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五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五

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6.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俨骖于上路()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穷且益坚

今义:贫穷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盛筵难再

今义:相当于“又”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孟学士之词宗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逢迎

今义:奉承迎合古义:________________

5.阮籍猖狂

今义:肆无忌惮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所赖君子见机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属

序属三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2.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

3.穷

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穷途()

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4.序

序属三秋()

兰亭集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

5.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宾主尽东南之美()

5.腾蛟起凤()

6.窜梁鸿于海曲()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纤歌凝而白云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汤之问棘也是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今义:海洋上的运输古义:________________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古义:________________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蟪蛄不知春秋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今义:大家,许多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今义:羊的犄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虽然,犹有未树也

今义:转折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义:没有功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穷而匕首见()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2.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3.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请息交以绝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4.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鹏之徙于南冥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且奚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今义:不可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今义:给马洗澡古义:________________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义:向上级报告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则告诉不许

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义:身心劳苦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但以刘日薄西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引壶觞以自酌()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谨拜表以闻()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猥以微贱()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愿陛下矜悯愚诚()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步步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B.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

C.审容膝之易安审:仔细

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从、顺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既窈窕以寻壑

C.善万物之得时D.将有事于西畴

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而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D.彼且恶乎待哉?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至于成立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参考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衡”通“横”。

二、1.战乱;2.拐杖;3.知心话;4.行人;5.深远曲折的样子。

三、1.接近/完成,达到/动词,接近,靠近;2.将要/行走/前往/实行,做/行为、品行;3.端起/开弓、拉弓/举起/率领/延请;4.将要/且,又/扶、持/拿,用/将领;5.断绝/横渡/全然、绝对;6.文体/辞谢/告别/借口;7.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四、1.琴书,名词做动词,弹琴、读书;2.棹,名词做动词,用桨划;3.日,名词做状语,每天;4.怡,动词使动用法,使愉快;5.悦,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悦;6.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7.傲,形容词做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8.善,形容词做动词,喜好、羡慕。

五、1.宾语前置句既然世俗与我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2.宾语前置句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3.宾语前置句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4.状语后置句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5.被动句既然自认为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呢?

6.“门”前省略介词“于”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家门。

滕王阁序

一、1.“俨”通“严”;2.“销”通“消”。

二、1.困厄,处境艰难;2.第二次;3.掌管文学撰述的官;4.迎接;5.狂放、不拘礼法;6.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三、1.属于/类/写作/动词,嘱托;2.副词,全、都/没、干/全部用出/名词,死;3.动词,穷尽/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困厄,处境艰难/尽、止/生活困难;4.名词,时序(春夏秋冬)/名词,序言、赠序/使动用法,使……排序;5.却/将近/姑且,暂且/将要/尚且。

四、1.襟、带,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目,名词做动词,看、望;

3.雾、星,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4.美,形容词做名词,俊杰、人才;

5.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6.窜,动词使动用法,使……逃。

五、1.被动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2.状语后置句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行驶,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

逍遥游

一、1.“冥”通“溟”;2.“反”通“返”;3.“知”通“智”;4.“辩”通“辨”;5.“而”通“能”;6.“有”通“又”;7.“辩”通“变”;8.“已”通“矣”。

二、1.海动;2.游动的雾气;3.很饱的样子;4.指四季;5.一般人;6.旋风;7.虽然这样;8.无所为,故无功利。

三、1.计划/地图/谋划、筹划/图画;2.放上、安放/购置、添置/放弃、放下/摆、设;3.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4.记载/志向/立志;5.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鹏”/动词,到/指示代词,此。

四、1.南,名词做动词,南行;2.上、下,名词做动词,向上飞、落下;3.怪,形容词做名词,怪异的事物;4.莽苍,形容词做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

五、1.判断句《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宾语前置句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3.宾语前置句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陈情表

一、1.“闵”通“悯”;2.“零丁”通“伶仃”;3.“蓐”通“褥”;4.“有”通“又”。

二、1.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2.①到了;②成人自立;3.优秀人才;4.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5.指报答皇恩;6.申诉(苦衷);7.拳拳,文中形容自己的私情;8.辛酸悲苦。

三、连词,因为/介词,用、拿/连词,同“而”/动词,使、让/连词,表承接/连词,表结果/同“而”,表修饰。

四、1.上,名词做状语,向上;2.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3.犬马,名词做状语,像犬马一样;4.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5.闵凶,形容词做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微贱,形容词做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远,形容词做动词,远离;8.诚,形容词做名词,诚心。

五、1.被动句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

2.状语后置句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训练步步高】

1.C[解析] “审”应为“明白、知道”。

2.C[解析] A项,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项,窈窕:古指深远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C项,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D项,有事:古指到……去从事耕种之事,今泛指发生一些事情。

3.C[解析] A项,“是,叫”;B项,表反问语气,“呢”;C项,“作为,当作”;D项,“替”。

4.C[解析] A、B、D项,均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

5.C[解析] C.结构助词,的。A.表转折/表衔接;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了。

6.D[解析] A.不行:古指不能行走,今表否定;B.犬马:古为谦辞,今指动物;C.成立:古指成人自立,今指创办、建立;D.抚养:爱护并教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五

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6.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五课 滕王阁序 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故、尽、属、即、且、矣”的意 义和用法 理解文 言虚词 的意义 及用法 技能目标1.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知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贡献。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 主要作品:《山亭夜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采莲曲》《登城春望》《滕王阁序》《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游庙山赋》等。

[知背景] 王勃26岁那年秋天,即其发生意外身亡前两个多月,前往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公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并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同时都督阎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借此机会在众宾客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再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公准备纸笔,遍请宾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驳了阎公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他神情自若,欣然命笔,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滕王阁序》。 [知常识] 1.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送,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中国四大名楼 中国四大名楼,即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崔颢在《黄鹤楼》中描绘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

新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 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 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

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 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危乎高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语气助问,无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12尔 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示代词,那)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 子路率尔而对(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 13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副词,只,仅,唯独)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 无他,但手熟尔(连词,不过,只是) 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 14明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光明,明亮) 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亮)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清楚,明白)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英明,严明) 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阐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阕有《国语》(视力)15且 烹羊宰牛且为乐(姑且,暂且) 河水清且涟漪(表并列关系,“和”“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 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就要) 16径 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路) 江水又东,径巫峡(经过) 17言 主人何为言少钱(说) 焚百家之言(言语,言论) 凡一百一十六言(一个字叫一言)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汇总!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滕王阁序含答案解析Word版

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云销雨霁(“”通“”) 二、古今异义 1.童子 ..何知,躬逢胜饯 古义: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2.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古义: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3.俨骖于上路 .. 古义: 今义:指走上路程;动身 三、一词多义 1.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 2.高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3.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送东阳马生序》() 4.共秋水共长天一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核舟记》)()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目.吴会于云间( ) (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 ) 2.名词作状语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3)萍水 ..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榻( ) 4.名词的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屈.贾谊于长沙( ) (2)窜.梁鸿于海曲( )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物华天宝。( ) 翻译: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翻译: 3.纤歌凝而白云遏。( ) 翻译: 4.杨意不逢。( )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大家更好地掌握,小编整理了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修5 《归去来兮辞》教与学知识点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

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归去来兮辞》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新课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资料

新课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资料 【新课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资料】 一、通假字找出并解释 曷不委心任去留( ) 二、词类活用找出、说明类型并解释 或棹孤舟( ) 策扶老以流憩( ) 乐琴书以消忧( ) 园日涉以成趣( ) 时矫首而遐观( ) 携幼入室( ) 倚南窗以寄傲( ) 悦亲戚之情话( ) 乐琴书以消忧( ) 善万物之得时( ) 眄庭柯以怡颜( )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 1.悦亲戚之情话 2.既窈窕以寻壑 3.景翳翳以将入 四、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 ) 聊乘化以归尽( ) 五、虚词积累说明句中划线虚词的含义用法 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 2.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辨明句式特征,并翻译将有事于西畴 (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 复驾言兮焉求? (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 寓形宇内复几时? (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 载欣载奔 ( )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找出并解释 1.所赖君子见机 ( ) 2.俨骖騑于上路 ( )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二、词类活用找出、说明类型并解释 1.一言均赋 ( ) 2.目吴会于云间 ( )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4.四美具,二难并 ( ) 5.襟三江而带五湖 ( )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 1.穷且益坚 ( ) 2.识盈虚之有数 ( ) 3.彩彻区明 ( ) 4.序属三秋 ( ) 四、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 ) 潦水人尽而寒潭清 ( ) 2.胜 胜友如云 ( ) 躬逢胜饯 ( ) 胜地不常 ( )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 ) 穷睇眄于中天 ( ) 穷且益坚 ( ) 岂效穷途之哭 ( ) 4.临 临别赠言 ( ) 临帝子之长洲 ( )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 ) 有怀投笔 ( ) 6.序 序属三秋 ( ) 滕王阁序 ( )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古典诗文 09-26 1222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通“”,释义:2.景翳翳以将入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会 ①会有四方之事会: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会: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 ④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会: 2、行 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行:

④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行: 3、策 ①策扶老以流憩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策: 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策: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 4、时 ①时矫首而遐观时: ②善万物之得时时: ③寓形宇内复几时时: 5、非 ①觉今是而昨非非: ②富贵非吾愿非: 6、寻 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②既窈窕以寻壑寻: 7、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 ②求之靡途之: ③会有四方之事之: ④悟已往之不谏之: 8、而 ①门虽设而常关而: ②觉今是而昨非而: ③时矫首而遐观而: ④鸟倦飞而知还而: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事:古义:;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3.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5.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幼稚:古义:;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 3.时矫首而遐观时: 4.情在骏奔,自免去职骏: 5.倚南窗以寄傲傲: 6.幼稚盈室,有酒盈樽幼稚: 7.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8.眄庭柯以怡颜怡: 9.审容膝之易安安: 10.乐琴书以消忧乐: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学完了高中语文必修5,怎么统一复习呢?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曷不委心任去留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予以解释。 或棹孤舟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审容膝之易安 感吾生之行休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感吾生之行休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善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怡颜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解释其古今不同含义。 1.悦亲戚之情话古:今: 2.悦亲戚之情话古:今: 3.将有事于西畴古:今: 4.既窈窕以寻壑古:今: 5.于时风波未静古:今: 6.景翳翳以将入古:今: 7.或命巾车古:今: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今: 9.或植杖而耕耔古:今: 10.觉今是而昨非古:今: 11.尝从人事古:今: 1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今: 13.恨晨光之熹微古:今: 四、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 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聊乘化以归尽 3.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乘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五、解释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 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农人告余以春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2.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3.之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 将有事于西畴 寓形宇内复几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 载欣载奔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既自以心为形役 农人告余以春及 《滕王阁序》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赖君子见机 2.俨骖騑于上路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分析类型并解释。 1.一言均赋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四美具,二难并 5.襟三江而带五湖 6. 腾蛟起凤 7.屈贾谊于长沙8.窜梁鸿于海曲 9.宾主尽东南之美10.徐孺下陈蕃之榻 11.山原旷其盈视12.台隍枕夷夏之交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1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解释其古今不同含义。 1.穷且益坚古:今: 2.一介书生古:今: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今: 4.盛筵难再古:今: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今: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今: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五第 2 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 ____, 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通 ____, ____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 通 ____, ____ 4.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通 ____, ____ 5.而后乃今培风____通 ____ , 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通 ____ , ____ 7.而征一国____通 ____, ____ 8.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通 ____, ____ 9.零丁孤苦____通 ____, ____ 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_通 ____, ____ 1 .衡横与“竖”相对 2. 曷何为什么 3.销消消散 4. 机几预兆 5. 培凭凭借 6.辩辨区别 7. 而耐 能8.有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返回来9.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0. 闵悯指可忧患的事 二、文言实词 (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幼稚盈室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见识少,没经验 (2)悦亲戚之情话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父母为“亲”,与父 母有关的亲属为“戚”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 庭或成员 (3)尝从人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千里逢迎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 别人的意思 (5)四美具,二难并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心灵美、语言美、 行为美、环境美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肆无忌惮。贬义(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看形势,看机会(8)野马也,尘埃也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 驯的马 (9)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一定X围内 所有的人 (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羊头上长的角 (11)小年不及大年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丰收年 (12)至于成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 成功,开始存在;有根据,站得住 (13)告诉不许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 解说 (14)九岁不行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1)指小孩(2) 家中亲属(3)指出仕(4) 迎 接(5)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6)狂放,不 拘礼法(7)看到细微的预兆(8) 游动的雾气 (9) 一般人(10) 旋风(11)长寿 (12)成人自立 (13) 申诉 (14) 不能走路 (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既自以心 ()为形 ()役,奚 ()... 惆怅而独悲 2.悟 ()已往之不谏 () .. 3.已 ()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4.曷 ()不委 ()心任去留 ..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6.帝乡不可期.() 7.或 ()植杖 ()而耘 ()耔.... 8.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 疑 9.时维 ()九月,序 ()属三秋 .. 10.云销雨霁 (),彩彻 ()区明 .. 11.响穷 ()彭蠡之滨 () .. 12.极 ()娱游于暇 ()日 .. 13.识盈虚 ()之有数 () ... 14.命运多舛.() 15.东隅 ()已逝,桑榆 ()非晚 ... 1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 ... 17.敢 ()竭()鄙 ()怀 ... 18.绝 ()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 南,且 ()适 ()南冥也 .. 19.且举 ()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 必修五文言文练习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 二、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 二、一词多义: 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 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 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今义)(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今义)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句型,标志词,翻译)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4)将有事于西畴(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5)农人告余以春及(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6)乐夫天命复奚疑(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3、省略句(1)情在骏奔(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2)寓形宇内复几时(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3)稚子候门(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标志词,翻译) (2)以心为形役(标志词,翻译) 五、拓展延伸 以: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舟遥遥以轻飏() 3、问征夫以前路() 4、引壶觞以自酌() 5、云无心以出岫()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请息交以绝游()8、乐琴书以消忧() 9、木欣欣以向荣() (二)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滕王阁序》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 2、维:时维九月() 3、序:序属三秋() 4、上:俨骖騑于上路() 5、披、闼:披绣闼()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五篇模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五篇模 版) 第一篇: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7.《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8.《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9.《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0.《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1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六、补充: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背诵默写容易写错的字《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

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 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 首 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10.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