣味性,力求选择符合学生心理水平和利于学生吸收的课程课堂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资源感到亲切并融入其中。
其次,课程资源开发以后如何有效利用?这更应该体现针对性的原则。
因为课程课堂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某些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但是不应该用来代替学生的自我阅读实践过程。
所以,对于语文课程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与思考、理解与体验为标准。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教材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优美的语言文字、构思精巧的篇章、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
另一特点就是富有弹性,拓宽了教师的创造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合理地利用。
2、抓住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资源,巧妙地开发与利用。
教学挂图、朗读磁带、课堂实录光盘等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如能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情境和意境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生活、身边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读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并会对各种信息做出反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2、抓住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三条途径〔关键词〕语文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那么,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一、活化教材资源对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材的选择、加工、创造。
比如,教科书和配套练习册上都配有插图,教师不应该拘泥该课插图的单一要求,可适当变换调整,一图多用;旧图新用,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有利于将知识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一举多得;将教科书、练习册上的文字内容作一些变化,把原来孤立的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根据教学的进度、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要求或形式上由易到难逐渐变化,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科书上的练习、短诗不要简单处理,应当加以补充利用。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在课前、课间、课后说说、读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
如,把教材中意蕴深长的诗歌配上熟悉动听的歌曲来突破难点;录制配乐诵读的磁带,为欣赏、练习和模仿提供蓝本,既辅助了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课后自我操练、自娱自乐。
插图和录音磁带的开发,不仅活化了现有的教材资源,还达到了丰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学校资源学校内部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比如,班级活动、学生自身的特征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如,教学《遨游汉字王国》时,学校正在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于是,我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啄木鸟行动”,即消灭错别字的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不但清除了校园内的错别字,净化了语言环境,同时还帮助学生纠正了错别字。
三、开发社会资源1.开发家庭资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生活充满温情和乐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找准别人讲话的中心;学会如何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研究机会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有哪些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和开发?一、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了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是空谈,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开发并且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践的前提,而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又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强度,也就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二、无穷无尽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发掘1、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当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把“课本”视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现象,而忽视了丰富多采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从而导致了师生唯“课本”“教材”是从,严重束厄局促了师生的四肢举动、阻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我们语文组的教师,结合教材单元训练的重点,启发并率领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亲自去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与神奇天下。
如:在教学有关美景描述的第一单元之后,我特地率领学生去踏青,了解我们的家乡。
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也陶冶了学生的爱美情操;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而,自然资源的公道、有效地开发与使用,对作文教学来说大有益处。
如在阳光明媚、春风融融的周末,我让家长率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瑞安,去观察各种花卉树木的变化,充分变更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悟、触摸大自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
1. 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首要来源。
从教材出发,教师可以制定课程计划、准备教案、选取教学材料。
2. 非教材资源
非教材资源包括:文学作品、语言规范、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
这些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3. 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诸如电子版教材、PPT、动画、视频等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资源利用
1. 合理规划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了解,根据这些情况,规划出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然后从课程资源中选取相关材料。
2.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提供问题与解决办法让学生探究问题的教学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语文竞赛、读书分享会、文化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课外拓展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资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去探究,及时总结反思,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推动、资源开发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介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技术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育类软件、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具等工具的出现,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资源。
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包括文学作品、诗词赏析、语法知识等。
通过计算机上的字处理软件,学生可以轻松地撰写文章、排版文字,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技术的推动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资源开发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需要教师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线文学馆、图书馆等平台上,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PPT、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打造个性化、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以提高资源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实践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师要合理规划资源的使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选择和调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结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试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试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是以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为出发点,其核心理念是“促进人(学生)的发展”。
要求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新课程总体理念,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它要求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转变;要求师生角色、行为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与生生对话、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条件。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作者:马东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853 更新时间:2004-3-1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2、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那么目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何呢?为此笔者专门对我校及附近学校作了一次调查,发现目前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28%的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无意识阶段。
他们承认“自己即使用过也不知道”。
在访谈中,还进一步了解到他们所用的资源也是极为简单、最为常见的,诸如树、小草、花、蓝天、白云等自然课程资源或简单直观的社会课程资源。
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仅仅依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尚显狭窄。
语文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校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隐性资源……而实际中,老师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仅局限在校内一部分文字、实物等显性资源上,而忽视了学校氛围、师生关系等资源,同时也很少关注社区及家庭等校外的语文课程资源。
综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当然与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界对它研究不多,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先例有密切关系。
面对这些,我们语文老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添砖加瓦。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谈几点拙见。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是依纲照本,逐课、逐单元、爬楼梯式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特别是编排在教材偏后的课文,有的同学不知已读过多少遍,愿学的自不待言,不愿学的你是无法调动他的胃口的)。
我在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十二册)第七单元时,发现学生早已把课文烂熟于胸了,当我教学时,学生并没有被文中人物精神所感动,学习兴趣也渐趋低谷。
但我总觉得本单元素材很好,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当我看到《小英雄雨来》时,便灵机一动,本单元课文中的形象不都可以用“英雄”来统领吗?于是便搬来前不久刚刚上映的巨片《英雄》,在教室全剧重放。
看完片子我便以“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了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詹天佑等人是英雄吗?江姐呢?雨来和鲁迅呢?结合课文,提示同学们写出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或侃侃而谈,或奋笔疾书;或大声辩论,或慷慨陈辞。
两三节课下来,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
我又趁机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讲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评心中的英雄人物,写身边的英雄事迹……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的意图,却也创造性的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
2、运用现代媒体,开发网络资源。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
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
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如上了《太阳》一文(10册),便开展了一个“我对太阳知多少”的活动。
如果仅以课本作为学习材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于是我为学生提供了三个网址,先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阅读收集相关材料,相互交流,然后再开展知识竞赛,最后再动笔,这样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活动结束还写出了很好的、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3、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应该说在学校生活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1)、班级布置,一片清新的天地。
班级布置应显人文化、人情味。
在我校各班教室的墙壁上设置了“成功起跑线”、“作品赏析”等专栏。
黑板上开辟“词语积累”、“班级新闻”等小栏目。
黑板报则分组轮流策划、撰稿、誊写,人人参与。
每期黑板报进行全班评析,相互借鉴。
班级一角辟出了“图书角”、“生物角”、“玩具角”。
这样学生在班级中能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更新班级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2)、专用室开放,一本丰厚的书籍。
经济的发展,使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学校已有了一些专用教室。
我校是尽量盘活各种专用教室资源,并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使用效率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在下午第三节课开设“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到图书室、标本室、校史室、电脑室等地方去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接触人类文化、现实生活以及本校的办学历史,切实提高校本资源价值。
(3)、景点设置,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校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校园内的景点设置我们根据自然环境、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人传记、诗歌名句来设计安排。
让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同时,根据学生的活动特点,设置了艺术化的布告栏、报廊以及名言牌、警戒牌,使它们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4)各项活动,一潭永远的活水。
我们还经常利用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如:元宵猜谜、清明扫墓、五四游园、中秋赏月等活动;留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诸如“迟到了”、“班级竞赛扣了分”、“体育比赛得了第一名”、“我与同学闹矛盾了”,“我们的班主任”;关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
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课余生活、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获取独有的体验,增加写作之源,激发创作的灵感。
4、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
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
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
(1)、角色体验,深入社会生活。
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
我们曾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
从而充分开发社区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参观采访,汇入自然生活。
我们学校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就经常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学校开门办教育,学生开门学语文。
学校与社区应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邹子侃烈士墓),聘请校外辅导员(西径山风景区经理),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3)、研讨交流,融入精神生活。
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
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贪任感和使命感。
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向社会发起倡议。
这样,学生能洗涤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5、策划探究作业,开发影视资源。
电影、电视、广播是一门艺术,更是活跃的语文课程资源。
影视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形象、生动、集中,有一定的感染力。
语文教育要巧妙开发影视资源,策划一些探究些作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盎然,富有实效。
(1)、关心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源于语文课文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以进一步深刻把握课文内涵。
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之后,,我设计好以“诸葛亮的人物性格分析”等为题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诸葛亮的了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更加到位,提高欣赏水平和研究能力。
(2)、关注社会动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基本上每周布置一次“社会动态评述”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每天看电视新闻,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国家、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并加以联系思考,进行评述。
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关爱童年生活。
在语文学习中,我也经常引导学生看儿童题材的影视,听儿童栏目的广播。
开展“比童年”、“家庭生活的变化”等专题交流会。
以此激励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关爱自己的生命,培植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意识。
6、联系家庭生活,开发亲情资源。
“家”是一个人感情的归宿,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
但是一旦要写有关“家”的文章,学生却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即使写了,笔下的文字也是一个个被“挤”出来的,缺乏情感激荡。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习作时,他们往往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
因此,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提供有利条件。
如我曾组织学生开展过一次《我爱我家》的学习活动。
为了搞好这次学习活动,我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所做的事;询问白天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烦恼;回忆父母关心照顾自己的几件事;访谈了父母及家人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