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5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设计介绍园林植物育种是园林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使用遗传育种方法改良植物的品种、性状和形态等。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能,以从事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
教学目标1.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选育新品种的流程和方法;3.熟悉园林植物生殖系的培育和选育;4.熟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指标和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概念和原理–遗传育种的定义及其应用;–遗传与品种形成的关系;–基础遗传学概念;–基础遗传学实践:遗传单元的探究。
2.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选择法;–杂交法;–自交系法;–双倍体育种法;–合成品种育种法。
3.园林植物生殖系的培育和选育–园林植物生殖系的性状调查;–生殖体系选育方法;–无性繁殖技术和应用。
4.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和评价方法–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产量指标;–育种指标;–抗病性指标;–适应性指标。
教学方式教学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授课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
实践操作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田间试验。
实验室实验重点培训学生使用育种工具和设备的技巧,田间试验着重训练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闭卷考试、课堂测试、实验报告等方式。
闭卷考试用于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方面是否掌握。
课堂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则主要检测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能力。
总结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艺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流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育种理论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2、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程序:(1)引种材料的收集(2)种苗检疫(3)登记编号(4)引种试验(5)推广试验步骤:3、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1)引种要结合选择(2)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3)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4)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5)试管苗培育(6)栽培技术研究第三章选种试题五、简答题3、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初选---目测预选。
A、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B、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C、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D、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E、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a、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b、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一、名词解释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是园林植物的遗传性状,以及利用遗传学理论和方法对园林植物进行育种改良的过程。
这里,我们将详细探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重要性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将现代遗传学原理应用于园林植物育种的学科。
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园林植物遗传特征的了解,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改良品种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种植园林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用于治疗、营养等方面。
因此,改良品种对于园林植物的生产与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方法,可以把一些先天性的品质优异的植株纯化成为一系列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然后使用扩增这个材料的数量,进行多样性分析、筛选优选、组合配制等操作,通过较短的时间实现了品种改良。
2.保护遗传资源园林植物界的许多物种都需要进行保护,这些物种的遗传资源是人类的财富。
通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些植物的遗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防止它们消失和凋零。
3.提高植物的适应性不同园林环境对园林植物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改良园林植物来增加它们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应用在实践中,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有很多的应用,总结如下:1.育种设计。
而园林植物学传承美学和文化价值的东西,为了达到育种的目的,需要在育种计划中配置什么样的植物进行交配(通常,我们称之为“育种设计”)。
只有成功思考育种设计是育种成功的第一步。
2.发掘优质种质资源。
优异的园林植物品种是承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任何品种、家系以至品系的优异基础全部来自于种质资源的优异,发掘种质才能育种成功。
因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要对各种园林植物进行多样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3.品质控制。
这是育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区分菌株的性状和表型是必须的,不同的品质性状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种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了解品种的性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一.1.植物品种保护也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
2.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3.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产量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自交衰退。
4.选育细胞核中具有3套以上染色体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5.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种或品种进行杂交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CCBDDDDACCACADC三.1.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2.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3.化学诱变,电离辐射4.近缘杂交5.纺锤丝,染色体6差别繁殖7.空间隔离,时间隔离方式8.花药,花粉粒9.核不育型,质核不育型10.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四.1.(1)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2)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3)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4)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5)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2.表现为:远缘亲本的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或虽能萌发,但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太短,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虽能到达胚囊,但不能受精,或者只有卵核或极核发生单受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方法: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预先无性接近法;媒介法;柱头移植,短截法;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进行杂交.3.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组合育种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使杂种后代的有利基因组合纯化,才能成为定型的品种.而在优势育种中,要想使杂种一代个体间表现一致;就必须使杂合亲本纯合化.简言之,组合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在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而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五.1.回答要点:(1)首先要确定明确的育种目标,(2)根据目标收集种质资源,(3)确定拟采用的育种方法,可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多种育种方法同时进行,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园林植物新品种.1、详细了此处气候条件,比如一年内降水、气温变化,土壤情况等为后期育种所适应的区域做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landscape plants课程编号:1313126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4 课内实验时数:20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育种技术。
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树木学、花卉学及生物统计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1];遗传学基本内容[3];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1];重点:遗传学基本内容难点:遗传学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遗传学概要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特征[2];染色体的类别及染色体的精细结构[3];有丝分裂的过程[3];减数分裂的过程[3];高等植物配子体的形成[1];重点:染色体的类别;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细胞分裂过程难点: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核酸的组成成分[3];DNA的分子结构[2];DNA的半保留复制[3];三种RNA分子[3];遗传密码[3];蛋白质的合成[2];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基因的概念[2];基因表达的调控[1];重点:三种RNA分子;遗传密码;DNA的半保留复制难点:mRNA;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等概念[3];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1];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3];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3];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3];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重点: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难点: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与伴性遗传连锁遗传现象及其解释[1];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2];连锁交换定律内容[3];交换值及其测定[3];基因定位、伴性遗传的概念[2];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3];重点:连锁交换定律内容;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难点: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五节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概念[2];类别[3];遗传效应[2];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2];整倍体变异[3];非整倍体变异[1];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重点: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类别;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难点:染色体结构改变的遗传效应;整倍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六节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的概念[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1];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2];类型[3];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难点: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七节数量性状遗传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3];数量性状的特征及遗传机理[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3];遗传变异[2];遗传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的概念[1];广义遗传力的计算[3];重点: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广义遗传力的计算难点:数量性状遗传的机理;广义遗传力的计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84)一、填空题1.在人类进行有性杂交育种以前,所有栽培作物的品种,都是通过选择育种__________ 这一途径培养出来的。
2.进化的基本要素是突变、基因重组、隔离和选择。
3.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4.多倍体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即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5.当两对独立基因发生互作时,互补作用的F/代表型分离比为9: 7 。
6. 1909年约翰生(W.J.Johannsen1859-1927)发表了“_纯系学”,并提出了“基因”一词。
7. AABBDD的多倍体类型是异源六倍体。
8.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一般有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潜在利用。
9.重组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
10.有性杂交可以实现基因重组,它是种质资源创新的有效手段。
11.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12.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1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14.测定重组型配子数的简易方法有测交法和自交法两种。
15.当两对独立基因发生互作时,重叠作用的r代表型分离比为15:1 。
16.基因型方差的公式为VG=VA+VD+VI。
17.原始材料是选育某个品种时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18.花药(花粉)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花粉的单倍性。
19.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一般有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潜在利用。
20.低温、干燥和黑暗有利于保持花粉的生命力。
21.进行基因定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
22.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突变和由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基本原料。
23.噬菌体侵染试验和细菌转化试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24.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一般有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潜在利用。
25.数量性状的变异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26.植物从原产地引种到引种地通常会有两种反应,其一是简单引种,其二是驯化引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一、名词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
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
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
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
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_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
答案:一个染色体组2.对于南树北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答案:适当延期播种3.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答案:选择4.选择育种的实质是改变了()。
答案: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5.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答案:品种间6.在进行辐射诱变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答案:很少产生嵌合体7.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答案:引种8.解决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常用方法是()。
答案:幼胚拯救9.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技术环节为()。
答案:A+B+C10.在园林植物杂交育种中,如果称 A × B 为正交,则(A × B)× B 称为()。
答案:回交11.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
答案:种子保存法种植保存法离体器官保存法就地保存法12.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是()。
F1用于生产需要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13.人工诱导多倍体植物可利用()。
答案:富民隆秋水仙素14.下列关于人工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可保存优良种性可直接用于田间播种人工种子即人为制造的种子,具有种子的功能适于田间机械化生产15.与其他作物相比,园林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园林植物转基因方法主要有()。
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16.组织培养在育种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可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园林植物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可利用细胞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可利用胚培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利用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1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说法中正确的有()。
答案: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以创造新的植物基因资源可以创造花色变异的品种18.申报良种时应提交的材料包括()。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概述:介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2. 园林植物遗传基础:讲解园林植物的遗传物质、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等基本理论。
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介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方法、技术和实践,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4.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阐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分类、评价和利用,介绍国内外重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5. 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讲解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包括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 实践评价:通过科研项目、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二版),主编:XXX,出版社:XXX。
2. 参考书目:* 《植物遗传学》(第四版),主编:XXX,出版社:XXX。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案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学校:楚雄农校****:***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B]讲授新课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一、遗传学的概念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一)遗传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
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
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
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
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
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
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
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
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变异的性状能遗传下去,从而产生新的类型和品种。
可以说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所以,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两者是既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一、分离规律1、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生物遗传的分离规律是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总结出来的。
每个生物个体都有它的综合性状。
孟德尔在研究遗传现象时,为了不被复杂的综合性状所迷惑,采取把综合性状区分为许多单一的性状,然后一个一个地分别研究的办法。
例如:在研究花色遗传时就暂不考虑茎的高矮、叶片颜色等其它性状,在研究籽粒形状遗传时就暂不考虑花色、叶片颜色等其它性状的遗传。
象这种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各个单一性状,就叫单位性状。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农作物品种之间,在同一单位性状上常常有不同的表现。
如:对于豌豆的各个单位性状,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的差别;籽粒形状有圆粒和皱粒的差别;花序的着生位置有顶生和腋生的差别等。
这些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在遗传学上把具有相对差异的单位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和白花;圆粒和皱粒;花序的顶生和腋生等这些都分别是一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然后对其后代的遗传表现进行有对比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相对性状的遗传差异,找出单位性状的遗传规律。
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与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都是在控制传粉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从尚未成熟的花里除去雄蕊,这样就防止了自花授粉。
到了成熟时,他从具有相对性状的植株上采取花粉,把花粉放在除去雄蕊的柱头上,这样就完成了人工的异花传粉。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异花授粉,他采用套袋隔离把花保护起来,使昆虫和风带来的花粉进不去。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他表现了科学家所应有的严格的谨慎态度,仔细观察所得的结果,并详细记载下所观察的东西。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如下:P 红花(♀)×白花(♂)白花(♀)×红花(♂)↓↓F1 红花红花↓○↓○F2 红花白花红花白花株数 705 224比例 3.15 :1 3 :1上图符号,P表示亲本,♀表示母本,♂表示父本,×表示杂交,F 表示杂种后代(F1 表示杂种第一代,是指杂交当代母本所结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F2 表示杂种第二代,是指F1 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依次类推,F3、、F4 分别表示杂种第三代、四代),○表示自交,是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从正交和反交两个试验结果来看,说明F1 、F2 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孟德尔在豌豆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获得了同样的试验结果,现将他的试验资汇总于表2-1,第30页。
由表可知:第一、F1所有植株的性状表现都有是一致的,都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隐藏未现。
显性性状:把在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如:红花。
隐性性状:把在F1 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如:白花。
第二、F2 的植株在性状上表现是不同的,一部分植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其余植株表现另一个亲本的相对性状,即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有同时出现了,这是性状分离现象(就是同一后代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F1 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未见,在F2又重新表现出来,并且在F1群体中显性和隐性植株的分离比例大致总是3:1。
后来,很多人也重复孟德尔的试验,同样得到相同结果。
3、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原因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现将分离规律的原理综合如下:①生物体每一性状都有相应的基因控制。
显性性状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被隐性基因控制。
习惯上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与小写字母表示。
如:红花基因用C表示,白花基因用c表示。
②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
遗传学上把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部位上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③同一对等位基因,因其组成不同而有三种情况。
例如:CC表示显性性状,cc表示隐性性状,这两种情况属“同质结合”或“纯结合”,指等位基因的两个基因相同。
Cc表示显性性状,属“异质结合”或“杂合”,指等位基因中一个为显性基因,一个为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属同质结合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如:纯合的CC 个体所产生的配子,都只带一个C基因。
而等位基因属异质结合的个体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如:杂合的Cc个体产生带C和 c的两种配子。
④杂合的F1个体由于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雌、雄配子数量和类型各占50%,当受精时,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又是相等的,其结果在F2 代中,必然是CC占1/4,Cc占2/4,cc占1/4 。
而CC和Cc都是表现显性性状,故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为3:1。
由此可见,分离规律是指具有异质结合基因的个体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而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而带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相结合,形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导致了后代性状的分离。
4、基因型、表现型及基因型分析(1)概念由上述试验可看出,由于存在显性、隐性的关系,所以遗传组成和表现性状并不完全相同,如:同是红花性状,可能是CC也可能是Cc。
为了区别这种关系,故引用了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术语。
基因型:指生物细胞内基因的组成成分。
如:CC、Cc、cc等。
表现型:指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如:红花、白花。
两者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遗传基础,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在反映。
凡是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要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同,其表现型就一样;但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却不一定相同。
(2)基因型分析常用方法有两种:(1)测交法(回交)一般就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
根据测交子代F1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就可确定被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
原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它和含有任何基因的另一种配子结合,其子代将只表现另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现型。
(2)自交法就是让待测个体自交后,根据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推断其基因型。
如:纯种的红花豌豆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杂合的红花豌豆(Cc)自交后其后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是3:1。
原因:纯合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杂合个体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5、分离规律的普遍性动物、植物、微生物,包括人在内,普遍存在着性状分离现象。
例如:玉米种子胚乳的颜色有黄色(Y)和白色(y),胚乳的淀粉性有非糯性(W)和糯性(w)的,如果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在F2代出现性状分离,显、隐性状的表现型为3:1。
动物方面,如绵羊的毛色有白色(A)和黑色(a),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在F2代出现性状分离,显、隐性状的表现型为3:1。
对人类来说,同样也如此。
如人群中有的人有耳垂(B),有的人没有耳垂(b);一些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a),正常人(A);仍然也受分离规律支配。
6、显性的表现形式与分离的多样性(1)显性的表现形式用两个相对性状不同的个体杂交,F1代完全表现某一个亲本的性状,F2代表现3:1的比例关系,这种表现形式称为完全显性。
前面所举的遗传实例,都属于完全显性。
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上广泛存在。
但是生物性状的遗传是极其复杂的,性状的表现并非都是那么绝对的显性和绝对的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