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3
一、贝克的生平
阿伦.特姆金.贝克,l946年于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识治疗与研究》主编。
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目前他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研究。
贝克的母亲是一位能干活跃的女性,一直想成为医生,但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她坚持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贝克的父亲,哈里. 贝克学过多种语言,自修英语,是位社会主义者,知识丰富,常在家里聚会发起交换哲学、政治、文学各方面的意见。后去大学修心理学和文学研习课程。他喜欢写作,且教导几个儿子有同样喜好。
贝克的母亲由于两个孩子的夭折,终生走不出阴影,死于抑郁症,父亲开始写诗,据说是为了挣脱太太的阴影。他写的诗很多是献给自己的孙子,还要求他们评论。阿伦.贝克在认知治疗中心每周都有讲座和会议,就象当年父亲一样,都会事先把自己提出的观念写出来,传给学生并要求书面回复,这也是他认知治疗中的一部分。
贝克的童年是在妈妈丧女之后的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八岁时一次意外摔伤和感染母亲表现的非常紧张和忧虑。童年时期的贝克也有很多强烈的情绪,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慌、逃学、无价值感,感觉自己很笨。童年时他还害怕窒息、遗弃、公共场所讲话、恐高。那次意外后的手术经历,使他产生了害怕手术的恐惧症,见到血就晕倒了,为了克服恐惧症而进入医学院。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了系统脱敏法,成功克服了恐惧。
贝克早期创立认知疗法时,虽然很孤独,但他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念,获得很多支持。他从观察患者和自己开始,理论概念更多源于自己的经验,虽然他未得过抑郁症,却因肝炎患过中度抑郁相当一段时间。正是这种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让他教导患者处理焦虑和抑郁很容易上手。
贝克的经历证明乔治.凯利的理念——心理学理论只要说的是别人,就是不是好理论。要判断心理学理论的好坏,要看他说的是不是心理学家自己的行为和机能。
二、雷米
雷米(V.C.Raimy)生于1913年,193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雷米在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指导下,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至l978年在弗罗里达大学进行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他开设了私人诊所,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受到罗杰斯的影响,雷米一直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问题。(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他的对认知治疗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自我的错误理解:认知治疗与错误观念的假设》
三、产生背景
认知疗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阿伦·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
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他提出,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
相同点:
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一致: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不同点
贝克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
雷米强调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雷米认为,错误观念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贝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咨询师应该着重帮助求助者解除他们歪曲的假想并学会用更现实的方法去思维。
1、雷米的认知错误观念。
雷米认为,错误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也就是指错误的自我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例如,与抑郁情绪有关的群集有:“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没希望的”,“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都是毫无价值的”,“我永远都是孤立无援的”或“我永远不会受人重视”,“我无法从事正常活动”等等。
可以看出,上述观念都有特定的存在方式,即每一种观念都有类似的句式,在这些句子中,大多数都是以“我”为主语,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判断。不难看出,这些判断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前面所述的认知歪曲的特征,因此是一些错误的自我观念。
3、雷米提出“中心—边缘”模型。认为群集中一些错误观念是主要的基本的,如果不根除,仍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4、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处于中心位置的基本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这种改变人的认识观念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由你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并依照这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最后引出矛盾和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先前思想不合理的地方,并由你自己加以改变。
自从心理学从哲学范畴中独立出来,心理学的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则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股势力。
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在理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开始形成,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只强调无意识,而将意识经验排斥于研究之外。
2、行为主义心理学。经验公式是S—R(刺激—反应),只研究S—R之间的确定规律,而对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感知,思维和情绪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将它们还原为外在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虽然提出了S—O—R公式,但因素O代表的是机体状态(organism),而非意识。
3、认识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记之为C(consciousness)。这一公式中的S不再指简单的外部刺激物,而扩大为整个现实世界中可以起刺激作用的成分,如事件、情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等等。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治疗高度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且把自我挫败行为看成是病人不良认知的结果。所谓不良认知,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
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认知疗法同时还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
(这里的自我用通俗的方式讲,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而自我概念则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