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8
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车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车辆、人员和外部环境进行连接和互动的一种新型网络。
而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就是为了实现车联网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技术方案的总称。
一、底层硬件设施车联网平台的底层硬件设施是由车联网节点、网关、服务器架构和云端基础设施四个部分构成,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车载网络节点车载网络节点是车辆能够接收和传输信息的基本设施,包括车载接入设备、移动存储媒介和连接网络等。
其中,车载接入设备是车辆连接车联网的前端硬件,如GPS、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车载WiFi等。
三、车联网网关车联网网关是信息传输的关键部分,包括车连网节点、车辆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器。
通过网关,车辆能够向运营商互联网上传输数据,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数据到车辆上。
同时,网关还负责数据中转、数据处理等操作,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车联网服务器车辆监控和远程控制的所有操作都需要通过服务器完成,服务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基于场地构建的服务器,直接为运营商供数据储存和处理服务;二是基于云服务的服务器,将数据储存和处理交由第三方云服务平台,运营商可以在该平台提供的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五、云端基础设施车联网平台技术方案中的云端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通过云端进行处理,将运营商能够构建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可适应高并发访问等特点的车联网系统。
六、车联网平台架构实现车联网平台架构实现需要运用到相关技术,包括车载通讯技术、车辆安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由于车联网平台的特殊性质,还需要考虑到平台稳定性、数据安全性、用户隐私等问题。
综上所述,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是由底层硬件设施、车载网络节点、车联网网关、车联网服务器和云端基础设施五部分构成,通过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在车联网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软硬件选型1.软件选型建议数据传输处理并发链接的传统方式为:为每个链接创建一个线程并由该线程负责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逻辑。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代码简单明了,逻辑清晰。
而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每台服务器可以处理的线程数是有限的,因为线程对CPU的处理器的竞争将使系统整体性能下降。
随着线程数变大,系统处理延时逐渐变大。
此外,当某链接中没有数据传输时,线程不会被释放,浪费系统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使用基于NIO的技术。
NettyNetty是当下最为流行的Java NIO框架。
Netty框架中使用了两组线程:selectors与workers。
其中Selectors专门负责client端(列车车载设备)链接的建立并轮询监听哪个链接有数据传输的请求。
针对某链接的数据传输请求,相关selector会任意挑选一个闲置的worker线程处理该请求。
处理结束后,worker自动将状态置回‘空闲’以便再次被调用。
两组线程的最大线程数均需根据服务器CPU处理器核数进行配置。
另外,netty内置了大量worker 功能可以协助程序员轻松解决TCP粘包,二进制转消息等复杂问题。
IBM MessageSightMessageSight是IBM的一款软硬一体的商业产品。
其极限处理能力可达百万client并发,每秒可进行千万次消息处理。
数据预处理流式数据处理对于流式数据的处理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先持久化存储再读取分析,因为大量的磁盘IO操作将使数据处理时效性大打折扣。
流式数据处理工具的基本原理为将数据切割成定长的窗口并对窗口内的数据在内存中快速完成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的结论也可以被应用于流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模式预判等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
StormStorm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产品中,其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处理的工作流(Storm术语为Topology),并部署在Hadoop集群之上使之具备批量、交互式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
车联网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通方式也正在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于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和便捷化的需求,目前已经出现了众多车联网应用平台。
那么,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优秀的车联网应用平台呢?本文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车联网应用平台的基本架构车联网应用平台的核心是服务端,其负责与车辆设备进行交互,实现对车辆功能的控制和数据的采集。
服务端需要拥有强大的数据集成和处理能力,以便处理从车辆设备上收集的数据,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挖掘。
此外,车联网应用平台也需要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并支持从浏览器或移动端设备上进行访问。
二、车联网应用平台的数据库设计车联网应用平台涉及的数据类型非常多,需要设计一个适合存储各种类型数据的数据库。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隐私;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以使用校验码或数字证书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扩展性,可以使用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三、车联网应用平台的界面设计车联网应用平台的界面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要保证简洁、易用、美观。
在设计界面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操作习惯,尽可能地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
另外,在设计界面时,也需要考虑到响应式布局,以便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都能良好地显示。
四、车联网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车联网应用平台所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在数据分析和挖掘上,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些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帮助用户发现一些隐含的信息。
五、车联网应用平台的安全性对于车联网应用平台的安全性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比如,可以采用SSL/TLS协议进行数据的加密传输;可以采用各种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防范网络攻击;可以在系统中加入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车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车联网系统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创新技术,它通过车载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汽车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车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智能车联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智能车联网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构成:车载终端、车辆感知与识别、无线通信、云计算平台和应用程序。
首先,车载终端是智能车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车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数据。
车载终端通过各类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GPS等,实时感知和采集车辆的各项数据,如车速、油耗、车辆位置、行驶状态等。
同时,车载终端还可以将驾驶者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如刹车、加速、转向等,从而为智能车联网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
其次,车辆感知与识别是智能车联网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车载终端收集的数据,结合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对道路、交通标志、行人和其他车辆进行感知和识别。
例如,通过分析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识别交通标志,提醒驾驶者注意车速限制或道路条件。
通过感知和识别算法,智能车联网系统可以准确地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第三,无线通信是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实时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智能车联网系统通过车辆间通信和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车辆间通信可以使车辆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如交通拥堵信息、事故报警信息等。
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可以使车辆与交通管理中心、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
无线通信技术,如车载通信网络、车辆自组网和蜂窝网络,可以为智能车联网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第四,云计算平台是智能车联网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
通过云计算平台,智能车联网系统可以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的车载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是一个较为重要且很具挑战性的技术要求,主要是针对车联网的数据交互等技术,在平台技术搭建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合理化的技术架构方案,以满足车联网平台的高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
下面是一个包含的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
1. 系统架构车联网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三部分:前端网页开发、后端服务端开发和数据存储。
前端网页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用户友好的网页界面。
后端服务端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处理业务逻辑、请求数据和提供响应。
数据存储是为了存储平台相关的数据。
2. 技术方案2.1 前端技术车联网平台的前端技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以及Vue.js框架实现。
HTML实现页面结构,CSS实现页面样式,JavaScript实现页面交互逻辑,Vue.js实现前端组件化开发。
前端技术的整体目的是能够在不同设备上适配不同的屏幕大小,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体验。
2.2 后端技术车联网平台的后端技术使用Java语言,以及Spring框架实现。
Spring框架主要包括Spring MVC、Spring Data JPA、Spring Security和Spring Boot。
其中,Spring MVC用于处理Web请求;Spring Data JPA用于操作数据存储;Spring Security用于保障平台安全;Spring Boot用于简化后端开发。
后端技术的整体目的是为平台提供业务逻辑、请求数据和提供响应。
2.3 数据存储车联网平台的数据存储使用MySQL和Redis实现。
MySQL用于存储平台相关的数据,例如用户信息、车辆信息、行程信息等;Redis用于存储平台暂存的临时数据,例如用户登录信息、车辆当前位置信息、任务调度信息等。
数据存储技术的整体目的是为平台提供数据存储的功能。
3. 功能模块车联网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3.1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是平台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信息修改、用户密码修改等。
车联网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便利性的需求增加,车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车联网平台是指通过网络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以及车辆与云服务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交互。
本文将讨论车联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架构设计、数据安全、用户体验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架构设计车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是整体系统设计的核心。
一个完善的架构设计可以确保车辆和互联设备的高效沟通和数据交换。
在设计车联网平台的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云平台:搭建一个稳定、安全的云平台,用于存储大量的车辆数据和提供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车载系统:开发车载系统,为车辆提供定位、通信、计算和控制等基本功能。
车载系统需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 网络通信:确立车辆与互联网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渠道。
4. 数据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收集车辆的实时数据,如车辆状态、驾驶行为、环境信息等。
二、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车联网平台设计与建设的重要方面。
车辆信息和用户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以下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1. 加密与身份认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并使用身份认证机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相关数据和功能。
2. 安全传输:使用加密协议和安全通信通道,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安全审计: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机制,对平台进行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检查,及时修补和更新系统。
4. 权限管理:建立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管理敏感数据和功能。
三、用户体验在设计和建设车联网平台时,用户体验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和满意度。
1. 界面设计:提供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浏览和使用相关功能。
2. 实时通知:及时向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警报,例如交通状况、保养提醒等。
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实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交通技术的逐渐成熟,车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车联网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产生和处理,如车辆监控数据、位置信息、驾驶行为数据等。
为了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实时的服务,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1. 系统架构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呈现等模块。
具体架构如下:-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获取车辆和交通设备产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摄像头数据、GPS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车载设备、道路设备、移动设备等方式进行采集。
- 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服务器。
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如4G、5G)或者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 数据存储模块:将传输过来的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
可以选择适合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高可靠性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或云存储服务。
- 数据处理模块: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来对车联网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流处理技术,如Apache Kafka或Apache Storm,来实现实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数据呈现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可以通过网页、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展示信息,如实时交通状况、车辆定位、驾驶行为分析等。
2. 系统功能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通过车载设备或交通设备采集车联网数据,并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
- 数据存储和管理:在云服务器上建立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对车联网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 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对车联网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如实时交通拥堵分析、异常行为检测等。
- 数据可视化呈现:将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如实时地图显示、驾驶行为分析报告等。
车联网系统的架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系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已经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车联网系统通过将车辆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了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云端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为驾驶者和汽车制造商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会。
然而,随着车联网系统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车联网系统的架构设计1. 分布式架构车联网系统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和实时性的要求,因此采用分布式架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通过将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并在各个模块之间建立合适的通信机制,可以实现数据的流式处理和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处理能力。
2. 云计算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为车联网系统提供弹性和灵活性。
通过将系统的核心功能部署在云端,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资源和服务,实现多租户的共享和灵活伸缩,提高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 边缘计算车联网系统需要实时处理和响应用户的请求,但直接将所有计算任务集中在云端会造成网络延迟和资源浪费。
因此,在系统架构中引入边缘计算技术,将一部分计算任务和数据处理移动到车辆本地或边缘设备上完成,可以减少网络传输延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用户体验。
4. 安全性设计车联网系统处理的是用户的车辆信息和行车数据,因此安全性是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来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例如,采用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二、车联网系统的性能优化策略1. 数据存储和访问优化车联网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和优化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
首先,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分散数据的存储和读写压力,提高数据的并行读写能力。
其次,可以使用缓存技术来加速数据的访问速度,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压缩和压缩算法优化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效率,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
智慧物流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目标与愿景 (5)二、需求分析 (5)2.1 市场需求 (7)2.2 技术需求 (9)2.3 应用需求 (10)三、平台架构设计 (11)3.1 总体架构 (13)3.2 分层设计 (14)3.3 系统模块 (15)四、技术选型与研发 (16)4.1 大数据技术 (18)4.2 车联网技术 (20)4.3 云计算技术 (21)4.4 信息安全技术 (23)五、数据采集与处理 (24)5.1 数据来源 (26)5.2 数据采集方法 (27)5.3 数据清洗与整合 (28)六、数据分析与挖掘 (29)6.1 数据分析方法 (31)6.2 数据挖掘技术 (32)6.3 数据可视化展示 (33)七、应用场景与功能实现 (34)7.1 智能调度与路径优化 (35)7.2 车载信息服务 (36)7.3 安全监控与预警 (38)7.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39)八、平台运营与维护 (40)8.1 运营管理体系 (41)8.2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 (43)8.3 安全与隐私保护 (45)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47)9.1 技术风险 (47)9.2 运营风险 (48)9.3 法律法规风险 (49)十、实施计划与时间节点 (51)10.1 项目启动阶段 (51)10.2 研发与测试阶段 (53)10.3 部署与上线阶段 (54)10.4 后期运维阶段 (55)十一、总结与展望 (56)11.1 项目成果 (57)11.2 发展前景 (58)一、内容概览系统架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模块,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数据采集与整合:通过多种方式(如传感器、GPS、RFID等)采集物流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载重等信息,以及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等基本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工作,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应用架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车联网技术作为现代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针对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应用架构进行设计,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高效通信、数据共享与处理,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1. 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车联网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数据共享与处理,提高交通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交通管理和驾驶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云计算在车联网应用中的优势云计算作为一种按需提供计算资源的技术,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车联网应用。
首先,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满足海量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其次,云计算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处理,不同车辆之间可以通过云平台实时交换信息,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最后,云计算可以灵活部署和管理车联网应用,降低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3. 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应用架构设计为了实现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应用,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架构,在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同时,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性能。
下面是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应用架构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3.1 云平台层云平台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部分,负责车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
云平台可以基于开源云平台,如OpenStack或者AWS等,也可以自行开发相应的云平台。
云平台通过车载设备或者手机等客户端收集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将数据经过网络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存储。
3.2 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负责处理车辆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在车联网中,车辆之间可以通过V2V(车辆到车辆)或者V2I(车辆到基础设施)的方式进行通信。
数据传输可以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如LTE、Wi-Fi或者蓝牙等。
同时,为了满足车联网应用的实时性需求,还可以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功能下放到边缘设备中。
车联网平台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交通的推广,车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车联网平台作为车载智能系统的核心,起到了连接汽车与互联网的桥梁作用。
本文将就车联网平台的需求、架构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车联网平台的需求车联网平台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首先,为了实现车辆与互联网之间的高效连接,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通信能力。
这包括对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例如4G、5G、Wi-Fi、蓝牙等。
同时,平台还需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实时数据传输、离线数据下载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次,车联网平台需要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车载设备产生大量的数据,如行车记录、车辆状态、乘客信息等,需要通过平台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
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平台应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车辆运行情况,为交通管理和车辆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车联网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
平台需要提供简洁直观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各种操作。
同时,平台应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
此外,平台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遇到崩溃或卡顿等问题。
二、车联网平台的架构车联网平台的架构通常由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物理层负责与车载设备进行通信,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和通信协议的转换,应用层负责用户接口和数据处理。
在物理层方面,平台需要支持多种通信技术和设备,如GPS、CAN 总线、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将实时收集和上传车辆的各种数据,如位置、速度、温度等。
同时,平台还需要支持远程控制功能,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启动、锁车、寻车等操作。
在网络层方面,平台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平台应支持4G、5G等高速网络,以满足对大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
同时,平台还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转换,以适应不同车辆和设备的需求。
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软硬件选型1.软件选型建议数据传输处理并发链接的传统方式为:为每个链接创建一个线程并由该线程负责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逻辑。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代码简单明了,逻辑清晰。
而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每台服务器可以处理的线程数是有限的,因为线程对CPU的处理器的竞争将使系统整体性能下降。
随着线程数变大,系统处理延时逐渐变大。
此外,当某链接中没有数据传输时,线程不会被释放,浪费系统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使用基于NIO的技术。
NettyNetty是当下最为流行的Java NIO框架。
Netty框架中使用了两组线程:selectors与workers。
其中Selectors专门负责client端(列车车载设备)链接的建立并轮询监听哪个链接有数据传输的请求。
针对某链接的数据传输请求,相关selector会任意挑选一个闲置的worker线程处理该请求。
处理结束后,worker自动将状态置回‘空闲’以便再次被调用。
两组线程的最大线程数均需根据服务器CPU处理器核数进行配置。
另外,netty内置了大量worker功能可以协助程序员轻松解决TCP粘包,二进制转消息等复杂问题。
IBM MessageSightMessageSight是IBM的一款软硬一体的商业产品。
其极限处理能力可达百万client并发,每秒可进行千万次消息处理。
数据预处理流式数据处理对于流式数据的处理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先持久化存储再读取分析,因为大量的磁盘IO操作将使数据处理时效性大打折扣。
流式数据处理工具的基本原理为将数据切割成定长的窗口并对窗口内的数据在内存中快速完成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的结论也可以被应用于流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模式预判等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
StormStorm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产品中,其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处理的工作流(Storm术语为Topology),并部署在Hadoop集群之上使之具备批量、交互式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
用户可使用任意变成语言定义工作流。
IBM StreamsIBM的Streams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可靠的流式数据处理工具。
不同于其他基于Java的开源项目,Streams是用C++开发的,性能也远远高于其他流式数据处理的工具。
另外IBM还提供了各种数据处理算法插件,包括:曲线拟合、傅立叶变换、GPS距离等。
数据推送为了实现推送技术,传统的技术是采用‘请求-响应式’轮询策略。
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而HTTP request 的header是非常长的,里面包含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值,这样会占用很多的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面对这种状况,HTML5定义了WebSockets协议,能更好的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
应用Websockets技术,服务器可以通过一个双工通道主动推送数据至客户端浏览器。
数据存储车载终端数据自2006年以来,基于Google提出的MapReduce编程模型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开源项目Hadoop,得到了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几乎成为了大数据行业的标准框架。
众多国际互联网公司如Yahoo!、Twitter、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等均开源发布了大量基于Hadoop框架的软件,从而使得此框架拥有其他大数据工具所不具备的软件生态圈。
2013年底,Hadoop 2 发布,新一代的计算框架YARN在兼容MapReduce之外,使得其他第三方计算工具可以更便捷的与HDFS整合。
同时HDFS也增加了HA(高可用)等新功能。
Cloudera是一家美国的Hadoop软件发行商,其CDH提供了企业级的服务支持,超过50%的Hadoop开源项目贡献来自于Cloudera的工程师。
恒润科技目前使用的是Cloudera的CDH5。
数据存入HDFS中时,Hadoop会自动将数据切分为block并均匀分布的存储在集群的各个数据节点。
读取数据时,往往通过Map Reduce的方式将数据汇总并提取。
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对海量数据(eg. 100GB+)进行检索或分析的场景。
这是因为,首先海量数据很难用单机进行处理,因为大量数据需要先加载至内存;其次因为MapReduce(或基于YARN的其他计算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整个集群中的计算资源,任务的执行效率远远快于单机。
而对于交互应答及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查看某列车某一时段的车速变化曲线(涉及数据量相对较小)。
用户往往期望指定检索条件后可得到秒级的响应。
但如果采用上述方式直接从HDFS取数据,整体集群任务派发与资源协调所需的时间将远大于数据处理与展示的时间。
用户体验将会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采用非结构型Nosql数据库。
HBase是Hadoop生态圈中非结构型数据库的代表,其架构参考了Google的bigTable设计。
旨在为客户提供基于HDFS,支持快速写入与读取的数据库。
HBase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便是车载终端数据存储,车载终端数据的特点包括: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具有时序性、车载终端有移动性以及数据粒度小。
车载数据也符合上述特征,因此HBase相对于HDFS是一个更加合适的选择。
然而,HBase表的设计对数据检索效率的影响可谓巨大,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应用场景、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元数据才能确保HBase的性能满足应用需求。
应用数据应用数据一般则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SqlServer,Oracle等。
数据分析基础运算功能大数据平台需根据数据类型的相应特点封装基础运算功能。
例如,对于布尔量,需提供某段时间区间内,0、1变化的次数统计,0、1所占比例分布等功能;对递增量如列车里程,应提供某段时间区间内该信号的变化率。
而这些功能在分布式环境下主要是通过MapReduce的思想实现。
MapReduce是Hadoop的核心组件之一。
所有计算任务都被分解为两个过程:Map与Reduce。
其中Map过程的核心思想为‘移动计算优于移动数据’,即将计算任务Mapper分发至数据所在计算节点。
计算节点对本地数据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本地HDFS。
Reduce过程,则由reducer去各个计算节点收集mapper 的中间计算结果再整理成最终结果。
这一过程适合的场景是大批量数据运算,而针对交互性较强的应用,因整个计算过程涉及大量磁盘IO操作,很难做到及时响应。
为此Hadoop软件生态圈对MapReduce过程进行了大量优化,而Spark的出现则进一步颠覆了MapReduce的实现方式。
Apache SparkSpark将数据源封装为RDD(一种可伸缩的分布式数据结构)。
针对RDD的Mapreduce过程,将所有中间结果都保存在内存,而不需读写HDFS,从而提高计算任务的整体效率。
除MapReduce外,Spark还提供许多其他数据操作。
自2014年起,spark已经成为Apache开源社区中最活跃的开源项目。
SQL on Hadoop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分析往往是依靠SQL语言。
对于不熟悉分布式编程的数据分析人员,SQL on Hadoop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便捷而强大数据分析工具。
为Hbase提供SQL操作的工具包括Hive,Impala与Pheonix。
其中Hive与Impala都是为HDFS而设计同时提供了对Hbase的接口;Pheonix 则是专门为Hbase设计的,底层实现完全依赖Hbase 的原生接口。
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中常用的许多机器学习算法都是迭代式的,当数据分布在集群中,传统的单机算法实现将难以生效。
Apache Mahout提供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基于MapReduce的实现,包括聚类、拟合、协同过滤等。
Spark也提供了Mlib组件并以Spark的方式对上述算法进行了实现。
BI传统的的BI工具近年来也开始提供基于Hadoop的数据计算接口,如Matlab 提供了MapReduce的接口()。
而SPSS更是宣布除与Hadoop集成之外,还将于2015年完成与Spark的集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集成仅是底层实现的集成,即仍然要求数据分析人员具备MapReduce的编程思想并学习这些工具关于Mapreduce的客户端接口。
工作流Oozie是Hadoop生态圈中第一款关于计算流程规划的工具。
通过这款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将上述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整合,以完成非常复杂的数据统计任务。
然而Oozie缺乏可视化的工具对工作流进行设计,且调试十分不便。
Azkaban是由LinkedIn贡献的一款类似的开源工具并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可视化界面。
数据可视化由于前段的框架采用的是基于浏览器的B/S架构,因此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依托于大量开源的javascript工具库,例如D3(mbostock/d3/wiki/Gallery)、Highcharts()以及Baidu Echarts()。
以Echarts为例,其提供的工具包括:折线(面积)图、柱状(条形)图、散点(气泡)图、 K线图、饼(圆环)图、雷达(面积)图、和弦图、力导向布局图、地图、仪表盘、漏斗图。
具体demo请参考上述链接。
2 硬件选型建议服务器选型配置Hadoop集群中DateNode的推荐配置为:•12~24 块1~4TB 硬盘• 2 ~8核 CPU, 频率2~•64-512GB 内存•10~100G以太网网口NameNode的推荐配置为:•4~6 块1TB 硬盘 (操作系统1块, 文件系统2块,Zookeeper1块)• 2 ~8核 CPU, 频率2~•64-128GB 内存•10~100G以太网网口规模车载终端数据进入Hbase后,以Hfile的形式存于HDFS。
这意味着所有数据在整体集群中将会至少保存3个备份。
规划集群规模时需考虑下列几个参数:•车载终端数量(车载数据采集设备)sensors•采集端口数量ports•采集频率 frequency•采集时间period•端口大小 size•备份数量 redundancy由于Hadoop集群支持动态扩展,因此策划时可先按最小需求搭建物理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