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的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39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第一,企业应按照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的规定进行申报。
准则要求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记录和财产损失事实材料,以及财产损失评估报告等。
第二,准则对财产损失的确定和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对于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企业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对于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财产损失,企业应当提供财务会计记录和相关的经济事实材料。
同时,准则要求对财产损失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三,准则对财产损失的计量和确认提出了要求。
准则指出,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应根据实际损失金额进行计量,不得超过真实的损失金额;同时,在确认财产损失时,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折旧等处理。
第四,准则还规定了相关的程序和要求。
企业在申报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时,应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和报表;同时,税务部门应对企业申报的财产损失进行审核和核实,并及时作出批复。
总体来说,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是规范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税前扣除的标准和要求。
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对财产损失进行评估和计量,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核。
这些规定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纳税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产损失是难以避免的风险之一。
尽管企业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和减少财产损失,但有时不可抗力因素和意外事件仍然会导致财产损失的发生。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税前扣除财产损失成为一种必要的措施。
首先,企业在进行税前扣除财产损失之前,需要按照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的规定进行申报。
企业应提交财务会计记录、财产损失事实材料以及财产损失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
这些材料的提供是为了确保财产损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企业滥用税前扣除的权益,保证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其次,财产损失的确定和评估是税前扣除的关键。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为了维护国度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的正当权益,进一步提高涉税鉴证业务的质量,切实维护国度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正当权益,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治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注册税务师治理暂行步伐》(国度税务总局第14命令)、《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根本准则》(国税发[2009]149号)、《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治理步伐》(通告[2011]25号)、《财务部国度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及其它相关税收执法、规矩、政策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鉴证目标对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所有重大事项的正当性、合规性、准确性颁发鉴证意见。
二、鉴证内容对企业产生的资产损失进行鉴证,资产具体包罗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罗应收票据、种种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钱币性资产,存货、牢固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钱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进行资产损失鉴证时,应当执行下列步伐:1、评价被鉴证人资产内部治理制度是否完善;2、获取或体例资产损失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查对是否相符;3、确认资产损失是否存在,是否为被鉴证人所有;4、存眷损失的资产所处状态;5、区分资产损失类型,取得正当、充实证据质料;6、审核资产损失的管帐处理惩罚;7、确认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三、鉴证要点(一)现金损失1、视察钱币资金内部控制治理制度。
(1)了解治理层对付推行严格的钱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及步伐;(2)了解是否创建有严格的钱币资金业务的岗亭责任制,不相容岗亭是否做到完全疏散;(3)了解钱币资金业务是否创建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严格凭据规定步伐(如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治理支付)治理钱币资金业务;(4)了解是否创建了完善的钱币资金损失治理的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实时进行了相关钱币资金损失的处理惩罚及实施了恰当的调停步伐。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公布日期】2011.12.14•【文号】中税协发[2011]109号•【施行日期】2011.12.14•【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所得税正文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税协发[2011]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协会:2007年2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国税发[2007]9号)。
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公告[2011]25号)等新政策,中税协于2011年协同总局纳税服务司修订完成《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报审稿)》,并根据准则“报审稿”相应修订完成《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
鉴于此项准则的发布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为及时规范指导注册税务师执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并通过实践为制订该准则提供经验,现将准则“报审稿”及其操作指南和工作底稿(报审稿)中关于实务操作的基本内容以“指导意见(试行)”的形式予以下发,并将执行中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一、《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充分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国税发[2009]149号),按照新修订的《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制订工作规划纲要》(中税协发[2011]061号)兼顾实体业务与程序技术的思路,注重区分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等鉴证项目重点,为注税从业者开展资产损失税前鉴证业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
二、请各地方税协及时印发“指导意见(试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税务师事务所认真学习研究,贯彻执行。
各地税务师事务所承办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时,要遵照执行本“指导意见(试行)”。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doc 26页)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一、总则(一)为了规范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以下简称财产损失鉴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二)财产损失鉴证是指,税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信息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并出具鉴证报告,以增强税务机关对该项信息信任程度的一种业务。
(三)在接受委托前,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
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鉴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四)承接财产损失鉴证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属于企业财产损失鉴证项目;2.税务师事务所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3.税务师事务所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并出具书面鉴证报告;4.与委托人协商签订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见附件1)。
(五)财产损失鉴证的鉴证对象是,与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相关的会计资料、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等可以收集、识别和评价的证据及信息。
具体包括:企业相关会计资料、有关文件及7.确认现金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算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金额,并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现金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二)坏账损失的审核1.评价有关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确认应收账款的存在,并为申报企业所有。
(1)获取应收、预付账款明细表与总账及明细账核对一致;(2)审核应收及预付款项发生、结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3)采用下列步骤确认应收、预付款是否真实存在:①审核构成该笔债权的相关文件资料(契约、定购单、发票、运货单据等);②抽查对应账户,以确认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审核坏账损失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1)申报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损失的,实施如下审核程序:①复核坏账准备金计算书,当期坏账准备计算是否准确;②审核坏账损失的相关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准备第一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一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应当具备条件,鉴证人承接业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胜任能力评估应考虑对客户与其所在行业的熟悉程度,类似业务的鉴证经验,具备执行业务所必需的素质与专业胜任能力,具有执行该业务所必需的时间,能够按期完成业务。
评价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业务助理等执行鉴证业务的人员总量,是否能满足所承担鉴证业务的需求;评价事务所执行鉴证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否能够与鉴证业务的质量标准相适应。
(二)应按照质量控制执行规建立部控制制度并能够有效运行,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部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为执业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对事务所与鉴证业务相关的部控制,应按照企业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规定,进行自我评价。
在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时,应考虑提出放弃的建议。
(三)被鉴证人无法提供鉴证材料或其他原因限制鉴证人取得所需的鉴证材料,应考虑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对有关业务形成结论时,应当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不得以其执业身份对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避免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表不实的鉴证结论,造成鉴证风险。
应关注调查的独立性保持情况是否受到不应有的干扰,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的资格,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对鉴证事项的证明力。
(四)鉴证时应充分估计鉴证中存在的风险,是否超出事务所的承担能力。
对超出事务所承担能力的风险,应考虑终止鉴证业务。
应根据不同期间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判断是否承接。
第二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二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前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应与被鉴证人达成以下业务意向:鉴证项目名称、鉴证项目年度、鉴证项目要求、鉴证项目完成、鉴证收费金额、双方法律责任、生效条件。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税务师开展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以下简称“资产损失鉴证业务”),是指鉴证人接受委托,通过执行基本准则及本准则(以下简称“执业规范”)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依照税法和相关标准,对被鉴证人的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事项(以下简称“损失扣除申报事项”)进行审核、确认,评价和证明其申报扣除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出具鉴证报告的业务。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鉴证人,是指接受委托,执行资产损失鉴证业务的税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及其注册税务师。
本准则所称被鉴证人,是指与鉴证损失扣除申报事项相关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第四条本准则所称鉴证事项,是指鉴证人审核、确认、评价和证明的损失扣除申报事项。
第五条资产损失鉴证的目的,是通过对被鉴证人的损失扣除申报事项进行鉴证,提高被鉴证人税法遵从度,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保证国家税收利益。
第六条鉴证人开展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应当遵守税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执业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资产损失鉴证,应当区分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
第二章业务准备第八条事务所承接鉴证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经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告(二)具有实施资产损失鉴证业务的能力;(三)质量控制制度健全有效,能够保证执业质量;(四)能够承担执业风险。
第九条事务所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前,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和资产损失情况,判断能否获取有效证据以支持其结论,决定是否接受委托:(一)业务环境。
约定事项,委托目的,报告使用人的需求,被鉴证人的基本情况和纳税信用等级情况、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情况、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情况,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等情况。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财产损失准则》目的和依据一、《财产损失准则》规定的制定目的和依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财产损失准则》)“一、总则”(一)中明确了制定《财产损失准则》的目的和依据。
具体是:“为了规范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以下简称财产损失鉴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二、《财产损失准则》制定目的制定《财产损失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
对其理解如下:(一)《财产损失准则》是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鉴证规范;(二)企业财产损失以外的税收扣除项目鉴证,不适用《财产损失准则》;(三)注册税务师执行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应执行《财产损失准则》。
三、《财产损失准则》制定依据制定《财产损失准则》,主要依据以下文件:(一)《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4号);(二)《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令”);(三)《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4号令”);(四)《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6号,以下简称“6号令”);(五)《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39号)。
第二条财产损失鉴证的定义及含义一、《财产损失准则》规定的定义《财产损失准则》“一、总则”(二)中规定了“财产损失鉴证”定义,明确了鉴证目的。
具体是:“财产损失鉴证是指,税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信息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并出具鉴证报告,以增强税务机关对该项信息信任程度的一种业务。
”二、财产损失鉴证的含义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的定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属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内容,是一项特殊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鉴证业务;(二)应以税务师事务所的名义接受委托;(三)应实施必要的程序,运用税收应用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出具鉴证报告并发表鉴证意见;(四)目的是:为证实财产损失事项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提供证明,以增强税务机关对该项信息信任程度。
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财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遭受的非正常性的损失,包括盗窃、抢劫、火灾、自然灾害等情形。
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扣除财产损失,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款。
鉴证师在企业申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鉴证师需要对企业的财产损失进行审核、核实,确保企业依法申报税前扣除。
一、鉴证师在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中的作用财产损失在企业开支中占据极大比例,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时,要求企业对财产损失进行税前扣除。
但是,企业对财产损失的识别、损失额的确定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专业审核和核实。
鉴证师在企业开展税前扣除申报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鉴证师负责审核企业财产损失的真实性:企业在申报财产损失时,自然希望能尽量减少应缴纳的税费。
但是,一些企业可能将一些非实际存在的损失列为财产损失,从而获取非法经济利益。
鉴证师需对企业的损失进行审核,确保企业的财产损失是真实存在的。
2.鉴证师需要核实企业财产损失的计算方式:由于不同类型的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不同,这需要鉴证师对企业提供的损失数据进行核实、计算。
例如,在火灾损失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损失程度计算出损失金额。
因此,鉴证师对税前扣除申报中的财产损失计算方式的核实至关重要。
3.鉴证师需要协助企业完成相关材料的整理与备案: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需要一系列证明材料,包括财产损失证明、交警事故报告、保险理赔凭证等。
鉴证师应该在企业申报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指导建议,确保企业备案全面、完整、准确。
二、鉴证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于鉴证师而言,要想在企业申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中胜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能力:1.法律法规及税收知识:企业所面对的涉税法律法规众多,税种也相当繁多,鉴证师需要熟知各项税收政策及法规规定,了解税务政策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
2.审计、调查、核实能力:鉴证师需要在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申报过程中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核实,对企业提供的各项材料进行审计。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指南一、引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面临财产损失的情况,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可以将这些财产损失作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费用来减少应纳税额。
为了保障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以及税务机关的监督和审核,需要制定相关的鉴证业务准则。
本指南旨在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包括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三、鉴证要求3.1 鉴证程序1.鉴证程序应包括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相关凭证、账簿和其他资料的核查和分析。
2.鉴证人员应了解企业的财产损失来源,包括自然灾害、事故损失等,并核实相关证据。
3.鉴证程序应包括与企业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协调,以获得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3.2 鉴证内容1.鉴证内容应包括企业财产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包括损失的原因、金额和时间等。
2.鉴证内容应包括企业财产损失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的评价,包括核实损失的事实和相关证据。
3.鉴证内容应包括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合规性评价,包括审查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遵守情况。
3.3 鉴证报告1.鉴证报告应准确、完整地描述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核查过程和结果。
2.鉴证报告应明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
3.鉴证报告应及时提交给企业、税务机关等相关方,并保密相关信息。
四、鉴证责任和权限4.1 鉴证责任1.鉴证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和相关经验,确保鉴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鉴证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在鉴证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3.鉴证人员应对鉴证结果承担责任,包括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4.2 鉴证权限1.鉴证机构应具备法律授权和注册登记,在法律范围内进行鉴证业务。
2.鉴证机构应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鉴证人员的权限和责任范围。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doc 39页)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为了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涉税鉴证业务的质量,切实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14号令)、《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国税发[2009]149号)、《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公告[2011]2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及其它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鉴证目标对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所有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发表鉴证意见。
二、鉴证内容对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鉴证,资产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进行资产损失鉴证时,应当执行下列程序:1、评价被鉴证人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2、获取或编制资产损失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3、确认资产损失是否存在,是否为被鉴证人所有;4、关注损失的资产所处状态;5、区分资产损失类型,取得合法、充分证据材料;6、审核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7、确认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三、鉴证要点(一)现金损失1、调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了解管理层对于推行严格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及措施;(2)了解是否建立有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不相容岗位是否做到完全分离;(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是否建立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如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4)了解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货币资金损失管理的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及时进行了相关货币资金损失的处理及实施了恰当的补救措施。
【汇缴关注】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业务操作指引一、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通知》)、《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下简称《办法》),及其他补充规定(参见本指引第七大点)。
二、办理对象: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损失)。
三、办理方式: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
(一)清单申报:⒈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⒉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⒋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⒌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二)专项申报:除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外,其它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事项操作规程企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因自然灾害、事故、盗窃等原因而发生的价值减少或损失。
为了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减税降费,税法对企业资产损失提供了一定的税前扣除政策。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时,需要按照以下操作规程进行申报。
一、支撑文件准备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时,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支撑文件,以充分证明资产损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需要准备的支撑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资产损失发生的证明文件,比如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的证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和损失情况的证明等;2.资产价值鉴定报告,由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损失价值鉴定报告,以确定损失金额;3.相关公安机关的报案证明,如果损失涉及盗窃等犯罪行为,需要报案并提供报案证明;4.支付损失的相关凭证,包括修理费用、赔偿费用、购置新资产的发票、收据等。
二、资产损失核实与确认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前,需要对损失进行核实与确认。
核实与确认的主要步骤包括:1.核实损失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范围,比如自然灾害、事故、盗窃等;2.确认损失的具体金额,需要通过资产价值鉴定等方法来确定损失的金额;3.确认资产损失是否已经得到补偿,如果已经得到补偿,则需要在申报中予以扣除。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计算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计算是企业申报资产损失的重要步骤。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根据核实与确认的资产损失金额,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和限额,计算可扣除的资产损失金额;3.将可扣除的资产损失金额填写到申报表格中,并保留相关的支撑文件备查。
四、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格填写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时,需要填写相应的申报表格,并附上必要的支撑文件。
表格填写要点如下:1.填写税务部门要求的资产损失申报表格,包括资产损失的类型、金额、原因等;2.在表格中标明相关的扣除标准和限额;3.如需填写其他附表或说明,应按要求填写完整。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准备第一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一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应当具备条件,鉴证人承接业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胜任能力评估应考虑对客户及其所在行业的熟悉程度,类似业务的鉴证经验,具备执行业务所必需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具有执行该业务所必需的时间,能够按期完成业务。
评价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业务助理等执行鉴证业务的人员总量,是否能满足所承担鉴证业务的需求;评价事务所执行鉴证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否能够与鉴证业务的质量标准相适应。
(二)应按照质量控制执行规范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有效运行,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内部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为执业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对事务所与鉴证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规定,进行自我评价。
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时,应考虑提出放弃的建议。
(三)被鉴证人无法提供鉴证材料或其他原因限制鉴证人取得所需的鉴证材料,应考虑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对有关业务形成结论时,应当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不得以其执业身份对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避免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表不实的鉴证结论,造成鉴证风险。
应关注调查的独立性保持情况是否受到不应有的干扰,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的资格,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对鉴证事项的证明力。
(四)鉴证时应充分估计鉴证中存在的风险,是否超出事务所的承担能力。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一、资产损失确认在进行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之前,企业需要对资产损失进行确认。
资产损失一般分为减值准备和资产损失两类。
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应参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计算,并由企业会计师对其进行确认。
对于资产损失的确认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内部的自查核对,确保资产损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资产损失计提确认资产损失之后,企业需要对其进行计提。
计提资产损失的金额应根据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并记录在《资产损失计提凭证》中。
在计提资产损失时,需要注意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计提的金额准确无误。
三、资产损失的纳税调整在进行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时,需要对其进行纳税调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企业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将资产损失进行扣除。
扣除的金额应在《企业所得税月度纳税申报表》中明确记录,并作为减免项目进行申报。
四、资产损失鉴证业务为了保证企业税务申报和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资产损失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由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进行操作,并出具相关的鉴证报告。
鉴证报告应详细说明资产损失的来源和性质,计提和纳税调整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五、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申报申报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时,企业需要将相关的凭证和报告提交给税务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
同时,还需要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度纳税申报表》并勾选减免项目,并在备注栏中说明资产损失扣除的依据和金额。
对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较大的情况,还需要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以确保税务申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总之,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是一项重要的税务政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操作,并进行资产损失鉴证业务,以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享受到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并充分发挥资产损失的减税效益。
六、税务稽查和风险防范在享受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同时,企业还需要面对税务稽查和风险防范的问题。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操作指南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准备第一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一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应当具备条件,鉴证人承接业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胜任能力评估应考虑对客户及其所在行业的熟悉程度,类似业务的鉴证经验,具备执行业务所必需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具有执行该业务所必需的时间,能够按期完成业务。
评价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业务助理等执行鉴证业务的人员总量,是否能满足所承担鉴证业务的需求;评价事务所执行鉴证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否能够与鉴证业务的质量标准相适应。
(二)应按照质量控制执行规建立部控制制度并能够有效运行,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部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为执业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对事务所与鉴证业务相关的部控制,应按照企业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规定,进行自我评价。
在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时,应考虑提出放弃的建议。
(三)被鉴证人无法提供鉴证材料或其他原因限制鉴证人取得所需的鉴证材料,应考虑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对有关业务形成结论时,应当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不得以其执业身份对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避免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表不实的鉴证结论,造成鉴证风险。
应关注调查的独立性保持情况是否受到不应有的干扰,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的资格,鉴证人员是否有能力评价证据对鉴证事项的证明力。
(四)鉴证时应充分估计鉴证中存在的风险,是否超出事务所的承担能力。
对超出事务所承担能力的风险,应考虑终止鉴证业务。
应根据不同期间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判断是否承接。
第二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二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前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应与被鉴证人达成以下业务意向:鉴证项目名称、鉴证项目年度、鉴证项目要求、鉴证项目完成、鉴证收费金额、双方法律责任、生效条件。
(二)受托方承揽的鉴证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在鉴证围、取证条件等方面受到限制时,不允许执意恶性承揽;委托方不能为应付税务机关的申报管理要求,恶性压价不顾纳税风险作为委托条件,或者收买鉴证执业人员出具不适当的报告。
(三)按照委托要求评价和证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充分披露报告使用人需要的所有重要和重大的纳税申报信息。
(四)了解被鉴证人的纳税法律环境,充分估计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风险,充分考虑涉税鉴证水平、纳税申报管理水平、执法规程度、政府和公众对税收的认同度等因素,对税法遵从意识的影响。
对税收法律环境较差的鉴证业务,应考虑在业务约定书中对双方责任做特殊约定或考虑放弃鉴证业务。
第三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二条的规定,承接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前初步了解资产损失情况,应注意以下问题:(一)了解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情况:1、询问被鉴证人实际处置、转让资产的有关信息资料,了解处置、转让行为是否发生;2、了解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形成损失的合理性;3、询问实际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资料,了解会计上是否已做会计处理;4、了解以前年度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是否按规定进行专项申报扣除,了解实际资产损失是否按规定追补扣除;5、应对调查了解情况进行书面记录,为签订业务约定书提供信息支持。
(二)了解法定资产损失发生情况:1、询问被鉴证人资产损失的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法定损失是否发生;2、询问法定资产损失有关证据资料的提供情况,了解是否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3、询问法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资料,了解会计上是否已做会计处理;4、询问法定资产损失是否在申报年度扣除;5、应对调查了解情况进行书面记录,为签订业务约定书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条执行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的清单申报形式资产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适用清单申报资产损失的情形;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6、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二)执行下列程序:1、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编制汇总清单;2、向税务机关报送汇总清单;3、整理留存备查的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
第五条执行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的专项申报形式资产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适用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的情形:1、清单申报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2、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3、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4、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
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专项申报。
(二)执行下列程序:1、整理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2、逐项(或逐笔)发表鉴证意见;3、提醒被鉴证人应向税务机关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
第六条根据指导意见第三条的规定,鉴证人应参考本指南所附的《资产损失鉴证业务约定书(本)》,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应按规定,向被鉴证人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应注意划分鉴证业务和服务业务,正确选择合同的适用类型。
使所提供劳务与收费标准相对应,与所承担的责任相对应。
第七条根据《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十五条和指导意见第四条的规定,制定鉴证业务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
第二章资产损失鉴证业务实施第一节货币资产损失的鉴证第八条执行指导意见第五条规定的现金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调查现金类货币资金部控制管理制度。
1、了解管理层对于推行严格的货币资金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及措施;2、了解是否建立有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不相容岗位是否做到完全分离;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是否建立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如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4、了解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货币资金损失管理的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及时进行了相关货币资金损失的处理及实施了恰当的补救措施。
(二)区分企业现金被盗抢、清查出的现金短缺、金融企业发生的短款、假币等现金损失的具体情形。
(三)准确确认现金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算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金额,并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现金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四)填制工作底稿(本)中的《货币资产损失——现金损失税前扣除鉴证表》。
第九条执行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的存款类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调查存款类货币资金部控制管理制度。
1、核对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与银行日记账记载金额是否一致,核对付款凭证的授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并符合有关规定,涉及外币的同时核对当期外币折算汇率是否与以往保持一致;2、报销审批制度规定及执行是否到位;3、审核银行存款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评价其控制度的风险程度;(二)区分企业银行存款损失的原因。
是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三)确认银行存款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四)填制工作底稿(本)中的《货币资产损失——存款类损失税前扣除鉴证表》。
第十条执行指导意见第七条规定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调查应收及预付款项部控制管理制度。
1、了解管理层对于推行严格的应收及预付款项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及措施;2、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是否建立有严格的职务分离制度,开票、发货、收款、记账是否由不同的人完成;3、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是否建立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销售价格的确认、授信额度的使用是否均有确定的有权部门审批实施;4、了解是否建立有合理的催收款项责任制,坏账损失的发生是否有完整的记录并经相授权部门确认处理。
(二)区分往来款项损失的具体情形:1、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2、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在取得公安机关已失踪、死亡的证明后,确定其遗产不足清偿部分或无法找到承债人追偿债务的往来款项损失;3、因自然灾害、战争及国际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4、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有败诉的法院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无法执行或债务人无偿能力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或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而形成的损失。
5、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三)确认往来款项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1、债务人已经清算的,计算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实际清偿后的余额,确认不能收回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2、尚未清算的,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计算并确认不能收回的坏账损失的具体金额。
3、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其遗产不足清偿部分或无法找到承债人追偿债务的,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计算并确认不能收回的坏账损失的具体金额。
4、因自然灾害、战争及国际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计算并确认不能收回的坏账损失的具体金额。
5、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有败诉的法院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无法执行或债务人无偿债能力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或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确认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6、债务重组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按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四)填制工作底稿(本)中的《货币资产损失——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鉴证表》。
第十一条执行指导意见第八条规定的承担担保连带责任形成的应收款项坏账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取得被鉴证人追索的证据资料,如:追索文件、追索记录、函件追索回执、发出凭单等,评价追索行为的发生情况;(二)分析评价是否存在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情形;(三)除上述程序外执行本指南第一条规定的鉴证程序;(四)填制工作底稿(本)中的《货币资产损失——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鉴证表》。
第十二条执行指导意见第九条规定的应收款项坏账损失鉴证程序时,应特别关注:(一)取得有关逾期三年以上且认定为坏账的应收款项的证据资料,确认该类应收款项的发生情况;(二)取得上述应收款项会计上已作为损失的核算资料;(三)上述损失确认的情况说明,如:应收款项发生情况,损失会计处理情况,逾期三年未收回的原因,真实性、合法性评价;(四)取得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的证据;(五)填制工作底稿(本)中的《货币资产损失——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鉴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