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4.91 KB
- 文档页数:17
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能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我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学习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概念。
教具学具:课件、同样大小透明水杯4个,大小石块各一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解读目标(课前)1、计量长度要用()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计量面积要用()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二.自主探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探究活动一、动手用两个一模一样透明杯做这两个实验,实验(一):先往一个杯子倒满水,把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1、我观察到第一个杯子里水()。
(倒没倒完?)2、为什么?因为第二杯水里有石头,石头占了(),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实验(二):两个杯子里倒上一样多的水,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1、我观察到两个杯子现在水面上升的高度()2、为什么?因为石块的()不同,他们所占的()也有大有小,这说明物体所占的()也有大有小。
3、()叫做物体的体积。
4、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探究活动二、通过看书我知道:1、计量体积要用()单位,常用体积单位有()、()和(),用字母表示分别是()、()和()。
2、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的正方体的1m3。
3、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说一说身边哪些物理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说一说1立方米有多大?探究活动三、小组合作(摆一摆)用4个棱长1㎝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三.展示提升,当堂检测1、用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可以分别写成()、()、()。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6篇)《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课时数:1课时教材简析: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
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1、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
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正方体的认识》目标导学案
胡婕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长方体特征,认识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课前一分钟展示的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的特征。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师:想一想,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了研究?(出示三个方面:面、棱、顶点)师: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汇报前置性作业中的“课前预习”)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正方体。
(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齐读学习目标。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胡婕
【作者单位】黑河市第五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谈研究经历
2.立足核心经由比较统整认识r——教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感
3.追求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以吴冬冬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
4.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目标教学程序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2 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如魔方、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b. 学生分享对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正方体的定义。
2. 探究新知a.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b.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c. 学生尝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3. 巩固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正方体的认识。
b.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4.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b. 观察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思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了正方体,理解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探究欲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对生活中正方体物品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2.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六个面相等,十二条边相等,八个顶点。
3. 正方体的性质:正方体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难点:正方体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正方体的实例。
2. 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出一个正方体,并标注其特征和性质。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方体的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正方体的三维模型,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模型,自主发现正方体的性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正方体性质。
5. 运用正方体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正方体体积计算、表面积计算等。
八、课堂练习与评价:1.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方体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3. 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举例说明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魔方、骰子等。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方体的认识。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完整)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 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 能够解决与正方体相关的简单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室中放置一些具有正方体形状的实物或模型。
- 准备黑板或白板以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 准备一些练题和活动。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 使用一些实物或模型来展示正方体的形状。
-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正方体,并简要介绍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二:表面积的计算- 在黑板或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正方体示意图。
- 解释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计算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乘以正方体的个数。
- 让学生参与计算和思考,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步骤三:体积的计算- 在黑板或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正方体示意图。
- 解释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边长的立方即为正方体的体积。
- 让学生参与计算和思考,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步骤四:练和活动- 设计一些练题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一个体积为125cm³的正方体的边长是多少?”-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对正方体的认识进行总结。
-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正方体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拓展。
-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4. 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情况。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题和活动答案,进行评估。
- 随堂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正方体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5. 教学延伸- 将正方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其他几何图形相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1.情景导入:出示课件(一个长方体):这是什么图形?长、宽、高各是多少?现在老师变一个魔术:课件演示把长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生答:正方体。
师: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宽,高都相等,就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板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2.认识正方体师:看到正方体你想知道那些知识呢?(课件出示实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那现在我们也从这三方面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这也是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师:大家能达到这个学习目标吗?(能)师:老师相信大家。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学习指南】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上面的任务。
(5分钟汇报。
)师: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观察要点)师:谁能说一下你观察的结果。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师:谁能像我们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那样,把正方体的特征有条理的说一说?(出示课件演示)。
生: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有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1)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入下面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师: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3)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师: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并且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相等了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正方体。
5.1 正方体的认识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会叙述正方体的特征。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小测1.填一填。
形状 数量 特征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长方体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认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形体 数量 特征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正方体我知道了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2.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先独立想一想再与组内同学交流,最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入下表中。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长方体 ( )个 ( )条 ( )个 (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 ) 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 ) 正方体 ( )个 ( )条 ( )个 ( )个面都是正方形 (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做一做:(1)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所有的面都是完全相可以把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并按着“面、棱、顶点”有序的摸一摸,数一数。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同的()形,所有的棱长度都()。
(2)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都相等的长方体。
三、课堂达标1.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摆看。
2. 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或“×”)。
(1)正方体是特殊的方体,又叫立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9cm,棱长总和是36cm,。
()(3)决定正方体大小的是它的棱长。
()(4)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5)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6)一个正方形的棱长是9cm,棱长总和是36cm,。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导教案设计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学生已拥有归纳长方体特色的能力,所以,本节课侧重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归纳整理。
1.以旧引新,形成知识的优异迁徙。
运用知识的迁徙掌握新知,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的教课方案先全面体现上节课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又能指引学生从面、棱、极点几个角度去认识正方体。
再体现正方体物体,让学生理解它的长、宽、高都相等,指引学生归纳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又叫做立方体。
这样从旧知走向新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长进行教课,能更好地让学生研究新知。
2.侧重沟通,形成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议的。
本节课的教课方案在研究正方体的特色时,采纳小组沟通的方式,集体察看正方体,发现正方体的特色。
在议论前,让学生带着“正方体有几个面?面有什么特色?正方体有几条棱?棱有什么特色?正方体有几个极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虑,使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正方体纸盒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长方体,复习长方体的特色。
2.要修业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指引学生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为了什么?4.引入新课。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正方体拥有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正方体的特色。
(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1.察看课件出示的长方体,依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色。
2.先分别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而后报告。
3.思虑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也就同样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认真写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有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正方体的认识学案正方体的认识学案一、主题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们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逐步深入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对正方体的全面认识,为后续几何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入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体,其中一类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形状是正方体。
从骰子、书本、盒子到建筑物,许多物体都具有正方体的形状。
那么,你了解正方体吗?你知道它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探索正方体的世界。
三、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面体,其中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六个面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
我们可以用符号“C”表示正方体的周长,用“S”表示正方体的面积。
四、性质1正方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正方体的对角线相等,也就是说,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沿不同的面经过对角线到达另一个顶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度是相等的。
其次,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也就是说,将正方体展开后,所有面的面积之和是相等的。
五、性质2正方体的周长和边长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
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周长就是6a。
这是因为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有一条边与其它面相接。
因此,正方体的周长就是所有边长的总和。
六、应用正方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正方体常常被用来构建建筑物的结构;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正方体是一种基本的3D模型;在数学领域,正方体是许多几何学问题的核心。
七、总结本学案带领学生们认识了正方体,了解了其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还能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这对于提高学生们对几何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为未来的数学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导学案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导学案一、主题本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理解其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具有概括长方体特征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
1.以旧引新,形成知识的良好迁移。
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全面呈现上节课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既复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又能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几个角度去认识正方体。
再呈现正方体物体,让学生明白它的长、宽、高都相等,引导学生概括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又叫做立方体。
这样从旧知走向新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让学生探究新知。
2.注重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集体观察正方体,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在讨论前,让学生带着“正方体有几个面?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条棱?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长方体,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2.要求学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引导学生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4.引入新课。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的长方体,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先分别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汇报。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也就一样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动物骰子2.课件:数学卡—2-53各种各样的形状,2-58各种各样的形状2.正方体正方形学具。
教学具图片趣味练习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正方体1.教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数学卡练习1. 数学卡—2-53各种各样的形状请小朋友找一找,哪是正方体?2.数学卡—2-58各种各样的形状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卡片上哪是正方体?(幼儿互译)三、操作练习1.课件演示:制作动物骰子2.幼儿制作正方体骰子。
四、抛骰子游戏乐趣卡:有关夏天闲暇时骰子游戏《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1.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尹始,教师出示灯片:由若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童话式的图形王国城门图。
然后教师谈话:"小朋友,在这里你能找出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评析:活泼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既让学生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直观导入,初步感知教师拉开灯片的覆盖片,显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提出两个问题,(1)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有谁认识它们?(2)长方体、正方体跟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相同吗?为什么?[评析:运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从而将面和体区别开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新知识。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5、长方体有()个顶点二、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四、我的疑惑: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四、我的疑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二、自主学习1、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观察展开的形状的特点。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指的什么:三、合作交流1、课本例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长方体的面积公式:(2)如何用字母表示:2、课本例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正方体的面积公式:(3)如何用字母表示:四、我的疑惑: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能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概念;能根据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1、同桌间相互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相互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能喝到水?2、将书包放进抽屉,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将课本放进抽屉,用手摸一摸和刚才感觉有什么不同?3、观察课本中列出的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二、合作交流1、自主完成课本实验观察中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2、用一句话总结什么体积?3、比较课本中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自学课本,了解有哪些常用的体积的单位。
4、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1)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大小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玻璃杯两个,石头大小不一两个,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1.请同学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1)老师指导学生做课本实验观察。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老师和一位同学以及与姚明所占空间的大小作比较。
(所占空间有大小)引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空调的体积?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体积?学生回答:像粉笔盒所占的空间就叫做它的体积;石块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就是指石块的体积。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1、分别将数包、课本先后放进抽屉,用手感觉有什么不同(书包所占空间大,课本所占空间小)2、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个物体占的空间最大?哪位同学占的空间最大。
同学们用摸和观察分辨出了物体体积的大小那下面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来吗?(出示课件)(二)教学体积单位让同学比较10cm与20cm谁长谁短,20与25谁大谁小,并说出理由,引出比较体积也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
(1)学生自学课本,出示下列思考题: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2)组织汇报交流: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钻一钻,具体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班内几个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用手势进行演示。
(四)计量物体的体积。
1.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4个1 cm3的小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物体,你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师:如果改用12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块来摆呢?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五)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三、指导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³立方分米(dm³):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³立方米(m³):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³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第二课时》教案红岩寺中心校兰婷一、学习目标:1、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二、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体积和体积单位。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1)制作表格将这些数据列在表格中并观察规律。
4、交流展示:(1)展示你所发现的规律。
(2)展示你所得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观察公式的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公用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1)巩固检测:35页做一做。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32页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二、自主学习(1)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大长方体或正方体,观察所摆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与列数、行数、层高是什么关系,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长宽高与所用正方体的总个数以及体积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积,并了解底面积的算法。
二、合作交流1、将你得出的数据列成表格并观察说。
2、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
3、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与底面积之间的关系。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公用的体积公式:三、巩固练习:课本31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红岩寺中心校兰婷一、学习目标: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2、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1)出示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请同学思考如果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切割多少个?(2)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并将单位分米化为厘米,再计算出体积。
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4、交流展示:(1)展示你的切割思路、和计算过程。
(2)展示你所得出结论。
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1)巩固检测:课本例3、4 做一做。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36页第1题、第7题。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导学案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学习(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进率分别是多少。
(2)计算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再将棱长单位换为厘米并计算出体积。
并观察两次所得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1、思考将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能切割多少个?2、总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课本35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容积和容积单位导学案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