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装表面粗糙度检验

涂装表面粗糙度检验

涂装表面粗糙度检验
涂装表面粗糙度检验

涂装表面粗糙度检验

Q/YCRO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YCRO027-2011 表面粗糙度检验

2011-08-31发布 2011-08-31实施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VII

引言…………………………………………………………………………………………………………… IX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5)

4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6)

5 粗糙度等级范围……………………………………………………………

(7)

6 比较样块的校准 (7)

7 比较样块的维护及重新校准 (7)

8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验证书 (8)

9 比较样块法 (8)

10显微镜调焦法 (9)

11 触针法 (12)

12 复制带法 (13)

前言

本标准所有内容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若与其相抵触时,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准。

本产品如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本企业应在取得专项行政许可证后,从事许可事项规定的活动,并按备案标准组织生产。

本产品不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的,本企业按备案标准组织生产。

本企业对本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技术合理性和实施后果负责。

本标准中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有此要求的)

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

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孚彦,赵勇刚,王志华,王艳芳,程丽元,公维厚。

本标准首次发布确认时间:2011年08月。

表面粗糙度检验

1 范围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分为下列几部分:

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第2部分:磨料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测定方法—比较样块法;

第3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显微镜调焦法;

第4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测试方法—触针法;

第5部分: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复制带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目视和触觉比较磨料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ISO表面粗糙比较样块用于现场评定涂覆涂料前磨料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

注:这些专用的比较样块可用于评价其他磨料喷射清理后的底材的粗糙度特性,且不限于测定涂覆涂料前的表面。

比较样块法规定了涂装前钢材表面经磨料喷、抛射清理后产生的表面粗糙度的视觉或触觉评定方法和评定等级。比较样块法适用于以金属或非金属磨料喷、抛射清理后的钢材及其他材料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也适用与其他防护处理前对钢材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评定。比较样块法适用于磨料喷、抛射清理后表面的除锈等级高于ISO 8501-1中Sa2?级的钢材,对低于其级别的钢材可参照使用。

显微镜调焦法可用于喷射清理后基本上为平面的、

平均峰谷差在y h=20μm~200μm范围内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的测定。如果不可能直接观察表明粗糙度,则应在喷射清理后的基材上有代表性的区域表面或复制的表面上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注:在恰当的地方,这种测定也可适用于评估其他磨料喷射清理的基材上的表面粗糙度。

触针法可用于喷射清理后基本上为平面的、总平均最大峰谷高度在5y R=20μm~200μm范围内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的测定。如果不可能直接观察表明粗糙度,则应在喷射清理后的基材上有代表性的区域表面或复制的表面上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注:在恰当的地方,这种测定也可适用于评估其他磨料喷射清理的基材上的表面粗糙度。

复制带法是用复制带和其配套测量仪对涂

装前表面粗糙度进行现场测量。复制带适用于给

定规格(或厚度)的复制带测定相应范围内的粗

糙度。目前商用的各规格复制带可测定的粗糙度

范围是平均峰谷高度20μm~115μm。复制带适用

于金属或非金属磨料喷射清理后的表面粗糙度

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2632-2,粗糙度比较样本—第2部分:电烧蚀、喷丸处理和喷砂处理、打磨。

ISO 3274,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特征:轮廓法.接触尖笔式记录仪的一般特性。

ISO 4287-1,表面粗糙度—术语—第1部分:表面及其参数。

ISO 4618,色漆和清漆—词汇。

ISO 85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ISO 850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ISO 8503-2,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2部分:磨料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测定方法—比较样块法。

ISO 8503-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3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显微镜调焦法。

ISO 8503-4,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4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的测试方法—触针法。

ISO 8503-5,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5部分: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复制带法。

ISO 8504-2,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预处理方法第2部分:喷射磨料清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应于本标准。

下列定义和ISO 4618中所确定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表面粗糙度 surface profile

表面粗糙度一般表示为表面轮廓的最高峰相对于最低谷的高度。

注:ISO 4287-1中定义此术语为:“一个平面与一个实际表明的垂直相交线”。在ISO 8503-4的3.7,3.8,3.10~3.12中定义了喷射清理后的表面粗糙度特性。3.2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ISO surface profile comparator

由4个区域组成的一块平板,每个区域代表本本部分中定义的参考表面粗糙度。

注:参考表面粗糙度是在一块耐腐蚀的金属板上,用经特殊喷射清理的低碳钢板为原形,采用阳模成形法制

备的。

3.3 试板 coupon

划分为4个区域、经喷射清理后不变形的标准规格的低碳钢平板。

3.4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surface profile comparator

经特定的磨料喷射清理方法处理的试板或已知平均粗糙度的试板。

注:该比较样块用于磨料喷射清理后的表面粗糙度和触觉的比较,并能对表面粗糙度进行评价。

3.5 砂粒磨料喷射清理的比较样块 grit comparator

经砂粒金属磨料或砂矿喷射清理后获得的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样块(比较样块G)。

3.6 丸粒磨料喷射清理的比较样块 shot comparator

经丸粒金属磨料喷射清理后获得的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样块(比较样块S)。

3.7 最大峰谷高度(显微镜调焦法)maximum peak-to-valley height(by microscopy)

h在显微镜观察范围内,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垂直y

距离。

注:y h一般用显微镜观察。

3.8 平均最大峰谷高度(显微镜调焦法) mean maximum peak-to-valley height(by microscopy)

h:不小于20个y h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y

3.9 取样长度 sampling lengh

l用于确定描述表面粗糙度的不规则变化的参照线的长度。

3.10 评定长度 evaluation length

评定粗糙度时必须取一段能反映加工表面粗糙n l

度特性的最小长度,它包含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这几个取样长度的总和称为评定长度。

3.11 行程长度 traversed length

启动长度,评估长度和偏离长度的总和。

t l

3.12 最大峰谷高度(触针法) maximum peak-to-valley height(by stylus)

R用触针仪测量时,在一独立的取样长度l内测量的y

最大峰谷高度。

注:y R在ISO 4287-1中定义为“取样长度内轮廓峰线与轮廓谷底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13 平均最大峰谷高度(触针法)mean maximum peak-to-valley height(by stylus)

R 5个邻近的单独取样长度l内的最大峰谷高度y R的5y

算术平均值。

注:有时把5y R看作为zDIN

R或tm R。

3.14 总平均最大峰谷高度(触针法) mean maximum peak-to-valley height(by stylus)

R多个(不少于10个)平均最大峰谷高度测定值的5y

算术平均值5y R。

3.15 原始粗糙度 primary profile

钢材喷射清理前的表面粗糙度。

3.16 二次粗糙度 secondary profile

在具有原始粗糙度的表面上经喷射清理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

3.17 毛刺 hackles

喷射清理过程中钢材表面受到磨料的冲击面产生细小的钢毛刺,仍附着在钢材表面上,有时突出于峰高。

3.18 独立峰 rogue peaks

实际高出周围所有的峰。一般因喷射清理时所用混合磨料中存在超大尺寸的砂粒而产生的

4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应是平面的,形状尺寸见图1。这些部分在按ISO 8503-3或ISO 8503-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时,应完全符合表1中给定的值。比较样块的表面处理等级不应低于ISO 8501-1中所规定的Sa2?级。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应通过阳模成形法制造。该比较样块由含镍或其他耐腐蚀金属元素的低碳合金钢平板(例如:已有电成型产品)制备。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应标出:

“ISO 8503-1参考比较样块G”,代表砂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粗糙度的比较样块;

“ISO 8503-1参考比较样块S”,代表丸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粗糙度的比较样块。

图1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表1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各区域表面粗糙度的标

称值和公差

a)砂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比较样块

b)丸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比较样块

1)采用显微镜调焦法时,标称值参照y h;采用触针

法时,标称值参照5y R。

每个比较样块应附有标准证书,表明测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估计的公差和每个区域校准的表面粗糙度(用微米表示)。

注:也可采用其他比较样块的设计和结构,应包含4个按照本部分规定的粗糙度和公差的区域。但这样一个比较样块不能确定为“ISO比较样块”,它可按ISO8503-1规定的粗糙度进行注册。

5 粗糙度等级范围

粗糙度等级范围应按表2给出的“细”、“中”、“粗”划分。

表2 粗糙度等级范围

a)砂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比较样块

b)丸粒磨料喷射清理后的比较样块

6 比较样块的校准

按ISO 8503-3或ISO 8503-4规定的方法,测定参考表面的粗糙度。如果全部粗糙度的值在表1规定的相应标称值和公差范围内,则应认为该比较样块已经校准。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按照上述4中规定的内容注册。

注:在意见不统一时,按ISO 8503-3规定的校准方法进行仲裁。

采用触针法(ISO 8503-4)或显微镜调焦法(ISO 8503-3)校准比较样块后,应报废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表1给定范围内的比较样块。若目视评定比较样块的表面清洁度不符合ISO 8501-1中规定的Sa2?级和Sa3级,则应报废该比较样块。

7 比较样块的维护及重新校准

附录A中给出了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推荐维护方

法。

比较样块应仔细维护,如果发现任何明显磨损或损伤,应重新校验或报废。

注:经常使用的比较样块应每隔3个月检查一次,或主要表面有磨损或损伤时,对比从未使用过的比较样块进行检查。如果一个使用中的比较样块上的一个区域与一个未使用的比较样块上相同区域进行比较时,得出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等级,则使用中的比较样块应报废或重新校准。

8 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验证书

比较样块除应满足上述4~7规定外,每份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验证书还用标明:

a)生产厂家;

b)序号或确认号;

c)参考比较样块及其校验证书;

d)生产日期。

9 比较样块法

9.1 原理

目视和触觉比较磨料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与校准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上相对应的等级。根据磨料选择相应的样块。将其靠近待测钢材表面的某一测定点进行目视比较,以与钢材表面外观最接近的样块所标示的粗糙度等级作为评定结果:“细”、“中”、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1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浏览22742发布时间10/09/11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Mechanical drawings— Surface roughness symbols and methods of indicating 1993-11-09 批准1994-07-01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302—1992《技术制图——标注表面特征的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零件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注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其他图样和技术文件也可参照采用。 2 引用标准 GB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3911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 3505 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 GB 4054 涂料涂覆标记 GB 10610 触针式仪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规则和方法 GB 12472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各项规定应按功能要求给定。若仅需要加工(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3.3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表1。 表1

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在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定义与检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学时:4 课次:2 目的要求: 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重点是轮廓的幅度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5.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的原理。 重点内容: 1.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重点是轮廓的幅度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内容: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实验 教学内容:(祥见教案) 一、基本概念 1.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分为三类: (1)表面粗糙度:零件表面峰谷波距<1mm。属微观误差。 (2)表面波纹度:零件表面峰谷波距在1~10mm。 (3)形状公差:零件表面峰谷波距>10mm。属宏观误差。 图5-1 零件的截面轮廓形状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耐磨性、强度和抗腐蚀性等。 (2)影响零件的配合稳定性。 (3)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及表面反射能力等。 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

1、取样长度lr : 取样长度是在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取的一段与轮廓总的走向一致的长度。 规定:取样长度范围内至少包含五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谷如图5-2所示。 图5-2 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和轮廓中线 1.评定长度ln : 评定长度是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所需的一段长度。 规定:国家标准推荐ln = 5lr ,对均匀性好的表面,可选ln > 5lr, 对均匀性较差的表面,可选ln < 5lr 。 2.中线: 中线是指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一条基准线。有以列两种: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纵坐标值Z (x )的平方和 为最小,如图5-2 a 所示。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在取样长度内,将实际轮廓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使上下面 积相等的直线。如图5-2 b 所示。 三.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国家标准GB/T3505—2000规定的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有:幅度参数2个,间距参数1个,曲线和相关参数1个,其中幅度参数是主要的。 1、轮廓的幅度参数 (1) 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Z (x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5-3a 所示。 Ra 的数学表达式为: Ra = lr 1 lr x Z 0)(dx 测得的Ra 值越大,则表面越粗糙。一般用电动轮廓仪进行测量。

实验室洁净度自检验检测报告模板格式

精心整理 检验检测报告 INSPECTION TEST REPORT 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检验检测报告 产品名 称/检测名称实验室检测 样品数量2间 洁净度等 级 一间整体万级(7级)局部百 级(5级)、 一间十万级(8级) 施工单 位 ------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受检单 位 地址 委托人委托日期2017-06-03 检测地 点 实验室检测状态静态 检测日 期 2017-06-10 报告日期2017-06-18 检测依据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判定依据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受检方使用要求。

检测项 目 悬浮粒子计数、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噪音、照度所用仪 器仪器制造单位型号证书编号 设备检定单 位 激光尘埃粒 子计数器 Y09-301 温湿度计DT-321S 数字微压计DP1000-ⅢB 数字式照度计AR813A 声级计AWA5636 检测结论 依据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对受检单位实验室悬浮粒子计数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局部百级实验室整体符合万级标准,局部符合百级标准,P2实验室符合十万级标准; 依据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受检单位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噪音、照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符合相应标准。 检测数据详见后续页。 签发日期:2017年6月18日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检验项 目名称标准要求检验结果 单项结 论 悬浮粒 子数,pc/m3 局部百级实验室 (整体万级) 粒径≥0.5μm 7级(万级) <352000 A1=13192 A2=11896 合格 粒径≥5μm A1=942

表面粗糙度及符号

表面粗糙度及符号 1.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符号见表1。 表1 表面粗糙 最大高度允许 标准取样 代号 度符号 的最大值 长度 备注:1)尽量不使用括号内的数值。 2)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数字与S 之间,不要加连接符“—”。 3)在与给定粗糙度相对应的取样长度标准值不适应的情况下,一定在图中标注取样长度(参照4.6项)。 4)最大高度允许的最大值是在指定表面任意选取几处的R max 的算术平均值,并不是每个R max 的最大值。 2. 表面加工符号 3.1表面加工符号见表2 最大高度(与放大方向平行) 取样长度

备注: 1)三角符号,三角S符号和三角S波形符号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2)三角S符号“ ”在砂型时需要加工余量,三角S波符号“ ”不需要加工余量,但须去除超过三角“S”波符号所指示的极限尺寸的部分。 3)当应用一般制造方法时(例如压铸),三角S符号“ ” 和三角S波形符号“ ” 表示不去除材料加工(图纸指示的三角S符号及三角S波符号为表面粗糙度)。 造方法中, 3.2 非去除加工的(~)表示的粗糙度值见表3

4. 在图样上的表示(制图上的细节应符合HES A 2122)。 4.1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 例 2)指定表面粗糙度的情况 例 4.2非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一定要同时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例 2)表面粗糙度在100S以下时,表面粗糙度符号 例 可省略。 4.3去除加工面或非去除加工面均可时: 1)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6.3S 例 2)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25S 例 3)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100S 例 4)特别指定表面粗糙度 例 4.4特殊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 2) 特殊指定表面粗糙度情况 4.5去除超过极限尺寸的部分 4.6规定非标准取样长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不取与指定粗糙度相符合的标准取样 长度时,在指定面能保证长度的范围 内,应清楚地标注取样长度。

《表面粗糙度符号》(Word)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1. 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2. 表面粗糙度的画法。 3. 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各项规定应按功能要求给定。若仅需要加工(采用去除材 料的方法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4. 表面粗糙度参数和各项规定注写的位置。 a1、a2 —— 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μm ); b —— 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 c —— 取样长度(mm ); d ——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 加工余量(mm ); f —— 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 )或轮廓支撑长度率 5. 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b

6.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数的16% 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7.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图样上 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8.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值的标注见下表,R a在代号中用 数值表示(单位为微米μm),参数值前可不标注参数代号。

9.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轮廓最大高度R y值(单位 为微米μm)的标注见下表,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 10.取样长度应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见图1。 图1 若按GB 10610—1989第6.1条中表1、表2的有关规定选用对应的取样长度时,在图样上可省略标注。 11.若需要标注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值、轮廓微观不平 度的平均间距S m值或轮廓支承长度率tp时,应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3—1 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最大高度Rz 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 值。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参看图1,轮廓最大高度Rz 是指在取样长度lr 内,在一个取样长度范围内,最大轮廓峰高Rp 与最大轮廓谷深Rv 之和称之为轮廓最大高度 。 即 Rz = Rp + Rv 图1 图2 双管显微镜能测量80~1μm 的粗糙度,用参数Rz 来评定。 双管显微镜的外形如图2所示。它由底座1、工作台2、观察光管3、投射光管11、支臂7和立柱8等几部分组成。 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如图3所示。被测表面为P 1、P 2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0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 1和S 2两段。从垂直于 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 1和S 2两段光带的放大象1 S '和2S '。同样,S 1和S 2之间距离h 也被放大为1S '和2S '之间的距离1h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 h 。 图4为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3、物镜4以 450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5成象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图5 b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象为h 1′,测量亮带边缘的宽度h 1′,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1: Z p 2 lr Z v 6 Z v 5 Z p 6 Z p 5 Z p 4 Z p 3 Z v 4 Z v 3 Z p 1 R z 中线 Z v 1 Z v 2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

.表面粗糙度代号 GB/T131-93规定,表面粗糙度代号是由规定的符号和有关参数组成,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和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13-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 序号符号意义 1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2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钻、磨等。 3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冷轧等。 4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或说明。 5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6 当参数值的数字或大写字母的高度为2.5mm时,粗糙度符号的高度取8mm,三角形高度取3.5mm,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参数值不是2.5时,粗糙度符号和三角形符号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 4.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 表面特征表面粗糙度(Ra)数值加工方法举例 明显可见刀痕粗车、粗刨、粗铣、钻孔 微见刀痕精车、精刨、精铣、粗铰、粗磨 看不见加工痕迹,微辩加 工方向 精车、精磨、精铰、研磨 暗光泽面研磨、珩磨、超精磨 5.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既要考虑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性,还要考虑现有的加工设备。一般应遵从以下原则: (1) 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参数值要小; (2) 摩擦表面要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小。有相对运动的工作表面,运动速度越高,其参数值越小;

(3) 配合精度越高,参数值越小。间隙配合比过盈配合的参数值小; (4)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越小,参数值越小; (5) 要求密封、耐腐蚀或具有装饰性的表面,参数值要小。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课题三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较法、针触法、光切法、光波干涉法。 1.比较法 用比较法检验表面粗糙度是生产车间常用的方法。它是将被测表面与粗糙度样块进行比较来评定表面粗糙度。如图3-1所示。比较法可用目测直接判断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比较或凭触觉、来判断表面粗糙度。缺点是精度较差,只能作定性分析比较。 图3-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 2.针触法 针触法是通过针尖感触被测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截面轮廓的方法,它实际是一种接触式电量方法。所用测量仪器为轮廓仪,它可以测定Ra为0.025~5um。 该方法测量范围广,速度可靠、操作简便并易于实现自动测量和微机数据处理。但被测表面易被触针划伤。如图3-2所示。 图3-2针触法测量原理图 3.光切法 光切法就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被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采用仪器是光切显微镜又称双管显微镜。该仪器适宜测量车、铣、刨或其它类似的方法加工的金属零件的平面或外圆表面。光切法通常用于测量

Ra=0.5~80μm的表面。 4.光波干涉法 干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干涉显微镜测量的范围一般为0.03~1μm。也可作Rz、Ry参数评定。 本课题结合课堂讲授的典型零件的标注,分析并检测表面粗糙度,根据国家标准评定表面粗糙度。选用方法为光切法和光波干涉法。

实验3-1 用光切显微镜检测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加深对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理解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 双管显微镜又撑光切显微镜,它是利用被测表面能反射光的特性,根据“光切法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 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用于测量 Z R=0.8-80um的表面粗糙度。 图3-3光切显微镜 1—底座;2—立柱;3—升降螺母;4—微调手轮;5—支臂;6—支臂锁紧螺钉;7—工作台;8—物镜组;9—物镜锁紧机构;10—遮光板手轮;11—壳体;12—目镜测微器;13—目镜 仪器外型如图3-3所示,它由底座6,支柱5,横臂2,测微目镜13,可换物镜8及工作台7等部分组成。 仪器备有四种不同倍数(7X、14X、30X、60X)物镜组,被测表面粗糙度大小(估测)来选择相应倍数的物镜组(见表3-1)。 表3-1 双管显微镜测量参数 物镜倍数总放大倍数视场直径mm 系数E (um/格) 测量范围um 7X 60X 2.7 1.28 15~50 14X 120X 1.3 0.63 5~15 30X 260X 0.6 0.29 1.5~5 60X 520X 0.3 0.16 0.8~1.5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 符号。 4. 表面粗糙度参数和各项规定注写的位置。 b ——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 c ----- 取样长度(mm ); d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 加工余量(mm ); f ——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 )或轮廓支撑长度率 al 、a2 al a2 c (f ) 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H m );

5. 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6. 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丁总数的 16%时,应在 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7. 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 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 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8.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 a 值的标注见下表,Ra 在代号中用数值表小 (单位为微 米K m ),参数值前可不标注参数代号。

9.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 z 、轮廓最大高度R y 值(单位为微米卜 m )的标注 见下表,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 10. 取样长度应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见图 1 若按GB 1061卜1989第6.1条中表1、表2的有关规定选用对应的取样长度时,在 图样上可省略标注

11. 若需要标注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值、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问距S m值或轮廓支承长度率tp时,应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数值写在相应代号的后面。图2a 是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 m上限值的标注示例。图2b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 p的标注示例,表示水平■截距C在轮廓最大高度R y的50%位置上,支承长度率为70%,给出的t p为下限值。图2c 为S m最大值的标注示例。图2d为t p最小值的标注示例。 图2 12. 如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获得时,可用文字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上面,见图3。 13. 镀(涂)覆或其他表面处理的要求(表示方法或标记按GB/T 13911和GB 4054的规定)可以注 写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上面,也可以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需要表示镀(涂)覆或其他表面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值时,其标注方法见图4a。 需要表示镀(涂)覆前的表面粗糙度值时,应另加说明,见图4b。 若同时要求表示镀(涂)覆前及镀(涂)覆后的表面粗糙度值时,标注方法如图4c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注意:极限值表示参数的实测值中允许少于总数的16%的实测值超过规定值,高度参数常用Ra,在图中标注时常省略。无max min则表示是上极限或下极限,如果有则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单位为微米 基本符号,表示可使用任何方法获得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表示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铸锻冲压等)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二.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1. d' =h/10;H=1.4h;h为字体高度 a1、a2--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mm); b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 c取样长度(m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加工余量(mm); 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廊支承长度率。 2.零件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获得,用文字标注在符号上边的横线,加工方法也可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说明 3.加工纹理方向: = 纹理平行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纹理垂直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x 纹理呈两相交的方向 M 纹理呈多方向 c 纹理呈近似同心圆 R 纹理呈近似的放射状 p 纹理无方向或凸起的细粒状 4.加工余量:注在符号的左侧,标注时数值要加上括号,单位为毫米 5.参数S Sm Tp l的标注,应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并且必须在参数值前注写参数的符号 三。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注写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标准规定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号可以统一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其代号可在图样的右上角统一标注序号标注规定及说明图例 1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由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且应是图样上其它代(符)号高度的1.4倍 2 代号中数字注写方向应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倾斜表面的代号及数字标控方向应符合图右规定 3 带有横线的表面粗糙度应按右图方式标注

表面粗糙度试验及其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高度特征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 术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的数目越多,Ra越准确。 ?轮廓最大高度R z: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在幅度参数常用范围内优先选用Ra 。在2006年以前国家标准中还有一个评定参数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用Ry表示,在2006年以后国家标准中取消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采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间距特征参数 用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表示。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微观不平度间距的平均值。微观不平度间距是指轮廓峰和相邻的轮廓谷在中线上的一段长度。 形状特征参数 用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 表示,是轮廓支撑长度与取样长度的比值。轮廓支承长度是取样长度内,平行于中线且与轮廓峰顶线相距为c的直线与轮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

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光切法 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可用作Ry与Rz参数评定,测量范围0.5~50。 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见平晶、激光测长技术)将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以干涉条纹图形显示出来,并利用放大倍数高(可达500倍)的显微镜将这些干涉条纹的微观部分放大后进行测量,以得出被测表面粗糙度。应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工具称为干涉显微镜。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Rz和Ry为0.025~0.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众所周知,表面粗糙度表征了机械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对粗糙度的评定,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评定方法,所谓定性评定就是将待测表面和已知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相互比较,通过目测或者借助于显微镜来判别其等级;而定量评定则是通过某些测量方法和相应的仪器,测出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的主要参数,这些参数是Ra,Rq,Rz,Ry ; 他们代表的意义是:Ra 是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即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偏距绝对值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Rq 是轮廓的均方根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均方根值。 Rz 是微观不平度的10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y 是轮廓的最大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顶线与轮廓谷底线中线的最大距离。 目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主要有样板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触针法等。 1. 比较法它是在工厂里常用的方法,用眼睛或放大镜,对被测表面与粗糙度样板比较,或用手摸靠感觉来判断表面粗糙度的情况;这种方法不够准确,凭经验因素较大,只能对粗糙度参数值较大情况,给个大概范围的判断。 2. 光切法它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在实验室中用光切显微镜或者双管显微镜就可实现测量,它的测量准确度较高,但它是与对Rz,Ry 以及较为规则的表面测量,不适用于对测量粗糙度较高的表面及不规则表面的测量。 3. 干涉法它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找出干涉条纹,找出相邻干涉带距离和干涉带的弯曲高度,就可测出微观不平度的实际高度;这种方法调整仪器比较麻烦,不太方便,其准确度和光切显微镜差不多;

4. 触针法它是利用仪器的测针与被测表面相接触,并使测针沿其表面轻滑过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仪器最广泛的就是电动轮廓仪,它的特点是:显示数值直观,可测量许多形状的被测表面,如轴类,孔类,锥体,球类,沟槽类工件,测量时间少,方便快捷。 它可分为便携式和台式电动轮廓仪,便携式仪器可在现场进行测量,携带方便;带记录仪的电动轮廓仪,可绘制出表面的轮廓曲线,带微机的轮廓仪可显示轮廓的形状情况,并有打印机打印出数据和表面的轮廓线,便于分析和比较。它的测量范围较大:Ra 值一般在0.02—50μm 。 这里我们对电动轮廓仪的原理和仪器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进行讨论; 电动轮廓仪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是触针法。仪器利用驱动箱拖动电感传感器在工件表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滑行,电感传感器触针随同被测表面轮廓的峰谷起伏,产生上下位移,这个线值位移量引起传感器内测量桥路两臂中电感量的变化,从而使得电桥输出与触针位移成比例的条幅信号,这个微弱的电信号经过电子装置放大整流后,成了代表工件截面轮廓的信号。 将它输入记录仪,就得到了截面轮廓的放大图;或者把信号通过适当的环节进行滤波和计算后,由电表直接读出Ra 参数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值。 电动轮廓仪由底座,驱动箱,传感器,控制器,放大器或电子装置,记录仪等附件组成。 使用电动轮廓仪测量前,要对仪器预热,对一般测量件,预热5分钟左右;对精密件,预热约20-30分钟。对于不同形状的工件表面,选用不同的测量附件,例如对平和外圆柱表面,采用基本传感器,控制器,V型块和合适的滑块,并选好合适的行程长度,截止转换开关位置等。对于阶梯表面的测量,选用凹坑传感器;滑块选用凹坑专用滑块;对于曲轴表面的测量,选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是基本的;滑块用直角附件中的专用滑块;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在掌握了它的测量方法的同时,对该仪器设备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底座上的立柱位置,驱动箱,传感器,控制器,放大器电子装置的相关位置定期检查,对仪器出现的常见故障也能够排除;常见的故障如下: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数值说明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标注说明 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粗糙程度的参数,它反映的是零件表面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必须借助放大镜等进行测量。它是由于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挤压以及加工时的高频振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工作精度、耐磨性、密封性、耐蚀性以及零件之间的配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粗糙度的评定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Ry、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三个参数表示。数值越小,零件的表面越光滑,数值越大零件的表面越粗糙。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取样长度:取样长度是指具有粗糙度几何特征的一段长度,在取样长度内应该具有几个波峰和波谷。测量时可选5倍的取样长度作为测量长度进行测量。 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表示为:

关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和表面特征、获得方法、应用举例请参见下表。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粗糙度参数的数值.基本上成倍数的关系。标注时应当选用这些数值,不能选用其他的数值。 2、轮廓最大高度Ry

3、轮廓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标注 2.1代号及意义 粗糙度代号可以分为:符号,粗糙度项目及数值。 常用标注参数是Ra, 标注Ra时Ra可以省略,标注Rz和Ry时,在粗糙度数值前加对应的符号Rz和Ry。

2.2 标注原则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 2)、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二字。 3)、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定标注。 4)、代号中的数字方向应与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

洁净室检测参照标准以及相关细则

洁净室检测参照标准以及相关细则 第三方洁净室检测验收单位需要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CNAS)认证和计量认证(CMA),其出具的洁净室检测报告方能真实反映洁净厂房实际情况,可作为第三方公正评价的依据,同时可用于QS认证的洁净环境检测报告和GMP 认证的生产环境洁净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洁净室环境等级评定、工程验收检测,包括食品洁净室、保健品净化车间、化妆品洁净工程、桶装水百级灌装车间、电子产品洁净生产车间、GMP净化车间、医院手术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无尘车间、无菌车间等。 检测项目:洁净间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压差、换气次数,风速、新风量、照度、噪声、温度、相对湿度等。 参照检测标准: 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 3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4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 5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2010 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2010 7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 注: (1)在静态条件下洁净室(区)监测的悬浮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 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 的有关规定;(2)空气洁净度100 级的洁净室(区)应对大于等于5μm 尘粒的计数多次采样,当大于等于5μm 尘粒多次出现时,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3)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区)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 (4)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以及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空气静压差不应小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 (5)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照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x。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表面粗糙度符号 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表面,总会出现一些宏观和微观上几何形状误差,零件表面上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由零件表面上一系列微小间距的峰谷所形成的,这些微小峰谷高低起伏的程度就叫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高低将影响到两配合零件有接触表面的摩擦、运动面的磨损、贴合面的密封、配面的工作精度、旋转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美观等等,甚至对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都有影响。 在工程中,评定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微观不平度十 图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定义是:在取样长度L(用上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Ra,如图1所示。在图中, x轴为基准线,轮廓线上的各点到基准线之间的偏距为Y1,Y2,…Yp…Yn,Rs只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则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n 测点数; Yi 峰谷任一测点到基准的偏距。 Rs的值越大,表面就越粗糙。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s的数值见表1设计时应优先选用表中的第一系列值。

在图纸上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时,还必须给出测定粗糙度的取样长度,必要时还可以叙定其它附加条件和要求。但是,若测量R时的取样长度按表2的对应值选取时。在图样上L值可省略不标。 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在图件上对零件表问质量的要求,用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表示。国家标准(GB131-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法。同时指出,图样上所标注的粗糙度符号、代号是指该表面加工后的要求。(l)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图样上表示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如表3所示。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表面粗糙度标注规定极限与配合 配合标准公差配合制形状和位置公差 3.表面粗糙度标注规定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廊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当地位狭小或不便标注时,代(符)号可以引出标注。 4.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GB/T 131— 1993)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见表9-3。 表9-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注法 方向必须与尺寸 数字的方向一致 多的一种代 号可以统一标注 糙度注法 在图样右上角 并加注“其余” 两字,且应比图 形上其他代(符) 号大 面具有相同的粗 糙度时 ( 的右上角统一标 注 一般的代号大

面及重复要素 (孔、槽、齿等)的表面粗糙度只标注一次不连续的表面粗糙度标注一次 9.5.1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刀痕和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等影响,使零件表面存在着间距较小的轮廓峰谷。这种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机器设备对零件各个表面的要求不一样,如配合性质、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要求等,因此,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 零件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越高(即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越小),则其加工成本也越高。因此,应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表面粗糙度参数。 1.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概念及其数值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有: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和轮廓最大高度(R z)。使用时宜优先选用R a。 2.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 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法。表面粗糙度符号(、、)上注写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参数后,即构成表面粗糙度代号。特征参数R a的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见表9-1。 表9-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的代号标注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光洁度 级别 (旧标) 粗糙度 Ra (μm) 1)表面状况、2)加工方法和3)应用举例 ▽1 40~80 ▽2 20~40 1)明显可见的刀痕2)粗车、镗、刨、钻3)粗加工后的表 面,2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 3 10~20 1)可见刀痕2)粗车、刨、铣、钻3)一般非结合表面,如 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 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4 5~10 1)可见加工痕迹2)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 铣齿3)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 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 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 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5 2.5~5 1)微见加工痕迹2)车、镗、刨、铣、刮1~2点/cm^2、 拉、磨、锉、滚压、铣齿3)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 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 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 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 处理的表面 ▽6 1.25~2.5 1)看不清加工痕迹2)车、镗、刨、铣、铰、拉、磨、滚 压、刮1~2点/cm^2铣齿3)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 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 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 凸肩表面 ▽7 0.63~1.25 1)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车、镗、拉、磨、立铣、刮3~ 10点/cm^2、滚压3)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 如锥销与圆柱销的表面,与G级精度滚动轴承相配合的 轴径和外壳孔,中速转动的轴径,直径超过80mm的E、 D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及外壳孔,内、外花键的定心 内径,外花键键侧及定心外径,过盈配合IT7级的孔 (H7),间隙配合IT8~IT9级的孔(H8,H9),磨削 的齿轮表面等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比较法将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根据视觉和触觉与被测表面比较,判断被测表面粗糙度相当于那一数值,或测量其反射光强变化来评定表面粗糙度(见激光测长技术)。样块是一套具有平面或圆柱表面的金属块,表面经磨、车、镗、铣、刨等切削加工,电铸或其他铸造工艺等加工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 时可直接从工件中选出样品经过测量并评定合格后作为样块。利用样块根据视 觉和触觉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虽然简便,但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常不能得 出正确的表面粗糙度数值。触针法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 2 微米左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 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 记录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一般将仅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具称 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同时能记录表面轮廓曲线的称为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简 称轮廓仪),这两种测量工具都有电子计算电路或电子计算机,它能自动计算 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α,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 和其他 多种评定参数,测量效率高,适用于测量Rα为0.025~6.3 微米的表面粗糙度。光切法光线通过狭缝后形成的光带投射到被测表面上,以它与被测表面的交线所形成的轮廓曲线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由光源射出的光经聚光镜、狭缝、物 镜1 后,以45°的倾斜角将狭缝投影到被测表面,形成被测表面的截面轮廓图形,然后通过物镜 2 将此图形放大后投射到分划板上。利用测微目镜和读数鼓轮,先读出h 值,计算后得到H 值。应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工具称为光切显微镜。它适用于测量RZ 和Ry 为0.8~100 微米的表面粗糙度,需要人工取点,测量效率低。干涉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见平晶、激光测长技术)将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以干涉条纹图形显示出来,并利用放大倍数高(可达500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详解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详 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_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中方法 1.显微镜比较法,; 将被测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靠近在一起,用比较显微镜观察两者被放大的表面,以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观察比较被测表面是否达到相应样块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判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规定。此方法不能测出粗糙度参数值 2.光切显微镜测量法,Rz:~100; 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从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轮廓图像,用测微装置测量Rz值和Ry值。也可通过测量描绘出轮廓图像,再计算Ra值,因其方法较繁而不常用。必要时可将粗糙度轮廓图像拍照下来评定。光切显微镜适用于计量室 3.样块比较法,直接目测:;用放大镜:~; 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用视觉法或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以判定被测表面是否符合规定 用样块进行比较检验时,样块和被测表面的材质、加工方法应尽可能一致; 样块比较法简单易行,适合在生产现场使用 4.电动轮廓仪比较法,Ra:~;Rz:~25; 电动轮廓仪系触针式仪器。测量时仪器触针尖端在被测表面上垂直于加工纹理方向的截面上,做水平移动测量,从指示仪表直接得出一个测量行程Ra值。这是Ra值测量常

用的方法。或者用仪器的记录装置,描绘粗糙度轮廓曲线的放大图,再计算Ra或Rz 值。此类仪器适用在计量室。但便携式电动轮廓仪可在生产现场使用 5干涉显微镜测量法,Rz:.032~; 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以光波波长为基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被测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就呈现出凸凹不平的峰谷状干涉条纹,通过目镜观察、利用测微装置测量这些干涉条纹的数目和峰谷的弯曲程度,即可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必要时还可将干涉条纹的峰谷拍照下来评定。干涉法适用于精密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适合在计量室使用 而在现场工作中,我们用的多的是:样块比较法和电动轮廓检测法,样块比较法要求对粗糙度的敏感要求比较高,有些老师傅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是凭经验和感觉去比较的,而电动轮廓检测法是靠仪器测量,这样测量出来的准确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说,我们建议用电动轮廓检测法. 用什么方法去检测 1.比较法: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多用于车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2.光切法:是应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测量方法。常用仪器——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该仪器适用于车.铣.刨等加工方法获得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主要测量Rz值,测量范围为~60μm。 3、干涉法: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测量方法。常用仪器是干涉显微镜。主要用于测量Rz值。测量范围为~μm。一般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ZB 版本:A APPROVED BY 核准REVIEWED BY 审核 PREPARED BY 制订

修订履历表 1.0目的 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项次修订页次版次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日期备注

2.0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3.0定义 3.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 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3.2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 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 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 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 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 在精密测量时。 3.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定义及检验要求: 3.3.1定义: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是检查加工后工件表面的一种对比量具,他的使用方法是以样块工作面的表 面粗糙度为标准,凭触觉(如手摸)或视觉(可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与待检查的工件表面进行比对,从而判别被检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合乎要求,这是一种定性的检查工具。 3.3.2检验要求:在用比较样块对工件表面进行比较时,所选用的样块和被检查工件的加工方法必须相同,同 时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应尽肯能的与被检查工件一致,判断的准则是根据工件加工痕迹的深浅来决定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纸(或工艺)要求。当被检查工件表面的加工痕迹深浅程度相当或者小于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般不大于样块的标记公称值。 3.4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表面光洁度▽1 ▽2 ▽3 ▽4 ▽5 ▽6 ▽7 表面Ra50 25 12.5 6.3 3.2 1.60 0.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