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3.97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困难,进行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应用。
问题设计的原则:1. 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问题设计应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兴趣、关注和思考。
2. 渗透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突出重点、难点和核心知识,达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应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提出不同的角度、层次和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问题设计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应用:1. 开放性问题设计:通过开放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或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一篇叙事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和你自己有什么相似之处?”或“你觉得故事中的教训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沟通的能力。
2. 探究性问题设计:通过探究性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一篇论说文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这样论证?”或“你认为作者的观点站得住脚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对比性问题设计:通过对比性问题设计,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优劣等特点,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在学习两篇记叙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对比性问题,如“你觉得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有何相似之处?”或“这两篇文章各有各的特点,请就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创新性问题设计:通过创新性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建议: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再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三、问题设计要注重实际应用问题设计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开放性问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问题设计要适时适量问题设计应该适时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回答。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际应用性、开放性和适时适量性。
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杨文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也纷纷出现在了我们的理论视野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中。
就目前情况来看,问题教学法、探究性学习及教学有效性是三大热点。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三种教学理念的相关阐述:1、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
(杜威)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领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3、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有效的课堂注重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问题意识及创造力的人才。
结合以上相关的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一词是贯穿于三者之间的一个关键词。
据此可说,如果有效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问题”就是教学有效的核心。
这一点,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角度来看,都是极其重要的。
“问题是新形成的认知系统的承载者”,因此,提问(问题设计)就成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反馈教学有效的必由之路,是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提问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
5. 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6. 组织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 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8. 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9. 重视实践: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用。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
10. 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好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问题缺乏针对性、难度不当、缺乏互动性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1.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把握问题的难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问题的难度。
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于复杂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适当难度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西沙群岛有哪些美丽的风景?(2)作者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3)通过阅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描写风景的方法?这些问题由易到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增加问题的互动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增加问题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解《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你认为曹冲称象的方法可行吗?(2)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方法称象?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设置问题的方法
1.明确目标:确定语文设置的目标和意义,并明确所需达到的
教学效果。
2.分析需求: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需求,分析学生对语
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确定需要进行设置的地方。
3.参考教材:根据学校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材,参考教材内容
和教学进度,将课程设置与教材对应。
4.关注综合素养:除了语文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设置各种任务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
课程设置的时间分配,注意时间的紧凑与充裕。
6.多样化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授、
讨论、实践、审读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语文学习体验。
7.评估与反馈:采用各种评估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优化语文设置。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五篇)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注意的几个问题成星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胆子大了,他们敢于表现,敢说,敢问,敢做;学生的思想活了,他们乐于回答问题,喜欢评价是非,善于解决问题。
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计问题,问的巧妙,那么课堂提问势必将成为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点参考。
问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苯”。
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
世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对自己卓越的创造才能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的话启示我们问题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成材举足轻重。
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过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
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回答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过程。
教师通过对不同层次接受能力的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就可以大致判断各群体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教师根据这一情况便可以对自己教学效果做出大致的判断,并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课堂提问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好的课堂问题又是怎么得来的呢?1.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算问的成功。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引言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期望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而忽略了当下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当代文学作品,比如青春文学、网络小说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外阅读推荐除了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3. 艺术欣赏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也可以加入一些艺术欣赏的内容,比如经典的诗词、美术作品等。
通过艺术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影视资料、音频资料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景模拟教学针对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情景还原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学生学习兴趣设计1. 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比如对于喜欢诗词的学生可以安排诗歌欣赏活动,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安排阅读分享活动,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组合的过程。
优化教学结构就是要让各个要素取得最佳效果,使各要素之间能浑然一体。
诸如如何合理安排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何正确搭配教学内容。
如何有效的利用教学空间,如何科学的支配教学空间等。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趣”字入手,导入课题。
富有情趣的“导语”必然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导语”都必须发挥它的娱目(趣味性)、激思(启发性)和怡情(思想性)作用。
2.密集信息“三度”和谐。
为了提高课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每分钟的作用,要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一定要密集。
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密度”、“速度”、和“力度”,做到“三度”和谐。
对教学“密度”要注意疏密相间,分散难点;对教学“速度”要做到快慢得当,有张有弛;对教学“力度”要考虑有起有伏,错落有致。
总之,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可使一堂课富有立体感。
3.全员参与,营造气愤。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多项交流和群体活动。
从交流的对象分,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交流的类型分,有个体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从交流是内容分,有知识信息交流,乔力活动交流,情感交流等。
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方位交流,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全员参与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出现了一种师生心理相容、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的状态,我们把这种群体心理状态成为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和谐默契、热情洋溢、轻松愉快等外部特征。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声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
4.加强调空,妙用机智。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空等要素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过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驾驭者,对课堂教学调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注意力的调控上。
注意力调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调控时间上分,有预先控制和随机控制;从调控灵活性上分,有模式控制和应变控制。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问题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问题设计的原则(1)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更容易产生共鸣。
(3)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4)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问题设计应当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设计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全班交流,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
2. 问题设计的方法(1)提问: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境设计:设计生活情境或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性问题:设计一些引导性的讨论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三、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借助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设计情境性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情境设计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或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写作课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写作,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篇: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曹荣林【内容提要】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计既要内容精当,又要把握时机。
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一、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激发和诱导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二、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协助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支持援助学生个体的学习探究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课堂问题设计合作学习情境古人曾有“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和“学而不思则罔”的遗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教学形影相随,关系密切。
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过泛,不能触及“疑点”,那么,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无补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过难过深,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跳一跳”去“摘苹果”的信心。
巧妙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个性和自主发展,进行语文课堂问题设计。
那么,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一、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激发和诱导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在信息传递加速、知识爆炸的今天,生活节奏加快,科学进步,让人目不暇接。
而语文教材中,又“古董”味较浓,许多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时代与学生们距离很远,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
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尤为重要。
教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如何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上注意和诱导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1、从教材的题目上引出“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遵守提问设计的原则,在提问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
受主客体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构建性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尝试、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技巧教学效率提高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也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提高,要问得适时,问得得法。
问不适时,问不得法,不仅会破坏课堂有序的节奏,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同的课堂,需要不同的提问方式、方法,课堂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提问方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谈几点有关课堂提问的应遵循的原则和可取的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清晰性课堂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问的是什么,以及教师所期待的回答。
同时,教师在提问后还应该注意及时并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在起始阶段我设置了这样的提问:本文的作者是谁?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乡愁》?读一读、想一想,如何确定节奏和重音?你觉得应用什么的语调和感情来朗读这首诗?由此学生能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感情。
二、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教师的提问方式如果单一而平淡,没有任何悬念。
那么整节课堂气氛就会沉闷而压抑,听课教师都觉得很累,相比学生更是如此。
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选择同题材或者同主题或者同写法再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课堂教学的问题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创造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问题转化是必要的。
而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等方面,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思考,不断探索,积极争取,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更能够运用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设置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求解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增强学生对于文学、语言、作文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二、问题设置的方法和手段1.问题设置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问题设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问题设置要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方式,多样化设置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研究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情景化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设置的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不能一蹴而就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优质化例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课堂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至关重要。
改善课堂问题设计,优化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良多,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改进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有多种方法1、引入新颖、有趣的语文问题。
要让学生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只有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不同的学情和阶段有不同的针对性问题,针对性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设计抽象问题。
抽象问题能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场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充分发挥当代科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科技丰富的今天,利用科学科技及数字工具,创设有趣并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思考的实施过程中更有动力,更深刻地理解文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二、优质化语文问题设计应该引入什么1、深化学习内容。
语文课堂问题要求让学生深挖学习内容,不断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本身的真实性,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与意义。
2、重视问题的开放性。
当学生把学习的内容和观点熟悉以后,就要求学生进一步发挥,把学习的内容发掘更深层次,从而展示自身的学习深度和理解能力。
3、提高问题的智力性。
语文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应考验学生的智力水平。
4、加入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充分发挥作业的多种形式,如填空练习、文字描述、读后感、视听描述等,让学生在课堂问题设计中拓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优质化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显著成效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质化的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能让学生发挥优势和特长,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提升学习效果。
优质的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语文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洞悉文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优质化例谈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的改编和更新,设计优质的课堂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入思考问题能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即问题背景、问题类型和问题设计因素,讨论如何设计优质的语文课堂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背景要设计优质的语文课堂问题,首先要从问题背景出发。
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文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内容涉及历史、文学、语言、学术史等。
因此,设计语文课堂问题时,应全面考虑历史、文学、语言、学术史等内容,在相关课文和学习任务中融入社会生活,注重对象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及文学背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态度、能力和素养等教学,既要具体,又要抽象,实现高教育质量的语文教学。
二、问题类型设计语文课堂问题需要按照课文内容以及学习任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类型问题。
1、具体类型:指当学生阅读课文时,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中的内容、人物、细节等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抽象类型:指当学生完成阅读课文后,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抽象思考、联想思维、概括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问题设计因素要设计优质的课堂问题,还需要考虑其他设计因素,以保证问题的合理性和质量。
1、认知类型:即考虑问题所带有的认知要求,有什么样的认知侧重,即考查学生的什么知识和能力。
2、问题结构:考虑问题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结构,一般问题可分为完整句和简略句两种形式,常采用肯定句和疑问句,力求简明扼要、有逻辑性,合理排列句子结构,使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明晰。
3、问题难度:即考虑问题的设计难度,如构思内容深度、时间长短等,问题的难度可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深刻把握上,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及该知识在学科学习中的地位,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设计优质的语文课堂问题,要求教师全面考虑问题背景、问题类型和设计因素,因材施教,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不断改进语文教育质量,提升课堂效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以促进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如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何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我认为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精心设计问题做起。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起点在哪里?笼统地说应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具体地说,学生初读课文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从学生都关心、从教师最担心的问题开始。
也就是说“问题”、“疑惑”是“教”和“学”的切入点。
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在个人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解决提出的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
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形。
反之,没有问题、看似一帆风顺的课堂,才是虚假的、低效的课堂。
1.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敢想敢问。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走下讲台,蹲下身子,走进同学们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能够让学生更亲近,教学效果更好。
这样的教师往往都把自己当成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积极为学习共同体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与学融为一体。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加入学生小组,成为合作者,共同讨论对问题的看法和体会,学生就自然把教师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产生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教师按照备课预设的环节进行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即使有个别学生有问题要问,老师也害怕离题太远,一个手势就把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在摇篮里。
新课改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和学习过程,教师在备课是要预设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让他们真正体会和感受自我表现、互动交流和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了课堂的全程,不但学懂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认知上的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在整个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让问题成为学生教与学的纽带。
2.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反馈回来的信息。
教师应边听边想,迅速判断:学生表述的语音是否准确,语意是否完整,是否围绕中心内容来提问等等。
教师要能迅速接受并及时处理来自学生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启发、引导、纠正,千万不要忘记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也可让学生比较、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创设机会让中下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对语文兴趣不浓的同学发言,哪怕是极细小的进步,甚至只要说清楚都要给予肯定。
教师的启发用语要精炼、亲切,灵活多变。
“你还知道什么?” “你读明白了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要持之以恒,“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始终是语文教师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个终极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也不能进行“地毯式”的“满堂问” 。
课堂是线,问题便是珠子,如何将这珠子穿好,穿得恰当、得体、漂亮,真要老师一番匠心。
语文课堂上怎样设计有效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课题。
我认为要把握好适时,(选择提问的时机合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问题、必要提的时候。
)适度(把握问题的难度,跳跳就能摘到果子,问题过高或过于简单都失去发问的意义。
)适量(要问该问的问题,不多问,不滥问,选择最必须解决的问题提问。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都是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作出回答的,而不只针对好学生或学困生。
)1.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某个字读什么音,怎么写是无需探究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前苏联教育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具有的水平,叫实际水平 ;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
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形象的把它称为“跳一跳,摘果子” 。
老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太大或太容易都没有探究的价值。
就拿《颐和园》这篇课文来说,老师就很注重问题的设计,在教“长廊”一部分时,老师说:“这一段里藏了一个世界之最,看谁能找出来?”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因为要通过他们的学习有所新发现。
再如学习“昆明湖”一段时“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老师设计“这一句中那个字用得最准确,说说你的看法”这个问题,也就是“滑”字妙用很值得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再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稍加思索就可以想到是一种痛苦,是战友被烈火焚烧的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 ;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讨论之后,有觉得像刀一样在绞“我” 心的还有担忧、无奈和绝望。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意思,学生积极发言,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思维活跃,各抒己见。
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
2.设计生成性的问题。
也就是用老师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
仍用《颐和园》为例,讲到长廊部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 间,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体会到长廊真长的特点。
例如《坐井观天》中教师问“同学们学了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时” ,引出了一个学生的问题:“我想知道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会出现什么情况?”《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守几棵树而守一棵树”的问题都是在教学中的一些生成问题。
在设计生成性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围绕课题设计。
这样的问题往往用在讲读课文开始。
如在教《鸟的天堂》,课题中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又指哪里呢?《伟大的友谊》抓住“伟大”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什么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是大的”?《定》可抓住“ “和“ ” 行提。
《草船借箭》可抓住“借”等。
《可的沉默》抓住“可的” ,直入主。
(2)根据中心句。
《詹天佑》一开“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国工程” “杰出”和“ 国”,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抓住了他的哪些事迹来写呢?提挈,学生学思路也就打开了。
(3)文思路。
叶老:“ 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理解得透。
” 扣文章思路,藤摸瓜,从而更好的理解文。
教《美的西沙群》比地介了西沙群的美和物丰富,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景色美的,哪些段落是写物丰富的。
(4)重点、点。
重、点是学生学中以理解的地方,抓住些方面提,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突破点。
如教《养花》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有喜有、有笑有泪⋯⋯就是养花的趣。
” 一段是全文的,也是点所在,可以提“ 什么和泪也是趣呢”?通个提可以使学生系文内容理解趣的含:心悦目是趣,多得知是趣,付出是趣,分享成果是趣,当然喜的西流泪献真情也是趣。
自然而然理解了“忧”和“泪”也是作者的乐趣了,难点也突破了。
《凡卡》《穷人》等课文的结尾都有一定的寓意,抓住这些难点提问,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就能理解重、难点。
(5)围绕含蓄语句设计。
高年级课文中有的句子含义很深,有的是揭示主题的中心句,有的是寓意深刻的含蓄句,对这些句子进行剖析、挖掘,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出现的“碰壁”一段,《金色的鱼钩》可抓住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设计“为什么说长满红锈的鱼钩是金色的”展开讨论。
《苦柚》一文中华侨赞扬小姑娘的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等等,在这些地方着力设问探究,对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6)抓感兴趣的部分设计问题。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
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吴淑芳,教师,现居甘肃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