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物理属性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6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
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还有就是物理性质前,往往有易,能,可以等词。
定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判断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
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饶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呈现的现象是它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
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特点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化学是要经过反应而反应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性质特征,是描述物质特性的客观概念。
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众多物理性质的总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且为我们了解物质的一切特性提供基础。
物质的物理属性主要包括质量、体积、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相对论电离能以及物质密度、光学密度等几个方面。
质量是指物质含有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数目的总量,它可以用 Massive Unit (MU) 来表示,其单位是克 (g)。
体积标志着物质存在的容积,是任何物质的重要性质。
一般其单位为立方米 (m³)。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即1 m³的物质的质量,它的单位是克/立方米 (g/m³)。
熔点是指物质能够改变其状态的最低温度,也就是物质由固体改变为液体所需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沸点是指物质在升高温度的时候从液态变为气态所必须达到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折射率是指光线从物质中反射、折射或其他变换方式散射出去时所具有的性质,其单位是索氏折射系数。
相对论电离能是指物质在经历特定存在形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势,单位是伏特 (V)。
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占有的体积除以它的质量,单位是克/立方厘米(g/cm³)。
光学密度是指介质对物体反射、折射、透射光线的能力,单位是每千米(kg/km)。
以上就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大致概述,它们各具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和描述物质性质,为我们研究物质提供重要依据。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反思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最近主要是带领学生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中的质量、密度.在质量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还比较清楚,知道什么是质量、它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以及怎样用天平来测质量等等.但是到了密度这部分,学生就感到比较困难了。
例如要解释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会重复说一下,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还有的学生说:一立方米的水的密度是1103kg/m3或者说一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kg/m3。
对于所说的一些物理量与对应的单位根本不能一一对应。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计算题上面,在写上公式后就代数据,不习惯写单位,所以最后算的是什么量,是质量,体积还是密度,是什么单位,不好好考虑,都写上密度的单位,反正现在讲的是密度。
抱着这样的思想作题很成问题。
而在要用密度的知识应用时就更加糊涂了。
具体到根据已知器材去测未知物体的密度,一般是利用水以及天平等去测油的密度,饮料牛奶的密度等等会感到很难下手。
但在这之前类似的计算题已经做过。
但是他们在做题目时也许根本没去琢磨,没去理解没有做通,只是停留在仅做题的基础上。
再做到这样的题目:一只杯子装满水质量是200g放一块45g的金属后溢出一部分水再把金属取出后发现只有196g,求金属的密度。
这道题目涉及的是一些物体的质量,还有一个隐含的是水的密度,但要能找出哪部分水的体积刚好就是金属的体积,问题就好解了。
在讲过这样的例题后,学生基本知道这样的思路,但是对于哪部分水的体积是金属的体积去比较模糊,所以胡乱找个大的质量减去小的质量就以为是少的水,算出其体积就是金属的体积。
有些学生反映的问题都是这样。
密度这部分内容反映的问题较多,学生也有点怕,但它是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所以还得迎难而上,关键要学生能理解密度这个物质的特性,要多做题目,在做题目的过程去总结,去理解,去思考,去应用,去联系。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复习提醒【教学目标】1.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3.记住水的密度。
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实验测定方法难点: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及灵活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密度知识应用中的几个隐含条件二、知识回顾(1)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 。
1吨= 千克= 克= 毫克。
物体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
是物体的物理。
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2)天平的正确使用:①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②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③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④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3)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4)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主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量筒测定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柱的相平(水银除外)。
(7)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
三、典例分析:【例1】体积是40厘米3的铁块,质量为316克,铁的密度是_____克/厘米3。
若锯去一半,所剩下一半铁的密度是_____克/厘米3。
解析:通过此题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因此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不随它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例2】一个体积为30厘米3的铜球,质量为178克,这个铜球是实心球还是空心球?解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实质都是根据密度公式ρ=m/V,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m、密度ρ或体积V是否存在差异。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1. 物质的概念2. 物理属性的定义3. 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关系二、密度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m/V3. 密度单位:kg/m³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比热容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公式:c = Q/(mΔt)3. 比热容单位:J/(kg·℃)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硬度1. 硬度的定义2. 硬度单位:莫氏硬度3. 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五、透明度1. 透明度的定义2. 透明度的分类: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 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10分钟)1. 引入新课,讲解物质的概念。
2. 讲解物理属性的定义及重要性。
二、密度(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定义。
2. 公式ρ= m/V的推导和讲解。
3. 介绍密度单位kg/m³。
4. 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比热容(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
2. 公式c = Q/(mΔt)的推导和讲解。
3. 介绍比热容单位J/(kg·℃)。
4.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硬度(10分钟)1. 讲解硬度的定义。
2. 介绍硬度单位莫氏硬度。
3. 举例说明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透明度(10分钟)1. 讲解透明度的定义。
2. 介绍透明度的分类: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3. 举例说明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物理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理解。
六、物质的导电性1. 导电性的定义2. 导电性与导体、绝缘体的区别3. 导电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物质的磁性1. 磁性的定义2. 磁体、磁极的概念3. 磁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八、物质的弹性1. 弹性的定义2. 弹性系数的概念3. 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九、物质的粘滞性1. 粘滞性的定义2. 粘滞性的测量单位3. 粘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十、物质的导热性1. 导热性的定义2. 导热性与热传导系数3. 导热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六、物质的导电性(10分钟)1. 讲解导电性的定义。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5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解读)(解析版)知识导航知识点讲解1、物质的基本属性(1)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的鉴别①人们可以直接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②需要可以利用仪器测知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③需要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的物理性质:质量、密度等。
(3)以上这些性质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比较物质的硬度(1)刻画法:用同一工具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不同物体上刻画,刻痕浅的硬度大,刻痕深的硬度小。
(2)冲击法:将被测物体置于一个空心竖直管的底部,从管的顶部由静止释放一枚钢钉,钢钉作用在该材料上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凹痕,从凹痕的大小和深度,就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大小。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物质的基本属性【典例11】如图所示,握力器的主要部件﹣弹簧用金属制造,是利用金属具有()A.较高的导热性B.较好的导电性C.非常强的弹性D.较强劲的硬度【答案】C。
【解答】A、握力器工作时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要恢复原状,要求制作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故主要是利用其非常强的弹性的特点;故选:C。
【典例12】铜的热胀冷缩的程度比钢大,用长度相同的铜片和钢片铆在一起做成双金属片,当温度高于某一特定值时,双金属片会向钢片(填“铜片”或“钢片”,下同)一侧弯曲;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双金属片会向铜片一侧弯曲,用这样的金属片可以制成双金属温度计,则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原理是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
【答案】钢片;铜片;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
【解答】解: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铜的热胀冷缩的程度比钢大,铜片和钢片原长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铜片的伸长量大,由于两个金属片是铆合在一起,铜片会向钢片一侧弯曲;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双金属片会收缩,由于铜片收缩的程度较大,双金属片会向铜片一侧弯曲;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的原理工作的。
导学提示例1此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度考察,是密度计算与图像的结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选取特殊值进行精确计算,然后进行比值运算;第二种方法(学生思考)。
问题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自主学习】1、 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主单位是: 。
1t= Kg= g= mg 。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
实验室常用 测质量。
2、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密度主单位是 ,1g/cm 3= Kg/m 3= Kg/dm 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
水的密度ρ= Kg/m 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上,把 处;(2)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注意左右放错问题)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 ,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放在托盘上。
4、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 。
二、【课堂导学】 【例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最,横坐标表 示物体的体积。
图像a 、b 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 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图像可知ρ甲:ρ乙= 【拓展变式】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的 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 为 。
【例2】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 3,现在配制了 0.5dm 3的盐水,称得盐水的质量是0.6kg 。
这种盐水合不合要求? 若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读数注意:1.物体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示质量。
2.看清楚标尺的分度值是0.1g;0.2g;0.5g哪一个。
3.读数时看的是游码左侧所对应的的示数。
4.无需估读(初中阶段只有长度的测量需要估读而且是必须估读)。
5.看清空的后面有无单位。
二、测量前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1.看指针: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2.看托盘:那边高朝那边移。
注意:与横梁上的左右平衡螺母无关。
三、物体质量的变化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还有温度)但会随着物体的使用或者磨损而减少。
四、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邮票:50mg 一元硬币:6g 一个鸡蛋:50g 一个苹果:150g一只公鸡:3kg 中学生体重:50kg 大象:6t五、物质密度的理解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2.它只是密度的计算公式,不能说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3.密度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无关;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气体还与压强有关)4.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m-V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越大表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越大。
(简言之:坡越陡密度越大)5.密度的单位转换:1g∕cm3=1x103kg∕m3(填密度大小时要注意看给的单位再填写)六、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解题过程已知:用规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量(统一单位)求:用物理量符号写出要求的物理量解:1.要写物理公式;2.往公式中代入数据和单位;3.写出结果(要有单位);答:补充知识点:1、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测量工具:托盘天平2、质量的单位转换:3、体积的单位转换:4、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5、微小固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6、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 m37、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8、测量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量出该物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3)固体的密度ρ=9、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3)把物体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液面到达V2(4)固体的密度ρ=10、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容器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3)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4)液体的密度ρ=11、鉴别物质的方法步骤:根据质量、体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比较算出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值相等或相近,从而判断该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12、判断物体是否实心的方法步骤:1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公式: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公式:14、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容、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延展性等。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课题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认知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技能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具铁块,木块,铁钉,木钉,烧杯,开水,铁棒,木棒,玻璃,铅笔芯,粉笔,塑料尺,钢锯条,磁体,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鳄鱼夹,台灯,橡皮筋板书设计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活动二、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状态、颜色、气味、导热性、导电性、磁性、范性、透光性等三、应用:1、对物质进行分类2、生产、生活中应用教学环节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一激趣导入二合作探究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活动1:铁钉刻字:请大家用铁钉在木块上刻一个字,再用木钉在铁块上同样刻一个字,比较一下.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板书: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巡回指导活动3:比较物质的导热性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钟,请大家比较铁棒和木棒在水外面那一头的温度.进一步引导,家里的厨具多半是前面为金属的,手拿的部分为木头或者塑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师述:导热性和硬度一样,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硬度,他们的导热性也是不一样的.活动4:比较物质的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学生讨论,发言回答补充学生疑惑,木头钉子怎么能在铁块上刻字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生活经验知道要想在铁块上刻字必须要比铁块更硬的工具同位交流合作比较硬度并且按硬度大小排序汇报评价学生第一感觉是铁的比较热,联系到生活中,了解到铁的导热性能比木头好.认真听讲观察灯泡亮度三课堂练习四反馈评价五课堂小活动5:比较物质的透明度让台灯亮,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后灯亮,说明物质透光性好活动6:比较物质的弹性利用橡皮筋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弹性生活物理社会创新活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第一组负责飞机外壳,第二组负责照明设备,第3组负责所有窗户,第4组负责乘客坐椅.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材料,如设计外壳时可以给出铁,铜,钢等密度大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虽然硬度比较大,但不适合飞行,在选取飞机材料的时候密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根据活动可以知道,我们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上选取最合适的材料1、将下列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塑料直尺、橡皮、墨水、粉笔、纸、煤油、牛奶、铅球、面包、苹果2、列出你家厨房中的物品,并将它们按不同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 t 、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例: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4、测量:(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_计算出物体质量。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左物右码✮)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方法: 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vm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³,常用单位g/cm³。
单位换算关系: 1g/cm³=1×10³kg/m³1kg/m³=10-3g/cm³ 水的密度为1.0X 10³kg/m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X 10³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
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2、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可以称之为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比如:汽车是物体,这个物体是由铁、玻璃、橡胶等物质所组成;
体积和质量属于物体的物理属性.
3、物质的基本属性对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磁性:
①磁带、磁卡等称为磁性物质
②塑料、橡胶等称为非磁性物质(2)物质的导电性:①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③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3)物质的导热性:①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②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4)物质的硬度: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2. 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属性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介绍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概念。
2. 测量和计算密度: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比重瓶法等,以及密度计算公式。
3. 测量和计算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如热量法、温度变化法等,以及比热容计算公式。
4. 测量和计算硬度: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以及硬度计算公式。
5. 测量和计算透明度:介绍透明度的测量方法,如透光率法、透过率法等,以及透明度计算公式。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制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质的物理属性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