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五四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8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③思想基础: 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免除、、的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
2.意义①性质: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二十一条”(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欧美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高潮: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5.结果(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1.爱国救亡: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口号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史料二对联一:“②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对联二:“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学生欢呼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解读]①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外争国权”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国贼”指曹、陆、章三个亲日派卖国贼。
②体现了有多个阶层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③体现了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思考](1)史料一中口号体现了五四运动什么特点?(2)史料二中画线部分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提示:(1)口号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口号二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性。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望,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
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承认日本继某某国在某某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
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某某东部的特殊地位。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
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
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瓜分世界。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中国代表团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力X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
后来,中国代表团又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顾维钧从某某的历史、文化入手,阐述了中国对某某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某某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某某。
”德国没有将某某“转交他国之权”。
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某某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1919年4月30日,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立即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某某亡矣,国不国矣!”并呼吁:“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